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时间:2021-08-25 12:41:0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

  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 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

  2、 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

  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全球共6块大陆)

  (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

  (2) 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

  (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

  (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

  (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

  (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

  (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

  (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3.大洲的分界: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

  [博斯普鲁士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峡,(也称中美七国)。

  (三)四大洋:

  1.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海。(如黄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

  2.内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波罗的海、渤海)

  3.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

  (2)白令海峡:连接 太平洋与北冰洋;

  (3)麦哲伦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

  4.海湾:延伸入陆地,水深逐渐变浅的海或洋的水域的部分。(如墨西哥湾、哈得孙湾、波斯湾、北部湾等)

  5.四大洋:

  (1)太平洋:

  ①面积,S=18000万平方千米(1.8亿平方千米)

  ②水体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③水温:均温19摄氏度.

  (与大西洋的分界线:南美洲合恩角[67度W])

  (2)大西洋:

  ①S=9300万平方千米,呈“S”形,

  ②均深1200M,最深9218M,

  ③均温17摄氏度。

  (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

  (3)印度洋:

  ①S=7500万平方千米,呈“八”字形,

  ②均深3897M,最深7450M;

  ③均温16.7摄氏度。

  (与太平洋的分界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度E])

  (4)北冰洋:

  ①S=1300万平方千米,

  ②均深1200M,最深5449M

  ③水温:北极海区-1.7-1摄氏度

  北欧海区2-12摄氏度.

  (四)小结:

  1.今天的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分布(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采用由教师指图学生集体回答,个人回答,来帮助记忆。)

  2.课后作业

  (1)作业本:P.1-2

  (2)课本P.3想一想思考题(口头回答)

  (3)填图册:P.1。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__、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__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板书设计: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07-30

最新初一地理下册课件教案05-12

《爱莲说》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07-29

《台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2-06

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08-10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篇)01-2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1-23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01-19

《回延安》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2-06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