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

时间:2022-04-24 14:40:23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精选5篇)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现象;

  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3、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视频,引入新课。

  二、思考:

  1、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以及生活实际回答。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2、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

  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归纳有关校园暴力常见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后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几招预防暴力的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①、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②、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③、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④、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三、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打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这节课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如果校园暴力侵害我的时候,我还能怎样做?完善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熄灭暴力的火焰,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 篇2

  一、活动主题:

  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

  背景: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69%,初中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我校近期也出现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明礼守法,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

  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多媒体出示xx年上半年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会根据平时的生活实际,总结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目击者称现场惨烈。

  2月28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辱拍照上传空间。

  4月9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

  4月17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操板砖砸人手段凶残。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捅伤。

  5月12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

  5月19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

  6月21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

  6月26日,河南信阳数百中学生赤膊群殴。

  (二)抵制校园欺凌

  此环节设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的,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的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

  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师;懂自救。

  从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后果;勿冲动;换位思考。

  (三)校园欺凌案列分析

  某中学一女生食堂打饭时,和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没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后,还做出胜利的手势。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引案例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3、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伤害性,让学生明白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造成恶果,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发生矛盾时及时找老师解决,让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拒绝暴力。

  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暴力”。这节课后,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拒绝暴力,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 篇3

  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

  (1)放学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

  (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

  (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

  (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

  (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规则的存在,初步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进一步明确规则与安全的关系。

  活动准备

  图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范、规则,共同搜集生活中不守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一、排队的规则

  导入画面:小咕咚招手“小朋友们好”

  看,谁来啦。今天小咕咚要和做一个文明、守规则的好孩子。

  画面一:小咕咚来到教室,喝水时幼儿插队

  1.提问:(1)看,它来到了教室,这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

  (3)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应该怎么做?

  (4)为什么要排好队倒水?

  2.还有哪些地方我们要遵守排队的规则?请幼儿来说一说。(喝水、上厕所、滑滑梯、做早操排队、下楼梯等等)

  3.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也要排队?(去银行、加加油站、上车、乘坐电梯、公园、去商场等等)

  师小结:是啊,当很多人都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排着队就非常有秩序,所以很多地方将每月的11日作为排队日。

  三、生活中的规则

  ⒈许多小朋友在看书,应该怎么看呢?

  提炼:一页页看,才能看仔细,看懂故事,这些就是我们文明看书的约定。

  ⒉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如:过马路时会怎么样做?在公园看到美丽的鲜花会怎样?喝的饮料瓶子你又会怎么做?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和搭积木你又会怎么做?

  摘花、过马路、扔垃圾、搭积木

  师.:小咕咚说规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还有很多地方,又有些什么规则呢?

  看,这些地方有些什么规则?你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轻声说一说,然后来告诉小咕咚。

  ⒊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

  师:你看懂了哪张图,这里藏着什么规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告诉幼儿在这些图片中有些人因为不遵守规则才会造成汽车碰撞、上下车拥挤、等等,如果我们都能遵守规则,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

  教师小结

  原来,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有了规则人们才安全,我们小朋友讲文明,倒茶做操要排队,废物扔垃圾箱,整理齐,过街要走人行道,遵守规则我第一,学做小小文明人。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 篇5

  一、体罚损伤自尊心

  儿童心理学指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发育,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自尊心是对自己个性品质的确良肯定的评价,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推动学生积极上进的一种动力。他们一旦有了错误和过失,就会感到内疚,受到良心责备,下决心改正。尊重信任孩子主要是指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想念他们的力量和才能。马卡连柯早就指出:“对学生的要求越严格,对他们就愈要尊重。”而体罚和体罚的变种???讽刺挖苦、训斥辱骂等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严重挫伤,它会造成三种不良后果。

  一是,产生对立情绪,越罚越“皮”。“既然你不把我当人,也别怪我不拿你当人”,从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发展到对抗、顶牛、恶作剧。

  二是,慑于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形成“两面”性格。在拳头、棍棒的威胁下,有的孩子“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欺骗说谎,以求“过关”。这种“成功”的经验,在他们性格中注入了看风使舵,看脸色行事,投机取巧的因素,以致发展成油腔滑调、巧言善辨、逢迎讨好,人前一面、人后一面的双重性格。

  三是,思想绝望,走向极端,采取行动,不计后果。表现为忌恨报复,对老师和家长采取触犯刑律的越轨行为;或自寻短见。天津某中学有个初中一年级学生被严体罚后,为图报复,当晚竟到学校的煤棚放火,酿成火灾。还有个经常被他父亲毒打的小学生,性格变得凶狠残忍。自己用电熨斗烫衣服稍不如意,当即狠狠地把衣服撕成碎片;跟同学逗着玩,急了就绰家伙,往死里打,以致把同学的胳膊打成骨折。问他什么这样凶?他满不在乎地吼叫:“我爸爸就这样打我,你们也尝尝吧!”形成“残暴乖戾”性格。

  体罚孩子是一种精神虐待,会引起他们从思想到行动的种种反应,这或许就是某些人所说的“兴奋点转移”吧。但他们的“兴奋点”转移到哪里去了呢?果真能制止“不良行为”起到“惩戒教育”的作用吧?上述事例中体罚造成心理反应的严重后果,不是不言自明吗?

  二、体罚妨碍自我意识的正常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对自己认识和评价的能力。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它的制约和影响。

  这种自我意识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明显,到了初中则进一步增强,“成人感”突出是他们对自己认识中的新的突出特点。为证明自己是“大人”,他们力图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力图多多参加成人的活动。这时,对他们的评价非常慎重,尽量做到客观公正、恰如其分。同时,要逐步引导他们自学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而体罚则是家长和教师的唯我独尊,说一不二,不讲道理,单靠拳头和武力的简单粗暴的评价。这势必防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观察、自我批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能力的形成,这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儿童心理学表明:唯有个性心理行到健康、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人,才能主动适应和促进现代化社会发展,才能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竞争型人才。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中起着决定的作用。体罚对成才的心理因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极为有害。

  三、体罚扼杀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由于体罚强制、迫使学生和孩子服从,使他们处于一种压抑、恐惧、担惊受怕的不正常的心境之中。在一个经常体罚孩子的班级,由于老师声色俱厉的粗暴态度,讽刺挖苦,尖酸刻薄的语言和吓人的体罚手段,竟使得一些优秀生听到老师的提问就胆战心惊,吓得直打哆嗦。在家长经常打骂孩子的家庭,也是如此。洛克说:“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容易振作起来,很难做什么事业。”

  四、体罚使人呆傻,形成奴隶性格

  体罚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神经过度紧张,形成一种保护性的反射状态,导致情志异常,甚至会造成“恐怖症”。这种反常状态的畸形心理,轻则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失去主见、一切“听喝儿”;重则丧失信心、自尊心,变得性格懦弱,形成奴性。鲁迅先生说得好:“……终日以冷遇或呵斥,甚至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放他到外边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五、体罚使人屈服压力,不敢追求真理

  在体罚盛行的班级,多数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同学捣乱自然不对,老师体罚也不应该。学生的心里还是有是非标准的,但看到老师怒气冲天的模样,便“明知不对,不说为佳”还是保自己吧。家庭亦然。

  六、体罚助长以势压人,以强欺弱的歪风

  爱动武的老师,十之八九爱依靠动武的学生干部去“管理”其他学生。这几乎成了爱搞体罚教师的通病。天津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居然让班上仅七、八岁的小学生干部打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上来就是两个嘴巴子。全班多数同学都挨打,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不满。这种以势压人以强欺弱的做法,造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立与隔阂。

  七、体罚使教师和家长威信扫地

  教师或家长的威信,是实施教育影响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威信是建立中人格力量的基础上它来自学生和子女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和信任,有了威信,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力就会倍增。而体罚只会使教师和家长建立一种虚假的威信。学生表面上拍你,但心里却认为教师或家长“无能”、“粗野”、“水平太低”、“就这两下子”。因此,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会建立起那种真诚、信任、平等的关系。搞体罚,就必然使教师和家长变成言行不一,而言行不一就必然导致丧失威信。教师和家长的说教也必然会使学生或子女怀疑、鄙视,产生反效果。

  以上七条,就叫它体罚的七大罪状吧,说明了体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百害无一益的。

  同时,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给人以美跟光辉,亲切的感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但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伤害,更为重要在社会上产生不好的影响,给神圣的教育抹黑。

  基于上诉原因,出台不允许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一规定,是及时,而且是必要的。

【幼儿预防校园欺凌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预防校园欺凌教案8篇04-12

预防校园欺凌说课稿03-24

关于预防校园欺凌教案通用范文6篇04-12

预防校园欺凌发言稿(精选10篇)03-24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演讲稿03-24

2022预防校园欺凌讲话稿03-24

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演讲稿(精选8篇)03-24

预防校园欺凌演讲稿15篇04-08

幼儿园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的演讲稿(精选5篇)03-24

预防校园欺凌班会演讲稿(精选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