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3-11-21 14:41:54 方案 我要投稿

(通用)人才培养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篇1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引入专业群这一概念并明确其内涵,通过对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提出了一套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具有普适意义的操作框架,力图解决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群;专业建设

  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历程,质量与特色始终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各院校工作的主旋律,但为什么质量与特色仍是目前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直到目前仍缺乏一套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共同遵守的操作框架和质量标准。它直接的反映即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的随意性,并带来质量标准考核的不可操作性,更不用谈质量标准的确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直接涉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专业建设,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既是高职院校所有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总纲”,也是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证。

  一、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定位问题。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定位是一个争议较大的热门问题,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这是一种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等教育。对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应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与中职教育的最大区别应是它的高等教育属性。因此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满足以下的要求:(1)满足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体现,应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谋生的必需; (2)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是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3)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规划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各院校虽有强烈的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但究竟如何来规划自己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布局尚存在相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造成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名称多、设置乱”这一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这固然有由其职业培养特点与就业导向导致的因素,但根本上讲是由高职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决定的。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既有面向市场灵活性一面,也造成了在培养环节和组织教学以及质量控制上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给专业建设的长期资源积累和品牌打造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技术的综合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积极探索形成既相对稳定又具灵活性的专业设置与布局,以促进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水平的提高,就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基于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专业建设发展的思考,笔者引入“专业群”这一概念,提出基于“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的专业设置框架模式,并认为此模式应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总体指导原则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模式,即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十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1.专业群的内涵。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方向)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各专业(方向)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或学科体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或学科体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用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

  2.基于专业群设置的特色所在。技术平台相对稳定有利于建设、专业方向开放灵活针对市场需求;专业建设目标清晰、任务易明确、核心专业依托群体易于打造品牌;优质资源高效共享投人产出好、教学管理规范方便易于提高效率。概括起来讲,按专业群划分进行专业设置与布局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较好地满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既要求专业相对稳定以进行专业建设与积累,又要求专业必须灵活适应市场需求。通过按专业群划分进行专业设置与布局,各院校才能够围绕区域或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规划各自的专业{群)布局,明确每个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并针对核心专业着力打造各

  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学院专业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益及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 (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为核心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三部分组成:①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模块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②公共技术平台课程模块。该模块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术(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术 (能)实训模块。其中核心技术(能)实训模块的教学应通过产学结合办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以实现。③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这是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它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学工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方向的技能培训模式。

  笔者提出的课程体系框架,在保证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的前提下,通过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学生的谋生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鉴于其方向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准订单”特性,凸显了高职教育中职业教育的特征特色,使其更具普遍意义和可操作性,它既为由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空间,也为各专业方向教师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是使高职院校真正将校企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

  四、几点说明

  在以上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中尚需进一步对课程体系中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实施途径及质量标准要求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特征)固化为制度化的正常的教学形态,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构筑各自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与评价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①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中由“理论课程+实训教学”两个环节组成,总体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理论课程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的核心课程群;实训教学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学生必需具备的核心技术技能,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为主,并用相应的技术 (能)认证证书来保证教学质量。②各专业方向模块中也由理论课程与实训实习两部分组成,但在方向模块中以实训实习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基本上在最后一年通过教学进程安排予以实现。

  理论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知识来构筑,以适度、够用为目标来优化;实训实习教学以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证书的获得及顶岗工作为目标来安排并作为质量考核标准。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为辅的方式进行。

  2.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衔接,实现职业资格“直通车”。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应达到的专业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内容,围绕技术平台课程模块及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考虑理论课程教学及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现实环境、基础条件以及资源的可获取程度,在操作层面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结束语

  笔者引入专业群这一概念并明确其内涵,通过对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提出了一套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具有普适意义的操作框架,一方面回答了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众多、设置随意、资源利用差且不均衡、课程改革与建设缺乏明确思路和目标等诸多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并为下一步专业建设中课程改革与公共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教学管理建设等各项建设工作明确了目标、奠定了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 篇2

  学生组织是学校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组织活动是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规范本校区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并指导其开展有益有效的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1、学校各级各类学生组织

  (1)学生会组织:学生会是在学校校委会领导下的学生组织,是学校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校学生会主要职责是密切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学习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和沟通,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整洁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校学生会是一个系统组织,esl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设立年级学生会,留学生设立留学生学生会,学校设立学生会联合会。

  (2)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组织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先进青年学生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要求进步、锻炼思想、磨练意志的学校。我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执行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实现共青团组织的各项任务(引导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发展进步青年加入共青团组织);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青年工作情况,为学校有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学校成立共青团委员会,esl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各年级成立团总支,各班成立团支部。

  (3)其他学生组织:学校提倡、支持和引导学生成立其他各类群团组织,以丰富广大同学的学习生活和业余文化生活,如各类俱乐部、读书会、论坛等。这些组织的上级管理部门是总领事处、教务处或学校指定的其他部门。

  2、学生组织的建立与换届制度

  (1)各级各类组织必须制定本组织的章程(共青团组织执行(中国共青团章程)),章程拟定后须报校委会或其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活动。

  (2)学生会、共青团组织为学校的法定组织,其他学生组织建立时,申办者须向其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组建申请、组织章程(草案)、组织计划,经管理部门研究批准后公告成立。

  (3)各级各类组织一经建立,要严格执行本组织章程,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制度和规章等,定期向管理本组织的部门汇报工作。

  (4)学生会、团组织严格按照各自的章程进行换届选举,学生会联合会干部和学校团委干部换届都在每年的5月底完成(新一届学生会联合会干部和学校团委干部在9月份开学初宣誓就职,每届干部的职责履行至学年末);各年级学生会干部换届在每年的9月底完成。

  其他学生组织如需换届,按本组织的章程执行,如决定解散本组织,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管理部门评估、审计后发文公告解散。

  (5)学生会干部经批准后颁发聘书(学生会联合会干部由学校颁发聘书、年级学生会干部由总领事处颁发聘书、班干部由各年级颁发聘书),学生干部任期满后按程序颁发荣誉证书。

  3、学生干部选拔的条件

  学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各级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诚实守信,正气大气,有理想,有道德;

  (2)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有团队合作意识;

  (3)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4)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勤奋,成绩良好;

  (5)尊师敬友,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违纪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不能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任职期间违纪受到处分,将被撤销干部资格。

  4、学生干部的选用程序

  (1)学生会联合会干部竞选产生,其基本程序是:学校公示岗位、自荐、中外教师以及上届学生会干部推荐、确定候选人、公示竞选人资料及工作成绩、候选人竞选演说、投票选举、校委会研究、公示结果征求意见、发文公告、任命。

  年级学生会干部换届参照本程序执行。

  (2)共青团组织干部按照团的章程,经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校党支部通过,报上级团组织批准后,发文公告。

  (3)其他学生组织干部,按照该组织章程执行,干部任免由总领事处、教务处或其主管部门发文公告。

  (4)班委会干部由领事负责组织评选,由年级主任批准并发文公告。

  (5)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对其工作进行评估;学生干部任期内违纪受到处分,按照程序撤销学生干部资格。

  5、学生干部的培训

  学生干部(含团组织干部)培训在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由总领事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学期开学初组织集中培训一次,平时不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工作艺术等方面的培训。每次集中培训前总领事处要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好具体时间,指定具体培训地点。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指导和分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听报告、讨论、辩论、写论文、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培训小结。

  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主要是针对各干部岗位职责、职能和工作现状,由学生组织的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相应培训,可以通过学习、讨论、交流、考核、评估等方式进行。

  6、学生组织及其个人档案

  (1)所有学生组织材料(审批材料、章程、制度等)、计划、活动记录、会议记录、总结、培训记录等在总领事处或教务处建立档案。

  (2)学生干部档案材料(个人简历、竞选材料、工作考核材料等),在总领事处建立档案,并保持其连续性,学年末转入学校档案室的学生个人档案(复印件)

  7、学生干部的表彰

  (1)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写入个人成长记录中学生的领袖学分。

  (2)圆满完成本职工作者,学校为其写申报大学的推荐信。

  (3)工作成绩突出者,集团或学校给予报道、表彰,并向盛市推荐为优秀学生干部。

  (4)其他表彰。

人才培养方案 篇3

  摘要: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为生物技术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物工程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发展的专业之一。在众多的生物产业中,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理论并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熟练控制生产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生物工程;人才;改革

  吉林农业大学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工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xx年设立生物工程专业。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吉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改革工作,每4年修改一次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受吉林省品牌专业生物工程团队资助针对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修订

  从人才培养的行业要求方面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较强的实践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要求方面,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原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社科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本专业的基本训练,能够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和设计、生产、管理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新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物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力,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质工程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能够在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相比较,新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简练,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从而为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对于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原培养方案比较宽泛的列举了10条,而经过集体讨论,精简为3条,非常明确:(1)拥有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工为本,生物新理论为支撑,为专业素质培养打下深厚的理工基础。(3)能比较系统的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物质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的修订

  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教研室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建设核心课程为主线,以突出化学、生物、工程系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特点。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确定了其归属的主干学科必然是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2大学科,具体偏重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层次,所在地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的设定上。原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淀粉制品工艺学。经过讨论,确定用细胞工程代替细胞生物学,用生化工程代替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地位,用工程识图与制图代替淀粉制品工艺学。这个变化增加了3个工程技术学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改变了原版培养方案过度突出生物学学科的`失误。新的核心课程为:细胞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工程识图与制图。

  三、精简学时,有机整合

  以“注重素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精简学时,突出实践”的原则,充分讨论,调整了课程框架和学分的分配。从学分分配中的变化看,主要体现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大幅度减少,这不是不重视基础教育,而是纠正过度强调基础教育,把结余下来的时间突出专业教育,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第二个特点是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第三个特点是总学分下降了21.5分,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减轻学业负担。精简学时主要体现在删除一些相关性不高的课程和进行了课程的有机整合。删除的课程主要有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淀粉制品工艺学、天然产物化学、细胞与免疫学技术。课程的有机整合非常重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强化工程学基础,侧重应用

  生物工程作为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学科,工艺生产及应用的教学是其独特的内容之一,因此,应将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相结合,并融人到工程学原理中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上游技术和下游加工过程等课程,并且要多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门类。高等数学开设学时较多的高等数学B,物理化学也选择了B级别,增加了工程识图与制图,并且开设了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行业的五大工程课程,强化了工程学基础。

  五、特色鲜明,注重实践

  学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办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自身特色的生物工程本科人才教育模式,才能使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相一致[8]。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吉林省的地域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吉林省粮食大省的优势,以生物物理学理学硕士点和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为依托,以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凝练出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经济和生物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师。为突出这一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精心安排。开设了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发酵设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酿造工艺学、酒精与啤酒工艺学、生物工程分析、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生物试验设计、发酵工厂设计等相关课程,从发酵学的基础到具体的专业应用,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在原有实习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4周的实践教学,主要有金工实习、化工原理实习、发酵设备实习、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尤其是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开设5周,系统的完成有关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项技术工艺。

  参考文献:

  [1]刘鑫,陈存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xx(12):40-42.

  [2]胡元森,李翠香,宇光海,屈建航.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师范教育,20xx(04):87-88+90.

  [3]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省级重点专业为例[J].黑河学刊,20xx(01):149-150.

  [4]张敏,陈建民,管天球,余响华.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04):97-99.

  [5]王陶,李文,陈宏伟,刘全德,高兆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xx(03):1724-1725+1728.

  [6]许崇利,许崇波.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xx(21):141-144+147.

  [7]江成英,刘晓兰,邹东恢,郭建华,田英华.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高师理科学刊,20xx(06):118-120.

  [8]马波,王羽,李广靖,林杨.生物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xx(02):65-68.

人才培养方案 篇4

  动画专业属于社会新型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动画毕业生为国家急需人才,专业转化效益明显,就业出路宽广。办学理念以培养科学精神,人文思想,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为宗旨,艺术设计面向社会,面向现代,面向国际的专业培养模式。

  动画人才为我国急需人才,在国家大力扶植国内动画产业发展的大前提下,近年来,我院动画专业学生受到了相关就业单位的热烈欢迎,20xx届、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根据学校有关部门的调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的去向广阔,包括:自主创业,开办公司、动漫工作室。这部分就业人数比例在逐年上升,这与高等教育“不但培养就业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从中国的就业形式看,这种就业趋势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从这些就业信息来看,动画设计人员缺口仍然很大,这也是我院动画专业持续蓬勃发展的原因所在。

  另外随着近年来动画教育的快速发展,动画类专业教师需求也不断增加,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看,近年来山东高校开设动画类专业的院校,以及江苏、上海、新疆、云南等省的专业院校都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从教。动画公司和游戏制作公司的制作和创意人才以及出版系统的相关设计人员,成为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有些就是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如动画、设计管理、广告学等。另外,在其他专业的课程上也增加了大量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结构,并体现在设计艺术的课程教学之中。

  对我院动画专业来讲,目前正处于人才需求蓬勃发展和迅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就业途径和前途良好,这也是我们建设本校动画专业的动力和支持。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进几年的实施和改进,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实施,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今后五年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将着实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进行学科建设目标管理,促使学科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与高效。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目标基本确定,但在小的方向和细节上还应适应时下社会人才需求,不断更新和变革,确定每一时刻目标,依此进行学科建设和规划。

  第二、争取更大的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支撑学科的工作条件。在本专业方向结合教学与艺术实践,做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同时增强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改善,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理论指导艺术实践的能力。

  第三、通过科研条件的改善,提高动画专业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承担较大项目及其它重要课题的能力。人才培养的改善首先要从教师科研队伍的整顿和改善开始,建设和规划良好的科研和实践环境,用科研带动教学,用教学实践科研,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理论修养和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

  第四、结合教学与研究,编辑出版有指导意义的教材、专著,丰富设计艺术信息资源。尤其是针对本专业学生具体实际,注重因材施教,立足教学培养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编撰相关教材和著作,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更好的解说新的教学理论,新的培养方法。

  第五、建立教学基地,进行设计教学实验性研究,提高艺术实践指导能力。教学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人才的培养不是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同实践作紧密的结合。因此本专业在下一步的人才培养中将注意加大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丰富学生锻炼途径,迅速提高其项目的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六、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01-14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3-08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03-16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05-15

人才培养方案模板04-13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04-10

经典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04-15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04-24

【精品】人才培养方案10-04

人才培养方案【精】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