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时间:2023-10-02 18:26:16 稿件 我要投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

  第一次备课后是在我班试讲的,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讲,让人有一种这就是一节干巴巴的要传授些知识,要学生懂一些必须懂的道理的课堂,一方面我班的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都不足,但也从其中看出学生对于这样的平淡并且充满了一种无感情的课是缺少感触的。或许也可以换句话说,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这样的课对于他们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又怎么会有感想呢?

  这次试讲后,我们都发现了课件的页面太过灰暗,并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感触,同时,道德与法治课如果只是单纯的传授与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趣厌烦,而只有调动更多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也才会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到老师展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之中,也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换句话说,谁说形式不重要呢?我们很多事情的失败孰不知都是因为不注重形式忽视形式的结果呢?

  接下来刘老师又经过了第二次备课,我们共同交流后,又在二班进行了第二次试讲,通过此次试讲,你分明就感觉到这节课因为形式的多样化分明变得更加饱满,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我想不仅仅因为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原因,因为改变,让课堂变得立体化,也让学习的内容更具研究性更具趣味性。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如果在学生书写时加上一个舒缓的古音乐,那么更能让学生有一种愿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书写优美的汉字中的感受。

  经过两次试讲后,刘老师对于课堂的脉络更加清晰,她在本班上课时,你分明感受到她的那种对于课堂把握的轻松自由度,同时,你也分明感受到她们班学生的那种积极学习与交流的开放性,老师与学生分明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学生的思考透彻通透理解深入具体,你简直觉得他们就是一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对接。生生师生之间的这种水乳交融让你觉得你分明就是看客,而他们的交流是你无法深入更是无法参与的。

  而在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分明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感与思想的提升与深刻,我想,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追求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至高境界吧!

  没想到道德与法治课还可以上到如此程度,更没有想到学生与老师的那种忘我的投入,你分明感受到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灵魂在对话,你分明感觉,当你用心做事时,你才能真正地唤起更多心灵的感应。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2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蒋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有以下亮点:

  一、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的线索进行教学。

  “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于是,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文章。

  围绕这“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两个层次展开的。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个文章的文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课设计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读得充分:有整篇读,有一部分一部分地读,有关键语句的反复读;读的形式多样:有自读、范读、领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等,使学生在熟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方式、获得情感的体验。读后又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受,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到时时刻刻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又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3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研究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第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第二,道德法治课。

  教师也要学会如何将时政热点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将时政素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于同期的时政材料,有的老师给出了问题的主旨,有的老师给出了表面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研究资料,呈现给学生的.资料和问题也一定要经过老师的仔细考虑。在这堂课上,老师选择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在引言中,主要使用图片:制定法律的机关,国家的强制力,以及解除高级官员的职务等。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时代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第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既是课本知识的简单举例,又是课本知识的重组整合,不断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顾的班级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个课堂始终体现“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厚。同桌讨论多,讨论少。

  第四,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09-20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04-08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08-24

道德与法治的评课稿04-24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通用05-23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集锦11-29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集合03-03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4篇09-21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精选13篇)10-12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9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