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评课稿

时间:2023-04-25 15:04:57 稿件 我要投稿

《统计》评课稿集锦2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评课稿1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1 《秒的认识》是一节生活知识课,朱老师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的教学信息丰富多彩。如:录像、游戏、体验活动等等,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效果不错。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运动场上的时间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孩子们可以写字,可以做口算题,可以读文章,还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进行体验,效果挺好。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学与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如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估测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约多少时间……这些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2上周听了两节二年级数学组的一课二上《7的乘法口诀》,感触颇深。陈老师上课老练,课堂驾驭灵活自由,课堂激情澎湃,还有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细腻的课堂设计,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汪老师虽是一个美术专业的老师,竟也能把数学课上的这么成功,课堂虽然平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口诀已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记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两节课基本流程差不多,都是成功的好课。下面主要围绕第一节,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本课的教学,让我看出了师生之间通过一年多的相处,默契已达到一定程度。如例题中一共有7个问题,当前两个问题“摆1只、2只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解决后,第三个问题“摆3只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开始,教师只要说“请问”两字,马上有同学知道教师将要说什么问题,有一半同学能把教师心里的问题全部说出来了。编口诀的过程中,反复有学生说:“应该把小数放在前面。”再如:当7的所有口诀全部编完,教师刚出示课题后,马上有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言:“老师,我有发现。”教师连过渡语言都不需要,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研究并识记口诀。

  本课中,学习口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而在这之前,如何识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课通过读口诀,来达到记忆的目的,共体现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观察老师是怎么读的,一会儿我请大本领的小朋友来领读。”这一次是算式和口诀一起读,小孩子最喜欢当小老师领读,这句话,能让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听,又教会了学生读口诀的技巧。第二层次:“你坐的真神气,我请你来领读,这一次,只读口诀。”这一次是只读口诀。第三层次:“考考你,你能背出来吗?”当小朋友背不出来时,其余同学可以提醒他方法,这一层次,其实是对几句特别难记口诀的再次理解。然后会背的同学起立,闭上眼睛一起背,促使全体同学积极背诵。第四层次:“那一句不会背,我们读的过程中再来记一记。”全班齐读,此时,大部分同学已能背出,这是对后进生的兼顾。

  这节课中,我们经常会听见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你的声音真大声,和老师一样大。”“感谢你,你把小数放在前面。”“我特别喜欢某某的回答,说得特别好,用到了两个乘数。”“你坐的真神气,我请你来领读。”“先做好的小朋友已经在开始背口诀了,真好。”等等言语,充满浓浓的赞美和关爱,难怪学生会激情澎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统计》评课稿2

  王老师这堂课教学设计非常清晰,各知识点分析到位,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是一堂非常不错的复习课。

  下面就这节课来谈谈我的看法:

  1、导入直截了当

  王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长跑成绩引入统计上的几个概念:样本,众数,中位数,总体,导入开门见山,并把复习的主动性给了学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2、设计思路清晰

  从长跑成绩到具体的练习,学生的解答,教师的讲解,而且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教学生扇形,柱形图去预测统计学上的整体的趋势,如何处理数学上数据

  《统计》评课稿3

  前不久,笔者有幸听了李敏老师在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的一节课“统计”,这节课给许多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有关教学情节进行摘录,并作简要评析,以期与各位同行共赏。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统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热身)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教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

  (课始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们呀,都是被黄山美丽的`景色和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吸引来的。为了欢迎老师们的到来,我们开个联欢会,好吗?我们戴头饰表演节目好吗?

  (在黑板上分别出示小狗、乌龟、小兔、老虎等头饰,问学生喜欢哪种头饰,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朋友喜欢的头饰各不相同,那每种头饰该准备多少个呢?

  生1:用统计法计算。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统计方法?

  生2:写“正”字、打“√”等。

  师: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生3:写“正”字。

  请学生拿出题卡1,在最喜欢的一种头饰上打“√”。

  二、引发认知冲突,注重解决问题

  师:好,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唱票和计票,老师在旁边监督。

  其余学生在题卡2(统计表)上进行统计,所有学生都参与了统计过程。统计结果为:小狗4票,乌龟5票,小兔14票,老虎14票。

  课件出示统计表、统计图(1格表示1人)。

  师:你能将这个统计结果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吗?还是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统计图上1格表示几人。

  生1:1格表示1人。

  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在题卡3(1格表示1人的统计图)上涂色。不久,有学生发言了。

  生2:李老师,统计图的格子不够。

  师:格子不够,怎么办?

  生3:1格表示2人就可以了。

  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试试吧。

  《统计》评课稿4

  统计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统计》课,主要是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彭老师采用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让整个情境贯穿于课的始终,“生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又利用动物动画的形式,容易吸引一年级的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地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在进行“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侧重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对操作程序进行指导,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组织活动活而不乱,小组合作学习有声有色。

  整节课,彭老师亲切、平易近人,并时常以微笑鼓励孩子,学生课堂上的思路清晰,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让活动富有童真童趣,让学生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中学到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一点商洽:如何合理引导一年级学生回答问题还需作一些探究。

  《统计》评课稿5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在填一填、涂一涂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以1当2”的问题。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有趣的童话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听了霍老师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下面就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始,教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由神秘的礼物引出国庆联欢会创设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接着,让学生看动物的出场去统计几种动物的数量。学生情绪高涨,然后,借助学生看到的动物展开收集整理数据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主动、认真地记录统计数据,体会数据的收集过程。

  2、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探索新知识中采用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统计图的方式,先让学生试着涂一涂,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格子不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每个学生思考着解决的方法:接着向上涂,并排涂,一格表示2只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用一格表示2只。之后,每个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实践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3、紧密联系实际,创设良好情景,丰富学习资源

  但一节好的课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以下就是对霍老师的一点商讨的地方:

  1、动物出来收集用的时间多了,能否让动物出场交替出或分小组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

  2、在讲一个格表示2个单位时,让学生讨论怎么办,不要只是老师讲,有点讲得多,留学生思考就更加好了。

  3、出示统计图评讲时,老师在黑板讲就不要在课件里再讲一次了。

  《统计》评课稿6

  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的第一课时,在这节课的教学,陈老师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统计一年级、二年级的体重,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整节课,陈老师语言和蔼可亲,有亲和力,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复习导入:虽然学生在一年级时初步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但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已经记忆模糊了,复习导入做的不够,为后面的探究新知留下了隐患。

  2、数据记录:在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轮流起来报自己在一年级时的体重,其他学生记录,其实二年级的学生统计能力还达不到如此熟练,这就造成了数据记录混乱,一年级时的体重就没记清楚,二年级时的体重记录的就更混乱,后面的.复式统计表就没法完成。老师对学生能力估计失误,是造成本节课不够成功的关键。时间拖沓,后面的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完成。

  我认为可以这样改进,学生说体重时,老师要求放慢速度,老师和学生一起做记录,这样就不会造成数据统计两遍,还不准确的局面。

  3、统计表:陈老师在统计表的表头问题处理上做的特别好,能够让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探知,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的透彻。

  4、板书:整节课,黑板上除了板书课题外,没有任何板书。 每一节课,黑板上都应该呈现出这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即使在课件中已经出示过了也不能代替板书。

  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认真研究,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统计》评课稿7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确定直条的高度,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已有了一些经验,与三年级不同的是纵轴上一格不再表示一个单位,而是表示多个单位,这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课一开始设问:“谁知道世界博览会?”这个话题知道的学生几乎没有,老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趁势介绍世博会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博览会申办的程序,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接着让学生欣赏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申办成功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场面,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想重温上海申办20xx年世界博览会的整个投票过程。本节课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上海申办世博会各轮投票情况这样一个情境,学生经历了四轮投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而且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分散难点,掌握画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确定直条的高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察比较不同。观察第一轮的得票统计图,师问:波兰得了两票,为什么不画两格?让学生观察得出:三年级学习的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这里一格表示5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从而让学生明白直条的高度应根据纵轴上的刻度算,这是与三年级的不同之处。

  (2)估计直条上的数据。教师把书上想想做做1的图改成没有数据的,让学生估计直条表示的数据大约是多少,再显示正确答案,让学生享受成功、学会看图。

  (3)利用多媒体学会画直条。在试一试中,让学生讨论:“纵轴上没有12,该怎么找?”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讨论出办法,再结合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学会了确定直条的高度,并会画直条。

  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对学生“放”的程度还不够,师生的交流多,生生的互动偏少,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

  (2)练习的的设计如果能与世博会能联系紧密些,那么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会显得更突出。

  《统计》评课稿8

  本次学习汇报活动中,王泽霞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并学有所获。

  首先是教师亲切的话语、适时的评价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敢说、想说,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本课由学生熟悉的“五一蒙山旅游”引入,通过教师统计游客的数量,从而统计近几年游客的数量。这个环节,教师没有直接展示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先展现了条形统计图,进而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整个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这样做既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也为后面自己绘制折线统计图,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找出折线统计图的要素,学生汇报时显得比较零散,于是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着重观察了统计图上的对应点,及对应点之间线段的'变化趋势。从而学生感知到数据的变化,即游客数量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此时教师抛出“根据上升趋势,你又什么感想?”,激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联想到今年游客的数量应该会更多,由此体现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对未发生的事件进行合理的预测。

  第三个环节,特意出示了原来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学生通过对比,小组讨论二者的异同,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绘制简便,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此外,教师还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折线统计图的实例,如心电图、学生跳绳统计图、身高统计图。进而感知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最后绘制统计图的过程,可先让生自己讨论要注意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指导他们正确画图。

  《统计》评课稿9

  我听了徐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复式统计表》,听后受益匪浅。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在整个教学中,徐老师紧扣统计教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总结起来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站在统计的大背景下进行复式统计表的教学,重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复式统计表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简单的统计和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因为学生多次经历统计的过程而忽视统计现实性和科学性的本质。在本节课中,徐老师将教学置身于统计的大背景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经历统计数量的过程,这有得于学生对统计本质的理解。姚老师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没有直接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而是结合学生的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二、让学生探索和经历将四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试统计表的.过程,在动态中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与简单的统计表相比较,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表头。如果简单的一味的依靠教师讲解,五年级的孩子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徐老师充分关注到了这一点,有意让学生将几个数据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到从四张单式统计表里无法比较数据,巧妙的引出了复式统计表,再加上课件的动态演示和“观察表格,你觉得需要改进的吗?”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经历和探索复式统计的产生过程中体会复式统计的价值。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将统计教学引向更深处。

  教学中,徐老师安排的两个练习都是非常恰当到位的。特别是第2个练习的安排,统计第25~28届奥运会我国金牌、银牌和铜牌的获奖数据,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又巧妙地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总之,徐老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空间,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统计》评课稿10

  我们一同听了李老师的“统计”一课,也许大家的感受各有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把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与大家做个交流,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予以指正

  我觉的本节课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具体来说,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4个特点:

  1、灵活选择教学素材。李老师利用了分类学具中的水果让大家分组统计。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教学中如果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便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李老师充分利用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片为线索,并贯穿于整节课中,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自始至终处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中。

  3、较好的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本节课在这方面有较充分的体现。首先,教师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开放了师生关系。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从课件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合作交流,思想碰撞。从最后动画片的统计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地选择、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受到激励。

  4、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课堂上的评价更为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哪怕是一朵小红花、一颗红星、一句激励性语言,都能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本节课李老师特别注意了对学生的评价,她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赏,如: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都是小博士,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善于动脑,将来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你回答的比较好,给你们小组增加一颗智慧星等等。一句激励性的语言,一个赞许的目光,对教师来说并不费劲,但对学生的影响却非常大,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告诉学生在不断进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语言的运用还需加强磨练,尤其是在语气、语调上还不是很有感染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意识、有计划的逐步培养。

  《统计》评课稿11

  王老师的这节《统计复习》课,生动自然。王老师课堂的驾驭能力很强。首先,她让学生自己翻开考试说明,看中考的各级要求与目标。直截了当。从考试说明的'要求与知识框架来引出统计复习的知识点,依次复习了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的概念等,以及五个统计量的运用。

  总体上,课堂很活跃,思路很清晰,也契合生活实际,值得我学习!既有教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又有教育激励的意义。起初让学生小组发言,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自己的体育长跑得分,衔接自然。这让大部分同学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兴趣。在简单的知识点整理中,通过习题,学生大胆发言,清晰统计中抽样调查的四个相关概念,也很自然地引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从5-6个小练习中依次展示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还有方差、标准差等离散量。其中还涉及了原作业本上的一道习题。遗憾的是,如果能够做些改编与变式,应该更有意义。而不是重新再解一遍原题。个人想法:换成纠错改错题,考察方差反应的整齐度、稳定度、波动情况。

  《统计》评课稿12

  《统计》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课标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大纲提到,使学生具备一些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具备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是小学阶段统计的主要目标。这节《统计》课作为一年级的第一册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关于统计的内容。今天听了徐惠娟老师的这节《统计》课,我感慨良多,下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本节课有几个亮点:

  1、情境创设紧贴学生生活。教师从大象伯伯过生日开始,到生活中你最爱吃的水果,然后到你喜欢的.动漫形象有哪些,无不从小孩感知的身边形象开始,活泼生动。课堂有个性。教师从本身的特长开始,充分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使生生与师生互动起来。

  2、教学流程合理,衔接自然,从情景的创设到引入新课,到新授,最后到练习,步步进行,井然有序。

  二、本人的一些浅见:

  1、统计方法的感悟不够充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摆出象形图统计,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而本节课中这个方法老师说的比较多,学生缺乏充分观察、思考、感悟,缺乏思维的碰撞,新知的传授也缺乏层次,所以,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行我素,以前怎么摆,学完方法后还怎么摆。究竟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呢?目标不鲜明,教到新知时,教师只是肤浅拉过,连最重要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没有训练。

  2、老师要求不明确,学生操作起来心存迷茫。

  3、有了需求,才会产生统计欲望,而本节课学生没有统计的欲望,所以所以不知从何入手。

  《统计》评课稿13

  徐老师设计的思路是研究要去旅游要考虑哪些因素,并围绕这些因素收集的数据借助Excel图表工具分析,从而选择旅游的城市。

  首先,通过图表与表格两种表达数据方式的呈现,得出图表可以将数据更加直观呈现出来的优势,引入本课。

  其次,通过对去旅游要考虑的因素的有关数据用合适的图表的方式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分析三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数据,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根据数据创建空气质量报告表。通过对生成的图表来分析图表的组成及图表与数据源的关系,并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分析如要研究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趋势比较稳定用什么类型的'图表合适,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二:修改空气质量报告图表的类型,并对图表分析后得出从空气质量考虑会选择的旅游城市。第二,分析去过三个城市满意人数的比重的数据,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三:根据数据创建三个城市满意度的饼图,并对图表分析后得出从满意度考虑会选择的旅游城市。第三,分析去三个城市旅游的费用高低、出行方式的比例、去绍兴旅游人数的趋势的数据,要求学生想一想:根据数据及问题创建合适的图表。

  最后,课堂小结:

  ①绘制图表的意义

  ②绘制图表的关键

  ③用数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邬老师设计的思路是以分析宁波空气质量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空气指数记录表创建合适的图表,分析宁波的空气质量情况。

  首先,观看有关《雾霾》的视频,与学生交流空气质量的问题。出示《宁波市20xx至20xx年空气质量记录表》引导学生发现:以表格方式呈现数据,不能清晰地看出宁波近几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从而引入新课的任务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形象的图表。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认识部分图表,并分析其应用范围。要求学生完成:创建空气质量“优”、“良”、“污染”的图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①创建的图表是空表,原因是没有选择数据源②两张图表比较发现图例项不一样,原因是没有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即实现不连续的数据区域的选择。③两张图表比较发现没有标题的图表内容不清晰,要求在图表中添加标题④根据空气质量“优”、“良”、“污染”情况,设置合适的图表背景颜色。根据自己创建的图表,分析宁波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最后,课堂小结指出图表的意义。

  《统计》评课稿14

  黄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师基本功扎实,调控课堂能力非常强,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本节课里,创设了三个非常新颖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非常有新意。一是“动物联欢会”,通过“怎样知道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这个问题,让学生体验统计数据的必要性,并通过讨论得出小组分工合作,用“正”字记录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并制作成统计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第二个情境是“小明的奶奶向校长投诉小明写作业用了90分钟”,通过“校长应该怎么做?”而引出调查记录的数据;通过“奶奶眼睛看花了,怎么办?”引出需要整理数据而制作统计表;通过“看到统计表,校长会对奶奶怎样讲?”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去获取有用的信息。第三个情境是“四(3)班体育节所得奖券”统计表,通过“如果明年参加体育节,你能给什么建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的数据。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情境问题引路,调动学生的思维,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据整理与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数据整理统计的方法、以及分析统计表获取信息。

  但也提出两点思考仅供参考。

  一是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妥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但三年级以前学生已经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并且不仅仅学习了数据的整理与统计,而且已经学习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本学期是在数据整理与统计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制作1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是学生的思维到底该开放到什么程度?“看到统计表,校长会对奶奶怎样讲?”这个设问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获取信息。但是学生的思维却走到了“小明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玩”、“小明写作业不专心”、“小明是因为帮老师做事情去了”、“小明是因为接电话去了”、“小明可能是做家务去了”……。学生的思维已经远离教学目标,这时教师该怎样引导?还有部分评委认为,课堂的容量和密度还可提高;中后段教学过程离题,本节课应属教法、学法课;在引导学生回答时,教师没能及时引导到数学问题中来。

  《统计》评课稿15

  时间:xxxx年5月31日周二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五(4)班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

  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二、探究新知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问的?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xxxx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xxxx年某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提问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收获:

  1、杨老师阳光帅气,气场十足,整节课语言简练,教态大方。

  2、本节课的风格很像名师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去思考去说去理解。

  3、本节课所举的例子非常贴近生活,孩子们兴趣很高,比如爸爸的股市折线统计图、小明的体温记录,特别是用现场杨老师本节课的心情折线统计图做结尾很精彩。

  科学技术,多媒体,统计图,青少年,统计表

  《统计》评课稿16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中,陈晓霞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本班学生男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和本班女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小组的情况。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三。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中,陈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

  《统计》评课稿17

  这周周二在我们学校听了一位资深老师的一节随堂课,说是随堂课但按一般惯例都是稍微提前通知了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复习课》,课上要讲的内容很少,就只有新教材第45页第3题、第4题和“你知道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一般绘制方法,这部分内容如果是“放心”的老师,10分钟就可以搞定结束。

  但是这位老师的课在听前15分钟内容时,当时我没翻教材,以为今天将的是什么新授内容呢,学生都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思索。因此这节课也给我提出了另一条思路,练习课也可以一样精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

  第一个问题:从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第二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三个问题:这里为什么没有合计?

  第四个问题: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珠江是我国第四大河流,老师告诉大家黑龙江是第三大河流,你能猜猜它的长度吗?

  学生估计后在给予数据计算。

  第五个问题:(打开书第45页第3题)这里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吗?

  ……

  上面的教学环节中,第一、二个问题是对于“统计”知识老师常用的问题,而第三个问题则是老师特意提出的,这里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合计”是很多统计知识的常常解决的问题,可“合计”在这里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如果平时不加指导,就像我们五年级的学生还会提出“两天的气温一共多少摄氏度?”“两人一共多高?”等无意义的问题。第四个问题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新课标解读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可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处处留心创设条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经过上面对教材的有效处理,才算进入正式的第3题的练习指导,但我相信学生进行上面的问题思考比老师直接要求完成第3题练习再交流得到的`数学本质思考要多得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作为资深的老师,在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能给予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我从几个细节中看到可以看出丁主任的用心。

  细节一:学生好像特别喜欢做作业,尤其是动手操作的画图题等,拿到作业也不看题目就开始写,老师在课中多次提醒、强调让学生先看图,看懂了再画。

  细节二:在组织交流学生所画的条形统计图时,老师用“你能给大家提个醒,我们画图时要注意什么?”这样的问句,既提醒了学生,又没有直接告之那么枯燥无趣,而且的这样的另类强调更易于同学们接受。

  细节三:课上当有个别学生抢着说或抢着做时,老师偶尔采用“表扬×××”来提醒大家注意,这招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很有效果的,这样课中就没有充满批评和指责,个别学生也能在部分习惯好的学生的带动下,主动的学习。

  三、几点思考

  下面是我的两点思考,可能是吹毛求疵一点。

  1、虽然乡镇小学家庭电脑普及率没有那么高,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也许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了解到其他的相关奥运知识。

  2、课上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可能是很多班级电脑有问题,如果课上配上多媒体讲“你知道吗?”展示各中变式的条形统计图时就更直观了。交流作业时也可以用展台,部分学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获得画条形统计图注意点和技巧。

  《统计》评课稿18

  10月17日上午有幸在黄海路小学参加“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专题活动。学习了两位教师执教的课,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王艳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新课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关注学生;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要给学生一个合理的、鼓励的评价。王老师这节课就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些。整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带动其他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对于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能完整的学生,王老师总是耐心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不紧张,给学生重新思考问题的信心。这是我以后教学中该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思路清晰,课堂引导到位。

  整节课,王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教学思路。课堂中老师注意培养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课的开始有张丽华用画“正”的方法统计的班级喜欢电视节目的情况。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同时建立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在点拨中学习新知。所以很顺利的完成了统计表的学习。这为下面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作下很好地铺垫,教师对这部分教学更敢放手给孩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教师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主体地位。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王老师设计的巩固练习是让学生分组收集本班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并及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又试图让学生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目的是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同时也告诉学生生活和数学是密切联系的,要善于把所学知识用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去。

  一节真课、好课总是会有不足的,建议:王老师对小组分工的环节安排在课前,分工时要到位,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为课堂上节省时间。

  《统计》评课稿19

  杨老师设计了“识图标,认天气”的游戏,原因有两点:有趣,毋庸置疑,“猜一猜”这样的数学游戏本身就能调节课堂气氛,引发课堂高潮,特别是猜对后得到的奖励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点也很有必要。为了突破该难点,用猜一猜的游戏引发学生交流估测的依据,积累估测的经验。

  杨老师整堂课以学生为主导,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推陈出新。情境导入是以学生们熟知的天气预报音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分类出多个天气图标,当学生学完天气图标后,引出这节课的例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各类天气的天数,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总结方法。有画圆法、“正”字法等,帮助学生改进画圆法,让圆圈一个挨着一个;“正”字法从日历的开头,分门别类的把晴天、多云、阴、雷阵雨、阵雨等天气天数统计出来。学生的声音是课堂的主题,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偏离主题时,及时把学生引导回来。如圆圈表示时,直接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学生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判断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充分肯定了“正”字计数法的重要性。随后的小组讨论也时刻围绕着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不局限于课本,寻找多种方法,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表格法、画图法,最后,引出条形统计图更是很细心地让孩子认识条形统计图。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和差异,整节课水到渠成,灵活自如。

  《统计》评课稿20

  这次景东杯课堂教学比赛,我听了李丹老师上的《统计》这一课,作为一名教龄还不满一年的年青教师,我觉得李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如有学生发现教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超过17人该怎么办 这些宝贵资源的呈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要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统计班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时,教师明知道有个别学生已重复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学向老师反映某某同学已经站立过了,但教师没有予以回应。)我想这是因为在教案中教师有这样一个预设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班级里每个小朋友都统计到了呢 李老师想让这个问题能在后面顺理成章地出现,孰不知这样做反而使教师要对班级人数重新进行统计,这样做势必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后来教师就干脆造假,把总人数凑齐就算完成了人数统计,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使统计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它的实际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规范,表达要确切,如教案中"这是统计图吗 "这句话表达就不够确切,应可以这样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 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另外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

  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李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统计》评课稿】相关文章:

统计的评课稿04-13

统计评课稿01-15

《统计》评课稿08-12

数学评课稿:《统计》04-29

数学《统计》评课稿04-09

《统计》评课稿15篇12-05

《统计》评课稿(15篇)12-05

《统计》评课稿(15篇)11-27

《统计》评课稿(精选33篇)10-26

《统计》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2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