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

时间:2021-12-16 12:04:27 稿件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欢迎阅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

  本堂课本来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苟老师创造性地改动教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激烈的运动会的教学场境,将计算融入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枯燥无味的计算课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了。在本节课新课教学中,吴老师始终围绕运动会里的情景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苟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感觉好像有点冲突,吴老师在开课的“ 过三关”中,有层次的练习给新课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她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

  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吴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

  他们通过感兴趣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最后的“排一排”拓展练习中,让孩子亲自动手、动脑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并找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她决没有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突出重点、难点,练习形式也灵活多样。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更多关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

  周华亭:对本节课例题“9+4”,采取设置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及求知欲,诱发内需,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

  本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始终围绕课前设计的“9加几”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本节课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凑十”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四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设置“9+4”情景,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摆一摆,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学生再摆一摆,探究计算“9+几”

  的方法,学会从多种计算“9+4”方法中,优化出“凑十法”能熟练计算“9加几”。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在计算“9加几”

  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创造出适合自己的“9加几”算法,能有条理地思考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数学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寻找解决“9加几”问题解决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方面:

  让学生在具体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参与学习、实践,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和学习习惯,敢于克服困难,纠正错误,体验学好数学成功的喜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1.《跳高》评课稿

2.军神评课稿

3.寒号鸟评课稿

4.班会课评课稿

5.灰雀评课稿

6.海滨小城评课稿

7.数学听课记录评课意见

8.会走路的树评课稿

9.班会课评课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