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时间:2022-08-30 15:38:31 教案 我要投稿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家、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关系式

  1.让学生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老师板书。

  2.做复习第1题的第(1)题。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两道算式?

  3.做复习第1题的第(2)题。提问:写这两道算式的根据是什么?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和求未知数x。

  4.做复习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做复习第3题。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错误,在书上改正。提问:第(1)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改成x=40-0?第(2)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用加法?

  小结:求未知数x,一定要先看x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想用什么方法求x,列出式子来计算。

  6.做复习第4题第二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1)小黑板出示文字题

  25加上多少是45?

  什么数减去30是52?

  68减去一个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2)指名学生说出哪个数用x表示,口答出求x的等式,教师板书。

  (3)提问:用x列出的这些相等的式子后,你能算出要求的数吗?按照什么来算?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第一组题和第5题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 + 加数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77=0,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当被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xx)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验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好个位,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其它的题由学生自己任意选用。

  2.第6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还生观察: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加数变化后,和是怎么变化的?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有好朋友吗?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师:加法和减法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用线段图来表示它

  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

  ②怎样计算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③引导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根据题目画出

  线段图。

  ②分析两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

  ③引导学生与第(1)小题比较、分析得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加法,小组内说说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并找一找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2)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那减法各部分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3)沟通梳理加、减法间的关系

  师:通过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

  间的关系吗?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检测反馈

  1、看课件,完成基本训练。

  2、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2、3、4、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4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数之间的关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304人”“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③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

  (1)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156+148=304(人)

  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

  ③自由讨论——什么是加法?

  ④教师收集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形成结论。

  ——把两个加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①为什么用减法算?

  ②“304”“156”“14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

  ③引导讨论:既然加、减法间有这样紧密的联系,我们已对加法下了定义,可以用加法给减法下定义。

  ④投影出示,学生填空。

  已知()与(),求()的运算,叫做减法。

  ⑤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法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定义,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作为一个演绎系统的逻辑严密性)

  (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

  1、基本训练。

  (1)试一试:根据487+256=743,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743一487 743一256

  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填未知数。“练一练”4。

  学生填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变式训练。

  (1)改写:786+1132=1918

  (改写成相应的另两个减法算式)

  (2)改编:

  一辆汽车上午行驶168千米,下午行驶183千米,这一天共行,了多少千米?

  ①列式计算。

  ②改编成两题减法应用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你是怎样学会的?

  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5

  教学内容:P2~3: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3、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加数+加数=和

  1956-1142=814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1956-814=1142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万以内口算加减法

  1、口算方法复习。

  (1)完成第1题第一组。

  ①口算后比较每组口算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②: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个位上相加要向十位进1,哪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

  (2)完成第1题第2组。

  口算后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

  2、口算第2题,时间:3分钟。

  三、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

  (1)口答。

  根据238+482=72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530–230=30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出相应的关系式,并板书。

  2、完成第3题。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3~44页的教学内容,练习八。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6+58= 98-36=

  84-26= 98-62=

  84-58= 36+62=

  2、在( )里填合适的数

  39+()=289109-()=87()-56=280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表格。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

  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

  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

  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

  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板书)

  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板书)

  学生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学生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板书)

  教师: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

  学生:书中小朋友还说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是怎样领会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教师:看看谁能干,将我们发现、概括的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到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去。

  1苯炭剖榈44页课堂活动第1题。

  2蓖桌的同学仿照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的形式相互出题练习。

  3苯炭剖榈4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想、再算、后交流我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4绷废鞍说牡1~3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哪些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填空:

  一个加数=()-()

  被减数=()+()

  2.填空,并写出依据

  320+()=560380-()=210

  ()+350=870()-280=1020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8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9

  教学内容:

  练习一P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 321-100=221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 )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

  400-175=225

  161-( )=56

  225+( )=400

  ( )-56=105

  (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

  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 减法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相关文章: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06-17

数学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03-24

加减法的关系同步练习题总结02-04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07-03

《小数加减法》教案07-03

《4的加减法》教案09-11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07-05

《10加减法》教案08-04

9的加减法教案07-22

《分数加减法》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