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完整辩论稿总结

时间:2022-01-10 13:30:49 稿件 我要投稿

辩论赛完整辩论稿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辩论赛完整辩论稿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辩论赛完整辩论稿总结

  辩论赛完整辩论稿(努力比机会更重要辩论赛)

  一辩发言稿(时间3分钟)

  主席、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方观点是:在青年创业过程中,努力比机会更重要。

  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有利的时机。什么是努力?努力就是勤奋工作,拼搏进取。我方并不否认机会的重要,但是我们坚信:努力比机会更为重要。

  一个青年人要创立自己的事业,关键在于勤奋和努力。青年人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是创业的最好时期。但是我们经验相对不足,知识相对不完整,没有丰富的社会资源,缺乏艰苦奋斗的毅力。比起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机会并不格外垂青我们青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青年人尤其需要加紧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从而早日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努力获得你们创业道路上的第一桶金。

  从哲学角度来说,努力是人的内因,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机会是外因,是成功的外部因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且机会也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它需要有准备的头脑。机会既是对你过去努力的回报,也是对你未来努力的预约。缺乏有准备的头脑,没有努力奋斗,机会就会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诱惑和陷阱。

  从逻辑上说,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机会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人们常说,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一般来说,成功有三要素:努力+能力+环境=成功。在成功的三要素中,机会只是环境因素的一部分,它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人们还说,机遇是成功的催化剂。不是每一次化学反应都要催化剂,但反应物却必不可少。因此,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努力而不是机会。

  努力与机会,这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著名作家冰心说:“成功之花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从钻木取火到中国加入wto,从发明家爱迪生到数学家陈景润,每一条成功之路都写满了奋斗者的脚印。对于青年人来说,倡导努力比强调机会更有意义。我们应当鼓励广大青年朋友迎接挑战,直面困难,勤奋努力,开拓进取,用有准备的头脑去捕捉机会,而决不是坐等机会的降临。

  二辩发言稿(时间3分钟)

  主席、评委,大家好!

  一位中国伟人曾说过:胜利的希望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发明大王爱迪生说:无论哪个头脑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成就,只要他拼命钻研。

  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可以看到,是努力筑就了通向成功的金光大道,是勤奋描绘出辉煌人生的满天彩霞。当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就开始工作,整天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终于取得了全世界数学家摸索了200多年的辉煌成绩。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以“工作狂”而著称的人物,他常在夜晚或凌晨向下属发送电子邮件,即使到了39岁结婚的时候,还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微软公司的员工都心悦诚服地认为,他们之中没有谁能比盖茨更吃苦。至于歌德的《浮士德》写了60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40年,哪一个不是靠巨大的努力来支撑他们的巨大成就?

  当代青年楷模张海迪,面对残酷的命运挑战,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她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掌握了四门外语。从20多年来,她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试问对方辩友,一个自幼患病、高位截瘫的女性,张海迪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

  相反,许许多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和努力而功败垂成,遗恨终身。面对同样的事业,一样的机会,为什么结果完全不同?新一轮电器行业的竞争中,像水仙电器、牡丹电视、爱多等等知名品牌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但海尔、康佳、tcl依然笑傲江湖。商业领域如果只吃机会饭,不努力改进生产技术,不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干事业犹如进入万山圈子,爬过一山还有一山,前进中坎坷与曲折不可避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努力进取而依靠机会将永远与失败相连。

  朋友们,青年人创业绝非浪漫之旅,要想在商海中稳占一席之地,只有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机会再好也只能带来短暂的火花,要想让自己的人生闪出璀璨的光辉,就应该像愚公那样挖山不止,奋斗不息!

  三辩发言稿(时间3分钟)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

  机会,是指对人有利的时机,它是成功的催化剂,但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没有耕耘,何来收获?只有通过持久的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我方认为,在青年创业过程中,努力比机会更加重要。

  改革开放以前,政治的狂热冲击了致富的欲望,经济的贫困抹杀了能力的差异,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使人们安于低水平的平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国人经历了三次暴富的机会。第一次是下海经商,第二次是炒股票,第三次是经营房地产。这三次机遇给予人的回报,不一定与努力成正比,有些人正是利用了制度的缺陷而成为暴发户。今天,中国正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构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因此,在当前大力倡导公平公正的形势下,“一夜暴富”的投机性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人们面临的机会将会进一步趋向平等。当今时代,又是中国历史上创业的最好时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创业时代。因此,青年人应当更好地把握自己,抓住机会,用自己的努力,去构筑事业的辉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年是播种和耕耘的季节,青年时期的努力比任何时候都宝贵。对方辩友强调机会,轻视努力,在今天的形势下,只会使年青人滋长投机心理,养成懒汉思想,只求坐享其成,不愿艰苦奋斗。有些青年只愿付出有限的代价,甚至还想不劳而获,他们既贫穷又没有赚钱的途径,因此到那些彩票发行点、证券交易所等地方趋之若鹜。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意外”而不是努力之上,只能永久陷入贫穷的无底深渊。

  在即将结束我的发言的时候,我要感谢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机会,使我们有一个发挥辩才、展示风采的平台。我们辩论双方的机会是均等的,谁笑到最后,只有勤奋努力者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想要获胜,是依靠台下评委的一支笔,还是依靠你们自己的努力呢?

  四辩发言稿(时间4分钟)

  主席、评委,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和我们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实际上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机会与努力谁是主导。我方认为,机会与努力,是一个外因与内因的问题,也是一个偶然与必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必然性是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必然性;而机会只是偶然性。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处于从属地位,对发展过程只起促进和延缓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机会是给予某些掌握资源者的回报。个人所掌握的资源包括先天和后天两部分。先天包括人的智商、秉赋,包括他所继承的财富和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具有的环境资源;这些都是不可选择的。后天的资源则主要是通过努力获得,例如通过学习所取得的知识、能力,通过就业所获得的财富,通过人际交往所建立的社会关系。青年人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创造有利于事业的机会。既然如此,机会本身就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努力而没有机会,可能会延缓他的成功;但是有机会而没有努力,任何一个人面临的只有失败。

  今天我们青年创业,更要提倡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九江市委书记赵书记6月25日在九江“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新九江,使命崇高而任务艰巨,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立竿见影。”今天,我们重提愚公精神,就是要发扬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重提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不屈不挠,努力拼搏的精神;我们强调保先教育,就是要发扬努力学习,时刻警醒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机遇与挑战,在我们九江,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努力奋斗的杰出青年。在我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中有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党委书记郑重,联盛集团董事长严永敏等等。对方辩友难道认为这些杰出代表是靠机会和幸运得来的荣誉吗?再来看看修水县祥辉公司董事长王祥辉:他放弃国家干部身份,以拉板车、扛玻璃为起点,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的市级龙头企业老板,被誉为“成功的商人”。尽管身拥千万,但他并不满足,他说要再一次越千山,涉万水,穿过重重山峦,去领略壮美人生。无数事例已经向我们昭示:努力比机会更重要。

  朋友们,青年创业的号角已经吹响,不要再等待机会,不要再犹豫傍徨,让我们用满腔热血,努力拼搏,放手干一番事业吧!我们坚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辩论赛完整辩论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辩论赛)

  立论部分:

  正方:第一部分:概念界定:读书不等于看书,读书是带着求知欲进行的阅读。

  辩题解释:对于读书态度的一种倡导,告诉大家,当读一本书不能理解他的意思的时候就多读几遍。

  点评:第一部分可以讲做得很完满,符合立论概念界定和辩题解释的要求,语言简练明晰,为全场定下一个好的基调。

  第二部分:从认知、理解、价值三个层面来进行论述,从认知上看,多读书是悟道的基础,只有书的内容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才会在某一天恍然大悟。从理解上看,自己读书才能真正理解书的意义,靠别人告诉你是很难理解的。从价值上看,读书百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点评:客观来讲,论证的主体部分逻辑缺陷比较大,正方只是告诉我们应该要多读书,但没有论证多读了以后其义能不能现的问题,正方实质上将双方立场矛盾设定为要不要多读书,而我个人观点是,立场矛盾应该是仅仅多读书是否足够让其义显现,正方的立论其实是忽略了对辩题中“自”的解释。

  反方:第一部分:对辩题进一步进行界定,强调今天我们讨论的是那些有意义的书,没意义的书我们不讨论。

  点评:这里要大赞一下,这个界定做得很大气,不少年轻辩手会强调书有有意义的和没意义的,没意义的书读再多也没用,这种定义游戏就显得很无聊,反方主动放弃这一块的纠缠是我很欣赏的一点。

  第二部分:读书必须要有思考才能理解其义,只读不思考,读再多也没用。

  点评:这一点就做得不够大气了,虽然这一点也是我的第一感觉,但看到了正方已经对读和看作出了界定和区分,那么其实也没必要就这点再去纠缠,事实上,读书到底用不用心一来不好界定,二来也和反方的主体论证没有什么联系。

  第三部分:书中的真义不是读出来的,而是要靠实践中获取。

  点评:狂拍大腿啊……可惜可惜啊,反方距离要害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其实是反方的表述不够精确,应该表达为书中的真义是需要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获得的,没有实践的体验,再怎么读书也不能理解书中的真义。而反方实战中的表述很容易被对方归谬为好像只要实践不要读书一般。

  第四部分:读书需要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读书的价值,纸上谈兵是没用的。

  点评:再次狂拍大腿……理由同上

  驳论部分:正方:第一,拿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比较是不合理的。第二,用心读书读个一两遍也是不行的。第三,我们不是讨论读书和实践哪个更重要的问题

  点评:正方的驳论做得很精到,把反方立论中几处不严密之处都给点出来了,其中也不乏断章取义之处,呵呵呵。

  反方:第一,今天不是讨论要不要多读书的问题。第二,我们对于书中真义的恍然大悟是因为生活而不是多读书。第三,读书不一定用心。第四,死读书同样不是好的价值。

  点评:此时反方的思路是最清晰的时候,呵呵,除了第三点不够大气以外,另外三点的反驳都非常到位,而且也都直击正方要害。

  攻辩部分:

  正方:谢谢主席,请问对方辩友,见义勇为好不好?

  反方:见义勇为当然好,可是我们读书多只知道见义勇为是好的,却不知道很多时候歹徒很强大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冲上去拼命啊!

  点评:提问开放度比较大,给了对方很大的回答空间,反方也充分发挥论证本方观点,但这个回答问题比较大,因为正方是要论证读书读多了能明白书中的道理,而反方的回答似乎并没有反驳这一观点,而是在说即便懂了书中的道理也未必知道怎么去做,这似乎是偏离辩题的。

  正方:好,对方辩友承认了见义勇为是好的,那请问对方辩友,我今天看到小偷在偷东西,我就上去一刀把他杀掉,我所有为的方式就是杀,对方辩友你告诉我好不好?

  反方:你杀了小偷的结果当然有点偏激。所以我们才光靠读书是明白不了其中真正的义的。我们得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具体判断。读书百遍的书呆子可能会有你这种做法。

  点评:正方的问题如上一样开放性比较大,而这次反方的回答相比之前一次就要明确了许多,强调只读书是会误读书中的真义的

  正方:对方辩友想必已经明白我要表述的意思了,所以他选择继续曲解我方意思。其实大家都明白了,一件好事,用错误的方法去做也会变成错事。所以对方辩友讲不用心读书和用心读书去比较,对方辩友您是不是犯了逻辑起点不同的错误呢?

  反方:对方辩友今天的辩题是读书百遍是不是其义自现,可没说用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啊?你方的论证的前提就是用心读书。是不是和辩题不符呢?我们说用心读书是读书,不用心也是读书。你只用其中一个来论证你方观点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呢?

  点评:看到这里才明白正方原来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正方来讲,为了这么个问题用掉整个攻辩似乎有点不值,其实在第一个问题就抛出这个问题在效果上并不会有什么不同。而作为反方来讲正是因为之前在驳论中去强调这样一个与本方立论没什么关系的点,导致现在被正方纠缠。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攻辩应该要有一定的战略意图,但也大可不必为了体现战略设计感而使前面的问题攻击力太弱,正方的习

  惯是喜欢把杀招留在最后一问,但只要对方辩论素养不错,这样的杀招在文字辩论中是很容易被化解的。

  反:我们都我知道读书和看书的差别在于,读书是出声的,而看书是不必出声的。怎么对方辩友立论的读书和看书不同之处是是否带了求知欲呢?看书就不带求知欲吗?读书就一定带求知欲吗?

  正:对方辩友今天果然锱铢必较,对于读和看的区别如此分明,想必正式读书百遍所带来的吧?好,我来解决对方辩友的问题,对方辩友很理解读和看的区别,却没有理解读书和看书,我们讲读书为什么是相对于看书是比较专心的,因为他读的过程中,精力相对而言不能够分散去注意其他的事情,要不然,对方辩友您一边读书,一边画画给我们看一看?

  点评:这个问题确实是让正方比较为难,但反方太过纠缠这个问题显得格调不够高基于反方立场应该有更加根本的逻辑问题可以去攻击的

  反:对方辩友,赵括同学孙子兵法读的不少吧!他确实明白其中的精髓吗?

  范进同学孔子儒学也读了十几年吧,可是他明白其中的仁的思想吗?

  正:对方辩友,那是因为他们读得不够多,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啊,正是如对方辩友讲的,他们读到自以为懂了,然后就不读了,所以他们的理解是有歧义的,是误解,甚至是曲解啊,所以他们才去生搬硬套,对方辩友,还是不够多的原因的。此外指出一点,百遍不是讲读的书多,而是一本书读的次数多,何况儒学经典那么多,范进十几年就只是在读论语吗?

  点评:这个问题就好很多了,正方用读得不够多来解释显得有些勉强,基于正方立场,不妨用个人资质差异使得读书的效果也会不同,他们没有完全理解书中真义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收获。

  反:对方辩友陶渊明曾经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不求甚解的读书算是读书吧!读上万遍恐怕也不能明白其中的义吧!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对书本的理解程度取决于读书的次数。读的次数越多理解的越深。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知道对书的理解取决于人的阅历,资质等多方面。一个极其愚笨的穷其一生来读老子,能读得懂老子的天之道在于损有余而不足的真谛吗?

  正:对方辩友,好读书,不求甚解还有下句啊,下句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地去读书,读多了,都能有所会意,是否正好证明了我方观点呢?另外,对方辩友后面所讲的,是要证明没有资质的人去读书,会“其义不能自现”吗?可是天子再愚钝的人,去读老子,也会在一遍又一遍地读当中,慢慢体会到其中含义的啊!对方辩友不能因为他没有完全理解,就讲他完全没有理解啊!

  点评:正方的这轮回答就很好了,反方试图用一些极端的个例来证否正方观点显得不怎么明智。不过到攻辩结束,个人认为反方略占上风

  自由辩论部分:

  正:请问对方辩友,我今天做加法1+1=几做错了,是否代表我不会做加法?(不知道正方想干啥)

反:对方辩友我是学数学的。一加一是数学的根本。一切数学问题均基础都是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了。你不会一加一当然不会数学了(反方居然还真的搭理正方,呵呵)

  正:对方辩友今天可以因为一个加法没做对,就讲我方不会做加法,难怪今天对方辩友也会因为一本书一个人没有完全理解,就讲这个人完全没有理解了,可是对方辩友,您是不是以偏盖全了呢?(后面那个道理是对的,但前面那个类比我觉得不恰当)

  反:对方辩友无非想说明白一点点书中的意思就是明白书中的义。是不是我读懂了出师表中的一个词,我就明白了它的义呢?(反方的归谬很到位,但把道理的那个“义”偷换成字词解释的那个“义”似乎也太明显了一点)

  正:对方辩友,我方从来没这么讲,您又断章取义了。难道对方辩友读出师表读了几百遍,理解的只是其中一个词的意思吗? (正方的反诘力度不够,没有能够直接指出反方的概念偷换过程)

  你刚才亲口说的理解了其中的一丁点意思就是理解了其中的义啊。

  反:老子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是说真正的道理在书中是得不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明白。你如何让理解呢?(我想到一个很经典的悖论,套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反诘,那么“真正的道理在书中是得不到的”这个道理是不是对方辩友从书中得到的呢?)

  正:对方辩友,我哪里有讲一丁点啊?这个一丁点怕是您没有多读我打的话才加上去的吧?另外,对方辩友您告诉我,实践可以出真知就能证明读书不能现其义了吗?对方辩友的这个逻辑推理过程倒是帮我演绎一下啊~(搞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的时候就要求对方演绎逻辑过程,这是一种很不错的临场应对手法)

反:我刚才已经说了,由于我们的阅历资质限制书中的真义是没法靠把书读无数遍来明白的。实践中才能彻底知道。

  对方辩友范进的例子你还没有解决,你认为范进只是读书次数不够的原因才不能明白孔子学说中的义吗?(这个问题很在点)

  正:所以对方辩友您今天还是在讲没有完全理解就是完全没有理解啊。对方辩友今天来势汹汹,问题一个接一个,可是不要急,对方辩友您先把您的逻辑过程向我们理一理好吗?(正方这个“多少现一点”的观点可以说是正方最后的防线了)

  反:范进考了那么多年才考上举人。读的四书五经显然次数是够了。可是他明白孔子仁爱的精髓吗?对方辩友范进的实例你解决不了。为了转移战场,就让我论证逻辑,那么赵括的同学的例子你总该解释一下吧!(反方就范进赵括轮流折腾,呵呵)

  正:对方辩友,我早就讲过了,范进正是因为像您说的那样,自认为懂了,没有再去多读,才会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啊,您这两个例子我攻辩就已经解释,您今天好像就是因为不肯多读,才屡屡忽视、曲解我方的回答的哦。再此有请对方辩友演绎您的逻辑过程(大家鼓掌)(不知道这个大家鼓掌是怎么回事……不过反方对于两个例子的轮流使用反而给了正方反击的机会)

  反:赵括同学虽然自幼熟读兵书却只会死板硬套。他读的次数按说是够了,怎么还是不能理解其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呢?

  对方辩友说他们只是自认为读的书次数多了。那么读多少遍算多呢?是不是像范进赵括那样读了几百遍都不够啊?

  我方逻辑很清楚,立论中已经提到。对方辩友不要再追问了。还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吧!(这是很不错的攻击方向)

  正:对方辩友,多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啊,要知道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啊~更何况您讲的所有,无非是他没有理论结合实际,可是理论他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懂到懂是不是一个现的过程呢?您不要因为理论没有运用到实际,结合到实际中去,就去否认这个理论“现”的过程啊。您方立论讲的是因为实践可以出真知,所以书读百遍,其义不自现。可是这个逻辑过程您没有给出哦(那个多的问题解释的比较勉强,但之后正方的这个逻辑剖析非常精彩,这时大家应该鼓掌了)

  反:对方立论提到他人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读书。我们知道这句话的原话是什么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的到书中真正的义啊!

  没有对书本的认真思考,没有对生活的理解,没有再现实中去体验,就算读的再多遍也得不到义啊?就算都得到得到的也只是假义啊?这就是我方的逻辑。请对方辩友看清楚。(自由辩论打到最后打出了高水平,反方的反击同样精彩有力)

  正:对方辩友讲书里得到的义是假义,既然是假义我们还要读书干嘛?大家何不干脆全部从原始社会重新来一遍?对方辩友这个逻辑过程显然站不住脚哦。 (正方利用反方表述中的不严密进行了一些骚扰性的反击)

  反:我是说没有认真思考去读书,没有对生活的理解,没有在现实中体验使得不到书中的真义的。请对方辩友看清这一观点。

  自由辩论总结:正方由于立论主体是价值性的倡导,逻辑性存在比较大的欠缺,所以在自由辩论中本方的观点论证显得愈发薄弱,相比之下,针对反方观点的证否则做得相当精彩。而反方的攻势很盛,但很多时候显得还不够精确,一方面表现为攻击点选择的不精确,另一方面表现为语言组织的不精确,给了正方不少反击的机会。

  补上最后结辩的点评

  反方:反方的结辩分为几个部分,先是指出正方论证前提和论证方向都是不合理的,接着对攻辩和自由辩的问题进行了强化和阐释,最后重申了本方的逻辑体系。

  点评:反方的这篇总结陈词做得相当出色,整体感很强,对整场比赛的重点把握也非常准确清晰,只是在最先的反驳部分驳得还不够清楚透彻,但已经是值得广大新人学习的结辩佳作了。

  正方:首先化解反方施加的逻辑压力,把辩题重新拉回价值高度的讨论,接着对两个主要事例重新进行了解释。

  点评:这篇结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体现了正方新剑宗辩手的风格,看正方的结辩文字甚至都可以想象出正方辩手说这篇结辩时的语音和神情,同为新剑宗辩手,我看着感到十分亲切,但由于正方在开篇就是以价值开场,而到了最后又无法拉到一个更高的价值,所以在给观众语言文字美感的同时却缺少了心灵上的。

【辩论赛完整辩论稿总结】相关文章:

辩论赛活动主题策划方案12-28

辩论赛时间规定及流程03-08

校级辩论赛邀请函12-28

大学生辩论赛评分细则02-09

关于辩论赛的流程及细则04-30

完整房屋租赁合同12-22

完整租房合同协议书05-16

完整版赠与合同范本09-24

(完整版)六年级毕业班教师会议校长讲话稿09-13

技术咨询合同模板(完整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