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07-28 11:17:18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我国的国名和首都。

  2.尊重国旗、国徽、国歌。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3.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国旗、国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国徽,怎样尊敬国旗、国徽。

  教学过程:

  一、认识祖国

  1.老师讲授“祖国”的概念,用学生已有的“母亲”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国的概念。

  2.祖国在哪里:用地球仪让学生知道祖国的大体位置。

  二、读熟并记住三句话

  1.教师教读三句话。

  我是中国人。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2.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全体读、比赛读、比赛背诵等形式,让学生熟记这三句话。

  3.播放祖国__、长城、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图片,让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与美丽。

  三、认识国旗、国徽

  (一)认识国旗

  1.出示国旗图片。

  2.从色彩、形状、图形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并说一说。

  3.讲解国旗的红色和五颗五角星所代表的意义。

  4.画一画国旗。

  5.欣赏图片,说说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国旗,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国旗。

  结论:国旗代表国家,我们要尊敬国旗。

  (二)认识国徽

  1.欣赏国徽图片,从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说说国徽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__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国徽也是国家的标志,我们要尊敬国徽。

  3.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徽?(图片展示、学生议论)

  四、学唱国歌

  1.教师介绍国歌。

  2.教师教读国歌歌词。

  3.播放国庆节升国旗唱国歌、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国歌、奥运会体育健儿夺冠唱国歌等视频,让学生跟着学唱。

  4.课堂展示唱国歌。

  五、参加升国旗仪式

  1.为什么要举行升旗仪式。

  2.观看视频:__升旗仪式。

  3.阅读并讨论课文16页,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行军礼、一般人行注目礼。

  4.教师示范立正、行注目礼,学生互相学习、规范行为。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内容,歌唱国歌。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重点:

  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或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板书课题)

  指名读(提示把“子”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刷子李,这名字有意思吧?从这名字当中你知道了什么?(姓李的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特别高)

  4、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民国初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扎得特别好,就叫他——风筝刘,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粉刷技术特别好,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下面,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声—刷子李。

  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那么把书打开,翻到13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先看看词语掌握得怎样?

  (课件出示词语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分行读,再一起来(派头的“头”读轻声),(相机解释词语“发怔”是“发呆”的意思。)

  我们再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通过刚才的朗读,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三、品读文本、感悟技艺高超

  师: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生说: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b、师问: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生自由说)

  老师这有两张粉刷匠粉刷时的图片,我们来看看。看了有什么感受?(生再说感受)他们能称为刷子李吗?(不能)为什么?(他们身上全是白点)

  c、那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带着敬佩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三位同学读,再个别读)

  d、刷子李真不愧是个奇人,不但干活好,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什么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是第一奇。(相机板书:规矩奇特)

  刷子李为什么敢立下这样奇特的规矩?(生自由说)

  师:是呀,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夸下如此海口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的这份自信表达出来吧!师引读:他要是————生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a、师: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究竟刷子李有没有像传说中的这么神呢?接下来我们找出感受到刷子李技艺高超、奇特之处的语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b、指名说。(交流点评)

  生说: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好,这样的粉刷,效果怎样?(板书:效果非凡)

  哪几个词看得出他刷的墙效果非凡?(指名说: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师:真是让人叫绝啊?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用哪个词?(生说: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等等)

  师:就让我们带着对刷子李的佩服的态度读一读这段话吧。

  c、师:这个自然段还有那句话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只见师傅的手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问:好,你找得这一段重点对人物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动作)那你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动作怎样?(板书:动作娴熟)

  谁想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在他读的句子中有个很美的词重复出现两次,是哪个词语?(悠然)悠然是什么意思?(悠闲的样子)

  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来读这句话,读出“悠然”。(生齐读)

  读这八个字“悠然摆来,悠然摆去”,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慢一点)那就再读这八个字,读得慢一点(齐读)再慢一点(再齐读)

  听你们悠然地读这八个字,老师眼前仿佛浮现出刷子李刷墙的样子来了。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动作再来读一读。(生边模仿动作边读)

  此时,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指名说:舞蹈家、画家等)

  师:是呀,刷子李刷墙给人感觉不是在干又脏又累的活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他的技艺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让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指名读整句—齐读。)

  师小结:悠然的动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显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让我们一起读读第5自然段,一起拿起书,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奇特之处。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奇特之处,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侧面描写

  1、面对师傅的高超技艺,曹小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佩服),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感到很(失落),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心服口服)。

  2、谁来试着填填这个空?(指名生一个一个说,并相机板书:半信半疑———>佩服———>失落———>心服口服)请同学们一起填填空。(生齐读填空)

  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从开始时的半信半疑,变成后来亲眼见证之后的确信无疑,这个心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呀!

  3、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为什么?(生自由说)

  4、小结:这样写并不多此一举,侧面烘托人物叫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对文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前面对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描写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请同学们课后写一写身边有特长的人,写出人物的特点。

  四、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今天文中的主人公通过冯老先生的生动描写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奇,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不妨去阅读一下《俗世奇人》这本书。书中奇人荟萃,一个个奇人身上发生的一桩桩趣事,肯定会令你拍案叫绝。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板书设计:

  规矩奇特

  刷子李:技艺高超{效果非凡

  动作娴熟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

  失落———>心服口服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歇凉

  遮蔽 榛子 橡栗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学过程:

  《江雪》《题秋江独钓图》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3、这首词的作者是唐朝的张志和。{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

  二读:字正腔圆,就是少了点味道,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美丽)指名读;(悠闲)指名读。齐读。

  2、有点感觉了,不过,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味道来了!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

  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出示}

  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

  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在诗人的眼里,这是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出示}

  4、交流: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补充:春天的花有那么多,为什么作者独独写了桃花呢?李白呀曾写过这样的诗:{出示}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师: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那不是人间啊,那是?世外桃源。原来,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流水:春来江水绿如蓝。

  斜风细雨: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在志南和尚的笔下,则成了杨柳风,杏花雨,多美妙啊!

  5、西塞山前,白鹭翔飞,自由自在;桃花盛开,流水上涨;鳜鱼肥美,或风和日丽,或斜风细雨,浓妆淡抹总相宜。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板书:春意盎然)女孩子们,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走进山水,贴近词人。

  1、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里,有这样一叶扁舟,上面坐着——渔翁,这渔翁就是——张志和,就是号称烟波钓徒的诗人,他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可惜他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背影,此时,他的脸上又会有什么表情呢?男孩子们,让我们把这种悠闲读出来吧。

  2、、在这里,归是指——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

  一边是世外桃源,悠闲自在,一边是——忙忙碌碌,争名夺利的世俗,他选择的是——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板书:悠闲自在,向往自由)

  五、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情感。

  1、课前,我们背诵了《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__泛舟江湖。

  3、小结:同是渔父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求,也让我们在经典里感受、成长。

  六、作业

  1、习作:改写《渔歌子》。

  2、“渔父”的形象早已在融化在唐诗宋词元曲里,已成为诗意化的形象;在外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渔父的形象,那这个形象又有何意义呢?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书。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组织交流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vcd光盘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读课题。

  3、过学习,大江保卫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气壮山河惊心动魄过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二)第2节

  1、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

  2、句话讲是什么内容?师引导:点与面的关系

  3、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生找、画、读全班交流点拨:狂风、暴雨、巨浪只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里却说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呢?师总结:同学们感受的深刻,读得也投入,正如对联所说齐读师:官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护大堤奋不顾身的大无谓精神无不让人钦佩。我们有必要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节,加深感受。

  4、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3、4两节。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分开一部分同学演黄晓文接受采访,一部分当记者进行采访演黄晓文的同学自由读课文,当记者的拟订采访提纲(以三题为宜)分别活动指名表演:一个记者,一个黄晓文。师总结,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四)习第5节。

  1、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号交流搜集的有关抗洪抢险的人和事4、齐读全节是啊!(师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感人至深的语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呢?练背——指名背——齐背。过渡: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五)观看vcd

  让我们听一听人民的心声,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

  五、教学结束:

  作业:《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读后拓展,模仿创编。

  4、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二、教学方法:

  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

  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激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仿创编,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2、检查预习,反馈情况(4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

  (学生检查,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

  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

  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

  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

  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始吧!

  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

  (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

  师:刚才,不论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所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敢挑战课堂检测吗?

  5、课堂检测,巩固新知(5分钟)

  (1)小组pk诵读诗歌(两组内相同号pk),结束后把检测评价写到黑板上。

  (2)机动环节:学生点评(1-2名学生)

  师:第( )小组的同学用团结和智慧夺取了本节课的冠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有感情读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探究跌倒后应该怎么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读诗,体会什么事物跌倒又带来了什么?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晚上都做什么?有看电视的吗?谁喜欢看体育节目吗?请举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关于伦敦奥运会的新闻。这个人是谁啊?同学们,刘翔怎么了?【板书跌倒。】刘翔跌倒以后怎么做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叫《跌倒》。齐读课题。牧也:台湾诗人,十九岁时放弃学习多年的画画,改以文字创作,现有千首以上的诗作。我们来看看诗歌中的跌倒是什么意思?

  二、初步朗读,感悟诗歌。

  1、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课文。

  2、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找出不会的字词。教师领读:静谧、滋润。

  3、谁能读一读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1、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什么事物跌倒了?又带来什么?

  2、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风----美丽落叶云----滋润的雨水太阳----静谧的夜晚“静谧的夜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欣赏一下。

  3、同学们,风、云、太阳真的会跌倒吗?现在想想跌倒是什么意思?(遇到困难、挫折。)

  4、想一想:谁能带着感情再读一读第一小节?谁能试着背诵一下第一小节?想一想美丽的落叶对风说什么?滋润大地的雨水对云说什么?静谧的夜晚对太阳什么?

  5、过渡:看来跌倒也会有美好的一面,那我们还害怕跌倒吗?(不怕)如果跌到了,我们要怎样?板书: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好,和老师一起读第二小节!分别指名读第二小节。能把站起来读得更有力气吗?

  6、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最美丽的姿势指什么?(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

  7、如果你们遇到困难,会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出一个难题:同学们能把第二小节背诵下来吗?比一比谁背得快?是呀!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不站起来、畏惧、退缩、不前进。)

  8、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面对这次挫折的? (同学们,我也想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可以吗?记得十多年以前,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既看不懂学生的手语,也听不清学生说什么,学生们也不明白我的意思。当时我难过极了,真想放弃老师这个工作,但是我一想到我的父母为了供我上学那么辛苦的赚钱,我怎能忍心放弃呢,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同学们,最后我成功没有?对了,我成功了,因为我的努力,我今天才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遇到过的困难,你是怎样面对的?

  9、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才获得成长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读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学词:咀嚼慢慢地嚼倒嚼

  (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

  (1)谈铃铛

  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话分角色朗读。

  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学骆驼咀嚼的情景,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文字时,当时的心情。(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

  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1990年,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

  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5个;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错误 。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如何面对错误。

  教学方法:

  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

  3、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办?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吗?(注意归纳)

  三、个性阅读2—13自然段,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打的动作

  B打的声音:咻咻

  C打的过程

  D作者的伤痕

  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仅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写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自由熟读2—13自然段。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2、查阅林海音的资料(尤其是成绩)。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 抄 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内容导入

  回忆挨打的内容。

  二、精读14—19自然段。

  1、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得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 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3、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三、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1、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的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 抄 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花夹袄

  铜板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并抓住老师最突出的特点写。

  2、能选择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突出特点。

  3、关注人物细节描写,抓住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将事例写具体。

  教学重点

  能结合所要凸显的教师特点,选择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突出特点。

  教学难点

  选择一两件典型事例,抓住教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写出人物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过漫画吗?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漫画最吸引的地方是什么?(人物特点非常突出)

  (1)课件出示一位“漫画”教师: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猜出是什么老师,教师评议。

  ②引导学生说出猜出人物的理由:漫画中凸显了人物的强壮,与体育学科关系密切,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体育教师。

  (2)如果要给你自己的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别说出名字。请大家画一画你的一位教师。当然,我们是语文课,不是美术课。我们得用文字“画”出这位教师。一段话也可以,几句话也可以。

  ①学生自由准备、(学生试试水)

  ②指名交流。(意图:点出学生描写的好的地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以及所选的事例;了解学生基础,及时调整下面教学的侧重点,及突破口。)

  (3)小结。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讨论:我们如何能“画”出教师的特点?(学生交流发言)

  ①教师的特点有: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

  ②选择典型的事例。

  抓住典型事例中体现老师特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

  2、思路导航:

  (1)要想哪位老师的特点,你最了解?

  (2)写出老师的特点,应该选择哪件事来写?(选择的事例要能体现人物特点。)

  (2)这些事例中,老师哪些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最能凸显老师的特点?(要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

  3、技法点拨:

  (1)、抓特点,选人物。

  独特与夸张是“漫画”的突出特点!要用文字“画”漫画老师,选择有突出特点的人物很关键!将我们的所有老师在脑中一个个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哪一方面你觉得特点最突出的一位就是你写作的对象了。写作时要抓住最有特点的一个方面写,比如外貌描写,每个人的外貌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描写人物的外貌是为了突出中心,表现人物特点,所以描写人物外貌不可面面俱到,只需抓住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进行重点、具体描写。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千万不能面面俱到。

  (2)、定事情,显特色。

  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体现,所以选择一两件典型的能够突出老师特点的事情就是我们选定人物后首先要考虑的。事情的选择一定是与人物的特点一致的,比如上面觉得喜好独特,此处事情选择也要突出喜好独特这个特点,不能前后不一。

  (3)、重描写,表情感。

  通过具体的事情突出一个人的特点,必须对事情进行细致的描写,通过人物在事件中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使它构成整个情节的最典型的部分,突显人物的特点,使文章显得生动真实,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比如动作描写要准确运用动词,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表达老师可爱又有趣的一面。

  三、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我的幽默老师

  我的幽默老师姓林,全名叫做林小勤,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他高高瘦瘦的,偏偏戴着一副超大的黑边眼镜,与他时常穿的灰色西装很不搭调,但是与他的幽默性格却保持了高度一致。他总喜欢做一些搞笑的事来逗同学们开心,每次上课都把同学们逗得开怀大笑。就连让同学们打起精神来上课的方法也很搞笑呢!每当这时他总是用手扶一扶他的黑边眼镜。

  记得有一次,林老师上课时,看见陆俊正在望着窗外发呆,便笑着问陆俊:“陆俊哥啊,你是不是该改名叫做‘呆哥’啊?”听了这话,全班同学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呆哥”也从同学们爽朗的笑声中惊醒过来,也在下面害羞地笑。林老师用手扶了扶黑边眼镜继续上课,后半堂课同学们都听得很专心。还有一次,在数学课上天才般的我,因一时疏忽而写错了最简单的一道题,林老师看见了,便问:“黄若龙啊,你到底是天才还是懒人啊?”这下,同学们更是笑得合不上嘴了,看到林老师伸出手扶眼镜,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这就是林老师的逗人方法之一——取外号。

  除了取外号,林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既能让同学们打起精神来上课,又能让同学们开心呢!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同学们因为没有午睡,所以都无精打采的。林老师扶了扶眼镜框,一脸严肃,看着我们问:“你们是不是没兴趣听我这个‘痴婆’的课啊?用不用找个乌鸦嘴上来帮我讲啊?”听了这话,同学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完后,个个精神头十足,林老师开始继续上课了。

  怎么样,你觉得我的林老师够不够幽默?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从抓老师的哪个特点来写的?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3)在具体事例中,哪些人物描写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交代老师姓名,点出老师的特点是幽默。

  (2)写老师的外貌衣着觉得很有个性,与后面幽默的特点一致。

  (3)概括描写人物的幽默性格,对人物的突出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4)两件具体的事情体现林老师上课做一些搞笑的事情逗同学们开心。主要从老师语言、神态描写,特别是扶眼镜框的动作,突出了人物的幽默性格特征。

  (5)通过老师的语言描写写出老师的幽默特点,表现了老师的可爱又有趣。

  (6)总结全文,通过反问句与短文开头呼应,点出老师的特点——幽默!

  5、总结交流:定好特点、选好事例、抓好细节、凸显特点。

  四、“画”老师。

  1、小组同学玩“画老师”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互相评议,提出合理的建议。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抓住事例是否典型,学生遗漏的细节给出建议。

  设计意图:习作之前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口语表达,通过交流,打开了思路,为更好地完成书面习作奠定了基础。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选对事例、抓好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习作。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品读欣赏。

  1、请写相同教师的学生围坐一圈,互相分享自己的习作

  2、小组里推选1—2位学生进行全班分享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板书:

  写典型事例方法

  1、选典型事例。

  2、叙述事情过程。

  3、要把事情写具体。

  4、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的突出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5、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3、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打一动物)(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出示谜底:松鼠)

  展示图片:你喜欢松鼠吗?你知道松鼠的哪些知识?

  2、了解松鼠: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拜佛的烧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3、交流导题:

  图片中的小松鼠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松鼠》。(板书课题:17、松鼠)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他和百科全书派同时,但并不参加启蒙运动。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图片和收集的资料,对松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驯良、矫健、歇凉、树杈、苔藓、狭窄、勉强、锥形

  (重点指导生字“杈、锥”为翘舌音;“藓、勉”为前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塞(sè sāi sài)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sāi堵,填满空隙,如堵塞漏洞、塞尺、塞规;堵住器物口的东西,如活塞、塞子。

  sài边界上险要地方,如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sè用于若干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搪塞、塞责、茅塞顿开。

  ②读一读:马车上塞(sāi)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这时送给保家卫国的塞(sài)外将士们用的。

  (3)学习多音字:缝(fèng fé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féng用针线连缀,如缝纫、缝缀、缝制、缝补、缝连、裁缝。

  fèng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如缝子、缝隙、裂缝、见缝插针;缝合的地方,如天衣无缝。

  ②读一读:我的裤子裂开了一道缝(fèng),经过妈妈的缝(féng)合简直像新的一样。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驯良和顺善良。

  橡栗精巧细致。

  矫健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玲珑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

  蛰伏强壮有力。

  苔藓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警觉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一纲的植物,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很不高兴的声音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三、学习“会写字”

  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①“鼠、秀、窝”,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②“玲、珑、滑、拾、狭、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鼠、窝”和左右结构的字“玲、珑”,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松鼠的特点,真切地感受到松鼠的乖巧、驯良等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4、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说说通过学习松鼠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

  (3)性格特征:驯良

  ①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②松鼠的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4)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①智慧:横渡溪流。

  ②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③聪明:储备食物过冬。

  ④轻快: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⑤丰富的感情: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⑥聪明、勤快:松鼠搭窝的经过。

  (5)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4、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5、“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中心句。)

  方法指导:找中心句

  (1)概念:中心句是能够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作用:

  ①在文章开头:总领下文。

  ②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③在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4)运用:本文第一句话总结概括了松鼠的特点美丽、乖巧、驯良惹人喜爱,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松鼠的特点。

  三、品读释疑

  (一)探究说明方法: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板书:漂亮)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qiào)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2、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板书:驯良)。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把松鼠比作飞鸟,形象地表现了松鼠的行动敏捷。)

  方法指导: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课文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写松鼠活动特点时把松鼠比作飞鸟。这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可以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运用:请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完成填空。

  远看长城,像______,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一条长龙)

  (4)“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这句话中的经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3、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板书:乖巧)

  ①举例子: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②举例子: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③作比较: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4)“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这句话中作者用那么……那么……写出了松鼠爪子的特点。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吗?

  如:天上的星星那么______,那么______。(多明亮)

  4、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举例子——准确说明。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二)探究说明顺序: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松鼠搭窝的过程的,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板书:乖巧)

  (1)用了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段,感受松鼠搭窝的顺序。

  ②像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还有很多,“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等,能换上这组词读读课文吗?(学生自由试读。)

  ③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评价时指出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还……”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2)用词准确:

  ①默读课文,在文中标出松鼠搭窝时的动作的词语。

  ②出示本段,学生交流,突出显示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好这些动词。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一起读一读松鼠搭窝的过程,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小动物作文的方法?

  (1)可以先写动物的外形,再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作顺序)

  (2)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从它们的活动、住、吃、游戏、玩耍、睡觉等方面来写。

  (3)无论写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重点是用词要准确,把他们的特点写具体。

  2、掌握了这些方法,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养的小动物,特别要注意它们的生活习性。本单元学习结束后,你就能写一篇非常好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了。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松鼠》作者从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突出了松鼠的美丽、乖巧、驯良,讨人喜欢,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从说明的角度来看,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本文主要是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习本文的重难点,是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介绍松鼠的特点时采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采用这些说明方法把松鼠美丽、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特点清楚、明白的、形象的介绍清楚了。

  (2)你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打比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打比方)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作比较)

  (3)练一练:本文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特点时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请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这句话写具体。

  我走在银杏树下,看到它们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______挂在枝头。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慢慢飘落,又像______在空中翩翩起舞。飘落的银杏叶铺了一地,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______ 。有调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滚,翻跟头,有的在挑选漂亮的叶子,摆各种图案。

  (我走在银杏树下,看到它们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枚枚金币挂在枝头。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慢慢飘落,又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飘落的银杏叶铺了一地,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金色的地毯。有调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滚,翻跟头,有的在挑选漂亮的叶子,摆各种图案。)

  六、主题延伸。

  1、积累运用。

  自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创造性地介绍自己最可爱的一面。还可以把从课外了解的知识融合进来。

  2、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很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种最熟悉的小动物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米……)

  3、推荐阅读。

  蜘蛛

  (1)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2)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好像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计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3)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察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4)蜘蛛在织网时,首先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然后形成不规则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将来网的中心。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呈现辐射状的半径线。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织好第二螺旋线后,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并继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况。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5)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

  (6)在光学仪器上,采用很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7)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并据此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靠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立刻扑过去捉住食物。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现腿里没有肌肉。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靠腿里的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来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于是人们模仿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委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节的原理,寻找自动调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思考:

  1、上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蜘蛛的?

  2、上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七、当堂检测

  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获得了松鼠的哪些信息?(教材课后题第1题。)

  八、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蜘蛛》。

  板书设计

  漂亮

  松鼠驯良

  乖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的说明性语言。

  在导课环节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吃东西……它们身上毛的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课文,了解松鼠外形的描写,学生会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展示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去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和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搬、放、编扎、挤、踏”,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就能清楚地了解了松鼠搭窝的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了解课文主要是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的特点,把小松鼠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并且边做动作边读书,感受松鼠的可爱。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学生语言赏析、说话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少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语文课堂应是听、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从这两方面来看是不够成功的。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叔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感受浓浓的爱国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奇怪的圣诞包裹”到底奇怪在哪?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奇怪的圣诞包裹》一文,感受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句子,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词语。

  (2)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交流回报:按照“给叔公送礼物成了头痛的事-——回忆叔公眷恋祖国的事——全家讨论送什么——寄去奇怪的礼物——叔公的回信”这个过程记叙的。

  写小标题:发愁——回忆——讨论——邮寄——读信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

  (2)从奇怪的圣诞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能否换成“与众不同”?

  2、全班交流,边理解边有感情地朗读,并解决问题:

  (1)第17自然段:“故乡的泥土。”

  (2)第20自然段:“祖国的泥土。”

  (3)第24自然段:“内容价值——无价之宝;”“中国药材——令人奇怪。”

  (4)第27自然段:“最合我心意。”

  3、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能体现叔公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叔公对祖国深深地眷恋。

  五、拓展阅读

  师生朗读《乡愁》一诗,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板书设计:

  叔公

  奇怪的圣诞包裹泥土和菊花种子

  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课文,学生不难理解课文内容,我就让学生自读,然后交流体会,重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过本课生字中有些书面语,平时比较少见,我就给足了学生时间自学并交流。比如“蹂躏”“玄虚”学生不是很理解,我们就一起交流,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的】

  1、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3、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4、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资料】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

  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二. 整体感知

  1. 解题

  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

  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pī pa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

  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老师巡视

  辅导。

  华:huá 花

  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3. 齐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4.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

  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5.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6. 小结课文。

  三. 拓展训练

  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产地、形状、叶、花 (略)

  果实:朵、核、壳、膜 (详) 由外到内

  保鲜: (详)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一、导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难点)

  二、课前独学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划出新词,并读一读、记一记,给课文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一个词写在书上。

  2、比一比再组词。

  惊( ) 肢( ) 柿( ) 抬( ) 吨( )

  鲸( ) 枝( ) 肺( ) 胎( ) 顿( )

  3、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4、查找有关资料,我了解了鲸这种动物的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第一学时

  一、导学引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用找中心句或列提纲的方法写下来。(中心句在文中画线)

  2、再读课文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书上作批注)

  二、盘点收获:(说一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检测反馈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领悟说明的方法,再按要求填空。

  在这一段话中,作者用了( )、 ( )、 ( )等说明方法说明鲸“大”。首先,作者用( )与( )作比较,说明鲸体型( );然后列举数字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 );最后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将它的( )与( )作比较,说明鲸大。

  《鲸》的教学设计说明

  李晓虹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指名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朗读,关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用的是问号,明白读书要关注那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标点符号,写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标点符号。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十、完成导学案检测反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3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6

五年级上册语文《水与生命》语文及教案10-28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02-23

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案04-0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5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30

五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07-3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