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

时间:2023-02-23 11:57:13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1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

  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

  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

  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

  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

  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初步接触散文这一文体,对于这样形散神聚,情感表达较为含蓄的文章,更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也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会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悟作者感情的方法。

  3.通过自读自悟和交流,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思恋之情。【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题导入,初识桂花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放松放松,跟我一起深呼吸。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就和这味道有关。(齐读课题)

  2.猜题:这“桂花”和“雨”的组合有些奇妙,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这丝丝缕缕的香萦绕着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

  3.你们见过桂花吗?(桂花简介)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既然它并不出众,作者为什么偏偏对它情有独钟?

  (香。仅仅是香吗?还有摇花的快乐)

  学完这篇文章,我们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桂花在作者的脑海中这么久久挥之不去了。

  二、导读提示,疏通脉络

  1.阅读“导读提示”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导读提示里就隐藏着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读“导读提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提示里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

  2.梳理问题

  ①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

  ②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③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3.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问题随着作者琦君一起共赏这场纷飞的桂花雨吧。

  三、词句引领,细品花香

  1.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中秋节前后,桂子飘香。课文里有哪些文字也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看来这香味也特别吸引大家的注意,那么老师想请大家再次仔细地品读这几个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哪些字眼让你特别感受到桂花的芬芳,把它们圈划下来,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4.小组合作探究

  5.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全年桂花花期长、晒干的时候香、制成糕点的时候香,香味持久。

  至少、前后十几户人家范围广、村子里邻居友爱

  6.聚焦“关键字眼”

  (1)刚刚这两句话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浸”用了两次)

  (2)是的同学们,这种特别之处值得我们品味。我们来琢磨下这个“浸”里包含着什么。

  a.浸:(出示字典里的字义)意思是泡、沉浸。弥漫,充满。你能读一读吗?

  如果换成“飘”字可以吗?对比下好不好?

  b.看来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呀。

  孩子们想象下,假如此刻你漫步在村头村尾,你感受到什么?此刻你正坐在绿意盎然的小山丘上,你

  此刻你踏上村里那条铺鹅卵石的路,你

  是呀,无论你村子的哪个角落,那阵浓郁的花香总会萦绕在你的身旁。

  而当春天来临,在翠绿的草地上端一杯桂花泡的茶,你会感觉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夏天,在绿树阴下,咬一口桂花糕,你会感觉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秋天,忙完农活,赏着芬芳的桂花,你会感觉

  冬天,白雪皑皑,还可以品着桂花酒暖身,你会感觉

  c.看来,家乡的桂花香真的是与众不同,久久都飘散不去,并随着岁月的累积而日益浓郁,日夜累积,这香味还仅仅是桂花的香吗?那更是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四、想象画面,享“摇花乐”

  1.过渡:其实,深刻我心的不仅只有桂花的香味,还有摇花的快乐。

  2.寻找“摇花乐”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文章,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快乐?

  3.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

  ①缠“缠是什么意思?怎么缠?假如你就是小琦君,老师来当你的母亲,请你来表演下。为什么会这么”缠“着母亲?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这摇曳的花朵带来了满怀的欢喜。老师这还有几张图片?视频?读了,看了画面,此刻的你们一定有别样的感受吧。

  5.想象画面,随机采访:此时此刻,假如你正和作者琦君一起,沉浸在这漫天的桂花香里,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轻轻地落在你的头发上,你此刻有什么感受?

  6.是呀,所以这份快乐是特属于家乡,属于童年的欢乐。连在一旁看着的琦君的父亲也忍不住吟诗道:

  细细香雨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小结:花语缤纷入梦甜。这做的是什么梦?童年的梦,思乡的梦。

  五、资料补充,感悟乡情

  1.过渡:一树桂花开,心头难忘怀。只是,童年终会远去,而”我“也离开了故乡。

  2.作者生平简介

  琦君,是我国著名的现当代女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而后举家迁往浙江杭州,她在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完成了学业。1949年,琦君离开祖国大陆到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直到20xx年,84岁高龄的琦君首次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故乡。远离故土的漫长岁月中,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以及她在故乡所度过的`童年美好时光,都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琦君对家乡的一切都难以忘怀。她忘不了故乡的山水,自然更忘不了故乡人,忘不了亲爱的父母,尊敬的老师、姐妹……她把自己的满腔思念,一片挚情,熔铸到每一篇作品里。《烟愁》、《桂花雨》、《春酒》《水是故乡甜》等文章里就流淌着她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份浓浓的爱将与她的文字一起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间。她曾深情地写道:“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孩子们,画面定格在这里,看着琦君的这些经历,你会想到什么词语(漂泊、无依无靠、浮萍)

  2.理解母亲的话。

  难怪,我们搬离了家乡,我也常到杭州的那处满是桂花树的小山上赏花当我把桂花带回给母亲时,母亲却说: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这满山遍野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那一棵桂花吗?

  3.学生交流

  4.小结:是的,对于琦君来说,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分明就是她梦里故乡的甜美记忆,是浓浓的思乡情愁,是童年欢乐生活的深情怀恋;而对于母亲来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独一无二的,早已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母亲心中对家乡的思念!

  六、拓展延伸,直抒真情

  1.所以,在母亲的眼里这杭州的桂花再美、香味再迷人也永远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花还是故乡的香。

  2.除了这花,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母亲和“我”的心中都是最为珍贵的。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也仿造这样的句式说说心中所感呢?

  3.生仿写句子( )还是故乡的( )。

  4.指名上台将答案填写到白板内。

  5.看,将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不就构成了一首清丽的小诗?老师想给它取个题目,就叫《乡情》。

  【板书设计】

  桂花雨

  品花香

  摇花乐

  思乡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3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芳香四溢,因为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谁来说说为什么呢?(板书:香、乐)

  3、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来体会作者笔下的“桂花香”与“摇花乐”。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份乐,再大声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品味,关键词下可以做做记号。(出示学习单)

  4、学生自学

  5、交流

  二、感受“桂花香”

  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的。

  1、读着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妙?

  2、浸:原本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就是“泡”

  3、这里说村庄泡在香气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浓郁、醉人)

  4、真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谁来把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带给大家。 【文中还有一处写花香的句子正好与这句相互照应,是哪一句?】

  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这里有个词“沉浸”表达的也是花的香,这和刚才的“浸”一样吗?

  那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就请你带着这样一种感觉读读这句话!

  2、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八月桂花香,桂花只在金秋盛开,为何说全年都浸在桂花香中呢?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交流)

  3、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茶香沁人心脾,把这种感觉送进去读一读!(读句子)

  4、吃上一口糯糯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不仅唇齿留芳,而且也香到了我们的心里边,于是,整个村庄都——(再读句子)

  5、一年四季,人们都能感受桂花带来的芬芳,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读句子)

  过渡: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还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我们继续来交流,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

  三、体会“摇花乐”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交流谈体会。

  (2)这里有两个“帮着”,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那就请你把这份快乐,把这份迫不及待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

  (3)在这段话中,作者的哪些动作也能让你感受到这份快乐?(“使劲地摇”为什么是使劲地摇?)

  你看,我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作者的心情,读着读着,也读出了作者的思想,这就是会读书!来,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

  2、在摇桂花时,作者是那样的急切,那么,在桂花还未摇落时,作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嘛!】

  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注意,抓关键词来说。

  (1)哦,你注意到了“大事”这个词。

  a/刚才同学们都说到摇桂花非常的快乐,这里为什么不说是“乐事”而要说成是“大事”呢?

  b/你看,不仅因为快乐,更因为珍贵,每年只有一次,所以才是大事!谁来读好这句话?

  (2)缠,丝线旁,像丝线一样地缠着。读着这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缠”了,琦君拉着妈妈的衣角,撒娇道:(生读)

  3、不够味儿,谁能读出缠的味道?(指名读!)

  (1)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感叹号了!

  (2)谁再来缠缠?(老师听出来了,你读这句话时,把这个“还”字拖得比较长,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3)是呀,琦君在催促妈妈呢!

  我们一起读!(师接着读:“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4)听了我的话,你的心情怎样?(很失望!)

  (5)在失望、难过的同时,你还想些什么呢?

  4、哎呀,不好,阴云密布,云脚长毛,看来快下雨了。孩子们,我们提前摇桂花啦。

  (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

  (1)听到这消息,你?生:我乐了。

  (2)乐得怎样?

  (3)这回再读这个句子,我们是加进了自己的感情,要比刚才更兴奋,更激动,来,一起读!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5、你们想摇吗?

  好,那就伸出手使劲摇,卯足了劲摇!再用力点!

  (1)你们看,桂花真的被摇落了【出示画面】

  它们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2)读着这句话,这些词(重点圈出:纷纷、满头满身)这时,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位置上试着说说!

  (生自由练说。)

  (3)交流:谁来说说这样的画面?

  (4)好多,好美,好香,这就是桂花雨,文中的桂花雨,我们心中的桂花雨!在这纷纷扬扬的雨中,你想不想呼喊?(想)谁来大声地把你心中的情喊出来?(生喊)【师评:我听到了你的快乐!你已经陶醉了!】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尽情地喊,快乐地喊…… 【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齐读。

  (6)你们喊着,大家听着,这情形,竟变成了一首诗,你们看!【出示诗歌:“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7)谁能像诗人一样读读这首小诗?

  (8)指名读。【师评:你的朗读将我们带入了这个浪漫的世界!真美!还有谁也想读?】

  (9)在悠悠的钢琴曲中,我们也一起来浪漫一回,快乐一回!(齐读句子)

  6、这快乐的场面不仅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引读:“母亲……于是父亲……”

  你看,父亲把所有的快乐都写在了这诗中。谁来读一读。(出示诗句)(生读父亲的诗)

  7、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1)你读出了桂花的丰收,是呀,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依旧还在,谁能具体说说?

  (交流: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

  (2)所以(生读句子)【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时,再来读这句话,又多给了我们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3)看来桂花除了香,还带给了大家丰收后的喜悦。真是“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4)我们继续交流。

  8、你看,吟小诗,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乐,多有情调!真是一个诗意的世界!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快快乐乐地吟一吟父亲的这首诗吧。

  四、感受乡愁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同琦君一起,感受了她家乡的“桂花香”与“摇花乐”,而这些,其实都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作者幼小的心中。然而,琦君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桂花树,你们知道吗?每次从外地回来的时……(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并出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请大家自由读读母亲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

  (交流)

  (1)是的,假如这时候有人对母亲说:

  这里的橘子红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水可甜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人可亲了,母亲会怎么说:

  (2)作者旅居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告诉母亲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3)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浓浓的故乡情!(师板:情)母亲要说的话又何尝不是琦君内心所想的呢?(画心)

  琦君的很多文章里也曾经这样写道:鸡鸭鱼肉哪有家乡的.美,水果蔬菜哪有家乡的新鲜,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饱含深情地读读母亲的这句话:

  2、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忽然记起一次去外地,想家的时候,我也会想起东风桥下的那条河。

  老师把思乡情感寄托在——

  我们班也有外地的同学,陈玉娥,你想家吗?干莉莉呢?(想家的时候,我喜欢到田野里走走,我想起了家乡的田野)

  4、你们看,我们都给感情找到了一种可以寄托的事物,而琦君也把这种情思寄托在桂花雨上,化做了文字,于是,这种花香便留在了我们大家的心里。

  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读课文最后的自然段

  【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5、同学们,琦君是台湾文坛上一颗永恒的闪亮的星星,前几天,老师也有幸读了《桂花雨》全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让作者魂牵梦萦的仅仅是桂花吗?还有什么?

  7、是的,桂花只是一种寄托。琦君想着、念着,你们看,梦境中,她又一次摇落了桂花雨。这一回,除了那阵阵的桂花雨,她还摇出了什么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8、拓展训练:摇啊摇,摇落了阵阵桂花雨,摇出了 ,摇出了 ,摇出了 。

  (学生交流)

  9、同学们写得真好,句子看似简单,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难怪作者会说:(生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绕!)最后,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课题。

  五、推荐阅读

  课文上完了,老师也想向大家推荐几本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书。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12-17

《桂花雨》的教案设计06-18

《桂花雨》的教案设计08-26

《桂花雨》教案设计08-23

《桂花雨》教案设计范文06-24

《桂花雨》的教案设计范文06-29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通用9篇)06-0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设计范文01-16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6-18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说课稿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