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方案

时间:2023-12-22 09:51:03 博耿 方案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方案(精选18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方案(精选1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方案(精选18篇)

  数学教学方案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二、学生学情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影,失去新课程自然与清纯之味。所以如何进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思考探索。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

  三、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3.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问题1:如图是一个摩天轮,假设它的中心离地面的高度为,它的直径为2R,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动一周需要360秒,若现在你坐在座舱中,从初始位置OA出发(如图1所示),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过了45秒呢?过了秒呢?

  【设计意图】: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选择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此情景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很好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交,也能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地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三角函数过渡,揭示函数的本质。

  第二部分——复习回顾锐角三角函数

  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分析】:作图如图2很容易知道:从起始位置OA运动30秒后到达P点位置,由题意知,作PH垂直地面交OA于M,又知MH=,所以本问题转变成求PH再次转变为求PM。要求PM就是回到初中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即锐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2: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能你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吗?能否也定义其它函数(余弦、正切)?

  【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3: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

  【分析】:先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选几个点,计算比值,获得具体认识,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三角函数值不会随着终边上的点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只与角有关系。

  通过摩天轮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可以跟锐角正弦的定义一样。

  第四部分——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3,已知点为角终边上的点,点到顶点的距离为R,则:

  【分析】: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模型进一步体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点、点的坐标、点到顶点的距离。

  问题4:当摩天轮的半径R=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数学教学方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帮助学生了解相同数连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更简便。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乘法算中各部分的.名称的认识。

  教学准备

  彩球图、小鸭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

  2+2+2=3+3+3=4+4=5+5+5+5=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请一人口说答案。

  2.让学生观察各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教师:像这样几个相同数连加,我们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教师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彩球图

  依次出示3束气球圈,出示一束时,教师问:一束有几个气球?(5个)

  再出示一束时,问:有几个5?(2个5)

  当出示第三束时,问:现在共有几个5?(3个5)

  要求3束共有多少个气球?用加法和乘法分别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2人一组进行讨论。

  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出示:(用加法算:5+5+5=15,用乘法算:53=15或35=15。)列完算式,让学生把乘法算式读一遍。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因数因数积(边板书边跟老师齐读并牢记)

  教学例3

  出示小鸭图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几只小鸭?

  要求用两种方法求,指名一学生板演。

  校对答案。

  体会并小结:用乘法算式表示简便!

  三.练习巩固

  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校对。

  2.练习九第5题

  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

  (1)两人各选1小题,独立完成。

  (2)互说图表示的意思和算式的意义。

  练习九第6题

  写出乘法算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读出乘法算式。

  3.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并个别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文字题:(1)3个8相加,和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要求,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

  练习九第十一题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以72为例解释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这样做?

  四.作业:

  1练习九第9、10题

  2.《随堂练习》

  数学教学方案 3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倍数与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认识;找因数;找质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且部分概念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区分与把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本单元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的重要基础。

  备内容

  倍数与因数(1课时)→倍数、因数的意义及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的含义

  倍数与因数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9的倍数的特征

  找因数(1课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质数(1课时)→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找100以内质数的方法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以及在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认识奇数和偶数,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知道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用筛选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倍数与因数的认识过程,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优化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经历2,5,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归纳、类比的方法。

  3.经历找因数、找质数的过程,并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认识倍数与因数、探索非零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备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倍数与因数,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认识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

  难点

  1.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归纳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教学方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数学教学方案 5

  一、知识要点

  1.超几何分布:记为 ,并将 ,记为 .

  二、典型例题

  例1.高三(1)班的联欢会上设计了一项游戏:在一个口袋中装有10个红球,20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一次从中摸出5个球,摸到4个红球1个白球的就获一等奖,求获一等奖的概率.

  例2.生产方提供50箱的一批产品,其中有2箱不合格产品,采购方接收该批产品的准则是:从该批产品中任取5箱产品进行检测,若至多有1箱不合格产品,则接收该批产品,问:该批产品被接收的概率是多少?

  例3.一个口袋内装有10张大小相同的票,其号数分别为0,1,2,9,从中任取2张,其号数至少有一张为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袋中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从中任取2个球,则其中至少有1个黑球的概率是 .

  2.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有10名女生,现从中任选3名学生当班委,令随机变量 表示3名班委中女生的人数,随机变量 表示3名班委中男生的人数,试求 与 的概率分布.

  3.设50件商品中有15件一等品,其余为二等品,现从中随机选购2件,用 表示所购2件商品中一等品的件数,写出 的概率分布.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六、课后作业

  1.100张奖券中,有4张中奖,从中任取2张,则2张都中奖的概率为 .

  2.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分别写有1,2,3,4,5的五个球,从中任取三个球,则其中含写有1的'球的概率是 .

  3.在一次口试中,要从10道题中随机抽出3道题进行回答,答对其中两道或两道以上的题可获得及格,某考生会回答10道题中的6道题,那么他获得及格的概率是 .(用分数作答)

  4.一个袋子里装有4个白球,5个黑球和6个黄球,从中任取4个球,则含有3个黑球的概率为 .

  5.袋中有4个白球和5个黑球,现从中任取两个,至少一个是黑球的概率是 .

  6.从3台甲型彩电和2台乙型彩电中任取3台,其中两种品牌的彩电齐全的概率是 .

  7.设15件同类型的零件中有2件是不合格品,从其中任取3件,以 表示取出的3件中的不合格品的件数,试求 的分布列及 .

  8.一批产品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品是二级品的两倍,三级品是二级品的一半,从这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个检验质量,其级别为随机变量 ,求 的分布列及 .

  9.一袋中有4个红球,3个黑球,从袋中随机地取球,设取到一个红球得2分,取到一个黑球得1分,从袋中任取4个球.

  ⑴求得分 的分布列;

  ⑵求得分大于6分的概率.

  数学教学方案 6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比赛活动情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考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教学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为了配合市、区教师数学素养大赛活动,促进数学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数学教学专业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次活动,旨在为老师们搭建锻炼的平台,提供展示的舞台,也让青年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下功夫精心备课,常反思改进教学。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加速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努力造就一批既有较高业务素养,又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第6周在我校举行“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选拔活动,最终确立三名教师参加高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初赛”活动。

  二、活动人员:

  数学组青年教师

  三、活动地点:

  东五楼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内容:

  1、专业知识。占分30%

  采用书面试卷形式,主要是内容包括课标(20xx版)、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

  2、专业技能。占分70%

  (1)粉笔字10%

  (2)演讲20%

  (3)教学设计20%(内容为匹配课堂教学)

  (4)课件制作20%(内容为匹配课堂教学)

  五、具体安排:

  3月12日:专业知识答卷。

  3月13日:粉笔字、演讲

  3月14日:教学设计

  3月15日:课件制作

  数学教学方案 8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活动准备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过程: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数学教学方案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知道1分=60秒,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过程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一分钟的感知

  教学准备:学具袋、秒表、篮球、跳绳。

  教学过程

  (一)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师:同学们,我们放松一下唱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师:刚才我们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钟,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分钟能干什么。

  板书:一分能干什么

  (二)动一动 感受一分钟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上的'指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时针和分针,那钟面上还有一根指针很特别,他叫什么名字呢?有什么特点?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长,ppt看大屏幕看两遍

  师:你可以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过这么多方法我们记住了一秒。

  (三)数一数:感受1分=60秒

  师:秒针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 生齐说:60秒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针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那么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又走多远呢?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ppt,那你觉得他们俩是什么关系?(板书1分=60秒)

  我们知道1分=60秒,看来一分钟真的很短暂,

  (四)活动体验 试一试

  师:那大家来猜猜一分钟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老师位同学们准备了10钟不同的活动体验一分钟,现在我们体验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能做多少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都做了什么?

  师:同桌互相说说你一分钟做了多少?

  (五)说一说

  师:太了不起了,一分钟做了这么多事请,看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更多的事

  实际上一分钟除了能做这些事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能做很多的事,发生很多的事(PPT)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师:是啊,一分钟能做很多的事,也会发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啊!

  (六)估一估

  师:刚才我们一直是在钟表的帮助下来认识一分钟。可是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老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合作,师到小组中参与合作)

  师:都找到好办法了吗?哪个小组先把他们的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看来大家都找到好办法了,老师要看看你们的方法灵不灵。现在老师要播放音乐,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老师是不提醒的,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

  (七)猜一猜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久,大家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不过可是有要求的:请你用最喜欢的方法估一估这首歌大约多长时间。准备好了吗?开始!(播放音乐)

  师:想好了吗?这首歌大约用了几分钟?

  师:估计得很准确,我来考考大家!

  72秒=( )分( )秒 你是怎样算的

  师:当秒数超过60时,就可以把60秒变成1分钟,再把多出的秒数写在后面就可以了,所以72秒就可以等于1分12秒。85秒=()分()秒 100秒=()分()秒

  120秒=()分()秒

  巩固练习

  师:分和秒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下面是小明写的一篇日记,请同学们看一看他写得怎么样?改一改

  (八)比一比

  师:想必大家累了老师播放一分钟动画片,但是要闭上眼睛仅仅等待一分钟,等老师说好了,再睁开眼睛,能做到吗?

  师:好了,同学们看得意犹未尽,那么你们觉得,等老师弄和看动画片同样是一分钟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样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短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漫长。

  师:这节课上到这儿已经过了将近40个1分钟,这40个1分钟,你觉得是短暂的还是漫长的呢?为什么?

  师:珍惜每1分钟有时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让我们共同来读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来共勉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板书设计:

  一分钟能干什么

  1分=60秒

  数学教学方案 10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

  2.趣味练习:各种各样的形状

  3.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若干,纸做的小鸟一只),

  4.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真有趣,它们会变魔术,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宝宝呢。

  二、复习巩固几何图形

  1.课件 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图形,并说说。

  2.教师从小箱子摸出圆形,请幼儿猜猜圆形会变成什么?有几个?

  3.请两位幼儿上来从小箱子里分别摸出正方形、三角形,并猜猜分别会变成什么?

  4.教师出示小鸟,请幼儿说说这只小鸟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

  三、游戏“图形变变变”

  1.请你们来试试用两个三角形宝宝能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观察幼儿拼的'结果,并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

  2.我们来比赛,用四个三角形宝宝拼一个正方形,看谁拼得最快。

  四、幼儿操作活动

  请你们用小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 比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五、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数学教学方案 11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 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 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 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 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 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 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 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备注

  第一周

  一、学习7的组成

  1、 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 学习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习7的加减

  1、 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 学习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习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 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 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习二等分

  1、 教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2、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习8的组成

  1、 教幼儿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 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习8的加减

  1、 引导幼儿学习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

  2、 教幼儿学习8的四组加减。

  二、学习看点图列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 学习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 教幼儿学习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 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习9的组成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习9的`加减

  1、 学习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

  (一) 1、 学习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 复习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

  (二) 学习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

  一、认识时钟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 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 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第十一周

  一、学习10的组成

  1、 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

  2、 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二、学习10的加减

  1、 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10的加减。

  2、 教幼儿讲述应用题。

  第十二周

  一、学习“0”的算式

  1、 学习有关“0”的算式。

  2、 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一) 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

  第十二周

  一、复习10以内加减

  (二) 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 )=3

  二、快速口算

  练习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

  第十三周

  一、认识人民币

  1、 认识十元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 学习钱币兑换,复习10以内加减。

  二、超市

  1、复习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四周

  一、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 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 让幼儿感受到客体和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

  二、依样接画

  1、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排队规律的能力。

  2、 教幼儿发现规律并依着接画。

  第十五周

  一、学习四等分物体

  1、 帮助幼儿学习将物体四等分的方法。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补漏洞

  1、 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缺口而选择形状相同的填。

  2、 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数学游戏

  第十六周

  一、10的加减试题

  1、 会运算各类形式的加减题目。

  2、 提高幼儿的运算正确度。

  二、复习和考核

  数学教学方案 12

  活动目标: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3.在从大的容器舀水到小容器可以分成几小杯。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可以盛水的瓶罐有大的 小的是果冻杯 接水的水管

  活动过程:

  取水:用小朋友常玩的水管,取几个弯管和直管做成一根他几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的流动水系统,水流出后小朋友用大容器去接水。 选择一个大的容器盛满水,把水接回来,1~2个不同大小的舀水果冻杯。先用一种果冻杯舀水,一边口头记录次数,最后报给老师(自己记手湿不方便),也可以自己记录,直到舀完为止。 再换第二种舀水的器皿,口头记录用多少次舀完水。 怎样会尽量避免弄湿衣服。 比较二种器皿,究竟哪一种舀水的次数多(或少),为什么,老师在用若干次实验证实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交流各自玩水经验和方法。

  量水记录表 号数 超市

  活动目标:

  1.复习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将活动室周边布置成超市;已标价实物商品若干。

  2.数字卡、自制10元面值代金券若干。

  3.小筐、钱袋若干。

  4.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激发兴趣。

  带幼儿逛超市,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买些什么。

  二、自己购物,自由探索。

  1.幼儿到超市自选商品,然后自己计算总价是否与钱袋里的钱数相等。

  2.将所购物品的价格用加法算式记录在纸上,并互相交流。

  三、验证结果,巩固知识。

  教师展示 幼儿的记录结果,共同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四、有奖游戏,复习知识。

  游戏玩法: 教师出示二至三样实物商品,幼儿计算总价后,举起相应的数字卡,最先举对的可以免费获得商品。

  延伸活动:

  1.将部分材料投放于角色区,供幼儿玩角色游戏超市。

  2.继续以超市形式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分类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区域活动一:分图形 准备;○、△、□几何图形若干,每种形状有2种颜色、2种大小,小篮子若干。 过程:师:“弟弟妹妹要玩拼图游戏,可是这些图形都混在一起,他们不容易很快找到想要的图形,怎么办呢?”(让幼儿思考后说一说,然后教师再提出操作要求)“想一想,这些图形可以怎么分?小朋友可以一起商量,看你们能找出几种不同的分法。”

  区域活动二:娃娃超市 准备:绒布玩具、饮料瓶、塑料恐龙、塑料水果、衣服、玩具汽车、积木等 过程:师:“娃娃超市现在有一批东西乱糟糟的,经理可头疼啦。他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怎么帮呢?”(可以提示幼儿:小朋友都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东西是怎样摆放的)“对,超市里的东西都是把一样的东西整齐地放在一起。”

  区域活动三:涂色 准备:相似的物体若干 过程:给相同的物体涂上相同的颜色。 游戏:找朋友 玩法:给每个幼儿发一张不同数量的印章卡,当音乐起时,幼儿快速找朋友,音乐停时,找到同数量印章卡的幼儿手牵手出教室。

  数学教学方案 13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 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 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材料投放:

  1. 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 、小刀、磁带、录音机

  2. 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

  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

  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

  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

  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 环境创设:

  ① 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

  ③ 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指导要点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 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 启发提问: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 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 量一量,说一说-- 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 启发尝试:

  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 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1. 叠一叠,变一变-- 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 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 启发提问:

  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 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 找一找,削一削-- 让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 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 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 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

  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 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 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 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数学教学方案 14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小树活动。

  2、用标记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图形拼画一幅。

  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观察图形拼画。

  ——出示图形拼画,请幼儿观察这幅画里有什么。

  ——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选图拼画。

  ——桌上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

  ——请幼儿选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拼小树。

  ——教师巡视,帮助、鼓励动作慢的幼儿尽快确定主题,肯定幼儿拼出的各种图案。

  ——分享交流。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拼的画中用了哪些图形。其他幼儿仔细地观察后加以补充。

  记录表达。

  ——数一数自己的图形拼画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然后选择相应的标记用短线或圆点在记录单上记录各种图形的数量。

  ——与同伴交流各自的记录结果,并说说哪种图形用得最多。

  活动延伸

  可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的内容《拼小树,拼小花》,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建议

  本活动也可分成几个系列活动:

  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拼图活动,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幼儿的想像能力,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

  ②在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说说自己选用的几何图形的`名称,辨明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

  ③在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活动,即在画有各种图形标记的记录单上记录各种图形的数量。

  ④记录图形的种类和数量。

  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单,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事先画好图形标记,或由幼儿自行绘画。

  可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拼画图例,让他们按图示选择几何图形片进行拼图。

  数学教学方案 15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数学错题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这都是我们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原因究竟何在?首先可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作业要求不规范等;其次是因为学生粗心或听课不认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得不扎实;最后或许是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归根结底:一方面是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另一方面很大原因是我们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而且不够重视错例的反思、归纳和整理,教师学生都没有把错题当成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认真对待理开发利用。最终导致学生一错再错的现象,远远高于不会做而错的现象。

  短板理论者认为: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个定律被称作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最薄弱的地方是提升价值最大的地方,小说《明天战争》中主人公常说的那句话“问题解决了多少、战斗力就能提高多少。”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要将错误收集起来,对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判断,设计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正确和错误中不断的进行反思、辨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减少错误的产生。因此我觉得教师、学生都应重视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探索学生数学常见错题出现的各种原因,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的后续的教学起到提前预知学生错误的作用,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尝试开展“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通过师生共同记录错例、分析探索错例,对错例进行反思和整理,从而有效的避开错误“陷阱”,显著提高防错能力和解题的准确率,最终寻求一条减轻学生学习数学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希望通过对学生出错的现状、原因及不良影响的分析和研究,把错题当成一种学习的资源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探索出一套适应学生学习、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方案,减少学生作业的出错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分析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课堂练习,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各种测试试卷中的习题中,出现的、常见的并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错例展开的,为寻求错例出现原因和解决策略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常见错例”指学生作业出现频率较高,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而不是偏题、怪题,只有通过对这类错题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教师把这类常见错题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对于学生的错误,分析出错原因,针对出错源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应学生学习、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方案,减少学生作业的出错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我们的教学。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分析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课堂练习,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各种测试试卷中的习题中,出现的、常见的并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错例展开的,为寻求错例出现原因和解决策略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常见错例”指学生作业出现频率较高,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而不是偏题、怪题,只有通过对这类错题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教师把这类常见错题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xx年10月——20xx年9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学习小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各方面资料,讨论完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尝试实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具体实施计划;

  (3)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分头行动,从学生的作业、课堂练习和平时检测等方面着手,找出学生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错题收集到一起进行整理、分类。

  2反思调整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回顾反思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及时调整研究内容与策略;

  (2)分析交流。小组成员召开座谈会,论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开展第二轮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作业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策略;

  (4)以教学札记、案例、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3、实验完善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研究规律,提出学生数学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2)将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完善课题,将实验成果推广到全校各年级数学教学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价,搜集、整理、汇总本课题的典型个案分析以及学生的学习体会。

  (2)对各种课题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提出鉴定申请,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做好结题工作。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的成果预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论文对这些问题进一步阐述,提出有效的策略

  2、结题报告公布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的呈现:《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方案 16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悉序数,根据序数把握事物的空间位置。

  2.能根据提示,找到事物相对的位置,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操作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 白板课件。

  2. 蜡笔、操作单。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欢迎各位来到魔法之城,这是谁呀?”

  幼儿:“魔法师。”

  教师:“魔法师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魔法师的本领可真多呀!今天有几位小魔法师也想成真正的魔法师,数数看有几位?”

  幼儿:“5位。”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我们跟他一起数。”

  (二)比较高矮进行排队

  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魔法师,就要通过魔法考试,那谁是第一个来考试的呢?”

  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从矮到高排的.),请一名幼儿上前进行操作。

  (三)魔法考试

  教师:“魔法考试开始了,那我们来听听大魔法师是怎么说的?”(听录音)“请在最大书架上数第4栏里,找出柜子的钥匙。”

  2. (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些什么?)教师:“那从上数是什么意思呢?谁再来说一说(上数是从上往下数),原来上数就是从上往下数?(从上往下)那上数第七栏到底是哪一个呢?谁来找一找。”(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那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真的是这个呢,钥匙在不在里面,我们来打开看一看,哇!上数第七栏里真的有一把钥匙呢,太棒了,我们给刚刚那位小朋友鼓鼓掌。”(播放鼓掌的声音)

  3. 教师:“在这一轮比赛中有2位魔法师被淘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找错了。”

  4. 教师:“那剩下的3位魔法师找到了钥匙通过了考试,我们来看看是哪3位魔法师呀?”

  5. (3个魔法师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参加第二轮考试了。)教师:“听听看第二轮会考他们什么呢?小魔法师们,请在下数第六个抽屉里取出明信片。”

  6. 教师:“谁听清楚了,下数是什么意思(从下往上数)?原来下数是从下往上数,下数第六个抽屉是哪一个呢?那谁来试一试,找一找。那这个抽屉到底能不能打开呢?哇,真的打开了诶,太棒了,我们给他鼓鼓掌。”(播放鼓掌的音乐)

  7. 教师:“那几个魔法师通过了考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只剩下2名魔法师了。他们拿到了明信片,那明信片上有什么呢?请你们讨论一下明信片上告诉我们要找什么,怎么数的?动脑筋仔细想一想喔,谁看懂了?要我们找什么?怎么数?你怎么看出是从左往右数的,哦,原来呀,箭头从左边往右边就表示左数。”

  四、幼儿操作

  1. 现在到最关键的时刻了,进行最后一轮考试了。

  2. 教师:“请你们帮这几位魔法师找一找到底是哪一件衣服呢?请你将答案用蜡笔记录在操作单上。”

  3.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 讲评操作单。教师:“真的是这件,这件衣服上藏着一个机关,是通往魔法之城的楼梯。”

  5.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教师:“看,我们的魔法师通过了考试,来到了魔法之城哇,魔法之城可真漂亮,有好多玩偶在用饼干,冰激凌,面包制成的房子中跳舞,玩耍。”

  五、结束活动

  教师:“魔法师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带她出去玩,在出发前妈妈要小魔法师找出帽子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栏呢,等下次我们在一起学习好吗?”

  活动延伸: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数,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数学教学方案 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自制CAI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师:(实物投影一个计算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计算器!(板书:计算器)

  师:是啊!咱们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

  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教师随即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

  二、分组活动,操作计算器

  1、推销员比赛

  师: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下面呢,我们来进行一场计算器推销员比赛,看看谁介绍得最好,推销得最棒!

  (课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生1:我们会介绍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

  生2:我觉得应该介绍键盘和功能;

  生3:还可以说一下这款计算器的优点!……

  师: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推荐出一位伶牙俐齿的“推销员”到台上来和其他组比一比,开始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课件配乐)

  小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很多知识,我这儿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信息,我们一块儿来听听它的自述吧!

  (课件播放“小知识”,由“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自述发展历程以及计算器工作的二进制等相关知识。)

  2、复习基本按键

  师:刚才我们班的小推销员们把手中计算器的情况说得很清楚了,而且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也对计算器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一块儿来回忆一下这个新朋友各个按键的名称。

  课件出示计算器面板图,教师随机提问,如:键盘里有哪些键?“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数点键在哪儿?“CE”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3、计算器的简单计算

  (1)尝试练习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现在你会用计算器吗?(教师指向课题)

  生:会。

  师:那开始试试吧!准备好了吗?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课件逐一出示教材第30页11题的部分练习)

  128+284= 24×7.6= 532-178= 371÷7=

  0.092÷1.15×25= 8765-32×21=

  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前五题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

  (2)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师: 那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从左往右输入数,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计算的。

  生2:我计算出的结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记录下这个答案,最后再计算减法。

  师:那么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呢?

  (学生争论不休。)

  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 请大家看看,计算器的键盘上是不是有两个键 “M+”、“MR”?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觉得我们计算的时候要看清楚和符号,操作要细心。

  生2:我还想知道“MC”、“MS”……的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数学教学方案 18

  一、教学内容:

  P80~82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整十整百的加减口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题2

  (1)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

  (2)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

  利用三位谁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四位数相减时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

  3、完成练习题3

  (1)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2)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练习题4

  (1)引导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

  说明:用现在的数-上月的数=这个月用电数

  (2)让学生独立解决3个小问题。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5、完成练习题5

  (1)学生独立填写

  (2)集体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不同答案。

  6、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A、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

  B、第一河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因为两条彩带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适当数据。

  (2)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四)作业:

  收集你家每月电表读数,算算上月用电数,并估计本月的用电数。

【数学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方案04-12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04-15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09-15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案04-14

统计数学教学方案03-05

2022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方案12-21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04-13

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方案12-17

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方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