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9-18 18:28:58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天气记录。

  3.能够大胆地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光盘:《天气预报》。

  2.幼儿用书:《做气象记录》。卡纸若干,笔人手1份。

  3.每人1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1.教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教学光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这是什么节目?

  教师: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状况?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教师:你知道怎样预报天气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气象台的叔叔阿姨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二、师幼共同讨论。

  1.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教师: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教师: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吧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

  三、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状况呢?(如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等)教师:怎样表示各种天气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可以用什么图标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2.集中交流。

  教师: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

  教师:在这么多晴天的图标中,你认为哪种图标最合适,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一种表示晴天的图标,并将其他的图标拿掉)大家认为这种图标表示晴天最合适,那我们就用这种图标。

  3.师幼一起讨论确定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温度呢?(注意迁移幼儿认读温度计的经验)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今天的温度。

  教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刊一看现在是多少度?拿温度计时要注意什么?幼儿交流各自观察到的温度。

  四、幼儿分组记录天气。

  1.幼儿分别用图表记录今天的天气并互相交流。

  教师:想不想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请小朋友打开幼儿用书,翻到《做气象记录》这页,我们就用自己设计的图标来记录今天的天气吧。今天是几月几号?应该记录在哪里?

  教师:我们已经回记录天气了,那么什么时间来做天气记录最合适呢?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每天请幼儿做天气记录,并完成幼儿用书的内容,两个星期做一次各种天气的统计。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提醒幼儿关注天气变化,每天收看天气预报。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研究目的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蔬菜的大小。

  2.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体验操作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课题

  蔬菜变变变

  教学简况

  1.感知各种蔬菜

  你们想不想知道盘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揭示盖布)

  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2.思考如何使蔬菜变小

  (1)这些蔬菜想躲进瓶子里玩“捉迷藏”,让它们的妈妈来找它们。(教师边说边演示把长长的黄瓜放进矿泉水瓶口),你们说这些食物能躲到瓶子里去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让蔬菜进瓶子里去呢?

  (3)你认为哪些办法最好?

  3.操作活动:蔬菜变变变

  (1)讨论:除了用嘴咬、用手掐或折这些方法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工具,它们叫什么名字呢?(逐一出示剪刀、汤匙、小刀,让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

  怎样使用小刀呢?使用小刀、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呢?

  (2)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蔬菜变小,并放进瓶子里,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使用各种工具。

  (3)师幼共同讨论:

  你是怎么把蔬菜藏进瓶子里的?

  综合评语

  黄老师的本次科学活动非常有趣,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基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但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可能还需要多揣摩,多实践。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有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在探索中创作的快乐;

  2.大胆尝试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3.能积极参与各种连接的游戏,分享连接的经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自己身边物体的连接。

  物质准备:彩带、纸条、拼插玩具、穿线玩具、彩色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回形针、夹子、双面胶、胶水、绳子等辅助材料;音乐《火车开了》;图片。

  活动过程:

  一、搭火车连接引入活动——身体连连看

  1.在开火车的音乐下入场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伴随音乐,幼儿双手搭在小朋友肩上连成一列长长的火车。)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成长长的一列火车的?

  小结:一个一个地相互连在一起就是连接,我们身边有许多都可以相互连接。

  2.幼儿玩身体连接游戏

  教师:连连看,连连看。

  幼儿:连什么?

  教师指令:手指手指连连看;小脚小脚连连看;手背手背连连看。

  二、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

  小朋友们看,桌子上的玩具宝贝也想来玩好玩的连连看游戏,你们能帮它们把相同的物品连一连吗?想一想它们可以怎样连接起来?

  2.交流分享,个别幼儿展示作品并介绍。重点探讨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等

  提问:你把什么东西连接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连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能连接,有的物体不能连接;能连接的物体中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将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放在一起,需要辅助物的放在一起。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哪些需要辅助物才能连接,哪些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为什么?

  三、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1.运用纸条操作连接

  刚才,小朋友都是用辅助物把纸条连接起来的,那纸条不用辅助物能连接吗?

  这一次,请你们来做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叫“创意连连看”,你们要动动小脑筋,自己试试用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看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

  2.请个别幼儿分享操作过程

  提问: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的?谁的方法最好?

  大家都来学学同伴用的方法,把你们的纸条都连接起来。

  四、生活中连接的作用——神奇连连看

  1.让幼儿观看视频资料

  教师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连接的作用是很大的。大桥把河的两边贯通连接在一起了,给交通带来了方便;电话的连接使人们沟通更方便;连接是无处不在的,有的连接能看得见,有的连接看不见,但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2.互相交流:你在生活中看见的连接有哪些?

  五、大家一起玩连接游戏——快乐连连看

  请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连接游戏。“连连看,连连看”“连什么?”“连小手”“连小脚”“连身体”。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不同形状的饼干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一资源来开展活动,不是让幼儿仅仅徘徊在有趣、喜欢的层面上,也不是把饼干当作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工具。更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来讲解、示范,让幼儿机械地重复记忆而是设定问题情景与幼儿共同开展有意义的,互动的对话,促进幼儿的建构式学习。让幼儿体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甜蜜美好的。

  活动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事先告诉幼儿要制作饼干送给好朋友,请幼儿带两块一样的饼干来园。

  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浅盘。餐巾纸(每人一块)纸篓(每组一个)

  不同形状的饼干若干(事先了解孩子所带饼干情况,根据需要做调整或补充)

  活动过程:

  观察饼干

  师:宝贝,你们的饼干真多呀,他们一样吗?

  幼:一样或不一样。

  师:(如果有回答不一样的)哪儿不一样?让孩子们说一说不一样的地方能方。

  师:你们的饼干像什么?

  幼:象太阳、像屋顶、像书、像门、像盆口等

  师:宝贝,你们的饼干有这么多形状,那他们都是什么味的?闻一闻告诉老师。

  幼:菜味、香味、葱花味、芝麻味、油味等

  师:宝贝都有好朋友,饼干也有好朋友,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呢?

  师:出示两块一样的饼干。饼干的好朋友,它们脸贴着脸,中间夹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然后轻轻地合拢,就成为“好朋友夹心饼干”了。

  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师:宝贝,愿不愿意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呢?

  幼:愿意

  (一)、认识各种酱料

  师:宝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幼:酱……或不知道。

  师:教师一一出示不同的酱料,告诉幼儿酱料的名称。

  师:示范: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块饼干合拢。

  师:配合念儿歌:“中间夹层甜甜的酱,头碰头,脸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好朋友夹心饼干做成了!”

  师: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餐巾纸、纸篓的使用。

  (二)、幼儿制作夹心饼干

  师:宝贝,下面自己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看谁制的又快又好。

  师: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酱料进行制作。

  分享活动

  师:宝贝太棒了,自己能制“好朋友夹心饼干”了,原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吗?

  幼:愿意。

  幼:和好朋友互赠品尝。

  师:好吃吗?哪个好朋友送给你的?启发幼儿说说吃好朋友送的《好朋友夹心饼干》的喜悦心情。

  活动反思:

  设计比较合理,进行也比较顺利。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好朋友交换、分享的快乐。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肚脐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熟悉却又常被忽视的部位,孩子们对它的认知经验缺乏。再有,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们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他们也能通过分享同伴间共同资料来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此,我从让孩子参与到自主调查学习活动中、大胆将情感与认知探索学习内容有机融合、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等方面来定位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而达到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使孩子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说说中,让幼儿认识肚脐的.主要特征,了解其产生的缘由和主要作用;

  2、在自主调查学习过程中,让幼儿知道保护肚脐的方法;

  3、提升幼儿爱的情感,让爱永驻孩子心间。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肚脐产生的缘由和认识肚脐的主要特征与作用

  难点:尝试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肚脐发病的病因和保护肚脐的方法,交流积累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每个幼儿一面小镜子,或可幼儿观察的大镜子;

  2、多媒体课件;

  3、背景音乐;

  4、实物投影仪。

  经验准备:

  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肚脐生病的原因及保护肚脐方法的资料,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画的图或文字材料。

  五、活动过程

  (一)、大胆猜测,揭示主题

  师幼自然交流,让孩子在逐渐放大的画面中,以大胆的猜测揭示活动主题—肚脐。

  (二)、自由观察,主动表述

  让幼儿在自我观察、互相观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孩子间自由讨论与交流,了解肚脐的外部特征。

  1、出示大屏幕,让孩子用语言大胆描述肚脐的外部特征。“它长的像什么?”

  2、幼儿讨论交流为什么叫它肚脐眼?

  3、每个人的肚脐眼都长的一样吗?教师为幼儿小镜让孩子观察比较后发现每个人的肚脐眼都长的不一样。此环节孩子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开放学习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三)、直观呈现,故事引导

  本环节以肚脐的故事为贯穿主线,引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孩子深入了解肚脐的产生缘由和作用。

  1、老师以一张带有爱心的 肚脐图片为切入点,教师和孩子沿着故事的发展展开一段寻找爱的印记的历程。

  2、通过一张父母的结婚照,引发孩子学习的共鸣。

  3、出示妈妈怀孕的图片,引发幼儿更大的探究的学习兴趣,例如: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4、出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连着脐带的图片,让孩子了解脐带的作用。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让孩子了解怀孕妈妈的辛苦感受妈妈伟大的爱。

  5、逐一出示救护车,宝宝哭声的课件,简略呈现,使肚脐的故事具有连贯性。

  6、在提问与课件的介入下,孩子们真实的了解了肚脐的产生和作用,原来妈妈留在我们身上的爱的印记是肚脐。

  (四)、互动交流,展示自我

  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幼儿展示自己的调查卡,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中,与交流保护肚脐的方法,掌握保护肚脐的方法。

  (五)、参与实践,巩固理解

  衣装活动,让幼儿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巩固对保护肚脐方法的理解。

  (六)、真爱表述,提升情感

  让孩子在音乐背景的渲染下,感知爱的幸福,从而大胆表达爱,主动表现对他人的爱,提升幼儿爱的情感

  教师一句:“这会儿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那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的鼓励语言,让孩子能主动说出对母亲感恩的话语,及对周围关爱自己的人也心存一份感恩逐步将活动推向高潮,所有在场的人将爱的话语说出来用行动真情传递着爱,爱的教育得以升华。

  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6-21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