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时间:2022-10-14 15:33:1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北京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北京教案范文汇编6篇

北京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出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创新目标:

  看图想象北京美丽的夜景。

  4、德育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六段文字和三幅精美的彩照组成。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2、学生分析:

  学生生活中见过一些灯,多少有一点感受夜景的体验,理解文字时不会困难。

  【确定五点】

  1、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词语句子的理解。

  3、创新点:

  边读边想象北京的夜景。

  4、德育点:

  感受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5、空白点:

  想象课文中情景进行体验。

  【教具】

  幻灯片或课件。

  【主要技术】

  留空白技术、加深体验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出示有关反映北京白天景色的彩图,让学生描述一下。

  师:首都不仅白天景色美,到了夜里更美。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北京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让我们通过认真读好课文来感受。看图思考,描述景色。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对照课后生字,在文中画出生字。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纠正生字读音错误,把句子读流利。1、自由读课文。

  2、圈画生字、新词。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检查读课文情况,多种方式认读,达到读正确。

  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每人读一自然段,评论指导。然后练习读流畅。

  3、谈一谈对北京夜景的初步感受。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强化整体感受。1、看图读课文,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学生自己读课文,准备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2、逐句指导,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相机引导看图,联系实际理解词语,采用自读感悟、汇报感受,指读评读、范读、仿读、领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再结合相应的插图,用语言描述。1、学生汇报,质疑。

  2、自己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能描述图画内容。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你来当一次小导游,在小组内介绍北京各处夜景的美。

  2、说一说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1、畅所欲言当导游。

  2、谈收获。

  六、研究性作业

  课后研究一下,还有哪座城市的夜景很美,收集下来,写在“十个一”中。

北京教案 篇2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首都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单元主题页,在歌曲《龙的传人》的欣赏与演唱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有关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3、欣赏反映北京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活动,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

  《长城谣》、《冰糖葫芦》、《唱脸谱》的歌曲磁带。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来做个导游”,请学生或以老师来扮演导游,让学生乘上交通工具开始。

  2、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老师边讲到达的目的地,或从各种媒体了解到的北京,带领大家逛逛京城。

  3、边听边欣赏有关描绘北京风情的歌曲,如《长城谣》、《大碗茶》、《北京的桥》。

  4、教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A、朗读歌词。

  B、歌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5、逛逛北京城:长城——天安门(华表)——故宫(石狮、麒麟、历代服饰)——北海——颐和园(十七孔桥)——圆明园(残恒断壁)——天坛(九龙壁)。

  第三、四教时

  四、教学过程:

  1、用歌曲接上一课内容,复习上一课玩过的地方,你能说出几个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筑形状、色彩。如天坛、天安门城楼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悠久的历史。

  3、歌曲欣赏:《龙的传人》

  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寄予龙以美好的希望,让学生说说“龙”(回顾十二生肖、赛龙舟、舞龙、建筑的龙)。

  5、接龙游戏:分组说说有关龙的内容。

  6、歌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准确无误的唱准歌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活动与手工指导:

  1、让学生收集饮料瓶盖,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著名城市、名胜、图片等剪成与瓶盖相同的圆形标志,将标志贴在瓶盖上。

  2、充分发挥学生以自己的兴趣制定安排游戏的线路。(回家作业:要求每人写一个旅游线路,下一节课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例如:有一个星期天去苏州旅游,你能安排XX——XX——XX——XX——XX——XX,什么时候出发,一站又一站,2、可按著名城市作为行棋路线,也可以按我国的名山作为行棋路线,还可以按我国珍稀动物分布作为行棋路线。让学生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对祖国的认识,激发热爱的情感。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给京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二、通过与《中国石拱桥》比较阅读,理解记叙与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了解通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别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同难点。

  教学方法

  ①与《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理解、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②利用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进行欣赏分析,把握立交桥的特点。

  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要点: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一、二两部分。

  内容和步骤:

  一、导言:陆地上有没有桥?有谁见过陆地桥,能说说陆地桥的模样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大家画出难写难懂的生字词。

  2、生字:

  颤 窥 匝 悖 徜徉 苜蓿

  椭 瞰 涵 浚 惬 塞

  翌 迥 湍 妪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2),叙写作者孩提时的所见水上桥。

  二(3—14),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三(15—18),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三、范读课文。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桥名10座,详细描绘5座。

  (3)阅读10—13段,完成表格。

  桥名 使用比喻句 特点

  建国门立交桥

  西直门立交桥

  三元桥

  玉蜓桥

  (4)请同学欣赏课文前的彩色插图和文中插图,对照课文,说说它们分别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桥?

  ——引导学生欣赏立交桥的丰姿。

  (5)集体朗读14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整理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七。

  课后回顾:

  第二节

  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比较阅读,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造句练习。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提问: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

  ——作者借用医学术语“动脉栓塞”,形象生动道出了写于交通堵塞的现象,运用比较法来赞美立交桥的巨大作用。

  集体朗读17、18段。

  三、小结课文:

  1、教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以叙为主,还可插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3、在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白。

  4、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准确、需要简明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我们读文章、写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六、布置作业:

  1、把《》改写成说明文。

  要求:

  a、抓住立交桥的特征,注意详略;

  b、局部改写或全部改写;

  c、200—300字。

  2、课后练习八。

北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答,通过阅读教材学习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2.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

  3.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重点: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用坐标纸画图解决问题。

  1.出示一张地图,找到北京西站、石家庄的位置。北京西站与石家庄站相距千米,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已知货车速度千米; 客车速度千米

  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2.出示例5第五次铁路大提速后,z517次客车13:11从北京西站开出,15:51到达石家庄;z518次客车14:23从石家庄开出,17:10达到北京西站。这两列客车什么时间相遇?

  师:z517次客车从北京西站开出, z518次客车从石家庄开出一定会怎么样?

  生:一定会相遇。

  师: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相遇,大约会在几点几分相遇呢?

  (下午2点到4点之间)具体时刻会是几点几分?

  (学生解决此问题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看书)

  怎样解决,教材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请同学们看书p58:

  自己先看书,再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怎样理解?

  这样的小方格纸叫做坐标纸

  每一个大格表示1小时,10个小格是一个大格

  每一个小格表示6分钟

  一端表示北京,另一端表示石家庄

  两条线的交点大约为相遇时间,大约15:07 15:08

  通过坐标纸解题应分为几步?

  找出北京西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找出石家庄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交点就是它们的相遇时间

  用坐标纸解题应注意什么?

  估点要准确

  苗点要细些

  结果要看准确

  二、利用坐标纸解决问题:

  p58 画一画:

  p66 4看图回答问题

  三、小结:

  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收获?

  教学反思: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北京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背诵这一段时让学生理清层次,逐层背诵。

  *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 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之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 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 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 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 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 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北京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喜欢的词句。

  3.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图片投影、生字词卡片、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新旧迁移引入新课

  1.(投影出示:二年级上册中《北京》一课的有关图片。)大家还记得这些美丽的地方吗?咱们再来回忆一下《北京》那一课中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背诵与图片相对应的句、段。

  2.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 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

  5、交流认读生字。

  6、分自然段读课文,划出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 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3、 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四、复习巩固

  五、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小短文复习生字:

  夜晚的北京十分迷人,闪烁的霓虹灯和马路上的街灯犹如仙女脖子上的项链,它们和天上的繁星争夺绚丽的光环。幢幢高楼,临街超市,人群涌动。北京正焕发着青春,展现着活力,北京将揭开新的辉煌的一幕。

  二、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说说理由。(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 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 全班交流。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二)学习3—6自然段。

  1、 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3、 出示学习提示:

  (1)与同桌选择自已喜欢的自然段学习。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4、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a、 交流提示(2)

  b、 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喷泉灯犹如( )。

  (以下视情况进行)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c、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读了第五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5、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6、配乐齐读3—5自然段

  7、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重温几张夜景图)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课外拓展,升华感情

  1、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我们的首都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呢?

  2、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3、 课后观察研究一下,自己的家乡——温州,哪些地方的夜景也很美,可以画下来也可写下来。

  四、写字

  五、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灯 光 长安街:华灯高照

  的 的 环形路:道道彩虹 明 辉

  海 世 王府井:焕然一新 亮 煌

  洋 界 故 宫:银光闪闪

【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教案08-14

《北京》教案11-11

《北京》教案09-06

《北京》教案06-03

北京的教案分享06-13

北京优秀教案07-02

《北京的胡同》教案02-18

《北京》的教案计划06-29

关于《北京》的教案06-29

《北京》教案的范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