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乐园》的教案

时间:2022-10-21 15:07:12 教案 我要投稿

《探索乐园》的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探索乐园》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索乐园》的教案(精选19篇)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

  一、教材

  探索乐园安排了四个探索内容,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了解“集合”这一基本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基础。本节课一方面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熟悉的题材,理解数量关系,通过集合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初步认识集合图,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就是起点低,步步为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借助于读图来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又不能总是依赖于读图来解决问题,必须重新回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画集合图表示事物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并画图表示一些特殊数学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

  教学重难点:

  能画图表示事物中的包含、相补和相交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二、学情

  1.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

  2、学生喜欢动手做数学。

  三、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安排了口算、创设情境、探索活动、知识应用4个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每个环节。

  口算环节:选择20个小题,含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情境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圆锥】

  教师谈话复习三种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方面的特点,引出研究用图表示数学问题。

  探索活动:

  【活动一用图表示包含的数量】

  首先,课件出示“六(1)班有40名同学,其中女生有18名。”找出有关数据学生讨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有什么关系?得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

  其次,提出:如何用图表示女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呢?鼓励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画图表示。

  最后,交流学生的表示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参与交流,重点介绍用集合图表示的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选择了我班学生人数为例,为学生创设身边生活中的数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通过交流的方式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这种关系。

  【活动二用图表示互补关系的数量】

  找出有关数据和信息,让学生讨论每人最多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是什么意思?师生讨论“这个问题中三个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小组、合唱小组的人数是并列关系,总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提出:并列关系的事物用怎样的集合图表示呢?师生讨论,然后教师示范介绍并画出集合图。先讨论:大椭圆中其它部分表示哪些同学?进而提出: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多少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给学生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机会。

  设计意图:

  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寻求小组合作,达成统一意见,师适时点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三用图表示相交关系的数量】

  出示比赛事情,找出相关数据及信息。讨论“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有8人”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讨论:题中的三个数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了解题中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有交叉。师生共同完成集合图。教师边提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画图。教师谈话同时说明图的特点,提出“六⑴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两项比赛?”的问题,鼓励学生借助图解答。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

  问题的逐渐加深,激起探索的欲望,师点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中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一层:【活动四巩固相交关系的数量】

  教师出示教材106页助残问题,让学生读题,先口答第(1)小题,再自己完成(2)、(3)小题。

  第二层:完成达标检测题。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学习成果,考察学生是否能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学过程:

  一、莫比乌斯圈

  让学生读书中的文字,认识莫比乌斯圈。

  二、探索活动Ⅰ

  1、一起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边口述要求边示范,学生跟操作。

  2、展示制作好的莫比乌斯圈。

  3、(2)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三、探索活动Ⅱ

  让学生按(1)的要求做莫比乌斯圈。

  提出:用剪子沿中线把它剪开,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想象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动手操作。

  交流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并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学生先想象剪开后的结果,在实际操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图形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发现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正方形拼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来感受学习的快乐吧!(板书:探索乐园)

  二、探索活动

  那就从我们大家熟悉的正方形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索活动吧!一起来找规律拼图。

  看!第二幅图、第三幅图,接下来该拼成什么样呢?请你用手势做出选择!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追问:第五幅图又该拼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到前面拼出来。(教具)

  三、探索活动Ⅱ

  1.自主探究

  打开自主探究纸。数一数每幅图各有几条射线几个角,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2.手势汇报结果

  用手势汇报结果。先看每幅图有几条射线。

  再看每幅图总共有几个角。

  第二幅图强调注意∠AOC这样的角。(板书:32+1)

  3.重点交流

  (1)第三幅图的数法

  指名数角。还有别的数法吗?(板书:63+2+1)

  强调:数角时一定要有顺序,这样才不会重复或遗漏。

  (2)第四幅图的数法

  接力数角(板书:104+3+2+1)

  4.探索规律

  (1)引发思考

  再增加一条射线,你还会数吗?再多一条,再多一条呢……角的总个数有没有什么隐含的规律呢?不出声独立思考,有想法就点点头。

  (2)全班交流

  (3)猜测印证

  猜猜下一幅图一共有几个角呢?手势表示

  (4)运用规律

  下面我们来挑战自我,比比谁最快!只说算式即可。(10+9+8+7+6+5+4+3+2+1)

  四、探索活动Ⅲ

  角我们都会数会算了,你能不能用刚才的知识解答数线段的问题呢?

  1.出示第一、二幅图学生手势出示答案,几条线段?

  2.比较线段和角的数法是类似的。

  3.利用数角的规律解答线段的第三图。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一些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规律。其实今天这堂课重要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本身。重要的是刚才我们一路走来一步步探索的历程。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经历的郁闷、疑惑和收获时的狂喜。回去后用我们今天研究角的总个数的方法你自己去研究一下数线段的问题,行吗?

  六、作业

  按规律接着画第四幅,并数出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再看看线段的总条数有什么规律?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学准备:

  三根长30厘米、宽3厘米的白纸条,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

  2.拿出一张纸条让学生估计它的长和宽。

  二、探索活动1

  1.师生一起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

  教师一边口述制作莫比乌斯圈的方法一边演示制作,然后让每个人制作一个。

  2.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3.提出涂色要求,学生涂色。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4.观察、交流学生涂色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三、探索活动Ⅱ

  1.让学生在另一张纸条的正中画好一条线,再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圈。通过沿莫比乌斯圈一面涂色却使纸圈两面都有了颜色的事实,使学生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2.提出: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学生先大胆猜测,再动手操作。

  3.交流沿中线剪开后的结果。

  4.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让学生想象剪开后的结果。

  5.鼓励学生按要求实际操作。

  6.交流学生沿画线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把一个三等分的莫比乌斯圈沿等分线剪开,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

  四、课外延伸

  教师进行激励性谈话,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

  通过激励性谈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

  培养估计的意识,了解纸条的长和宽,方便下面的语言表述。

  通过教师边口述边示范,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每人制作一个,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材料。

  展示学生的作品,检查莫比乌斯圈做的是否正确。

  让学生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的全过程。

  通过自己动手做莫比乌斯圈,亲身体验它的神奇。

  通过教师叙述制作要求,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为探索活动提供材料。

  通过让学生想象猜测,一方面培养学生联想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引出探索的活动。

  在操作结果和提供的数据中,让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在前面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对看似相关问题进行猜测,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

  带着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在猜测、操作、交流等探索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纸条来探索一种神奇的纸圈,这个纸圈是什么呢?大家请打开书第10页,读一读前两段。

  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

  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能不同,只要是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师: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明的这个“纸圈”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长、多宽?

  学生估计,对估计准确给予表扬。使大家知道:纸条的长30厘米,宽3厘米。

  师:我们就用这张纸条做一个莫比乌斯圈。怎样做呢?把纸条儿的一端扭转180°,与另一端粘在一起,这样一个莫比乌斯圈就做好了。

  教师边说边示范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准备好的纸条也做一个莫比乌斯圈!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莫比乌斯圈?

  学生展示,关注是否都对。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莫比乌斯圈,我们给它涂上颜色让它更漂亮。涂色的要求是:用一种颜色的彩笔在纸圈的一面涂色。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给莫比乌斯圈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涂好色的莫比乌斯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面都有颜色了。

  生:太奇怪了。

  师:沿一面涂色纸圈的两面都出现了颜色,真是个奇迹!这就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教师板书: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师:请同学们接着做,你会发现更神奇的事情。听清这次的操作要求:取出一张新的纸条,在正中画一条线,再把它粘成莫比乌斯圈。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这个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么样?

  生:会得到2个莫比乌斯圈。

  师: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用剪刀沿中线把它剪开,看一看结果会怎样。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沿中线剪开后怎样?和你想象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可能回答:

  沿中线剪开后结果不是两个莫比乌斯圈,而是一个。

  这个新的纸圈比原来的大了。

  ……

  师:真是出乎意料!把莫比乌斯圈沿中线剪开结果不是两个纸圈,而是一个更大的纸圈。那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要是在纸条上画两条线,把纸条分成三等分,粘成莫比乌斯圈,再用剪刀沿画线剪开,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

  得到一个更大的纸圈。

  得到3个纸圈。

  ……

  师:请同学们实际动手做一做,看一看结果会怎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剪开后结果怎么样?

  生:得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

  师:这就是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之处!要是在纸条上画三条线,把它四等分,再粘成莫比乌斯圈,接着沿画线剪开,结果会怎样?要是画四条线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探索!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比较物体的大小、理解并找出三个物体中最小的。大一点的和最大的。

  教案准备:

  已做好的糖葫芦三串,每个幼儿若干个已剪好的圆形图片。每位幼儿一张画有竹签的纸。

  重点:

  区分物体的大小。

  难点:

  理解并找出三个物体中最大的,最小的和大一点的。

  教案目的:

  1、在不同路面上,幼儿通过实践测量感知汽车的速度。

  2、让幼儿初步学会图表统计法。

  3、通过此次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教案准备:

  1、玩具小汽车5辆,沙子路、地毯路、玻璃路各5条,底板5块。

  2、记录表10张,两种不同颜色的长条纸条各15条,小篮子10个,剪刀5把,大型积木若干。

  3、录音机1台,磁带1盒,蓝猫头饰1个。

  4、黑板2块,大夹子4个,卡通贴纸若干张。

  教案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与幼儿相互问好。

  2、蓝猫突然出现与幼儿见面,提问引出课题。

  蓝猫:“哈,哈,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蓝猫)对,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猫,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听说塘厦中心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今天我就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都很聪明。请小朋友们听清楚我的问题:汽车在沙子路、地毯路和玻璃路上开,哪条路上开得最快呢?”

  二、引导幼儿探索在不同路面上感知汽车速度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铺路的材料。

  教:“刚才蓝猫说了有哪三条路呀?”

  幼:“一条是沙子路;一条是地毯路;还有一条是玻璃路。”

  教:“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蓝猫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

  2、教师一一介绍蓝猫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并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材料开展讨论测量的方法。(幼儿自由发言)

  3、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请幼儿自由组合三人一组第一次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在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4、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现在你们都做完了测试,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哪条路汽车能开得最快?”(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小组图表的答案发言)。教师提出第一次幼儿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请测量得比较好的一组幼儿来示范。

  5、幼儿根据教师的小结进行第二次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小结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小朋友,到底走哪条路才是最快的呢?幼:玻璃路。

  教:对,玻璃路是最快的。因为玻璃做的路面很光滑,所以汽车在玻璃路上开得最快。但是,小朋友也要注意了,玻璃路很滑,小朋友若是在上面行走是很容易摔倒的。而且,玻璃是很容易碎的,因此玻璃路并不时很安全。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多是用水泥铺的,这样人走在上面就不那么容易摔倒。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把答案告诉蓝猫吧!

  四、结束部分

  幼儿大声喊蓝猫,蓝猫出现并问幼儿:“小朋友,哪条路汽车走得最快呀?”幼儿:“你走玻璃路回去只最快的,但是玻璃路很滑,开车时要注意安全啊!”

  蓝猫:“中心的小朋友真的很聪明啊,那我也有奖品送给大家。(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美丽的贴纸)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做呢?(想)”

  蓝猫带领幼儿已开车的形式离开活动场地。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过程,特别是几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

  3、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4、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5、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均要搜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 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上有条河”,谁来说说银河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光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人们对宇宙探索的艰辛的历程。(板书课题)

  2.了解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情况”的了解。

  (1)谈话:大家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事件?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情况。

  3、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汇报自己所搜集的资料

  (2)组长做好纪录,相同的归纳在一起。凡搜集两条的就可得一个优,以此类推,看谁得的优多。

  (3)组长先汇报本小组得优的情况,再汇报本小组搜集的资料。

  (4)教师作好记载,注意将相同的资料归类。

  (5)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说明大家花了很多功夫,也很有收获。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本为我们提供的资料。

  (2)学生自学课本上的资料,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资料可以分为几类?

  (5)教师谈话: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两类资料,一类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成功事例,包括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另外的事件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还有2005年10月17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辉煌。

  另外一类是失败的例子,主要有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还有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

  (6)提问:看到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再请同学们汇报。

  (7)教师谈话:通过这段资料的学习,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大家认为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5、整理资料,体会收获。

  (1)同学们既搜集了资料,也学习了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目前所了解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按时间发生的顺序,也可以按其他自己觉得合理的顺序进行整理。

  (2)学生整理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经历是怎样的?

  (4)提问: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教师小结。

  6、布置任务。

  下一节课,我们准备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要求大家带白纸、彩色笔,铅笔、钢笔、剪刀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等。

  1.导入。

  (1)提问: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谈话:通过学习“艰辛的探索”你有什么想法?

  2.办一份小报

  (1)谈话:上次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带一些材料,利用我们搜集的资料,以“艰辛的探索”为主题办一份科技小报,下面请组长检查同学们带材料的情况。

  (2)提问:怎样才能办好一份小报?

  (3)小组讨论

  (4)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同组其他同学补充。

  (6)教师小结:

  办小报首先要确定主题,也就是说小报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然后需要哪些材料,当然大家先搜集了许多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手上的资料确定小报的主题

  其次要注意排版,根据手上的资料怎样摆放美观。要搞好版面的设计。

  第三粘贴,摆放好了后用胶棒将材料粘上去,材料摆放时可根据版面对材料的要求进行加工,该剪的剪,该裁的裁,最后达到美观。

  第四加工,主要是对小报进行美化,可以用彩色笔等美术手段进行加工、美化。

  总之,办小报就是要做到主题鲜明,有创意,版面设计新颖,构图美观。

  (7)谈话:说一说你准备办一张怎样的小报

  3.学生自己办报

  (1)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2)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展示作品

  (1)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选择几张比较好的作品和几幅有特点的作品

  (2)谈话: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先让他说一说他的设想。

  (3)大家再针对这幅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再分析另外几幅作品。

  5.总结交流

  (1)谈话:通过办小报这项活动,你有哪些感受?

  (2)提问: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宇宙奥秘。

  6.布置作业。

  搜集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图片。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正方形性质的探索》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第二课时内容,教材前几节探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再过渡到正方形,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发展。教材这样安排,由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突出探究的`层次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美。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经历探索过程,在简单操作活动和说理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习惯。

  3、通过正方形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感受正方形图形美和语言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正方形的定义;难点是正方形性质的应用。

  四、说教法与学法。

  指导探索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以及判别方法,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复习,过渡到矩形和菱形,再由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和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从而得出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最后给正方形一个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边复习教师边板书一些重要的性质。

  (在复习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和个别回答相结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教师合作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讲授新课

  (1)、讨论正方形的性质(13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正方形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归纳和总结正方形的性质。总结后教师提问并板书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正方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教师要强调“正方形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这一性质。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表达,教师纠正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想一想(3分钟)

  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让学生用纸剪一个正方形,通过动手折出正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并要求学生要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正方形的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即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两组对边的中垂线。

  (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实践,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过程中。)

  (3)、例题讲解(8分钟)

  例题是对正方形性质的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很多,本题用到了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例题,学生看的同时,教师板书例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方法和过程,教师引导点拨。最后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解题过程,其他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积极性评价。

  (这样的讲授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4)做一做(5分钟)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折叠、自己想并剪切,然后四人一组讨论,并回答讨论结果。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度角即可。

  (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议一议(7分钟)

  正方形、矩形、菱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要求学生画出知识结构图说明四者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画图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归纳学生画的关系图. 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关系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完成共同承担的任务,在集体学习中形成团队意识,树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

  (6)随堂练习(4分钟)

  两道题都是对正方形的一些性质的应用,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7)课时小结及布置作业(2分钟)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光照镜子能产生反光的现象,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照镜子,在墙上找到完整的光斑。

  2、能够两人合作,摆弄镜子和手电筒,探索光斑的放大缩小和光斑的移动。

  3、尝试用简单、科学的方式记录探索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照镜子,在墙上找到完整的光斑,并能两人合作。

  难点:在探索光斑的形状,大小和移动后,能进行科学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探索如何产生反光现象。

  1、老师用一只手电筒照镜子,请小朋友观察现象,发现反光,认识光斑。

  2、你可以照出光斑吗?小朋友操作反光。

  3、请小朋友一起完成记录表《如何正确反光》 正确排列小朋友的方位,镜子和手电筒的方位。

  4、跟着音乐在地板,墙面,天花板照出反光。

  二、探索光斑的形状,大小和移动。

  1、你知道光斑的形状吗?圆形的镜子反光出来的光斑是什么形状的?猜测并验证。

  2、请小朋友观察方形,心形镜 子照出来的光斑的形状。

  3、完成记录表《光斑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光斑的形状和镜子的形状有关。

  4、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合作来操作反光,引导幼儿注意镜面一定要对着反光的墙,手电筒光线照射在镜子里。

  5、请小朋友两个为一组进行合作,拿小镜子在蓝色靶的纸板上照到光斑,并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放大和缩小光斑,获得靶中的分数。

  将光斑放到最大得10分,光斑缩小的到最小也得十分。

  6、请幼儿说说光斑是如何放大和缩小的。

  7、完成记录表《光斑的大小》。

  手电筒和镜子距离远,光斑变大;手电筒和镜子距离近,光斑变小。

  8、出示探索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和正确填写记录表《光斑的移动》。

  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移动镜子和手电筒,记录光斑移动的方向。

  9、请小朋友两人合作,完成随机的两个记录表,完成后粘贴到大的记录表,并进行小结。

  三、利用光斑的移动玩光斑轨迹。

  1、小朋友玩光斑的轨迹图一(折线轨迹)。

  2、成功的小朋友可挑战轨迹图二(曲线轨迹)。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活动过程: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

  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探索乐园》的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体验探索的乐趣,并萌发对泥土的感情。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

  (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探索乐园》的教案】相关文章:

《探索乐园》教案06-13

《探索乐园》教案08-30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03-22

梦想探索乐园的作文02-04

关于探索乐园的教学反思01-08

难忘的康师傅梦想探索乐园之旅作文08-20

五年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学反思01-05

我的乐园教案01-02

《语文乐园》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