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2-25 13:52:29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 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 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 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 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知、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

  2、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的描述树叶的行踪。

  活动重点:

  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并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具体事物发生改变。

  活动准备:

  1、《树叶的旅行》PPT课件。

  2、幼儿在进活动室的路上与大树打招呼。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叶。

  1、谈话导入,刚才我们在树上找到了谁呀?

  2、PPT1,引出课题。

  出示树叶,小朋友一起有礼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一吹,呼――它离开树妈妈去旅行啦。什么是旅行?

  树叶宝宝到哪里去旅行了呢,我们来看看吧。

  二、树叶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认识“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么?

  辅助提问:树叶飘到了什么地方?跟花朵在干什么?

  我们把树叶飘到哪里,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2、出示PPT3,进一步认识“上”、“下”方位。

  树叶又旅行到了哪里?跟风车是怎么玩的?

  请你象刚才一样用一句话说清楚,先说树叶飘到哪里,再说跟风车怎么玩。

  3、出示PPT4,巩固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先看图再和旁边的小朋友先轻轻的说一说,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讨论后再学习运用句式完整讲述,要求幼儿说清楚方位。

  4、出示PPT5,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

  最后,树叶飘到了哪里?

  它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在小草的什么地方?

  咦!怎么一会儿是上面,一会儿又变成下面了呢?

  师幼小结:树叶和小草在一起,树叶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树叶和滑梯在一起,树叶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师幼共同小结前面四幅图。

  我们一起把树叶到哪里去旅行了说一说,要说清楚树叶在什么东西的什么地方,是怎么玩的。

  6、出示PPT7,学习用方位词“上”和“下”描述树叶的行踪。

  树叶还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们来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师幼共同看PPT说说树叶的旅行。

  三、游戏:我和树叶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树叶,你想飘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来,小树叶飘起来了,飘呀飘呀,飘到书本上,想和宝宝一起看图书……(幼儿学树叶飘出活动室,鼓励“树叶”寻找合适的场景……上面……下面旅行。)

  设计意图:谈话直接导入活动,带领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PPT。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1,仔细地阅读画面,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表述看到的内容,初步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描述树叶的行踪。

  幼儿学习用刚才的句式完整讲述。

  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讨论,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对小树叶的行踪进行描述。

  引导幼儿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具体事物发生改变。

  结合课件对前面部分进行梳理、小结,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共同讲述六幅图的内容。

  采用游戏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为一片树叶,结合具体情景,感知上下方位,并积极主动地讲述。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绘的图画书,图画纸,彩笔,水,晚。

  活动过程:

  1.读一本有关彩绘的图画书给幼儿听。

  2.提供水彩画,牙刷画,渲染画,调色游戏让幼儿任选自己喜欢的一组游戏进行。

  水彩画:用水彩笔沾颜料,在纸上自由构图。

  渲染画:将纸巾重复折叠,在折角处沾颜料,展开后晾干。

  牙刷画:用废旧牙刷,沾颜料在纸上刷画。

  3.作品完成后,将作品晾干展示给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形式

  分组教学

  活动目标

  1、幼儿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了解橙汁的由来,并能积极思维。

  2、幼儿能亲自动手,采用各种方法取橙汁。

  3、幼儿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鲜橙若干、榨汁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带、记录表、彩色笔、鲜橙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生相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师揭示课题:今天教室来了客人,老师为客人和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出示橙子。

  2、提问:橙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橙子里面有什么?

  3、教师,橙子还可变成饮料,即橙汁。

  4、老师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机等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儿把黑板上的记录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写。

  6、老师交待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在《小燕子》的音乐飞到桌子的两旁,动手操作取橙汁。

  8、幼儿动手、老师记录,并适当引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9、取橙汁时,老师,并延伸到课余,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结束部分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2.喜欢探究各种水果并产生品尝的欲望。

  活动准备:

  白心火龙果、红心火龙果、猕猴桃、荔枝、油桃、香蕉、苹果等。

  活动过程:

  1.游戏“摸一摸”,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出示布袋,师:请你摸一摸,猜猜布袋里有什么?

  2.自主观察,感知四种水果的外部特征。

  (1)幼儿自主观察火龙果、猕猴桃、油桃、荔枝。

  师:你们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水果?这些水果宝宝长得怎么样?

  (2)从颜色、形状、光滑度几方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看到了什么水果?它长得什么样子的?

  (3)师总结:水果的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摸上去的感觉也不一样。

  3.集体观察并说出猕猴桃的内部构造。

  (1)幼儿大胆猜测水果里面有什么。

  师:猜一猜,水果的里面藏着什么呢?

  (2)教师现场切开猕猴桃,幼儿观察猕猴桃的内部构造。

  师:猕猴桃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

  4.幼儿品尝水果,相互交流不同水果的味道和内部构造。

  (1)出示一盘切好的水果,师:看,我这里有一盘水果,你认识它们吗?

  (2)师:每人端一盘水果尝一尝,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水果是什么味道的?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

  活动延伸:

  幼儿跟家长去水果店认识更多的水果,在家长的帮助下洗切水果,品尝各种水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

  (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大班科学:

  有趣的鞋子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名称、特征、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适的鞋子。

  3、激发幼儿进一步了特殊鞋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鞋子的图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的图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听说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猜谜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认识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运动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从鞋子的名称、材料、款式等来介绍,幼儿认识童鞋)

  小结:我们小朋友穿的这种鞋叫童鞋。

  三、参观鞋展认识男鞋和女鞋。

  1、参观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开业,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样的鞋子。

  (小朋友参观鞋城,认识更多的鞋子。)

  参观后提问: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双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节穿的?是谁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来到了鞋城,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分别贴出明明、妹妹、妈妈、爸爸的头像)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他挑鞋子,你们能挑好吗?

  (幼儿把鞋子图片放到相应的人身边)

  请幼儿说说自己给谁挑选了鞋,挑选了什么鞋,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结:妈妈穿的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戏穿爸爸、妈妈的鞋

  小朋友们你们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吗?今天我们就来穿这大人的鞋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

  (幼儿换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体验穿大鞋的感觉。)

  你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穿大鞋会觉得不舒服,我们应该穿自己的合适的舒服的童鞋。

  五、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课件,你们见过里面的鞋子吗?是在那里见过的,谁穿的?

  认识钉鞋、溜冰鞋、潜水鞋、芭蕾鞋等。

  活动延伸:

  继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了解更多关于鞋子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12-16

科学活动教案05-26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12-21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