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时间:2024-04-17 18:45:34 海洁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通用7篇)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1

  一、设计思路:

  生病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常经历的事,幼儿最有生活经验,因此设计时从生活情景导入,引入教材,理解教材,再从教材中走向生活,使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在训练说话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并运用于实践生活。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讲述图片。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并讲述。

  3、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三、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归纳、体会心理感受。

  四、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用较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挂图1、2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生过病吗?生病时最想谁?(自由回答)

  (二)、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师:现在有一只小猫也生病了,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它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兔子家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猫发愁了,怎么办呢?请大家帮小猫想想办法。(边思考边交流)

  (三)、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师: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帮小猫想了许多好办法,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而且写了一封信给小兔(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画来表示收信人与寄信人)。

  提问:小朋友们想知道小猫在信里对小兔说了些什么吗?

  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见图一)提问:小猫信中画的三张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将看懂的图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问:你看懂了哪张画?画上说了一件什么事?

  帮助幼儿重点理解第二、第三幅画。

  第二幅画:小猫为什么哭?

  第三幅画: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幼儿分别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并讲述小猫为什么哭及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述)。

  (四)、读信。

  师:我们看懂了这三张画,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读读这封信。读信的时候要注意把自己当作小猫,用"小猫"的口气来读,要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说清楚小猫为什么哭和他心里想些什么,要让别人一听就懂。

  ( 重点让学生再次熟悉信的基本格式,能用完整的话,说出信中的内容)。

  引导幼儿再次讨论该如何读这封信。

  请3-5个幼儿读信。并及时给予鼓励。(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讨论的内容,以便请不同的幼儿读内容不同的信。)

  (五)、引导讨论并讲述。

  提问:小兔收到信后会怎么样?请大家想一想。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说对了,小兔收到信后,把小猫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小猫所有的朋友。看,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好朋友为小猫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幼儿完整地讲述)

  (六)、拓展、移情。

  小猫生病后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心爱护,相信它一定能早日康复。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讲述。

  小结:我们小朋友应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后反思:

  1、营造宽松环境。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生病,每个幼儿都经历过,幼儿们对此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所感所想是幼儿们所熟悉的,但同时又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我通过"小猫为什么哭"及"小猫是怎么想的"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想像。之后,通过读信的方式让幼儿用较连贯的语言把三幅图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个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既让幼儿复习巩固了信的基本格式,同时也让幼儿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以小猫的口吻表达了出来,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2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生过病,对生病都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难受、无助、痛苦等等的感受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在孩子的经验基础上展开,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通过活动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下丰富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品德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初步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合理地对图片进行想象和讲述。

  2、开扩思路,学习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3、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重点:学习合理地对图片进行想象和讲述。

  难点:了解信的格式及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有关故事的ppt图片、毛绒小兔一只、自制大大的信封、爱心卡片、水彩笔、伤感的钢琴曲、音乐《爱的奉献》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情景导入

  小兔今天收到了一封信,非常高兴,和我们分享。你们知道是谁写给小兔的吗?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是小猫写给小兔的信?

  师:哦,原来啊,在中间很醒目的地方写的是收信人,而右下角写的是寄信人。

  2、基本部分: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1)收到好朋友的信,小兔可高兴了,邀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们一起看信。

  (2)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说了些什么呢?小猫在哪里?怎么了?(我生病了,住在医院里,猴大夫给我打点滴。)

  第二幅画说了什么,小猫为什么哭?(生病躺在床上很难受,我哭了)

  第三幅画说了什么,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我很想朋友们)

  3、读信。

  (1)小猫的信要怎么读呢?(幼儿讨论该如何读这封信。读信的时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气来读,要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

  (2)请幼儿读信

  (3)教师和幼儿一起配乐(伤感的钢琴曲)有感情的读信。

  4、讨论并讲述。

  (1)小兔收到信后会怎么做呢?

  (2)好朋友们为小猫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3)完整讲述。

  5、移情讲述。

  (1)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亲人生病了,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讲述班级一名幼儿生病事例,幼儿随机体验说说自己当时感受。

  教师小结:小朋友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包舒铭小朋友的关爱和想念,相信她听到或看到一定会很兴奋、很激动、不在孤单、病也会很快好起来,重新加入我们大一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活动延伸:

  1、幼儿以书信形式,图文并茂将自己想给生病的包舒铭小朋友说的话记录下来,老师带代替转交或自己转交给本人。

  2、语言区:继续讲述《小猫生病了》

  3、请家长指导幼儿运用绘画、剪贴、录音、笔录等多种形式写信给亲人和朋友,并带领幼儿到邮局寄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下丰富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品德也得到了培养。

  重点是学习合理地对图片进行想象和讲述。难点是了解信的格式及迁移新的讲述经验。由于有过切身感受孩子们的生活兴趣,教师活动中总觉得幼儿能力差异比较明显,出现能力弱的幼儿讲述非常困难。分析原因就是幼儿缺乏对讲述的所选择的讲述内容脱离经验,让他们无话可说。于是我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小猫生病了”作为教材,每个孩子都生过病,对生病都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难受、无助、痛苦等等的感受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在孩子的经验基础上展开,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本次活动是以小兔让我们看信——得知小猫生病了——哪些伙伴都去看望它——恢复健康——迁移生活中自己生病的感受——以班级生病幼儿为例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为情感服务。小猫生病是情感的'导火线——朋友的看望让情感得到了升华——最后的谈话又将情感落实到幼儿心中,每个环节的出现都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

  环节一:分享小兔的信巩固幼儿对信的认识,得知是小猫送的。

  环节二:解读信得内容,了解小猫生病了的心情和想法。人物的心里挖掘感受。幼儿可以用第一人称“我”的口气来读信,这样更能将自己感受的想法与生病的感受真实地表露出来。这里我让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进行讲述,体现自主表达的理念,是幼儿原有讲述经验的一次再现。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环节突破重点目标——想像,让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讲述。通过两个问题“小猫为什么哭”及“小猫是怎么想的”,让孩子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合理想像。

  通过读信的方式让孩子们用较连贯的语言把信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讲述出来。这个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既让幼儿复习巩固了信的基本格式,同时也让幼儿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以小猫的口吻表达了出来,因为一封完整的信是由一小段文字组成的,所以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环节三:小猫生病了同伴去看望时的感受及让幼儿自己假设自己生病同伴看望场景。迁移了生活经验。

  环节四:以班级生病幼儿为例激发幼儿关心同伴,迫切心情。此环节画龙点睛之处。

  本次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开心快乐。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初步了解信的格式,较清楚、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词汇:孤单、惦记。

  3.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活动过程:

  1. 师组织幼儿谈话:你生过病吗?你生病时心情怎么样?

  2. 师出示挂图①,请幼儿介绍信的基本格式。请幼儿把信开头的称呼、问候以及信后的祝词、署名、年月一一读出来,一起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

  3. 引导幼儿观察挂图①,启发幼儿讲讲:小猫信中画的三幅图,分别讲什么?

  4. 请幼儿与同伴轮流读“信”,即以信的格式,将图片内容讲出来。提醒幼儿讲清楚小猫为什么哭、心里在想什么。(学习词汇:孤单)

  5. 请小朋友议一议:小兔收到信后会怎么做?

  6. 引导幼儿观察教育挂图②,讲述好朋友为病中的.小猫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学学其中的动作和表情。(学习词汇:惦记)

  7. 请幼儿将两幅图片的内容联系起来,完整地讲述给同伴听。

  8. 移情讲述: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做?

  师评价活动,小结:让幼儿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4

  设计背景

  生病,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孩子们对生病都有切身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生病,更是孩子们所害怕的事。他们害怕吃药,打针,害怕一个人在家。大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让幼儿获取健康心理,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下丰富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品德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内容;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讲述;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同伴之间相互关心的快乐,以及获得生病时的健康心理。

  重点难点

  根据《纲要》中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理念,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制定为乐意参与讲述活动,通过移情讲述,让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同时把引导幼儿学习词: 孤单、惦记,并能对图片进行大胆、合理地想象和讲述。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图片7张,信封一个,娃娃家设计、一束花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师:有一只小猫生病了,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兔子的家离医院很远的.,怎样才能让小兔子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猫发愁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小猫想想办法好吗?

  二、理解图片的基本内容。

  师:小朋友们帮小猫想了这么多好办法你们真厉害,小猫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写了一封信给小兔,请小朋友来猜猜小猫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呢?(出示信封)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哦!原来小猫要在信中对小兔子说的话都画成了三张图片,小朋友们看这三张图片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副图,小朋友们看看第一副图上说了一件什么事?(小猫生病了住在医院里很难受,在病床上伤心的哭了起来,)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5

  一、设计意图:

  因为我们班中有一两名幼儿长期病假,因此我设想将“小猫生病”这个故事,装在一封信里来激发幼儿产生对病中小伙伴的关心之情。因为生病是每个孩子都经历过,所以孩子们对此有切身的感受。在孩子的经验基础上展开,是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最后我本来设计的是给病中的两个孩子写封信。这样前后呼应,让孩子将故事里得到的经验联系到实际中,真实体验关心和被关心的感受。不过在开展活动的那个星期,那两个幼儿来园了,因此,我临时改变了方案,在活动最后,让孩子们设计爱心卡放在教室里来提醒孩子,平时就要相互关心同伴,体验到友情的温暖。

  本次活动我带孩子们重温了信的功能,使孩子们既懂得了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和朋友沟通,又懂得了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充分挖掘了活动内容的教育功能。

  在制定目标时,我有过疑惑的,不知到底应该定位在语言还是社会上。后来,我还是决定将目标定在语言上。因为整个活动都是从看图讲述上来展开,因此侧重点还是语言。不过在环节中我还是整合了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目标第一条: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的多种信息,大胆,合理的进行推测和讲述。这个画面的多种信息,其实是画面里的各种图案蕴含的不同信息。比如,我想让孩子通过自己观察发现,生病,除了可以从挂水上看出,还有一些简单的符号,像简单的表示头晕的线条,咳嗽的线条,还有边上的药瓶医生的服饰等等,都能帮助我们推测发生了什么事。

  二、具体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的多种信息,大胆,合理的进行推测和讲述

  2. 感受在生病时朋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妙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挂图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信封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的信?是谁写给小兔的'信呢?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是小猫写给小兔的信?

  师:哦,原来啊,在中间很醒目的地方写的是收信人的名字,而右下角写的是寄信人的名字

  (环节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本来我想以故事导入,让孩子说说,可以有哪些方法让好朋友知道自己生病了。但后来发现这样孩子的思维容易分散,不集中,而且问题的开放度也不够。所以,后来我就修改为直接出示一个大信封,让孩子带着好奇来看到底信里说了一件什么事。其实,这个活动内容就等于是借由信的形式展开)

  2.读信三部曲。

  师: 我们来看看,小猫画了什么?

  教师放音乐(一)

  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刚才都观察的很仔细,看到小猫画了挂盐水,吃药,打针,出汗,咳嗽,头晕,这些现象都表示,小猫想跟小兔说什么呢?

  请幼儿个别发言

  师:哦,原来小猫想跟小兔说自己生病了。你看,这张图上说明小猫想跟小兔说什么?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请个别幼儿发言(眼泪,嘴角往下)

  师:那你觉得小猫心里会想写什么?

  师:小猫的信写好了,谁来做小猫来读一读这封信。你可以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相互讨论,将看懂的图用语言表达出来。

  要求:幼儿完整讲述三幅图

  3.讨论并讲述。

  师:小兔收到信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你看,小猫的好朋友在做什么?

  师:你觉得小猫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小猫受到很多朋友的关心和照顾,感到非常的开心和幸福。谁能看着这几天张图片完整的说说,小猫生病后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个要求:你看,这几幅图的右下角有数字,这代表什么意思?请你按照顺序来说说,行吗?

  请个别幼儿来讲述

  鼓励幼儿完整地讲述。

  (环节设计意图:上面这两个环节,看似都是看图讲述,但,我其实是分两个层次来进行的。第一层是3张图逐图出示,这3张图是有情节的,分开出示,能让孩子逐渐学会观察画面,学会从图上的信息中推测出故事情节。第二层的四张图片我是一下子一起出示的,因为孩子在有了看图的经验后,能学会自己看图,并完整讲述。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挑战。而且,我发现这两个环节的画面情感都有很突出的特点。因此,我还选择了带有相应情感的背景音乐,我想让孩子多元素的感知画面带来的信息。)

  4.移情讲述。

  师:小猫生病后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的关心爱护,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复。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小朋友虽然现在能够来幼儿园,但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你觉得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师:在你的椅子下面有些爱心卡片,请你转身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卡片上

  幼儿操作

  师:你想怎么做呢?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我们回教室把这个爱心卡贴到墙上,每天提醒自己要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好吗?

  三、活动反思:

  回看本次活动,为了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我用了以下两种方法策略:

  1.看图推测策略

  1)分层出示

  我分了两个层次出示图片。第一层是3张图逐图出示,一开始的3张图是有情节的,分开出示,能让孩子逐渐学会观察画面,学会从图上的信息中推测出故事情节。第二层的四张图片一下子出示,因为孩子在有了看图的经验后,能学会自己看图,并完整讲述。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2)突出符号信息

  图片上的各种图案和符号都是一种信息,能够帮助幼儿推测其中的情节发展。像第一幅中小猫头上有晕眩的图案,嘴边有咳嗽的气,旁边有吊水瓶,药瓶,身边站着头上戴红十字的医生,这些信息都在告诉小朋友,小猫生病了,可是身边却没有人来关心它,所以他心里会产生了想法。因此这些信息符号教师可以稍加突出,比如用色彩突出,或用夸张的画法吸引幼儿的视线。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不同的符合以便获得正确的信息。

  2.多元素感知策略

  1)音乐的自然融入

  我发现这个活动中的画面都带有明显的情感特征。因此,我选择了带有相应情感的背景音乐,在出示画面时播放相应画面,用音乐给孩子一种信息暗示,帮助孩子自主推测情节的发展,多元素的感知画面带来的信息。

  2)用绘画来表现

  有时,语言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清楚的时候,绘画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特别对于处于中班年龄的孩子来说,可能不能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活动最后加入了一个绘画环节,请幼儿将以后想怎样关心帮助别人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爱心卡片上。并最后装饰在教师墙面上,画面能较好的提醒幼儿要多关心他人。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6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生病需要及时就医,并理解吃药、打针等医疗手段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关心之情。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生病的故事图片或绘本。

  医生、护士、小猫等角色的头饰或服装。

  玩具针筒、药瓶等医疗玩具。

  简单的医疗知识卡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小猫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猫看起来怎么了?”

  教师讲述小猫生病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小猫生病的`原因和表现。

  二、认知

  教师出示医疗知识卡片或图片,向幼儿介绍生病时需要看医生、吃药或打针等医疗手段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自己生病了应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听从医生的建议。

  三、情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小猫是你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帮助它?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关心之情。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体验照顾病人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操作

  教师提供医疗玩具,让幼儿模仿医生给小猫看病的过程,如量体温、打针、吃药等。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病时要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活动延伸

  家长可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生病和就医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小小医疗站”,让幼儿在游戏中继续巩固所学的医疗知识。

  注意事项

  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要确保玩具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在引导幼儿讨论和表达关心之情时,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情感发展水平,不强迫幼儿表达。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 7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生病时的基本表现和处理方法。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玩具小药箱、温度计、小床等道具。

  绘有生病小猫的图片或绘本。

  准备一些简单的医疗用品模型,如药瓶、针筒等(非真实医疗用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生病小猫的图片或绘本,询问幼儿:“这只小猫怎么了?它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回答“小猫生病了”。

  教师:“小猫生病了,它很不舒服,我们来看看它应该怎么办吧。”

  二、知识讲解

  教师通过图片或绘本,向幼儿介绍小猫生病时的表现,如咳嗽、打喷嚏、发热等。

  教师讲解生病时应该做的`事情,如看医生、吃药、休息等。

  三、角色扮演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扮演生病的小猫,其他幼儿扮演小猫的朋友或家人。

  角色扮演开始,小猫躺在床上,表现出不舒服的样子。其他幼儿询问小猫的情况,并尝试用玩具小药箱里的道具给小猫“治疗”。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例如,告诉幼儿应该如何给小猫测量体温、如何安慰小猫等。

  四、总结分享

  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围坐一圈,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总结:“生病是很不舒服的事情,我们要关心生病的人,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生病。”

  活动延伸:

  可以在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慰问卡”或“康复礼物”,表达对生病小猫的关心和祝福。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多喝水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使用的道具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幼儿园教案:小猫生病了】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讲述活动教案:小猫生病了09-29

大班主题小猫生病了教案07-07

语言活动教案小猫生病了(通用6篇)04-0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猫生病了》11-04

小猫生病了活动教学反思06-21

有关《хх病了》教案06-16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牛生病了09-29

《兔奶奶病了》教案08-25

丁丁生病了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