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2-05-11 16:55:09 教案 我要投稿

桥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出示思乡的古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指名读,4位。

  ……有韵味;

  ……我仿佛看见了这一轮皎洁的明月;

  ……字正腔圆;

  ……你的朗读让我们走进了诗中的情境

  (2)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思乡)

  (3)通过描写什么来寄托这份感情的?

  是的,古时候,人们常常用月亮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这节课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思乡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这份情感的。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看了“小桥流水人家”这个题目,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位

  ……美;

  ……诗情画意;

  ……世外桃源

  3、请你“看”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

  4、作者的家乡有多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读课文,要求:(PPT)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思考:作者的故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词、课文朗读:

  1.课文当中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你都会了吗?

  出示:潺潺 粼粼 婀娜 唱和 干涸 点缀

  2.看,这些难读的词语都藏到了句子中,你能读好他吗?请4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一人一句。(词语标红)

  ……你的字音真准

  ……你的声音可以更响亮些

  ……课文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3、那作者的故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四、再读

  1、这美丽的故乡,引得作者魂牵梦萦,文中有个地方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你能找到吗?画下来。(PPT出示 “那段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齐读。

  3、作者说的“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时候?(童年生活),作者离开故乡已经几十年了,可他一想到自己的故乡,她依然饱含深情地这样说:“那段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4、究竟是哪些美好的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呢?请您在课文中找一找。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请你在旁边写写感受。

  五、细品

  (一)第一段

  1、婀娜的舞姿

  这是描写故乡的——

  你能谈谈读了这句话的感受吗?

  把你的感受放在朗读中。

  2、清澈的小溪

  第一段中,还有像这样写故乡景色的句子吗?

  这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清得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多美啊!

  谁能来读读这句?

  ……老师看到了这条欢快的小溪。

  3、齐读。让我们把这份美的感受放在朗读中,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潺潺的小溪,婀娜的杨柳,歌唱的水鸟,这样的景色在作者的脑海中不断萦绕,即使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当时的美景依旧历历在目,难怪作者说——“那段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桥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二、材料准备:

  1、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

  老师问,幼儿答。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

  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

  有外婆(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春月之美

  2)学习景物描写。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写景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理解西湖春月之美。

  课时按排:1

  教学过程:

  杭州西湖,山水秀丽,湖中的苏堤,白堤如同两条缎带,把湖划分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里湖;外湖中还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北宋诗人苏轼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

  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山间雾气)[一日之中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制约),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着,竟舍不得离开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为风,粉汗如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夕舂(chōng夕阳)未下,始极其浓媚[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心灵感悟]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总之,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桥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很差,有的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教也许不起作用,生动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小孩子却很乐于接受,本次活动《小熊过桥》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念起来又很有节奏,朗朗上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 ,学习有节奏的'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律美。

  2、通过学念童谣,感受小熊在过桥过程情感变化过程,教育幼儿生活中要有乐于助人和勇敢独立的性格。

  活动准备:

  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幻灯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走过独木桥吗?走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小熊的外婆生病了,小熊要去看他,在去的路上要走过一座竹子做成的独木桥,你们猜在过桥是小熊会遇到什么是呢?

  2、出示PPT,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小竹桥,摇摇摇,你们说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当小熊准备过桥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了?小熊在听到乌鸦和流水的嘲笑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了?他害怕的怎么说啊?

  (3)小熊在喊妈妈的时候谁听见了?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4)那小熊过桥了吗?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乐的怎么样?

  3、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完整观看PPT画面,边学习朗诵诗歌。

  4、集体念童谣,并感知童谣的韵律美。

  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童谣好听吗?老师告诉你们这首童谣啊念起来很有节奏。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押韵的,所以非常的好听,我们还可以配上身体的动作很有节奏的把它念出来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5、你们喜欢诗歌中谁?,为什么小朋友都都喜欢乌鸦和流水啊?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如果你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

  小熊过桥是害怕的喊妈妈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啊?

  小结:小熊在小鲤鱼的帮助下,终于勇敢的过了桥。

  6、延伸——小朋友,现在你们想到怎么过桥了,现在我们再一起去玩过桥的游戏吧。

  附儿歌:

  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2、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有走独木桥的经验2、课件3、小熊和熊妈妈图片、小木桥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与幼儿谈话,理解、感知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朗诵儿歌的内容,进一步体验儿歌的情感。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根据图片学习儿歌。

  A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B学习儿歌中的对话: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好孩子,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够走过桥。

  三、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1、集体朗诵儿歌。2、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励孩子们做勇敢的好孩子。

  教师: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过桥》

  因为有很多人都喜欢这首好听的儿歌,有人把它编出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实物的小木桥,使孩子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小木桥的特性,加上可插图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们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始终是开放式的,例如在问到怎样能够帮助小熊过桥时,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说拿绳子绑着过去,有的说爬过去,还有的说问小鸟借个翅膀飞过去等等。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孩子们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胆的想象。

【桥教案范文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关于桥教案模板汇总八篇05-07

【精选】桥教案模板汇总5篇04-21

【精华】桥教案模板汇总8篇04-26

【必备】桥教案模板汇总5篇04-24

【必备】桥教案模板汇总10篇04-23

实用的桥教案汇总五篇04-23

精选桥教案模板汇总7篇04-22

桥教案范文集锦10篇05-09

有关桥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5-08

实用的桥教案范文7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