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案

时间:2023-05-23 09:24:23 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培训方案三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方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培训方案三篇

培训方案 篇1

  一、形成问题清单

  1.梳理资料,罗列问题

  将所有资料整理成文字材料,对其进行逐行“扫描”、初判,依据各层次反映的特定群体表现出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找到现象的本质——问题。这一过程,需要培训项目开发人员了解培训对象,熟悉涉及的专业领域,清晰涉及的工作范围。在梳理资料时,粗略地将现象及问题合并分类,分为“通过培训能够解决”、“通过培训不能解决”两个部分,提取出各层次提出的对该培训的建议,列入“对培训的建议”部分。以此类推,罗列岗位层、个人层反映的现象、问题及建议,对同一属性、类别的问题,可适当标注。

  2.合并问题,筛选分级

  按照问题属性,将同类、同质的问题进行合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筛选出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筛选分级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排序法,但是这种方法受各层次群体比例、规模及思维方式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差异。第一步,对组织、岗位层反映问题的频次进行排序,对个人层反映问题的频次单独排序。第二步,考虑培训时间有限、涉及专业较广等因素,选取组织及岗位层反映较多的问题,同时保留个人层反映问题较突出的部分。第三步,对两次排序进行叠加平均,聚焦组织、岗位、个人三个层次反映较一致的问题。经过层层剥离和推进,最终聚焦的问题按顺序依次是:协调沟通问题、执行力问题、班组管理方法问题、团队建设问题、责任心问题、安全意识问题、考核激励问题、压力问题等八项。

  3.加工问题,形成清单

  经过筛选、分级,得出了问题清单,但不能都作为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部分。要对其进行再加工,梳理每项问题,分出“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培训不解决的问题”,并对后者提出解决的思路、建议等。此过程属于思维加工,更要做到有理有据。

  (1)班组长提升班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安全意识问题为例。该问题排在第5位,但是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安全上应强化从严管理,切实增强责任心和执行力。因此,应把安全意识排在第一位。经过思维加工,形成了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此时,需要根据表1的资料,对清单中的每个问题进行细分。至此,完成了“三次转化”中最基础、最关键,且直接影响培训有效性的步骤——形成问题清单。

  (2)班组长提升班问题清单——协调沟通问题

  一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二是上传下达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三是班组之间的协调工作没有做好。四是班员的思想工作需要加强。五是任务安排、分工协作存在问题。六是不能有效处理班员与上级的矛盾。七是表达能力有欠缺。

  二、实施三次转化

  1.问题清单转化为培训目标

  细分的.问题清单,为培训目标的制定提供了蓝本。用符合SMART原则的语言表达出解决该问题后呈现的效果、标准等,就是培训目标。在制定目标前,除思考SMART原则的具体要求外,还应当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1)制定培训目标的角度问题

  培训分两个方面:教学、学习。自然,培训目标也有两个方面: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以教师的角度制定的,学习目标是以学员的角度制定的,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为了保证培训的实用性,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实现培训效果可见,应当以学员的角度来制定培训目标。

  (2)培训目标可操作性的问题

  制定目标时,通常用“了解”、“理解”或“掌握”等词语,但为考核评估增加了难度,况且了解多少才算是达到了“了解”,很难评价,应避免使用不便于考核的词汇。

  (3)培训目标实现的评估问题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能力、改善行为,在制定目标时就应该设想该目标在培训结束后如何进行评价和考核。问题清单转化为培训目标时,还要做到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目标,同一问题下的子目标与子问题相互对应,且能够解决该问题,达到目标。

  (4)班组长提升班目标分析——协调沟通问题

  能运用沟通的技巧或方法,做到与上级沟通有效果,班组间关系有改善,疏通班组成员的思想,化解与2.培训目标转化为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培训内容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手段,培训目标是解决问题的效果体现。运用系统思维,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实施培训,实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分解得当,能有效避免培训课程,内容的重复。举例说明:针对协调沟通问题设计的培训目标,从有效协调沟通的原理、方法,以及不同沟通对象及情境下的应用技巧等入手,设置培训内容。

  3.培训内容转化为培训课程

  在这一次转化的过程中,分解培训内容,找出能够支撑培训内容的培训课程。转化为课程时,将细分的内容转变成独立的课程个体。例如,细分图表中的内容二,找出班组长日常工作中需要协调和沟通的部分,以演示、训练、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员体验协调沟通的难点或误区,使其学会与各层级人员的沟通协调。课程形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加工,初步形成项目组对课程内容的定位,然后进入课程开发阶段。“三次转化”反映了培训方案设计的规范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经过对问题的层层剖析,逐渐转化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培训课程等。然而这仅是培训方案开发的一部分,还需要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师资、培训考核等进行分析,以形成完整的培训方案。经过这一流程的梳理,班组长培训项目开发更加严谨和规范,进而增强了班组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教师【20xx】1号文件中指出:“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的实施方案。学校是教师基本的工作环境,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丰富、提高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学校和教师多主体的全面努力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与其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要在学校情景和教育实践中去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与学校改革及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和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促进“研训一体化”。20xx年我市中小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仍将以校本培训方式组织进行。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学习时间

  20xx年3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二)培训学习学时

  每名专业技术人员均达72学时

  (三)培训学习流程:

  第一阶段:培训启动

  时间:3月1日--5月31日

  主要内容:

  1、设计教师调研问卷,进行培训内容及形式的调研

  2、根据调研情况提炼本校校本培训主题

  3、拟定本校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方案

  具体要求

  1、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不得少于12课时

  2、提炼培训主题要通过调研,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有针对性,规划方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的实施方案》。课题不需过大,以小课题研究为主,具有实效性。

  3、6月1日--5日各校向师校师训部提交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方案,方案内容要有具体流程、可操作。

  4、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将开展订单式培训,对各校上报的培训需求及在以往培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指导与帮扶,将选派优秀研训教师为有需求的学校“送培到校”。

  第二阶段:培训实施

  时间:6月1日—xx月30日

  主要内容

  1、组织本校教师根据培训方案进行集中培训和教师岗位自主研修;集中培训不少于42学时;自主研修不少于30学时

  2、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

  3、积累归纳整理本校培训档案

  具体要求

  1、校本培训中要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培训要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突出问题为主,要扎实有效。

  2、7月15_16日各校向师校师训部提交上学期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者的讲稿、集中培训照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

  xx月26日

  —30日提交下学期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者讲稿、集中培训的照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

  三:考核验收

  时间:12月1日

  —12月15日

  主要内容

  1、以本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主题为内容,自拟本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其内容包括师德和专业两部分内容。

  2、组织本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20xx年继续教育专业科目考试

  3、各校组织人员进行评卷、登分。

  4、撰写20xx年本校校本培训总结

  具体要求

  1、要求试卷版面为8K,正反两面,考试内容分四版、分值为100分。

  2、试卷标题:“20xx年中小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校本培训)考试试卷”

  3、试卷左上角题头内容:学校、姓名、学分证号

  4、将评好的试卷、登分表和校本培训总结于12月16日送师校师训部。

  四、培训要求

  1、将中小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与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结合,是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新的尝试,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学校校长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并责成主管继续教育的业务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2、各学校要按培训流程开展培训工作,根据本单位教师的调研问卷及学科教师实际情况,可确定一个或多个培训主题,按需施训;选择本校教师喜爱,切实有效的培训形式。根据学科实际,考试试卷也可拟一份或多份供教师选择。

  3、按时提交培训方案、培训者讲稿、照片,以电子稿形式在规定时间传至邮箱:中。

  4、培训学习期间,师校要对各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其结果可作为年终对各校考核评估内容进行计算。对于培训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表彰。

  5、考试结束后,按每年继续教育考试要求,将本单位考试试卷按学分号由小到大顺序排序,(十三五学分号另发)并按此顺序进行登分,在规定时间将评好的试卷、登分表送师校师训部。

培训方案 篇3

  内容摘要:

  本文从介绍培训的概念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培训及培训方案设计的重要性,接着进行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个人分析,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以培训目标为指南,对培训方案的其它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指出设计培训方案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根据具体情况择优处理,确定一个初步方案,再对培训方案评估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

  关键词:

  培训方案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①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

  ②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以字母或符号的造型来象征其主要特点的人才分类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论,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们的亲睐,而它显然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活到老,学到老",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③

  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④

  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⑤

  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⑥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①

  90 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在国外,政府和其它组织都十分重视培训,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并且公款用于培训已成为合法的举措。

  在1958年以前,在美国用朕邦政府的钱进行培训工作是受到禁止的,但该年"政府职工培训法"和它的修正案通过以后,一些政府机构增设了培训部门,在另一些机构较大地扩充了它们的规模,至1981年,经财政年度的统计数字说明,该年有492,314人上了政府培训计划的课程,总共支出的费用在3.7亿美元以上,且这还不包括军人和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支出②。其次,愿意支出培训经费,培训计划的经费不断增加。既使在1982年,英国经济处于增长缓慢时期,对八十家工商企业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的调查结论说:"我们很受鼓舞地获悉在过去一、二年里培训计划遭受严重削减的情况很少。很多培训人员说,他们受到的巨大压力是必须对需要的每一笔经费提出正当的理由,但是仅有极少数培训人员在过去一年里要求的经费遭到拒绝。至少有十几个培训计划还增加了经费?"③有资料显示,美国100名员工以上的组织在1992年的培训开支为450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2%。④第三,培训经费在公司里所占比重很大。

  在90年代初,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达到1.2亿美元,这一数额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美国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公司每年花费2.25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这一费用占公司总开支的3%。⑤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倍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曾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作过明确部署,要把培养企业家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和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争取用3~5年时间,系统地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家。⑥目前,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监渴掘井。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

  "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了,需要开发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了能力,就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因此,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大致构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过需求分析,明了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职务的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员工,预期中的职务大于现有的职能,则要求培训。明了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培训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实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了学习目的之所在,才能少走多路,朝着既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则易造成指导者、受训者偏离培训的期望,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了培训成本,从而可能导致培训的失。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其它因素是有机结合的,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可能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其它的各个部分,使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成为可能。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就是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如要成为"X"型人才,知识培训是其必要途径。虽然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其容易忘记,组织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如骑车、游泳等。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你的员工是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既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能不用。

  上面介绍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组织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组织的领导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当员工培训员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组织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做也锻炼了培训指导者本人的领导才能,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外部培训资源恰好大多数是熟悉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组织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时,或确实内部培训资源缺乏适当人选时,才可选择外部培训资源,但尽管如此,也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组织的历史和组织文化,不了解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的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些培训毫无意义。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而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受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握计划订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订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会出再培训的成本。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第一,新员工加盟组织。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组织进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组织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组织就掌握了组织需要的一切技能。

  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组织的老员工,对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开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行政干预或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人意。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

  ④必要时应用板书。

  讲授法虽是培训中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方法,但它既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陷。讲授法的优点:

  ①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

  ②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

  ③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

  ④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教育培训。

  其缺点为:

  ①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②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

  ③只是教师讲授,没有反馈;

  ④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

  ⑤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

  (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

  ①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

  ②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

  ③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

  ④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演示法用于教学同样优点与缺点并存。其优点为:

  ①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

  ②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

  ③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演示法的缺点为:

  ①适用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演示;

  ②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教学场所的交更;

  ③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

  (3)案例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2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用于管理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

  ①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

  ②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

  ③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作为一个教学方式它也不可避免优缺点并存。

  案例法的优点:

  ①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模式;②在个案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培训可得到另一些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则;

  ③作为一个简便方法,有利于使受培训者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案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①每一个案例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缺乏普遍适用性,不一定能与培训目的很好吻合;

  ②案例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每个问题都有相应案例的需求;

  ③案例无论多么真实,但它毕竟是使受训者以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因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能象当事人那样承受种种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性。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员工培训是则培训目标和期望结果、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达到目标和结果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其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它为出发点的,经过权衡利弊,作出决策,制定出一个以培训目标和结果为指南的系统方案,而不能是各组成部分作分离处理而任意组合。虽然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不一定为有效的培训方案,但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必须是系统考虑的培训方案。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培训方案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

  一、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从培训方案的本身来说的,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

  二、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

  三、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是指产量的提高,废品、次品的减少,采用更省原材料的生产方式的节药,生产事故的减少等可测量的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个企业团队精神的生成,企业形象的提高等不可量化测量收益。成本低于收益才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高于收益则证明此方案破产,应找出失原因所在,设计更优的方案。

  四、结语

  虽然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渐趋完善,但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工作实务与培训工作理论研究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从介绍培训理论的研究入手,系统介绍了培训理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在对比国内外培训工作的现状的基础上让人们认识到发展我国培训工作的迫切性。

  一切培训方案的设计都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本文从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进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的分析与选择,从理论上初步对培训方案的设计作了系统分析,浅要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具体的培训方案。然本文更倾向于实务性与操作性,又由于作者对此问题研究尚浅,故在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方案的评估方面阐述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对实际工作者们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培训方案】相关文章:

培训的方案03-13

消防培训方案03-21

管理培训方案04-26

培训管理方案10-29

培训计划及方案07-21

培训方案范文07-21

岗前培训方案03-30

拓展培训方案04-18

培训的方案模板05-19

护士培训方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