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讲话稿

时间:2021-01-09 18:01:37 稿件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讲话稿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讲话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讲话稿

  自从去年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成功就在前方。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现将二年来的实施有效教学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开始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为此,我们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十讲》,沈毅、崔允郭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山东省教研室主编的《化学教学研究与指导》等理论书籍,同时到兄弟学校太谷二中进行了观摩学习,为我们有效教学的研究带来了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之余,我们还组织教师从网上查阅资料,认真学习,认真书写读书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我们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的必要性,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引导学生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即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②不再以知识数量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③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二、不断探索,寻找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初步确定了“学案导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介绍

  汇集集体智慧,认真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汇集集体备课的智慧,才能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达成实践课堂导学案模式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课时都有主要负责人,至少经过三个人的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授课前两周完成),然后集体备课来讨论补充完善。可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每节课后我们都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电子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再加

  工修改为复习学案,装订成册印发给学生,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⑴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

  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⑵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⑶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预习体验”、“达标体验”,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成功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挑战自我”,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智能检测”或“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导学案在使用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周期表的结构等等)。

  ⑵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

  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各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见解片,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然后交流,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

  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积极进行有效上课的研究,尤其抓好实验化学的有效教学。

  我们先后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授课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进,初步形成了我们二中特色的授课模式。

  1、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四种教学模式及案例)教师发导学案学生读书预习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提出问题课堂交流讨论、探究师生总结得出结论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2、复习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课堂导入→教师考点展示→师生基础知识梳理→教师出示例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例题→教师纠正补充→师生提炼总结→学生自我消化→学生交流分享→课堂小结→教师布置作业。

  3、讲评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四种教学模式及案例)课前:学生做题(练习或考试)教师批阅公布答案学生自我订正课堂:考情分析交流研讨探究释疑学生自我整理变式训练4、实验课授课模式

  学生分组实验授课模式基本环节和流程:

  ⑴根据所学知识或情景设置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⑵根据现有实验用品及原理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选择最佳实验方案。

  ⑶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数据,处理实验相关问题。⑷分析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⑸实验评估(包括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等)。⑹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四、自我感受: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在有效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老师的成长。

  1、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觉得化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等,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在有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课四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推广和使用。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3、备课组的老师们也迅速成长起来,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有效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也很艰难,但是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必经之路,“痛并快乐者”,我相信在这条路上,我们化学组教师也会有更多喜悦的收获,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讲话稿】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06-08

有效教学心得总结06-19

“有效技能”学习总结12-25

有效教学教师培训学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01-15

2021年高中化学教师年度总结(精选7篇)12-17

期中总结国旗下讲话稿-国旗下讲话稿12-30

年终工作总结讲话稿01-04

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05-14

开学教学校长讲话稿(精选7篇)01-06

教学心得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