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周长》评课稿

时间:2020-11-14 19:21:06 稿件 我要投稿

《圆柱的周长》评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能初步解决有关圆柱的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会应用有关圆柱的特征以及计算表面积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

  圆柱表面展开图教具

  五.学具:

  学生制做好的硬纸片圆柱模型,剪刀。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且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然后,运用圆柱侧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接着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圆柱知识的动画。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教育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针对一些特殊的题型:只有侧面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等,以举实物来让学生判断怎样计算的形式进行练习。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课堂上出示矿泉水瓶,剪出圆柱体那一部分? 问题:哪位同学能说出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回答:圆柱体有两个底面,它们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圆柱体有一个侧面;有无数条高,圆柱的高处处相等。

  二、新授

  剪开矿泉水瓶的包装纸,想想:

  1、怎样才能求出矿泉水瓶圆柱体包装纸的面积?

  2、不把包装纸剪开,能不能求出包装纸的面积呢?怎样求?(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写出小组解决方法)

  3、总结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高)

  4、如果还需要把上、下两个底面也用纸皮封好,那至少需要多少纸皮?

  在解决过程中总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要做一个高为1厘米,底面直径是3厘米的圆柱形塑料瓶盖,需要塑料多少平方厘米?

  三、练习

  1.教师举出实物让学生指出它们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再分别说出如何计算表面积:

  ①、圆柱形状的烟筒、压路机的滚筒、油漆圆柱体柱子。 ②、圆柱形状的笔筒、水杯。

  ③、圆柱形状的茶叶筒、油筒。

  2.做一做:(幻灯片出示)

  1.要油漆竖立在大厅的一根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米圆柱形柱子,需要油漆多大的面积。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篇二:

  一、教材分析处理

  1、地位作用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感性认识了圆柱,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思考,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把“做数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知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2)能力目标: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4、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难点确定为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底面之间的关系。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小旗、彩色卡纸、小剪刀、透明胶等教具和学具。

  二、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应用知识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教学程序设计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

  (1)课前我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告诉学生老师想让这张纸站起来,接着给学生演示这张纸横站、竖站都不行的情况。

  提问:谁有办法能让这张纸站起来呢?

  (2)学生动手让纸“站起来”。

  (3)引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必不乐学。圆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非常熟悉的几何体,如果课始再拿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辨认,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分散,会失去学习新课的最佳时机。而我这一独具匠心的导入设计,“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使学生兴趣大增,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1)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主阅读获取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提问:同学们通过自学你们都获取了那些知识,请拿起你手中的圆柱来说一说。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

  两个相等圆面是圆柱的底面,周围是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4)长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圆柱,学生拿出学具小旗转一转,然后借助远程中长方形旋转成圆柱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知圆柱。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看书,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认识圆柱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柱的组成部分,然后自主阅读获取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让学生按要求自制圆柱模型。

  要求:

  ①、同桌两人为一组,借助课本121页附页1的图样用卡纸等工具,自制一个圆柱。 ②、制作完成后,请量出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

  (2)让学生汇报展示作品。

  (3)提出问题:通过制作圆柱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发现问题,然后借助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归纳出:

  ①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②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准备了两道习题和一个数学欣赏。

  (1)判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这里有一些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不同的圆柱?

  (这个练习让学生再次明了本课的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是个正方形。同时让学生发现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3)数学欣赏

  师:同学们,其实圆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你看我们的包装盒上有圆柱,我们的建筑物上也有圆柱,还有一些物体的形状也做成了圆柱,看来圆柱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运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数学信息输出的一个重要途径,简单明了的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到的知识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选择了图文结合的方示。

  五、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与整合,不但“活”用了教材而且抓住了课堂的生成资源,恰当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构建了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常言道:听过,可能会忘记;看过,也许能记住;做过,才能真正理解。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对圆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篇三: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

  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

  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杨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杨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 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后,杨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知识的重组。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圆柱的周长》评课稿】相关文章: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2篇01-09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蒲公英评课稿01-15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