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评课稿

时间:2021-04-26 13:24:01 稿件 我要投稿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1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去寻找和认识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

  课堂以歌曲《幸福拍手歌》开始,让学生谈幸福感受。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是最本真的认识,他们认为幸福就是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侯老师的教学后,学生感悟到“幸福不仅仅是满足,更是奉献和付出。”这种认识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新构的,完善了学生对“幸福观”的准确认识,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幸福观”,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善良阳光的人。这就是本文教学透过文字向学生渗透德育等非智力情感因素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基本上是按照“寻找幸福——认识幸福——理解幸福——再谈幸福”为线索,一步步层层深入的。特别是“这三个牧童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一环节中“想象一下,三个青年是怎样工作的?”是课本上没有的,侯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答案是那样丰富多彩,合情合理,令人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感悟升华部分,侯老师让学生理解幸福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幸福的理解”,学生的理解很感人,让人耳目一新。纵观整堂课,侯老师对教材把握恰当,讲课语言简练,板书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语速不紧不慢,给足了学生阅读,思考,想象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比较高,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幸福一词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做到了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2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篇幅较长的童话。讲述了三个青年在智慧儿女的引导下,寻找“幸福”真谛的过程。为此本文借助童话史诗般的文字告诉人们“幸是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这篇文章的主旨很明确,但是要让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语言,感悟哲理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设计了以关键问题“文中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认识幸福”为核心,引领学生去探寻“幸福是什么”这一文章中心。又以“填写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记录单为任务驱动,驱使学生层层剖析“幸福是什么”的本质。教师以这两条主线进行组织与教学,指导学生自学。

  在这两条主线的教学中,教师还通过十年前、十年后的.三个青年做事的行动与语言等,通过朗读,感悟“幸福”的含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漫谈“幸福”,课后再谈“幸福”。

  课前,导入时,请学生自由谈“幸福是什么?”。学生在课前对“幸福”没有真正的理解与思考。所以学生谈的最多的则是:

  “给爸爸妈妈干活,就是我的幸福。”

  “爸爸妈妈相亲相爱,这就是我的幸福。”

  学生在课前谈的“幸福是什么”。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只能说是对“幸福”的模糊感知,是对“感恩”情感延伸到“幸福”之中。

  学生带着核心问题在文中梳理三个青年寻找幸福之路,将梳理的成果记录在记录单中,此时,教师再次让学生谈透过这三个青年的寻找幸福之路,再来谈谈“幸福是什么?”。此时,学生能悟到:

  “要劳动,不让爸妈受累。”

  “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别人快乐了。我就快乐了。”

  别小看了导入时的闲谈“幸福”和总结时的再悟“幸福“。这两处看似随意设计,老师随口一问,恰恰显示老师对文本的精巧预设。导入时“谈我的幸福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基于显示对“幸福是什么”的原有任职和理解,是向山在没有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是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对幸福最本真的认识。可以称之为对幸福的前认识。而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山读、悟、写之后,对“幸福是什么”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感悟到“幸福不仅仅是享受,更多的则是给予。给予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所以总结时的“悟幸福是什么”是向山对幸福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重新修正和新构的,完善了学生对“幸福观”的准确认识,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幸福观”,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善良阳光的人。这就是本文教学透过文字向学生渗透德育等非智力情感因素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感染学生。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相关文章: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12-28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3篇12-28

排球课评课稿01-02

通分评课稿01-05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

左右评课稿12-30

立定跳远评课稿01-05

研究透镜评课稿01-03

退位减评课稿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