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评课稿

时间:2022-10-11 14:46:16 稿件 我要投稿

【精】《狐假虎威》评课稿(通用10篇)

  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评课稿,供大家参考。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1

  12月12日是我们语文组听评课活动的第11次听课活动。我们小组的11位老师认真聆听了仇立运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一课。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在新教材里它是以童话故事的体裁出现的。故事讲的是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阅读和表演,仇老师在课堂上就恰恰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入到文本中。这节课亮点很多,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激趣导课。

  仇老师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出示谜语“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脚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后拖着一丛毛。”学生很快猜出谜底是“狐狸”。仇老师又出示“狐狸”的卡通图片。接着出示第二则谜语“身穿花皮袄,山上到处跑。人称百兽王,凶猛脾气暴。”学生又很快猜出了“老虎”这一谜底。再出示“老虎”的卡通图片。这样图文并茂,自然而然地导出课题,真是激趣高效。

  其次是模拟情境。

  课堂上,仇老师用有趣的动作解释关键词,直观易懂,妙趣横生。如:“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老虎是“跟着”在后,仇老师就和学生一前一后做动作,演示“狐假虎威”的寓意。还有后来的仇老师变身“半信半疑”的“老虎”,跟在“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小狐狸”身后“东张西望”,来参与孩子们的表演。这样既帮助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真是事半功倍。

  最后是动画回顾。

  在讲课完成后,仇老师播放了《狐假虎威》动画片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动画与课文的配音,恰到好处。对学生加深理解成语的寓意,以及这堂课的收尾都是完美的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仇老师的这堂课虽然容量较大,但是学生们学得轻松、有趣,听课的老师也是课已终,意未尽。非常值得我学习欣赏。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2

  我校“回归学习本真,走向深度学习”为主题的“同课续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结束,上周听了张静老师执教的《狐假虎威》一课感触颇深,以下我就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成功与不足,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张老师虽然刚代语文,但她以清新大方的教态,耐心的引导,引领孩子们与文本对话,进行了朗读、说话、字词句段品析和写字等方面的有效训练,让学生的双基得以不断巩固。课堂上张老师很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时鼓励他们的勇敢表现,让他们投入课堂,进入文本,从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蕴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一、层次分明,朗读指导到位。

  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是语文学习的一条主线,是语文教学的主环节。张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理,读的形式多样。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感悟人物品质读,分角色读等,每次读的要求不同,指导效果层层深入。用“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作为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摇”,让学生想一想每个动作所表示的含义,进而来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依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顺势指导,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情绪高涨、踊跃。渐渐地,学生读出了狐狸的步步为营,老虎的信以为真。

  二、角色体验,挖掘人物内心。

  在教学中,张老师重在对学生两个主角的内心进行探索,挖掘文字以下的内容。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如:“狐狸的眼珠子在骨碌一转,它在想什么啊?”“老虎怎么愣住了,它心里在想什么?”还有采访的形式:“老虎,你的表情怎么半信半疑,你在想什么?”等问题,让孩子体会当时狐狸和老虎的内心活动。让孩子进行有效地思维。也同时避免了老师简单的说教。

  三、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在教学7、8两小节的时候,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没有直接让学生去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现出来。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词,再放入句子中,指导读好句子,一气合成。也为之后的表演片段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利用精心设计的表演,由小组长带领,依靠大家的力量,来参与演出。演出对文本的理解,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协调能力,质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教学主线的渗透清晰,阅读训练凸显整体性

  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知道狡猾的狐狸先蒙住老虎,又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在此基础上体会狐狸的狡猾。二年级的学生容易受知识和年龄特点的影响,对聪明和狡猾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因此这也成为教学的难点。张老师为处理好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以抓住一个“骗”字逐渐展开,而且展开这一阅读教学一定要凸显整体性。扣住“骗”字后抓住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及神态,让学生知道狐狸怎样一步步使饥饿的老虎松开爪子,体会其狡猾。这一过程中又引导学生找到老虎的反应“一愣、蒙住、松开、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老虎由不信到相信的心理变化,体会其愚钝,从侧面又感受狐狸的狡猾,对“蒙”这个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建议:

  任务设计的策略可以改为:朗读课文2至6自然段,找到狐狸和老虎的三次对话,想想怎样读好它。总结课文是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像狐狸一样的人;在教学两个生字“假”和“借”时,教师很自然巧妙的引了出来,如果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单人旁)和不同点(虽然都是单人旁,但是他们在田字格的位置不同)就更好了。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3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课堂上王老师很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时鼓励他们的勇敢表现,让他们投入课堂,进入文本,从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蕴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整节课的教学层次分明,由读词语——读句子——初步感知课文——书写指导。王老师注重词语读音的教学,如有些词语的轻声,有些字是三拼音节,老师很强调,学生读得也很准。老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落实了字词教学目标,学生反映敏捷,课堂上能通过多种方法识字生字,反映出平时老师扎实的训练。她在课堂上还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对于一些长句子的朗读也比较重视。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感悟人物的语气读等,每次读的要求不同,指导出来的效果比较到位。她还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意思,并特别强调了“假”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整体上对成语有了大概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生字教学也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此时学生虽然已经掌握大部分的识字方法,她在课上花了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狐”、“假”、“虎”、“威”四个生字的教学。特别是强调了每个字的字形及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让他们说,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记住每个字的读音、字形、意思,还让学生练习描红,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特点。王老师还在课堂上既根据生字的结构作整体分析,又有所侧重,细致指点重要笔画,并及时范写,及时反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4

  今天,马老师执教《狐假虎威》,学习词串、图文互读、朗读对话、理解寓意,四个板块活动,结构清晰,张弛有度,听来清爽!

  有一个细节,或许不为人注意。在朗读词串“窜过、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之后,马老师问:“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一个学生弱弱地说:“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马老师用“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一带而过。课至尾声,教完“狐假虎威“的意思之后,马老师又问学生:“这样的人(狐狸)你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有7个孩子说出各自的理由:欺骗别人;说谎话;骗人;不诚实;很坏的;捉弄别人;骗子。

  从结果来看,孩子们对狐狸“骗人”这一狡猾的伎俩形成了共识,对狐假虎威的寓意也基本理解。但留下的思考是:狐狸可不可以是聪明的?就文本叙述的故事情节来看,狐狸假借老天爷的命令蒙住要吃掉它的老虎,也是一种“狐假虎威”,为的是救自己的命,不可谓不聪明;狐狸为了印证自己的话,让老虎确信无疑,从而放了自己,又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地地道道的“狐假虎威”,为的还是救自己的命,说它聪明,未尝不可。以此看来,狐狸为虎口逃生而两次“狐假虎威”,可以看成是聪明之举;然在百兽看来,狐狸的聪明是用来吓唬它们的,是不道德的,自然是狡猾之举,可恶之人!说到底,狐狸借老虎威风的行为,如果利己不损人(不惊吓百兽),则是聪明之举;如若利己而损人(惊吓百兽),甚至以损人达到利己的目的,则是不道德的恶行,应该受到谴责和鞭挞。同一个“借别人威风”的行为,利己不损人,是“善”的;损人利己,则是“恶”的。聪明与狡猾,全然在于是否合乎道德律令。那个孩子弱弱的声音,是看到了前者,意味着“急中生智”;而“狐假虎威”约定俗成的寓意取其后者,意味着“仗势欺人”。

  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常常采取对立思维: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看似立场鲜明,实则简单化了。因为大千世界的很多事情,往往不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更为复杂的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愚蠢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不聪明的。教会学生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则可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文本中的狐狸一出场,还未有任何恶行,便定性为“狡猾”,源于我们对狐狸的常识和成见,戴着这样的成见去阅读故事,自然只能读出一个结果。而抛开这个成见,或许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学便可以引向深入,教会学生辩证地、实事求是地思考事件。中国的传统文本中,成语故事也好,寓言故事也罢,总是板着一张教训人的脸,让读者与文本中的角色一样的羞耻。这样的羞耻文学、道德说教,如同斧凿锤打,让人不知不觉中陷入一元定论的陷阱中,丧失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珍视孩子那些微弱的声音,从中发现弥足珍贵的思考萌芽,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头脑去独立思考,教会孩子辩证地思考问题。如此,阅读教学才能让孩子站立起来阅读!狐狸可以是聪明的吗?或许这样的问题探讨,有些超出了二年级孩子的生活阅历,有生拉硬扯、揠苗助长之嫌。但要记住的是:教学是让孩子学会思考,而不是学会相信!

  浅陋之见,失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5

  本课为湘艺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八课音乐情景表演《狐假虎威》。本课歌曲讲述了“狐假虎威”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旋律活泼风趣,音乐形象生动,歌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很具有表演性。全曲为四四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段,节奏平稳简洁,中速叙述性的音调。第二段旋律线同第一段基本相同,戏剧性加强,节奏变得更加多样化与第一段形成了情绪上的对比,使歌曲的情绪推上高潮。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学生兴趣,采用了课前互动,创设情境、角色表演等各种手段。首先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音乐和图片创设一个大森林情境,可以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又让同学们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角色,不管是担当什么角色,他们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这一共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教学设计:

  李老师对于这堂课,在教材与学情分析上把握十分准确,其实这节课就是要求学生在能够有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狐假虎威》。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给学生们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将教师的讲解换成多媒体的呈现,加深记忆.这一切都是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感觉,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听辨、分析、学唱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所刻画的形象,运用不同的情绪唱好歌曲并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这点把握非常好。可以所对课的理解已十分了到位。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衔接完整,过程流畅,课程容量适中,学生都能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情景表演活动中。可以说对时间布局把握的还是比较好。但是缺少一些特色评价性语言,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稍微欠缺。

  3、教学效果:

  李老师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认真的聆听歌曲并认真唱好歌曲。学生们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情绪来进行表达,同时也可以较好的同他人进行合作表演,并且配合默契。但是有个别学生对歌曲完成的不太好,节奏没掌握太准,教师还可以再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4、主要优点

  教师能够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遵循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有层次的几次聆听感受中使学生熟悉了歌曲,唤起了孩子们学习歌曲的乐趣。首先进行律动练习,激发兴趣,形成非常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创设情景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转化过程,让学生从刚才的活动中迅速的平静下来,引导着学生走到创设的大森林中。大家都知道,聆听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是很重要的,通过多听可以利用音乐的弥漫性,让学生更快的熟悉旋律,降低了歌曲学习的难度。李老师又为各个乐句设计引导语言,并用生动有趣的语气进行讲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节奏和情绪进行歌曲表现,并在每个乐句的学唱中融合肢体动作表演,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形象地体会、表现歌曲。有情绪,有动作的演唱歌曲。总体非常不错。

  5、课例存在不足

  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生动些,富有童趣,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还应该多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学习兴趣。

  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不论是从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上,都是非常完美,教师的确是在用心准备了这节课。从课的一开始为了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唱过程中好的掌握歌曲,设计了一个短小的发声练习,带有音高的母音练习,气息控制的发声。又带学生律动从而形成非常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李老师始终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主线。采用课前互动,创设情境、角色表演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音乐和图片创设一个大森林情境,可以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角色表演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还大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当然这节课也有一点点缺憾就是课堂语言应该再精炼些。

  1、在跟音乐律动时,教师可以肢体语言再灵巧些,与音乐合拍。从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来学。

  2、在聆听,感受,学唱时,可以让学生打着节拍,轻声的跟唱,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用琴弹奏营造老虎出现后紧张的氛围。

  3、在设计音乐剧表演环节,教师不但可以做导演还可以做演员,参与到观众其中,这样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师生快乐。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所刻画的形象,运用不同的情绪唱好歌曲并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4、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应该多给孩子们思考的空间,大胆放手、发挥想像。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尽其所能去放开歌喉展现自己,挖掘孩子心灵深处的东西,并给予发自内心的鼓励。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6

  12月12日,我聆听了仇老师执教的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仇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关键词突破难点,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重点段落时,仇老师抓住了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抓住“窜”感受狐狸看见老虎的害怕,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摇”,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依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顺势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了狐狸的步步为营,老虎的信以为真。

  二、创设情景,角色表演。

  表演——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课文的7、8段是重点段,其中四字词语较多,仇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没有直接让学生去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而是通过师生合作表演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自然地深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朗读理解人物内心活动。最终达到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三、巧设问题,理解寓意。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狐假虎威》的寓意,理解时有一定难度的。仇老师围绕第8自然段进行提问:“怎样叫跟着?”“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老虎上当了吗?”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为了理解寓意,仇老师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孩子们通过动画片里的故事,明白了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从而揭示了“仗势欺人”这个成语。

  仇老师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楷模,他执教的每一堂课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以上有说的不当之处,请仇老师批评指正。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7

  12月12日听了仇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一课。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一、导课生动活泼有趣

  上课前,仇老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古诗短小精悍,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是非常有好处的。仇老师注意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读书积累的好习惯,课堂上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也可见一斑。课堂伊始仇老师以猜谜的形式导入课题,生动、活泼、有趣,配以动物的图片及文字的“动物”自我介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假”和“威”,分别与熟字进行字形比较,再巩固组词。学习“假”时,学生说出另一个读音,并组词。由此可见,字词的学习扎实有效。

  二、环节紧凑语言精炼

  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课堂用语精炼。一节课安排了很多内容:从猜谜导入、新课、角色表演到小结拓展,以至巩固练习,环环紧扣,紧密衔接。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还是情感态度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三、走入文本有悟有读

  仇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等,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转、扯着嗓子”,让学生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感受到老虎的心理变化。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

  四、创设情景角色体验

  在学习到狐狸和老虎走进森林时的情景,仇老师抓住狐狸的表现: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表现: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师生合作扮演老虎和狐狸的角色,用动作表演代替机械的词语解释,让学生理解狐狸和老虎内心的想法。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以读代讲,以演代悟,为学生理解文本打好了基础。学生轻松领悟课文内容。读一读,演一演的环节充满了欢声笑语,不仅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更是把课堂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课堂上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以及精美的课件都令人印象深刻。听仇老师的课,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滋润课堂上每个孩子的心田,更对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8

  今天听了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孔珊珊老师讲的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网络优课,感想颇多。这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孔老师在课堂上非常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时鼓励他们勇敢表现。

  现就我所听课的感想分享给大家:

  1、要求明确,重点突出。

  这节课以读为主,在读中走进人物,理解课文。中间穿插识字词、解词意、表演、写字、小结等环节,环环紧扣,使得课堂气氛既紧张有序又活泼有趣。

  二、识字、写字教学效果不错。

  孔老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并穿插图片、领读、讲解字义、游戏等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把枯燥的识字教学上的生机盎然。孔老师在课堂上重点指导的“爷、爪”两个字,“讲解——范写——练写——展示——评价”环节完整,效果不错。

  3、注重朗读训练,提升朗读品质。

  在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接着设计各种各样的读:孩子自读、师生共读、学生领读、分角色读、抓住重点词句读、表演读……在读中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进而理解课文,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9

  一、 图画导入,回顾复习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开课伊始,李老师请孩子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自己认识到的狐狸和老虎的形象。根据孩子们的介绍,李老师简单几笔就勾勒出狐狸和老虎的图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出示的生字卡片,更是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为课堂的继续活跃了气氛。

  二、 走入文本,有悟有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李老师在课堂上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分角色读等,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让学生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感受到老虎的心理变化。师生合作,共读对话,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

  三、 创设情景,角色体验

  在学习到狐狸和老虎走进森林时的情景,李老师抓住狐狸的表现——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表现——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用动作表演代替机械的词语解释,让学生理解狐狸和老虎内心的想法。为后来分带头饰,进行对话表演打好了基础。读一读,演一演的环节不仅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更是把课堂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高兴学来的东西,我想孩子们永远不会忘。

  四、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课堂教学进入尾声,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孩子们读后了然一笑,心领神会。“你想对老虎和狐狸说些什么话?”让孩子们畅谈自己的感想,为续编故事做了铺垫。最后,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等成语故事的出示也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有力于开阔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听完这节课,我有收获,也有几点想和李老师进行探讨的地方:

  1.老师的手可否再松开一点,在研读文本时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而不是老师细碎地讲解,我觉得孩子们应该会做得好。

  2.配乐朗读确实能渲染气氛,但是今天背景音乐的播放采用的是京剧,与课文的氛围似乎不太相符,建议可否试试别的乐曲?

  3.李老师有段视频播放,我想应该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扑”这个动作的,但是视频内容只看见了老虎的奔跑,换个视频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漫漫语文路,一段接一段,越过高峰,另一峰又现。语文教师的理想永远在前面,路纵崎岖,亦不怕受到磨练。只愿回首时,无悔也无怨。

  《狐假虎威》评课稿 篇10

  《狐假虎威》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阅读和表演。10月9日周三,听了陈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感觉亮点很多:

  1、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课堂用语精炼。一节课安排了很多内容:从导入、新课、表演故事到小结延伸,以至巩固练习,环环紧扣,紧密衔接。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增强角色体验深化言语训练。在教7、8节的时候,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神气活现、摇头摇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也为之后的表演片段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再放到句子中,指导读好句子,一气呵成。

  3、整堂课脉络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窜、扑、逮等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里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愣、松,明白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读出了狐狸步步得胜,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然后在进行表演,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4、教师的重点归纳有层次性,板书清晰,让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思路。

  5、教师的评价语言也非常丰富,比如:“你真会读文章!”“你读得真流利!”“老师叶觉得他严得很到位!”“你的气势是强了不少,钥匙能加上些神气的动作,一定能把老虎震住!”

  6、陈老师在这堂课中对于“基于阅读的表达训练”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你骨碌一转,在想什么?”结合语境让学生进行表达。“狐狸朝你们走来,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讨论:是否喜欢古诗中的狐狸,说说理由。”

  7、陈老师的课件非常精美,每一张页面都让人身临其境,可以看出陈老师对这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堂课有点很多,但也有几点不足:

  1、在要求学生找找“狐假虎威”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时,并画出来,学生好像没划,教师应该在学生划的时候,到学生中去看看。

  2、朗读的形式不够多。

【《狐假虎威》评课稿】相关文章:

狐假虎威的评课稿10-11

《狐假虎威》的评课稿11-15

狐假虎威评课备课稿11-24

《狐假虎威》的评课稿范文11-15

《狐假虎威》评课稿范文11-03

《狐假虎威》评课稿3篇01-13

《狐假虎威》评课稿(通用6篇)08-09

《狐假虎威》的评课稿(通用5篇)12-08

《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