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时间:2022-11-04 17:46:45 方案 我要投稿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5篇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1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安康市卫计局关于《安康市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xx—20xx年)》通知总体要求,紫阳医院决定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院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医疗核心制度进一步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措施有效实施,医疗服务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风险防范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二、工作内容

  (一)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重点围绕医务人员、医疗设备设施、医疗技术准入及诊疗服务,突出围手术期、围产期、有创操作、危急值、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置等,健全完善医疗质量安全及医疗风险的管控制度。

  (二)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院、科两级责任制,由院长、科级负责人作为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医疗质量管理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各层级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进一步健全质量控制组织。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药事质量管理、输血质量设备管理等质控制组织,细化职责分工明确。我院作为县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极力支持各质控中心开展工作,各质控中心要积极组织辖区医疗机构开展质量控制,发挥县级质控中心作用,督促其开展业务培训、检查指导,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病历质控、病案信息、药事管理质量监管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医疗质量指标及关键数据的实时抓取、网络报告和预警,并将质量监管贯穿整个医疗过程。

  (五)强化医疗质量教育培训。各职能部门认真组织和开展医疗质量教育,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的宣传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要重点加强新入职、实习进修、返聘、低年资从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及全员“三基三严”和“岗前”训练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安全。

  三、重点工作

  (一)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1、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认真落实18项核心制度,继续坚持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确保患者安全和同质化医疗管理。

  2、认真贯彻执行各种规范、指南、操作规程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科室相关技术的操作规程,并确立实行诊疗过程中的各项评估和再评估办法,坚决杜绝违反医疗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

  3、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严格对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维护患者安全,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4、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营造关爱患者的氛围。临床护理工作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倡导微笑服务,努力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积极开展“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强化分级护理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5、明确职责、重点监控。明确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和范围,界定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资质和病历书写、处方、医嘱、操作、手术、会诊等权限。要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对危急值、输血、手术、疑难、急危重症等高危病人或高风险服务要重点管控。

  6、强化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收集、记录、分析、报告相关制度,并作为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加强病历管理,完善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保障。

  7、开展专项活动。一开展以卫生政策学习考核、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真正提升医院和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每月开展医疗质量、护理、院感、病历质量等各专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督促落实整改。

  (二)做好环节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1、各科室认真贯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树立全员全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在医器械、耗材等招标进购、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供应室外包、基建布局等任何可能涉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建立本机构梁管理部门提前介入机制。

  2、建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重点环节,特别是侵入性操作的安全风险控和管理机制,针对发现的问要取积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产房、新生儿室、儿科、手术室、门急诊、重症医学料、血液透析室、口强料、感染性疾病料、消毒供应室等医疗风险高的科室和部门的风险防力度。

  3、各科室要充分强调手卫生重要性,强化对艾滋病、乙肝、丙梅毒等经血夜传播的疾病,以及多重药菌等重点感性疾病的识别、监测与管控,尤其对涉及操作范围大、过程较复杂的有创操作患者。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涉及体液触的相关诊疗操作的患者,要加大对相关感性病例的识别和管理力度,对发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要及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坚决杜绝医源性因素导数的疾病传播

  (三)加强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质量管理。

  检验科建立完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及管理制度,并将临床检验项目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开展室室内质控,并参与室间质控,保证实验室安全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督促各科室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开展和管理,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应用,进而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行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0月—11月)。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按照院级总体安排开展自查自纠,排查医疗质量隐患,针对问题和不足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

  (二)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根据排查发现的问题,紧紧围绕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提高医疗质量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尤其要抓好质量环(PDCA)品管圈(QCC)等现代医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医院要对各科室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

  (三)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1月—12月)。及时总结、推广医疗质量管理中好的做法及取得的经验,特别要在科室重点技术操作和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上要认真总结,以巩固活动成果,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质量,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医疗质量提升行动的开展,成立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下设专项行动小组,办公室设在质控科,由徐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指导、评价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定期向县卫生局书面报告活动开展情况。

  (二)深化活动内容。认真落实质量提升活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举措,使质量提升活动从阶段性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常态管理轨道。

  (三)认真总结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工作;要在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强化核心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2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将我院打造成“专科、敬业、倾心、卓越”的政府放心、妇女儿童舒心满意的温馨家园,特此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患者就医从入院到出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医院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一)一级管理部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院长和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等组织。

  (二)二级管理部门:各分管院长。

  (三)三级管理部门:相关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设备科、信息科、综合科。

  (四)四级管理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及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员。

  其职责分述如下:

  (一)一级管理部门职责: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措施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4、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根据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护理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范。

  (2)审核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科研教学规划和实施情况。

  (3)审核医院各级护理岗位职责。

  (4)确定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

  (5)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督导检查,确定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5、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我院响应的规章制度、实施措施,监督各科实施情况

  (2)依据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药品目录,并定期修订目录。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3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x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和院委会成员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4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医院端正办院方向,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以下简称“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全部参加“医院管理年”活动,同时,指导各类民营医疗机构参加“医院管理年”活动。

  三、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重点要求: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2、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3、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4、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5、加强急诊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科(室)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室)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6、加强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7、加强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8、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9、医院领导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

  (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重点要求:

  1、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布局合理并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2、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做到有导诊咨询台、有候诊椅,大中型医院要有饮水设施、有轮椅、有电话等。

  3、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创造条件,开展预约挂号服务。

  4、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重点要求:

  1、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服务态度良好,服务用语规范,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3、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号码,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

  5、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

  (四)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

  重点要求:

  1、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医院的部门、科室设立账外账、“小金库”。

  2、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分清级次,责任到人。

  3、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严格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

  4、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五)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重点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2、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3、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4、及时向社会公示医疗机构的单病种费用、单病种平均住院日。

  (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

  重点要求: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评优、学习活动。

  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并与执业医师考核、护士执业证书再次注册相结合。

  3、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严禁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等办法,严禁医院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

  5、严禁医疗机构使用回扣、提成及其他不正当手段从其它医疗机构招揽病人。

  6、严禁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患者,欺骗群众。

  对违反上述规定者,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坚决追查严肃处理。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

  完成“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下发本方案,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同时下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作为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加强医院管理和评价工作的依据。

  2、召开全国医院管理工作会议,对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背景、意义和总体要求进行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5月—12月)

  1、医院自查与改进工作。医院要以贯彻方案为重点,根据“医院管理年”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同时推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落实,要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并狠抓落实。医院在自查与改进工作阶段,要注重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通过自查和改进工作,逐步实现“医院管理年”活动目标。

  2、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按照职能进行指导、评价和监督检查。在医院全面自查和改进工作的基础上,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对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指导,对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检查。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注意收集和总结“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推广。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将社会关注的`医院服务信息向社会公示。

  各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将本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分别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抽查。在医院自查和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指导、评价、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三)总结阶段(20xx年1—3月)

  召开全国医院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交流各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制度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进医疗服务的经验。同时,总结和树立一批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反映好、效益好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导。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年推动医院管理深入开展的有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医疗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抓好医院领导班子建设,明确院长为“医院管理年”的第一责任人。要将“医院管理年”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先进性教育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二)地方负责,分级指导。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对辖区内医院的管理、指导与监督作用,并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分级指导的原则,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重点负责三级医院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市、县(区)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分别负责二级和一级医院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总体部署、指导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卫生部部属、部管医院参加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属、局管医院参加所在地省级中医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三)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本方案提出的重点要求是对医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各地、各医院要结合实际确定本地、本医院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措施。工作中要以方案为重点,同时推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落实,尽可能制订一些操作性强的量化管理指标。卫生和中医行政部门不仅要抓好对综合医院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还要加强对专科医院的检查指导,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注重患者、注重管理、注重质量、注重安全的。舆论氛围。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医院报、《中国医院》等媒体要开辟专栏或专版充分报道,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在各自网站开辟专栏,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动态报导和评论。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期协调中央各主要媒体报导各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动态信息,交流各地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做法和经验。

  (五)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并予以通报和曝光。

  (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医院管理年”活动结束后,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对全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组织开展医院间的横向交流,医院要进行自身改进情况的总结,建立机制,健全制度,为今后继续加强医院管理奠定基础。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5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卫计委颁发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机构设置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根据医院的人事变动情况,重新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控小组。

  三、人员配置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院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管理、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科室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由临床科室以及药物、护理、以及医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负责人。成员由科室指定人员组成,并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3、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4、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5、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6、落实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制订本科室年度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3、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4、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5、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6、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五、制定质控监测指标

  (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质量与安全目标)

  效率指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内科一病区≤9天,内科二病区≤9天,儿科≤6天,新生儿科≤6天,康复医学科≤13天,普外科≤10天,骨科≤11天,妇产科≤4.5天,眼科≤8天。

  2.病床使用率90%(妇产科80%)。

  医疗质量指标:

  1、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报告≥20件。

  3、住院终末病历甲级率(二级质控)≥90%(无丙级病案)。

  4、门诊病历合格率≥95%。

  5、医嘱、处方合格率≥95%。

  6、出院病历7日归档率100%。

  7、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8、在岗人员三基三严考试合格率≥95%,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95%。

  9、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

  10、出院患者随访率100%。

  11、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获得会诊结果时间≤30分钟。

  12、麻醉术前、术后访视率100%。

  13、麻醉死亡率≤0.02%。

  14、产后出血率<5%。

  15、围产儿死亡率<15%。

  16、严重外伤手术在30分钟内达手术时的比率≥70%。

  17、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18、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率100%。

  医技指标:

  1、CT检查阳性率≥60%(B)。

  2、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3、危急值报告率100%。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1、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80%。

  2、入组后完成率≥70%。

  3、30天内非计划再次住院比例下降或合理。

  4、非计划再次手术比例下降或合理。

  5、住院单病种管理各项指标达卫生部基本要求。

  重症医学:

  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标准≥90%。

  2、符合“危重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30%。

  临床用血管理:

  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输血申请单审核率100%。

  麻醉科、手术室:

  1、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病历记录完整性100%。

  2、麻醉履行患者知情告知,内容完整率100%。

  3、麻醉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4、手术《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手术风险评估实际执行率100%。

  5、麻醉师参加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达100%。

  6、麻醉单及相关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符合规范,合格率100%。

  7、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8、麻醉医师对过程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和流程的知晓率100%。

  9、手术设备、器械保养合格率100%。

  10、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11、肿瘤手术切除组织送检率100%,手术离体组织送检率100%。

  12、手术医生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知晓率100%。手术对手术医师能力评估与再授权制度知晓率达100%。

  13、麻醉医师继续教育达标率≥95%。

  14、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95%。

  15、涉及双侧、多重解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95%。

  放射科:

  1、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覆盖科室人员≥80%。

  2、x线报告单质量合格率100%。

  3、有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

  4、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

  5、x线片保管达标100%。

  6、发报告及时率100%。

  7、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服务满意度100%。

  8、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100%。

  9、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CT检查阳性率≥60%。

  功能检查科:

  1、检查单报告合格率100%。

  2、发报告及时率100%。

  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100%。

  检验科:

  1、所有开展项目均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工作,参加区以上临床实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成绩合格。

  2、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合格率≥95%。

  3、生化、免疫急查项目≤2个小时出报告;临检项目≤30分钟。

  4、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时限符合率≥90%。

  (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血、尿、便急查开始到出具报告时间≤30分钟;特殊检查项目出具报告不超过2周时间。)

  5、报告单审核率100%。

  6、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

  7、POCT项目比对≥95%。

  8、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100%。

  输血科:

  1、输血科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95%。

  2、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

  3、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

  4、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5、各种血液管理合格率100%。

  6、发血及时率100%。

  7、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

  8、受血者输血前按照相关规定对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检查达100%。

  9、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该规定执行率100%。

  1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急诊科:

  1、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2、门诊处方合格率≥95%。

  3、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5%。

  4、申请单书写合格率≥90%。

  5、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率100%。

  6、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7、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8、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术在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70%。

  9、急诊会诊在30分钟内获得(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或专业组)专科会诊患者≥80%(C:70%B:80%A:95%)。

  1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11、抢救物品完好率100%。

  12、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95%。

  13、重大疫情、大批伤员抢救上报率100%。

  14、急救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85%。

  药剂科:

  1、处方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5%。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控制基本合理(4项达标3项):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3、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95%。

  4、不合理处方≤1%。

  5、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接受特殊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7、接受限制级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医务科:

  1、每月医疗环节质量监管临床科室覆盖率100%。

  2、每季度医疗环节质量监管医技科室覆盖率100%。

  3、新技术准入论证、审批、监管率10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合格率≥75%。

  康复科:

  1、对康复训练过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2、康复治疗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合格率100%。

  2、康复治疗有效率≥90%,年技术差错率≤1%,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住院平均住院日≤30%。

  病案科:

  1、患者出院后,住院病历在7个工作日内归档率100%。

  2、“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8%,住院病案首页诊断填写完整、主要诊断的正确率100%。

  3、出院小结≥95%符合规范。

  4、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95%。

  5、新员工岗前培训和住院医师三基训练覆盖率≥95%,病历书写考核合格率95%。

  7、年度住院病案总检查数占总住院病案数≥70%。

  六、医疗质量保障

  1、医院医务科针对全院医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医院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质,医院人力资源配备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医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使用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开展诊疗活动。

  医院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4、医院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5、医院应当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6、医院应当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

  7、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8、医院应当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9、医院其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意识。为使医疗管理落到实处,各级质控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二)加强质控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改进。

  各级质控组织加强管理,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督查和建立相关的质量考核机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相关文章: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11-04

2020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01-04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11-04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案04-09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精选7篇)04-28

绩效方案的改进01-02

产品改进方案12-24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书09-12

设备改进方案范文01-02

仓库条码改进方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