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08 10:10:59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关于生物教学工作总结汇编5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学工作总结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生物教学工作总结汇编5篇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一。服从与主动积极参与:

  开学初,学校安排上高二理科六个班同一幢教学楼的教学,为年段的全局考虑,在新老师未带过会考的前提下,主动要求文理兼带,奔波于两幢不同的楼4与5层之间;在忙过了大半学期后。接受学校安排,带高三的课,又主动由安排的四个班多带了一个班,且将部分照看课堂,主动按原教师教学计划上课多达一周20节,只为高三的同学能顺利的完成第一阶段的复习。

  二。制定计划,加强教学工作的目标性。

  常言说:纲举目张。在短短的一学年中要完成文理教学及高二高三不同的学生的转换教学任务,心中无数是不可能做好的,故此在接手全部班级的工作时,首先就是与班主任沟通,研究学生的档案,认识学生,和熟悉他们的课任老师了解各种情况,不考虑班级界限,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沟通,不断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不断根据所反馈的信息改进和完善计划。

  三。引导培养学生兴趣、优化教学工作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同时在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教材的知识的体系的基础上更注重钻研考纲和新课程要求,比较其中地变化,适时地补充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点紧扣当前形式,注重题型地改变,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提高有效分。

  四。上好有效课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教书是一项个人艺术与全局统一的难题,故注重根据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仔细考虑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和材料的取舍。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反映,掌握情况及时改进和修订教学方案。

  自己做到多做题,多研究参考资料,以课标/考纲为准绳,把握高考方向,尽可能的使学生精选精练,提高课堂效益。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生物学语言的应用。

  五。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每天中午,下午都会在办公室逗留,等待有问题询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长期坚持,注意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六。注重交流今年本校高三生物有三位老师任教,故注重同校交流,无论考好,考差,本着找问题,说优势,故在不断的质检中,成绩各班均逐步平衡上升,协调共进。且不忘同兄弟校的学习借鉴,还关注与一级达标校的老师的交流,同时关注本省其他地市的考题研究,以应对第一年本省理综试卷,以期达到最大成果。

  七。坚持与不放弃:

  在接手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状态下,不放弃,不抛弃,坚持抓基础,鼓信心,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重过程,享受过程。就一定有不同方面的收获。

  在新的学年中,我个人认为,引导学生兴趣是首要问题,其次是鼓励信心,再则是方法与基础,故将继续努力!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负责嵩高一年级4个班的授课任务,工作异常繁重,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还是咬牙挺下来了。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较高的程度的提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样工作。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与生物科技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进步,此外,争取机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

  1、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重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熟悉、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爱好,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熟悉,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把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了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亲自预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7、科学指导各班的生物科代表开展工作,及时招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征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8、章节复习时采用问题性答疑替代传统的知识性回顾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对章节的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学会构建章节知识网络。

  9、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篇3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篇4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生物教师应该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来指导日常教学。

  一、 实验初期情况

  1、课程标准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三个维度”。知识方面:除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基础知识外,要求对“社会· 科学 ·技术”部分有所了解。能力方面:一改以前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不只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明确提出了“情感· 态度· 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时时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界、关注自身健康。

  2、教材结构上发生了重大转变

  初三生物教材改变了以“生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编制,取而代之的是“动物· 细菌· 真菌”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安排上,降低难度,注重“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对单纯记忆的知识做了大量的精简,如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等,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上提高了要求。

  3、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提倡师生双方通过平等交往、自主学习、共同发展等活动,使教师由重“知识传授”转为重“学生发展”,变重教师的“教”转为重学生的“学”。教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方面对教师来说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

  4、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依照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从视、听、说、触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爱不释手,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活动的机会增加了,这对学生来说也不太适应。

  二、试教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1、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带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素质。

  2、教师培训

  我们生物组初三两位教师参加了烟台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培训,认真听取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几位教师的新教材示范课。期间,教师们采用录象、实物、模型、实验等多种直观手段启发学生学会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

  3、教研方面

  我校生物组教师认真钻研《生物新课程标准》,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新课程下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按照学校的要求定期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的讲评。教师们的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通过课程改革发生的变化

  1、师生角色定位,关系融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演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是导演。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信息社会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知识,在实验中发现和认识规律,将知识潜移默化。教师不规定统一答案,而是启发学生多种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师生关系融洽,相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做,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多鼓励学生,多对学生说“你很不错”“非常棒”“真聪明”等。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也许我们想不到一句小小的鼓励会给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课本上的探究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实验一下,使学生产生兴趣,增加对学习的好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演讲、讨论、辩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去收集资料,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成功感、自豪感。

  3、生物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

  生物就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生活中。象心血管疾病、爱滋病、克隆、免疫。我们耳濡目染了很多,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在教学中,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体现在导言中,而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引申来导入知识,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用实物或直观教具演示、做示范;也可以借助寓言、典故、传说,以故事的形式开讲;或者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者问题学习。我们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用知识服务社会,最终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4、注意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教师是不是仅仅教“教材”中的那点知识?不是的。教师要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比如:学生问“吃了发芽的马铃薯属于真菌性中毒吗?”我虽然知道答案,但吃了发芽的马铃薯为啥会中毒呢?我上网查阅,才明白,发芽的马铃薯内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素的生物碱,食用量多了会中毒。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信息和资料。其次,可以让学生利用参观动物园、博物馆、与长辈交流等机会收集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脑力程度存在差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对学生的照顾有时不够到位。照顾大多数学生时,优生没事干的情况也存在。在讨论过程中,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多,致使这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另外,新教材文字少,要讲的内容不多,到底要讲多深多透,对教师来说,也有些困惑。

  2、学生方面

  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些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上课懈怠,不集中精力学习,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终生学习的教育。教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时,有些学生表现不积极,或者不敢发言,教师应该多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不少学生惯于听教师讲解,懒于思考,这也使得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贯彻多少会发生困难。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篇5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天然科学。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人教版)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然而,当前除了部分市、县的重点中学的教学设备较好,能较好地按新编教材的编写结构特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的和要求外,对于绝大部分教学设备较差的非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学,要较好地按新编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来进行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生物不列为升学考试科目,学生不重视,甚至部分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这给生物教学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在乡镇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我们除了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和设法改善教学设施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何组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这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对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科甚至厌学等现象,特别是生物科更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因此,如何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上好绪论课。当前,学生在学习任何科目都具有“有用”就学的心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了升学,他们要学。而其他不考升学试的科目,他们觉得那科“有用”就学那科。因此,在绪论课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必须多列举些该地区常出现,学生普遍体会到但又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的生物现象,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能真正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天然现象和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结构特点适当列举了些学生普遍接触过的生物现象,同时根据当地曾流行过霍乱(02号)病的情况,提出“为什么近两年春、夏流行着02号病呢?为什么在这时期大家少吃或不吃鱼、虾、蟹等水产品呢?”。由于近几年来02号病在当地曾流行过,且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各种流言也比较多。因此,问题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

  其次,上课前既要备好课,又要备好学生,力求做到上课时理论联系实际。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我们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这些知识能解决或解释我们身边的哪些问题或生物现象。备学生时,我们不仅要备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而且还要备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上课时,我们既能针对性地传授理论知识,又能生动地解决学生所遇到的一些生物现象或生活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初中一年级生物“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在备课时,我除了备好内容结构外,还备好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生活和生产经验--施肥的基本常识。在备学生时,考虑到乡镇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施肥知识和经验,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或了解。因此,把这些知识合理地安排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共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结果,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天然科学。上好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逐步掌握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能使学生对未学到的知识增强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的乡镇及农村中学中,实验设备较为缺乏,场地有所限制,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实验经费缺少等原因,这就给实验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在乡镇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经验比城市的学生较丰富,同时,他们接触天然较多,对天然的体会也比较深刻。因此,对于实验教学,我们除了必须注意组织好课堂纪律和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恪守实验室规则和其它注意事项教育外,在实验内容上,对一些简易的实验,我们必须组织学生亲手操作,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花的结构”等实验,可让学生自备材料和实验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完成,对一些较难的且无法让学生亲手在课堂操作的,我们可请个别同学协助进行演示实验,如“探究种子的成分”实验。而对那些条件限制的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如“鲫鱼的解剖和观察”、“家鸽的解剖和观察”待实验。而对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我们则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生物资源等条件灵活组织进行。如课本中有些小实验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内容,让大部分学生参与亲自动手,同时我们还可组织部分学生作环境监测或[NextPage]生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课外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总之,对于生物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如确有困难无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完成的,应让学生了解实验,并尽可能使实验融汇到日常生活中来,同时,我们还应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生物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对生物知识更新的求知欲。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灵活组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乡镇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阶段,同时根据学校现状及学生的来源情况和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和灵活组织,尽一切可能克服乡镇中学教学设备差的不足,切实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在乡镇中学中,经过几年的教学探讨和实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带、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所谓“引”就是在上新课前引导学生对新内容作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得好与坏是影响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个关税。在乡镇中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没有 习的习惯,且也极少复习,只是上课时能记多少就多少。因此,上新课前,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特点,在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定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使新内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在乡镇中学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新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

  (二)带所谓“带”就是在学生对新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结构特点以及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由易到难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内容。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新内容后,已对新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对于一些浅易的知识,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难点或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再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实物、标本和板图等。使学生浅易而直观地理解新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

  (三) 用 所谓“用”就是在学生对新内容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且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天然现象或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新的知识来加以讨论、分析。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且也对学生起到了热爱天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带、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引、带、用相结合,它是教师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精神形态,把“引、带、用”有机地镶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目前,在乡镇中学中,生物学不受重视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生物学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生物学教学上积极进行探讨、总结,以不断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材,才能确保国民素质的提高。返回

【关于生物教学工作总结汇编5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年度工作总结12-13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12-20

七年级生物教学的工作总结(通用8篇)12-17

教学工作总结(汇编15篇)12-16

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11-26

最新初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12-22

乡镇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总结(通用5篇)12-21

2021生物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12-21

关于教师思想工作总结模板汇编九篇02-16

关于教师思想工作总结汇编4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