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

时间:2022-09-07 19:08:58 稿件 我要投稿

四年级《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

四年级《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1

  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名数改写的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学的会,理解透,非常重要。而这部分的知识又属于逻辑性强,非常抽象的知识,学习学习上有困难。

  王老师这节课,感觉总起来说是很成功的,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学习效果好。亮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呈现学生喜欢的运动会排身高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启发:数据乱怎样就可以更方便比较了,结合具体情境,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去探究,从而发现规律,水到渠成。至此,学生有了表象的认识,而后,教师又领着学生通过改写单位,把整数变为小数。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完成了学生自主探究、形成规律的过程。

  2、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刘老师非常注意数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王老师都及时的把学生说错的'纠正过来。

  4、板书的设计也是很巧妙的,重点突出,清晰明了。并且呈现了知识的探究过程。

  几点建议:

  1、课件的制作再形象只观一些,对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更有帮助。

  2、在引导学生总起来概括说一说规律的时候,学生感到有困难。如果把难点分散一下,最后再合起来可能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四年级《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2

  4月15日听了王老师讲的《小数与单位换算》,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单位换算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课伊始,王老师用现在迎接学校运动会排练的方阵,帮助体育老师解决排队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生活服务,在乐于帮助张老师的情境中,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尝试解答,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换算方法,在做完题以后的方法交流,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补充,精讲,老师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单位换算不仅要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还用到单位的进率,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进行铺垫,回忆单位进率,明确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老师对学生的换算进行指导,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要想进率,移动小数点,这一系列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改进建议:

  一、加强铺垫,为新课打基础。如新课前可以加上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的练习,当学生熟练掌握此类题,并熟悉进率,这样会更好的为新课教学打基础。

  二、将单名数化单名数和复名数化单名数分开教学,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年级《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评课稿11-07

《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11-15

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02-01

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2篇06-12

四年级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评课稿04-13

小数乘小数的评课稿11-07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08-23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11-07

认识小数的评课稿11-07

认识小数评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