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评课稿

时间:2021-11-02 12:30:35 稿件 我要投稿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评课稿

  通俗歌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音乐体裁。说熟悉,是学生对通俗音乐都非常喜爱,会有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手及通俗歌曲。说陌生,是学生往往对通俗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缺乏了解,对通俗歌曲的表现技巧更是掌握不多。初中学生对通俗音乐的喜好仅凭自己的感觉,有时甚至是盲目的。杨老师能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以“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为课题,设想让学生通过赏析和演唱通俗歌曲,了解通俗歌曲的发展和艺术特色及风格特点,粗略掌握通俗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通俗歌曲的演唱技能,这应该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很有教学价值的音乐教学设想。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评课稿

  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了解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学习通俗歌曲的演唱表现技巧,杨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这两个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在简要介绍了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之后,重点总结归纳了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先欣赏五首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片断,再从中总结出通俗歌曲的艺术特点。这种教学思路很好,但从杨老师较为简洁的教学设计表述中,还是很难看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聆听的音乐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欣赏的问题),学生在聆听五首通俗歌曲片段之后,是很难总结出通俗歌曲诸方面艺术特点的。在教学时,如果能采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从所欣赏通俗歌曲表现的内容(题材)、音乐的'特点、演唱的方式、演唱的形式、情感表达等几个方面关注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再进行归纳总结,更能体现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也更能加深学生对通俗歌曲艺术特色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一些唱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也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将该部分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的“拓展与实践”,安排演唱了歌曲《感恩的心》和《朋友》,方式主为学生探讨怎样唱好一首通俗歌曲,如何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情感、风格特点、气息位置等。演唱技能的形成一定要通过音乐实践,即演唱,在一遍又一遍的演唱实践中,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唱好每一个字,每一个乐句,每一首歌,在唱好一首首歌曲中积累演唱经验,提高演唱技能,通俗歌曲演唱技能的形成也莫不如此。所以,从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演唱指导”似乎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强调,应该也难达到预设的目标。另外,通俗歌曲的类型,如摇滚歌曲,校园歌曲等,如能单独作为一个教学板块,选择介绍几种主要风格类型的通俗歌曲,并让学生聆听体验不同风格类型通俗歌曲片断,感受其不同的艺术特点,会更有利于学生对通俗歌曲的艺术特征的整体认知,也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依据杨老师该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建议从如下几个环节设计教学,即“导入课题”、“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简介”、“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通俗歌曲的风格类型”、“通俗歌曲的演唱实践”,教学的内容会更丰富,教学也会更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评课稿】相关文章:

1.课赛评课稿

2.《跳高》评课稿

3.寒号鸟评课稿

4.班会课评课稿

5.《大海睡了》评课稿

6.灰雀评课稿

7.会走路的树评课稿

8.班会课评课稿5篇

9.司马光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