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

时间:2023-04-14 18:10:28 稿件 我要投稿

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

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1

  二期课改在上海全面实施已经第三年了。常常听到有老师抱怨课文变长了,内容太深了,教学时间不够用……我想课改中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显得尤为关键。怎样将二期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发生,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万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许多启示。

  一、深入文本深入学生

  《少年闰土》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中讲述的几件农村里的稀奇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较陌生,对于当今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更为遥远。如何使孩子能学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呢?万老师根据学生实际,首先把文章的“道”定位在通过教学使孩子体会鲁迅和闰土的深厚友情上,因为孩子之间纯真的友情是五年级孩子能够理解,容易体会接受的。教学中万老师运用了变序的教法,让学生找出与课文第一节相对应的内容,并告诉孩子瓜地刺猹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作者的想像。使我深深感受到万老师课前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也使我明白了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和深入研读是一堂优秀课的前提。

  二、详略得当注重实效

  教学中万老师从鲁迅简介入手,简明扼要的几句话使孩子对鲁迅这位大文豪有了初步印象。通过对课文第一节的配画朗读,一下子把孩子带入了那个静静的夜晚,对闰土外貌特征的描述,不仅让孩子知道写作中要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而且使闰土这个人物在学生心里更加鲜明生动起来,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没有重点就没有效率。”万老师的这句话常常在我耳边响起,语文教学中的面面俱到,烦琐的内容分析往往占用了很长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学中抓住重点段落展开教学活动,往往事半功倍。就万老师的这课为例。课文中讲到了四件稀奇事,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跳鱼儿。教学中万老师着重抓了“瓜地刺猹”和“雪地捕鸟”两件事,其余两件事情通过不同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使整堂课的重点突出,层次鲜明。

  三、深入浅出化繁为简

  “深文浅教,深入浅出”往往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功底。记得文章中有“祭祀”一词,万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要求学生通过字典来解决,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一段浅显易懂的文字直接告诉孩子,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与闰土之间的纯真友情。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的时候,万老师设计了闰土与小作者重逢时的对话场景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课堂妙语连珠,气氛活跃,于轻松和快乐中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为整个课堂增添了神来之笔。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的技巧。在这一切看似自然、简单的背后,显示的是万老师不同凡响的功力。精妙的设计、完美的构思、独到的领悟,才造就了如此行云流水般的课堂。这,便是一代名师的风采!

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2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章健文老师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抓住两段人物形象,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明白鲁迅对闰土外貌描写的精妙之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用"勾勒法"描写自己的同学,描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新时期讲议教学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章健文老师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勾勒"的方法来描写人物形象,她让学生练习描写自己的一位同学,要写出特点,请大家猜猜他是谁。这一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要描写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是最熟悉的人,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将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章老师在课堂行进过程中,不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蔼的表情,胸有成竹的神态感染了学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背景描写要与人物形象之间有关系,是为了准确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同时,描写时要选择最关键,最主要的特点来突出人物形象。总结方法后,让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小短文,可以选择不修改,部分修改,重写,完成自己的短文。这不仅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还折射出设计者"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不断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学生到了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课堂上,让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知识。

  语文是一个例子,如何让学生在对"例子"的研读中习得知识,掌握方法,领悟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在《少年闰土》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进行了人物形象描写的实践,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和重要性。

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3

  黄老师在教学《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时,能注重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讲述的新鲜事。

  2、抓住“瓜地刺猹”口语化的表达,体会作者鲜活的文字,学习用聊天的方式读对话,感受闰土的见多识广以及“我”对闰土生活的羡慕向往。

  3、感受第一自然段“特写镜头”式的写法,仿写“雪地捕鸟”片段。

  4、激发对鲁迅作品的阅读欲望。

  围绕这个目标,黄老师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进行了语言实践。

  一、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黄老师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对“我”讲的几件新鲜事,其中就有概括方法的指导,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她指导学生写回忆性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件事印象最深的画面,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写在开头。

  二、关注课外拓展

  黄老师重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短暂的课堂是不能把“阅读”这一语文课的“命脉”全面灌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课堂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想象、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学会阅读。如黄老师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原文,并从中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把课内知识拓展到了课外,实现了大语文课堂教学。

  三、关注学生

  黄老师一直在努力地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朗读,没有强加,没有生硬,有的只是引导、感悟。对学生的夸奖,对学生的鼓励,一切都在以学生为本,是学生在自主思考,主动学习语文,同时也验证了一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关注启发点拨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碰壁”,教师如果能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本节课,黄老师的讲解不多,但都点拨在节骨眼上。“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大多数同学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黄老师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1)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你怎么理解?

  (2)而闰土呢?当我被束缚在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时候,他在什么样的地方?(再看小标题)你想到了什么词?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更像文中的“我”还是闰土?为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在理解中又一次凸现了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练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练笔实践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习惯、个性、思维、人格等在想象、交流中得以真实的再现,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学生在汇报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锻炼了口语表达的组织能力。如课中黄老师让学生仿照鲁迅的特写镜头的写法改写了雪地捕鸟这件事。还有两个小时候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老朋友,久别重逢,相见的那一刻,会说些什么呢?黄老师又让学生一个当闰土,一个当“我”,模拟他们重逢的场景说几句话。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的评课稿08-23

《少年闰土》评课稿03-07

《少年闰土》的评课稿11-09

少年闰土评课稿10-09

少年闰土评课稿9篇04-03

少年闰土评课稿(9篇)04-03

少年闰土的评课稿(11篇)08-23

《少年闰土》评课稿(精选20篇)12-14

《少年闰土》评课稿9篇06-23

《少年闰土》评课稿(9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