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

时间:2020-09-26 11:06:43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实用的高一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

  高一地理最实用的学习方法总结

实用的高一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少考生都觉得难以掌握其学习方法 高考。这里高中频道为大家总结几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第一:看地图。要大致了解世界各国的位置。

  第二:把地理书看一遍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掌握知识点,该记的要记。

  第三:高中的地理重在理解。像气压、大气流动等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而高分题往往就是这类题。

  第四:做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锻炼自己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同构做题来体现。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出现在哪里?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对重点知识理解不到位。然后再看书加深记忆或请老师讲解你不理解的知识的。各个击破。

  高中自然地理学习方法浅析

  

  

  

  不仅有许多关于地球运动方面等相关的计算内容,在做题时也是相当需要我们一定的思考。对于许多文科的同学来说,和可能不在话下,但是对于的则显得不得要领。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在自然地理这块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内容涉及宇宙、大气、海洋和陆地地理环境的,这一部分框架比较大,要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信息量特别庞大又处处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是端正态度。地理不同于文科的其它两门历史和政治,即使有一周没,依然自已可以去看去背把它给很好的补回来,地理的学习是每天一个脚印,尤其是自然地理,每天的学习都会有新的知识点的出现,上也会联系具体题目来给大家进行讲解,所以初期按步就班的学习,弄懂讲得每个知识点,再结合查图看图理解图进而熟悉图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要牢固的记忆好书上的知识点与地图,无图不成地理。比如一开始学习的行星的排列,有类地行星和巨行星及远日行星,大家可能把它按顺序很好的背了下来,但是出题的时候问你行星带是位于哪两个行星之间,可能同学就忘了。书上是有行星排列图的,也有行星带分布的示意的,但很多时候我们是选择性记忆,忽略了细节。所以地理知识是要记得细的。怕记不牢的话,可以自已想有助于记忆的,比如行星带是在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或者同学间有时调侃时会说,“地球是很危险滴,快回到火星上去~”我想着行星带比火星还远呢,这就不会忘了。学到地球运动时,我们除了把书上的文字和图看好后,还要自已常画图来加深印象。这样以后,自已再充分利用时间来回忆把图画出来,中午吃完饭拿出笔和纸,简单画下草图,其实基本上就是把知识点记忆起来了。如此反复坚持学习自然地理,深入浅出 高中地理,相信你一定会看出自已的进步,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渐进的,我们常说“一口吃不出个胖子”,但是同时也是立竿见影的,达到一定程度后,用我们政治上学得原理就是“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到了,当有一天你把这些熟悉后已经作为你常识的储备时做起题目来就会得心应手了。所以还是贵在坚持,坚持到量变产生质变的那一天。对于地理知识点的缺差补漏,无它,惟记忆耳。死记,记死它。只有你付出的越多,才会收获得越多。

  有句话,地理你全背熟了不一定能考到分,但没记熟你一定考不到分。这就考查大家的能力问题了。现在虽然是应试,但是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与运用还是十分重要的。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100分的地理题,虽然在大题目上,从自然到人文是综合来考查的,但是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我们平时还是要多做题来对自已加以训练,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和命题规律。比如有些题目我们不太会做,但是我们至少要在自已会的基础上拿到更多的分数,这是可以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课上认真听老师的总结后,平时自已积累的一定的习题量后也要学习分析和总结。换个高度,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思考下,你会豁然开朗很多。

  四、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逆向思维即打破习惯定势 高中数学,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1)有介乎0——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生命物质存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水

  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总之,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不能仅仅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主动学习的技能与习惯。

  高一地理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检测题(有答案)

  第4章---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2.有关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

  A.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流只有一次汛期

  B.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河流易发生凌汛

  C.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D.若该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河径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一河流

  比较右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010百校联盟调研)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

  A.a线或c线 B.b线

  C.c线 D.a线

  (2010济南统考)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 )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

  2008年10月下旬,西藏山南地区曾出现罕见的持续暴雪天气,5地19县的暴雪灾害,已造成10人死亡,3 000多人、14万余头牲畜被困。读图,回答9~10题。

  9.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 B.狭窄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

  10.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 )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C.半山腰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

  (2010芜湖模拟)下图表示北半球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12.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14.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

  15.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下图所示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Ⅰ、Ⅱ、Ⅲ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Ⅰ、Ⅱ、Ⅲ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简述Ⅰ、Ⅱ、Ⅲ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果业(建设水源林),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种植业),滩涂和海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山地、丘陵地区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如果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渍化;河口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出现海水倒灌,使地下水质恶化。

  17.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A、B两处的河谷有何区别 高中化学?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原因是___。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题,Ⅰ区域为平原区,其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第2题,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有春汛、夏汛两次汛期;若位于华北地区,凌汛应发生在河水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河流径流量取决于降水量、流域面积等因素。

  【答案】 1.A 2.C

  3-4【解析】 a处属河流上游,为河谷的发育初期,横剖面呈“V”型,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b处属河流中游,为河谷的发育中期,形成河湾,以侧蚀为主;c处属河流下游,为河谷的发育成熟期,形成槽型河谷,堆积了大量泥沙。

  【答案】 3.D 4.A

  5-6【解析】 第5题,乙处于河流的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此处为河漫滩,种植农作物。第6题,从下游到河流上游应走河流流速最小的水域。

  【答案】 5.B 6.D

  7-8【解析】 第7题,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沙尘被风由甲地吹到乙地上空,但从乙地开始沙尘下降,说明乙地植被覆盖率比甲地高。第8题,沙尘在丙地沉积,易形成沙丘。

  【答案】 7.D 8.C

  9-10【解析】 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原因是地势低,气候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答案】 9.B 10.A

  11-12【解析】 第11题,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第12题,①处于河流的右岸,河岸侵蚀、河流较深,又处于沿海,适宜建港口。

  【答案】 11.B 12.A

  13-15【解析】 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V”字形。受地形影响,a处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d处位于黄河下游三角洲,黄河含沙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因泥沙淤积严重,没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黄河下游由于地势低平,夏季易涝,地下水位高,多盐碱地、低湿地等中低产田,农业产量低。

  【答案】 13.A 14.D 15.A

  16【解析】 ①图河床呈槽型,河流以堆积地貌为主;②图河床呈“V”型,以下蚀作用为主;③图河床有陡坡,有缓坡,说明有凸岸、凹岸,河流弯曲大。Ⅰ、Ⅱ、Ⅲ地区地形不同,要因地制宜搞好土地利用,同时各段都有各自的易发环境问题。

  【答案】 (1)② ③ ①

  17【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下蚀和溯源为主,河谷呈“V”字形,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短平快

  很多同学一提到地理就怕,考试一次,地理最差,下大力气学习一阵,一考还是最差。其实,他们没有掌握地理的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地理思维没有得到培养,所以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不理想。下面我总结一下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能为同学们找到一个提高成绩的捷径,让他们从残酷的高考备考中暂喘一口气。

  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学习方法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从适应高考角度讲,地理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本身就比较复杂。另外,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三、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 高中政治,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秦岭—淮河界限知多少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大致位于32°N~34°N,103°E~113°E。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于31°N~36°N,112°E~121°E之间,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的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约1 000千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六、其他人文地理方面

  1.秦岭—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带状分布居多。房屋墙体较薄,屋顶坡度较陡,以通风散热为主。私家园林建筑规模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为主色调,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楼、侗族的鼓楼等都比较淡雅,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秦岭—淮河以北聚落集中 高中数学。房屋墙体较厚,有院落,防风保暖。皇家园林建筑以红黄为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互辉映。

  2.秦岭—淮河以南水路运输占很大比重;秦岭—淮河以北以陆路运输为主。

  3.秦岭—淮河以南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较多。秦岭—淮河以北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方言较少。

  4.秦岭—淮河以南人体平均身高较矮,男子聪明智慧,善于经商;女子婀娜多姿,心灵手巧。秦岭—淮河以北人体平均身高较高,男子粗犷豪放,女子英姿飒爽。

  5.秦岭—淮河以南民族服饰以蓝、青等素淡颜色为主,夏天的炎热使得南方人更偏向白色和杏色。秦岭—淮河以北民族服饰以红、白、黑、绿等颜色居多。

【实用的高一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12-09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总结12-09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2-0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12

学习方法总结01-27

高一地理备课组长工作总结范文01-24

我的学习方法11-30

大学学习方法总结08-24

了高一和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01-19

地理复习备考工作总结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