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时间:2022-09-22 15:25:45 稿件 我要投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轴对称图形》评课稿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1

  一、总评

  卢老师这节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

  二、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卢老师由学生熟悉的叮当猫、卡通转笔刀等实物入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感知对称。接着又让学生举例,把数学融入了生活。

  2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卢老师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卢老师主要由两方面入手:

  ( 1 )学生在做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让学生动在其中,乐在其中。

  (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结合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愿,如:"我做的是松树,希望同学们能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我折的是飞机,希望他变成真飞机,爸爸妈妈上班就方便了。"卢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值得商榷的问题。

  1 、对练习反馈处理不够到位。

  2 、在讲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时 , 要指出是正五边形。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2

  一.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的理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做文章,使值的我学习的一节课。

  二.值的我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数学教学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教学。因此,这节课王老师从孩子们喜爱的话题入手,“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看,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在了我们的屏幕上”,让学生在教师叙述的意境中,初步感知蝴蝶的对称美,接着让学生再次感受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美创造出对称的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再次感知物体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的形成层层深入,逐步从生活走向数学;后面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判断各种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把数学融入了生活。真正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王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后面的美丽的轴对称物体的欣赏,都为学生乐学、好学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而让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原因是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两边完全一样、两边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3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的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识别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李凤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课堂结构变化明显,教学理念有所创新,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方式有所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李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还在课前搜集了本课所需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上,通过操作与观察,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了学习,这样将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在教学中,李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唤醒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关注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直观形象的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同时,也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太得当: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对折”正方形纸来判断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时,教师没有给足学生时间,没有让学生真正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就公示了答案,有点操之过急了。

  通过这次评教评学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自我认知、提升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引领方向的角色,我们交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并不是知识本身。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4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第一学段安排在二上,第二学段安排在五下。

  二上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五下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张老师在课前安排自己剪了一只漂亮的蝴蝶,接着让学生自己把一张纸对折,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此刻的学生拿着剪刀,无从下刀。学生可能在想,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剪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动物,可是不知道怎么剪才行?老师设计这个环节时的预想与学生的现实情况严重冲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没有激发出来,反而有一种“这么难”的感觉。我认为可以安排对称图形的欣赏,然后组织学生按对折后备有一半图形的材料剪一剪,最后展开图形,感受图形的变换比较合适。

  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表达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可以给图形配上方格,方便学生具体描述。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5

  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本课张老师设计了撕纸的游戏倒入新课,这种形式赢造了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张老师安排了折一折,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对称轴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一条、有的是两条、有的甚至是三条、四条或者无数条。张老师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数一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在本课中,张老师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中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是很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张老师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怎样拼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6

  今天有幸听了黄鸿雁老师的一节达标课,可谓是获益匪浅。黄老师讲的是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无论是课件、教学设计,还是老师上课的个人魅力,堪称优秀。

  首先令我艳羡的是黄老师的心理素质之好。达标课在我个人看来也是很重要的一节课,上至领导,下至老师,还有专门的评委团,可想而知,黄老师还是有压力的。可是事与愿违,今天的多媒体教室却临时出了故障,当上课铃响的时候黄老师又带着学生从5楼转移到了3楼的多媒体教室,而在上课的途中,多媒体还是屡屡出故障,可是这么多的意想不到,黄老师却一点也不急躁,而是沉住气,很快的带领着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我觉得黄老师这点做得非常好。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有情绪的。

  其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的非常科学,富有新意。黄老师从猜图游戏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动手剪、观察一系列的活动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认识了对称轴;在巩固练习中,第一个处理书上的练习,判断一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的话并指出对称轴,第二个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尤其是巩固练习的第三个练习闯关游戏,可以说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在ACTMNSXZ这几个字母中找到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7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明确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可能不一样。教学重点是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顾老师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然后再探索出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折一折的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了新知,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顾老师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奠定了基础。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探索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建议:

  一、在情境创设方面,在趣、情、思上下功夫。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教者要善于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能对学生多鼓励,多安慰,没有任何师道尊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活跃思维,让他们在自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参与,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四、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活动或干扰、提示学生。

  总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缺憾而美丽。顾老师的课堂虽然有一些缺憾,但并不影响这堂课整体的美,因为教学永远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追随完善、不断在生成的缺憾中逐渐走向成熟,走近完美的。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11-12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07-26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内容09-26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热】09-05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精选6篇)03-02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6篇)01-12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11-17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优秀评课稿11-08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9篇)09-05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9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