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3 19:36:03 教案 我要投稿

扬州慢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扬州慢高二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扬州慢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

  【教学重、难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词作。

  2、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

  (一)研习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提问: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怆然和感慨。

  提问:诗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二)研习内容

  1、提问: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人路过扬州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荞麦、江水、城池、月、红药、二十四桥

  2、提问:词人听到了什么?

  明确:号角声

  3、学生再自由朗读词作,品味语言。

  (1)提问: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

  追问: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

  (2)提问:“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确:“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

  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3)提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好在哪里?

  明确: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杜牧的原诗。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提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好在哪里?

  明确:词人在这里荡开一笔,写二十四桥边的芍药。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这种情景就更让人伤感。诗中用物来表达情感的有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还有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4、提问:在各个景物前加修饰词,能体现景物的特点,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明确:杂乱的荞麦清寒的江水孤独的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凄清的号角

  5、上面出现的意象都是冷色调的,渲染凄凉的氛围,但词中分明又有一些暖色调,描写、繁华的词,请找出来。

【扬州慢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必修语文姜夔扬州慢教案07-30

《扬州慢》语文教案范文03-09

扬州慢教案07-29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12-06

扬州慢复习教案03-25

《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2-06

《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2-06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扬州慢(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