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认识》评课稿

时间:2023-09-13 18:05:06 蔼媚 稿件 我要投稿

《倒数认识》评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倒数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倒数认识》评课稿 1

  一、同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同,《倒数的认识》是对前面所学的《分数乘法》的回顾,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中,两位老师都从分数乘法切入,引导出倒数的意义,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和相应的一些练习,从本质上来讲,都体现了《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异构

  异构是“同课异构”活动的关键所在。本课中,两位老师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略有不同。

  张炜芳老师从谈话“互为朋友”出发,解释了“互为”这一关键词的意思,再从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练习出发,相引得出倒数的意义,然后深入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接着根据“倒”字,让学生观察组成倒数的两个数的形式上的关系,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最后根据倒数的意义作一些巩固练习,并拓展到分数除法,为接下来学习分数除法作铺垫。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新知的形成顺理成章,没有人为雕饰的感觉。

  张天一老师从儿歌《找朋友》出发,解释“互为”的意思,并从汉字游戏中让学生观察出“倒”的现象,并把它延伸到数学中,引出今天研究的话题,接着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注意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然后揭示课题,根据在比赛中看出的计算简单的原因,得出求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最后在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作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新知。从整个流程来看,比张炜芳老师跨的步子要大一些,更放得开一些。最后马小虎的日记改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两堂课,两位老师给出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在组织形式上,也略有不同。这里指出一些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各位同仁指正。

  1、张炜芳老师上课时给出了分数、小数、整数、带分数等各种数,而张天一老师只给出分数和整数,在本课中,需不需要把各种数都罗列其中?

  2、比赛的形式是否合适?我认为,比赛一般都是比速度,体现算法的简便用。本课中只需要体现乘积是“1”就行,比赛形式起不了作用,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

  3、最后拓展到分数除法是否需要?如果需要,达到什么度合适?

  《倒数认识》评课稿 2

  冯老师的课向来扎实有效,不仅对旧知识还是新知识都要力求做到人人掌握,从这节计算课我们可以看出来。

  1、课前铺垫细致入微,扎实有效,对新旧知识衔接点进行了详细的复习,对新知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2、让学生尝试,把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在为学生做好铺垫后不急与讲解笔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有困难在讨论解决,学生有话可说,学得主动,这个过程的学生处于一个思考的状态,教师后来的讲解也能做到认真听讲。

  3、学习的反馈及时,每次练习,教师都给学生板演的机会,方便讲解方便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也有小组长检查发现总结问题,并且汇报,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4、练习题紧扣重点,逐步加大难度。有层次。

  5、注重方法指导,重点导学,在计算1.19÷0.17时预设到学生会有困难,教师出事了天空形式的提示,对学生计算汇报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6、在关键处反复强调突出重点。

  建议:划去小数点和0,小斜线的画法指导

  《倒数认识》评课稿 3

  听了史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运用所学知识推到出倒数。具体评议如下:

  1.重视课的引入,创设情境。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朋友和中国的文字,很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例如新课之前通过好朋友,在理解“互相”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3.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如:让学生试着把每组的两个数相乘,发现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倒数的概念。

  4.及时质疑点拨,做好归纳小结。在给出倒数的概念后,教师让学生认真读概念,概念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并用彩色的粉笔标出。概念给出后,教师立即询问学生“互为”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及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倒数这一概念。在探索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时,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总结归纳,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条理和系统。这样下来,便于学生做一些判断题。

  5.教师注重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强调了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建议:

  1.在刚开始探索倒数的概念时,教师应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两个数的,让他们逐步感知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去将两个数相乘找规律。

  2.内容有点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费劲,应准备两课时教学。

  《倒数认识》评课稿 4

  今天听了史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尤为出彩的是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练习中发现,交流中巩固,虽然内容不难但教师挖得深,学生学得活。

  1、在引入部分,教师利用中国的文字的一些特点,引导学生自己举些具有这样特点的分数,突出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

  2、利用教材让学生自学交流找出重点句,重点分析。在这里教师负有启发性的问题: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思考发问的机会,对概念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很好的解决了互为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是应该提倡的。

  3、将知识点蕴含在练习中,让学生不仅要巩固知识还要有反思的习惯。如:在学习了倒数的定以后,安排了能填会说,其中有7x()=1,1x()=1教师提问结合倒数的知识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很快总结出了证书倒数的求法,知道了1的倒数是1,这样比起教师直接讲解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深些。再如:求倒数找规律的`环节,让学生及巩固了找到书的方法,还及时总结出了许多规律,在总结中,学生的语言会出现不严密的情况,这正是很好的生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4、整节课许多练习环节,教师采用引、扶、放的手段,不仅做到了全员参与,且照顾到了学困生。指名先说,在组内说,最后抽查,这样的做法我们应该借鉴的。

  5、总之这节课亮点很多,如板书调理突出重点、每个富有人文色彩的学习环节小标题,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等等,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建议:自学力度放的再大点。

  《倒数认识》评课稿 5

  在学校教坛新秀的评选过程时,沈老师来我们班上了一堂“倒数的认识”。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这节课上学生学得很开心,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前谈话时,沈老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我和谁互为好朋友。这样轻松的谈话为本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在谈话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知识的相互依存关系。

  整堂课中,沈老师较多的地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来理解倒数的意义和学习倒数的正确表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新理念。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见解,并适时作好点评,很好地处理好扶和放之间的关系。

  另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沈老师在整堂课上始终把学生的主意力吸引住,每个学生都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看得出每个学生都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想到自己的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扯着嗓子也无济于事,经常令我生气。

  整堂课上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沈老师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再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进行了讨论,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最后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这个理由,这个结果的出现,远远比我扯着嗓子告诉他们,让学生能接受的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本节课是非常成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榜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倒数认识》评课稿 6

  一、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是我的成功之处:

  1、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例1上面的口算、观察、同桌讨论找出这些式子有什么规律?给这些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由此引出课题和倒数的意义。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今天的知识通过学生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乘积是1怎么理解”,又通过举例说清“谁是谁的'倒数”。这样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十分到位,十分透彻。

  2、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两个特例“1”和“0”,在教学“1的倒数是1时”,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可以是两个整数吗,然后小组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得出1的倒数是1,然后再让学生找另外一个特殊的数“0”,探讨交流得出“0没有倒数”。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

  3、学生研讨氛围浓厚,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特别是在研究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想出了好几种有效的方法,最后总结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研讨氛围非常浓厚,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效果较好。

  二、整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细节太细,浪费了时间。

  2、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简练。

  3、拓展题还可以适当延伸。

  《倒数认识》评课稿 7

  《倒数的认识》这节课张老师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学生学习效率比较高,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

  首先以推火车形式进行计算,让学生观察特点引出课题,然后有学生看到课题倒数的认识说一说会学习什么内容,带着所说问题并出示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通过自我探索初步理解什么是倒数,怎样判断两个数互为倒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发展,这三个问题不仅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一种是成功体验,另一种是生活体验,在开始就收获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有兴趣,就有冲动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

  自学了以后反馈交流,将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是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理解,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解,所以倒数的概念不是老师出示的,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在总结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着重体现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

  板书概念后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列举例子比教师出示习题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举例是伴随有思考的过程,力求举出符合概念的例子。如果是教师出示那是一个接受和验证的过程,对思维的.训练会少很多。

  本节课出示了很多练习,在难度上有循序渐进。从分数到带分数再到小数的倒数。从一步递增到两步再到三步四步。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任何数都先转换成分数再求倒数。

  再说一些不足的地方:

  1、导入部分似乎有点多余,和本节课的关系不是很大。

  2、在判断题“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开始的时候学生判断这道题目是错误的,但是老师再问了一个问题就把学生搞糊涂了。后来由于时间关系这道题目没有讲清楚就过去了。最后一道拓展题,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是匆匆的结束了。所以本节课的练习比较多可以去掉几道题目。

  3、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去巡视会发现,发言的机会往往被好生抢去,个别学困生在探究过程中,发言机会较少。在探究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好生的作用:培养好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让每个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

  4、过渡语欠缺

  听课的过程中有一种不解渴的'感觉,问题出在哪了呢?细细品来,就不难发现,是忽视了各环节教学中过渡语的设计,本应很好的一堂课,却没有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就显得不连贯了,虽然功底扎实,但因为不善于运用教学过渡语,使本应很好的一堂课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重视教学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没有认识到教学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过渡语的功能:不仅使整个课堂上下贯通,结构紧密,浑然为一体,以整体形象感知学生。可以提醒学生下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注意力:如运用质疑和设问方式过渡可以激发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起一些引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果用得巧、用得妙的教学过渡语,将会给课堂教学增添美感。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教学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特色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到知识。

【《倒数认识》评课稿】相关文章:

倒数的认识的评课稿09-24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2-21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4-06

《倒数认识》评课稿08-20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5篇04-14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5篇02-21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5篇)02-21

《倒数认识》评课稿(6篇)08-20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合集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