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教案优秀

时间:2023-02-01 14:51:01 教案 我要投稿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除法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习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习卡。

  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找出单位“1”,会判断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2)会列式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找单位“1”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解答应用题意识,并最终养成正确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会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找出单位“1”,会判断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三、教学难点:

  会列式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预学

  课前学生诵读“数学经典”

  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吗?最喜欢里面哪个人物?为什么?

  生:看过,最喜欢孙悟空的勇敢机智,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重温西游戏故事,体验成功的乐趣,大家喜欢吗?

  (一)四基训练

  根据已知条件先找出“1”的量,再找出数量关系。

  1、花果山有45只小猴子,老猴子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5

  ()×4/5=()

  2、水帘洞里有12只大石碗,相当于小石碗数量的1/3

  ()×1/3=()

  3、孙悟空体重40千克,占猪八戒体重的1/5

  ()×1/5=()

  (二)自主探究

  1、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上结了80个人参果,孙悟空一棒子打落了3/8,打落了多少个人参果?

  2、师徒四人在翻越"狮驼岭"大战时,猪八戒消灭了150个妖怪,是沙僧消灭妖怪数量的5/7,沙僧消灭了多少个妖怪?

  3、孙悟空在车迟国与虎力大王斗法比求雨。孙悟空施法时,大雨整整下了48小时。虎力大王求雨的时间比孙悟空少5/8,虎力大王求雨时大雨下了多少小时?

  4、孙悟空在狮驼岭与大鹏妖怪斗法,大鹏每秒可飞行48千米,要比孙悟空的速度快1/5,孙悟空施展法力时每秒可飞行多少千米?

  问题:

  (1)找出各题里的“1”,说说它是已知还是未知,用方程解答还是用算术方法解答呢?

  (2)找出数量关系。

  A:()×3/8=()

  B:()×5/7=()

  C:虎力大王求雨的时间=()Ο()×5/8

  D:()Ο()×1/5=大鹏的速度

  (3)列式或列方程

  学生首先自主学习十分钟,当有质疑时可互学或小组内组学,从而进入互学环节。

  二、互学

  (一)小组交流,展示点评:

  先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依次交流

  小组内讨论导学目标中的每个问题,组长并记录好。

  (二)由小组在班内展示,学生点评

  提示:台上交流的小组交流时,其他小组要与台上小组做好互动,如果有同学说错了(及时指正)或不完整要做好补充。

  中心发言组发言结束后,由主持人或组长总结本组学习的内容或本组在发言时的表现。然后由各位学生对这个小组做出评价,老师可以进行总评,适当的发言。

  预设:

  虎力大王求雨的时间=()+()×5/8

  有少数学生不会判断加还是减,关键在于不知道哪个量多哪个量少。

  1、找数量关系。

  A:树上结的果子数×3/8=打落的果子数

  B:沙僧消灭妖怪的数量×5/7=猪八戒消灭妖怪的数量

  C:虎力大王求雨的时间=孙悟空求雨的时间-孙悟空求雨的时间×5/8

  D:孙悟空的速度+孙悟空的速度×1/5=大鹏的速度

  (3)列式或列方程

  A:80×3/8

  师点拨板书:

  以a为单位1,a已知,求b(另一个量)b=a×()/()

  B:解:设沙僧消灭妖怪的数量为X个5/7X=150

  师点拨板书:

  以a为单位1,a未知,求a,设a为XX×()/()=b(是已知的另一个量)

  C:48-48×5/8

  师点拨板书:稍复杂的

  以a为单位1,a已知,求b(另一个量)b=a+(-)a×()/()

  D:解:设沙僧的速度为XX+1/5X=48

  师点拨板书:稍复杂的

  以a为单位1,a未知,求a,设a为XX+(-)X×()/()=b(另一个量)

  三、评学:

  (一)巩固反馈

  1、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捣乱,打落了120个红色的桃子,打落的青色的桃子比红色的桃子还要多1/3,孙悟空打落了

  多少个青色的桃子?

  2、唐僧的体重为60千克,比孙悟空体重多1/5,孙悟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花果山的猴子真多,老猴子和小猴子共有81只,其中老猴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4/5。花果山里老猴子和小猴子各有多少只?

  (1)找出各题中的“1”,是已知还是未知?你确定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更合适?

  (2)你能准确的找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吗?请根据数量关系列式或列方程。

  (二)拓展提升

  孙悟空和猪八戒比法力,在一座高大的山中间要开出一条平整的大路。孙悟空单独做用8分钟就可以完工,猪八戒单独做得用12分钟才可以完工。如果孙悟空先开凿3分钟后,猪八戒再加入合作,他们师兄二人还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工?

  属于哪类型的分数应用题?

  解决此类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随堂检测

  1、松树有80棵,是柳树的棵数的5/8,柳树有多少棵?

  2、美术小组有25人,手工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少1/5,手工小组多少人?

  3、松树有80棵,比柳树的棵数多5/8,柳树有多少棵?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3

  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习,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份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块)怎样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3 个饼共得到12个,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饼,所以每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块,就是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就是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块)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③从刚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计算7÷9的结果吗?()

  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 = (块)3÷4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5、巩固练习:

  (1)口答:

  ①7÷13= =( )÷( ) ( )÷24= 9÷9= 0.5÷3= n÷m=(m≠0)

  ②1米的等于3米的( )

  ③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 )米。

  解释0.5÷3= 是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的,但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 )

  ②1米的与3米的一样长。( )

  ③一根木料平均锯成3段,平均每锯一次的时间是所用的总时间的。( )

  ④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3)动脑筋想一想

  ①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1.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张饼的.就是张。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张饼的就是张饼的理解。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时对0.5÷3=,部分学生会觉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分数与除法 》教案01-28

分数与除法教案03-19

分数与除法教案08-26

分数除法教案09-14

分数除法教案09-14

《分数与除法 》教案08-13

分数与除法优秀说课稿06-11

《分数除法练习》教案06-18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精选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