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评课稿

时间:2020-10-01 09:44:40 稿件 我要投稿

《鞋匠的儿子》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xx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一课,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记得两年前自己也曾为了一个片活动而反复的磨过这篇课文,当时一路的“艰辛”只有同行者才能知晓,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收获,那一段路的成长,真的只有感恩。今天当再一次走进“鞋匠的儿子”——林肯时,会有一种新的理解,王老师的课也给了我一些新的启示与顿悟。下面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抓住课文的主线,全面铺开教学。上课伊始,王老师让学生默写“羞辱、静默、赞叹”,既对学生进行了生字词的有效指导,又巧妙找出了文中议员们态度的变化,找出了课文的主线,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全面铺开教学。

  二、教学环节紧凑,思路清晰。整堂课王老师能够随机把握课堂,当学生说出答案后便继续追问,说说你的体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对课文有了更深的认识,随后通过三个“永远”让学生留下读书的痕迹,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适当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层层递进地感受林肯的宽容大度以及他对父亲的那份尊敬。

  三、注重学生体验,引导换位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多次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行换位思考,因而文本的语言就会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内心。在指导朗读议员羞辱林肯的话语时,王老师这样设问:“面对议员的羞辱,假如你是当时的林肯,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那个羞辱他的.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讲,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言行,人物形象就会立在学生心中,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学生就会看到一群傲慢的参议员和一位宽宏大度、充满智慧的林肯。

  我想课文言语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在对话、交流、沟通中复活了,人物伟大的人格魅力也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王老师能够将自己的课堂语言组织的更加精炼,那么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必将会闪现更多的火花。

【《鞋匠的儿子》评课稿】相关文章:

排球课评课稿01-02

左右评课稿12-30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

色彩评课稿01-07

赛马评课稿01-07

老王评课稿01-06

通分评课稿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