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3 19:27:35 教案 我要投稿

蒹葭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蒹葭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蒹葭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准确富有感情的背诵。

  2.品味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情景导入本课。

  2. 简介《诗经》。

  二. 朗读 感知大意

  1.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圈点生字。

  2. 抽学生朗读本诗,师生共同评价。

  3.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4. 学生自由朗读本诗,把握语速、感情基调。

  5.抽学生朗读本诗,师生共同评价对语速、语调的把握。

  6.引导学生说说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7.各组推荐代表在班内展示朗读,评出优胜组。

  8.全体学生齐读。

  三.研读 感悟意境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本诗,结合注视,组内理解大意。教师巡视,答疑解难。

  2.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和“重章叠句”的作用。

  3.学生感悟意境,

  《蒹葭》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诗经》中的《蒹葭》,看着孩子们被吸引了,很是高兴。现在大致回忆一下上课的过程:

  一、同学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确。(先个别读,再齐读)

  二、我把一些重点字词写到黑板上,让学理解记忆 (近义词或反义词放在一起,以便学生掌握词义。)

  苍苍 萋萋 采采 未晞 未已 水之湄 水之涘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跻 右 水中坻 水中沚

  三、边读边口译课文,两人为一组交流。

  四、通过读,我们想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描绘一下,并写写自己通过读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们在回答时加上了一些想象。紧接着我让他们谈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说到了主人对爱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还谈到了他是惆怅的,对爱人感情是浓烈的,他是执着的。

  紧接着我又问可望而不可及是喜还是悲?孩子们说是悲,我谈自己的观点这也许是一种喜吧,因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这里的伊人仅仅是所爱的人吗?学生们能谈出这也许代表理想或者梦想。我说这又何尝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写照呀。一生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

  在本诗的重章叠句手法运用上,我以下面的文体形式引导:三小节的内容几乎是重复的,那能不能去掉两小节?学生说不行,那样感情就不强烈了。我说这样看似重复,实际又不是完全重复的写法就是“重章叠句”,它的表达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诗歌的音乐美。

  这时铃声响起,没有给学生们当堂成诵的时间了。本来觉得一节课处理这首诗时间会很宽松,结果时间很紧张。看得出孩子们是在逐步进入文章,没有当堂成诵实在是有些遗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许多年之后,他们经历一些事后,再想起这首诗会会意去微笑吧。

【蒹葭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上海中学《蒹葭》教案、课堂实录及教后记(沪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蒹葭教案01-28

《蒹葭》的教案03-24

《蒹葭》的教案09-12

诗经蒹葭拼音版12-25

诗经蒹葭的拼音版02-10

语文《关雎》《蒹葭》11-10

蒹葭蒹葭蒹勒个葭高中作文09-20

蒹葭课堂教案01-22

《诗经·蒹葭》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