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时间:2022-08-21 23:50:3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根据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调查报告。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丧葬习俗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农村丧葬习俗是几千年来一代代流传的民间习俗。如果哪家老人病故,故者晚辈一是要用硬币含入老人口中,叫含口钱。老人含了含口钱,以示到了阴间,有吃有穿。二是要烧落气钱,落气钱的数量是3.6斤、6.6斤,老人一落气,孝男、孝女要跪着烧,一边烧一边喊(爹)(妈),我们烧钱给你了,你要好好管理。烧完后用草纸包成三份,两分到入棺时放于故人头两边,让他以后用,一包放在他手边,以便于他到阴间过关时,用于开支关卡费。殡葬程序大致有以下几项:

  一、入棺

  入棺前孝家先要把老人洗净,穿好衣服,然后停于正堂屋中,下垫白布,上盖红布,然后派人去瞧日子,还要派男孝去请族宗自亲长辈到场(男老人先请叔叔、大伯,女老人要先请舅舅等长老),自亲长老到场后,在他们的监督下,开始入棺,入棺时,将棺材用条凳放于正堂屋中,选好吉时,请个经验丰富之人,扫材,扫材时打开棺盖,用一只雄鸡,提鸡面向大门、念:“此鸡不是非房鸡,玉母娘娘刺下扫棺鸡,从里往外挥动,一扫孝堂生魂出,二扫孝家人等生魂出,三扫六牧牲口生魂出,四扫五谷杂粮生魂出,五扫亡人死魂入、生魂出、死魂入”,将鸡从里向往丢出。

  扫完棺材后,在棺内垫纸,用草纸叠成三角形,铺在棺底,铺纸要算亡人有几岁,就铺几份,另加三份。左右和底数量一样,纸铺好后,开始入棺,入棺时,亡人头顶要放瓦,脚边要放砖(叫头顶铜瓦脚采金砖)。

  老人入棺材前要把身上的铁器、扣子全部剪掉,老人的腰带要用棉线,一岁数一根,另加三根合拼系在老人腰上。

  二、领地

  领地要根据老人的属相、来配山向,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葬在哪方亡命八字合葬哪方,还有哪方山向利葬哪方。山向以亡命是两回事,山向不利,今年不利,明年利,可不开向,到利年开向,如果亡命人八字不合,就永远不合不能葬。

  三、编扎

  编扎就是打钱、织马,一般都是由先生做,按照孝家的要求,有的织狮、马、鹿、像,有的织三人三马,打两束钱。

  四、做法事

  做法事前要扎好孝房,孝房扎好后,按孝家的要求,有的做三晚法事,有的还要念经,也是三晚上,如两样都做就是六晚上,有的要搭架子、点天灯,点天灯也要按老人的岁数,有一岁点一盏,另加三盏。棺材头上,放一只斗一只半升,装满粮食,点一照七星灯,棺材下面,放七盏灯,都要用香油,也有用腊烛代替的。如果做三晚上,叫跑五方一晚上、绕棺一晚上、撒花一晚上,孝男孝女按先生的安排,跪于棺前,先生念经书,喊跪就跪,喊起就起,献酒献茶 扣手。

  五、出殡

  出棺的日子定下后,头天自亲要来上祭,上祭一般是姑娘家、儿媳的后家,儿女多的祭多,儿女少的祭少。上祭的人家,根据本人情况,有抬猪、拉羊的,有抬一块肉、粮食、祭张、花圈、金山、银山要备齐全。请起人抬起,吹吹打打到孝家,孝家见有人来上祭了,要去迎接,迎接的时候孝男、孝女要男左女右跪着迎接,上祭方看到此情要把孝男孝女拉起来,念,起了起了,以示吉利。

  六、出纸

  出纸是根据时间,把打好的钱,用簸箕装好,由孝子顶着,到选好的地点,栽好杆子,把钱挂在树上。

  先生念经书,孝男孝女跪地,念完后回家。

  七、出棺

  出棺时,要起棺,起棺就是从原放棺材的地方把棺材起出来另放一个地方。孝子按照先生的安排,请点祖官点祖,点完祖后要引钉、引钉要请族宗长老用一块布(男的,请叔、伯,又的请妇舅舅),用把斧头孝子跪地,长老从棺材四方敲棺喊引钉了,孝子要喊爹(妈)躲钉了。出棺前孝子要到棺材边吃饭,按古时要求要跪着吃。另外姑娘要喂马、给佣人交代,告诉佣人,要听亡人的话,扶侍好亡人。出棺时,用一人扛着风花雪柳,提着供品上前开路,一边走一边花买路钱,走出一定路程孝子搭了三孔桥后,抛掉哭丧棒,丢了草鞋。

  八、下葬

  出棺到达坟地,开井人开好井,到了吉时,先生把坐马、佣人烧在井内,然后画好八卦,把采棺鸡丢入井内,让它吃八卦米,看它先吃哪个字,如鸡吃遍井里的字,把鸡赶出就下葬,晚上回来请先生念经压扫,孝家众人接火把(点燃火把用香面、铁砂洒向火把)。念:“天煞、恶煞错!”,压扫完,就算完事。

  内容拓展:民间丧葬习俗——入殓

  “入殓”,又叫“入棺”、“入木”、“落材”……古称“大殓”。山西各地时间不一;有3天、7天入殓的;有死后当天入殓的,如五寨、曲沃等地即是这样。在五寨,如果因棺木、寿衣尚未齐备而不能入殓,当地人便称为“挺尸”。

  入殓用的棺材,山西各地以木棺为主。木材以木质坚硬的柏、樟为上等,油松、楸、槐等次之,以柳木的为最一般。晋中祁县一带讲究不论何种木质,在棺前挡板上必用柏木,至少也须镶嵌一条。板材时兴厚大,最厚者六寸,拗五(五寸五分)以上均为上等,依次等而下之,底、盖、侧均为整块者称为“独幅”,若干块拼合的则分别以其所拼块数称为“X块头”。整个棺形为长方形,前高后低,前宽后窄。棺木外涂油漆,有黑、紫、红、黄几种颜色。五寨一带,不到50岁的死者,棺木涂以朱漆,称为“红棺”;50岁以上的多涂金黄色,称为“金棺”。棺木外面一般有彩绘图案,上等木材更以木质本色为底,作素色推光漆画,显得金碧辉煌。图案一般为百寿图、四季图、二十四孝图或“万字不断头”。棺木前头正面绘云纹莲台,书写“X X之灵枢”;小头绘香鼎、燃香,有的地方则画白菜。有的棺木前头正面还写有“福如东海”、“音容宛在”等吉祥语句。棺木内涂以松香或用黄麦纸裱糊,取的是“黄金入柜”、“遗泽子孙”之意。棺木内还要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雁北平鲁、晋中祁县等地,在棺木内底部另附一块凿有七个孔的衬板,叫做“七星隔板”,表示死者“驾鹤仙去,身入西天”。棺底,晋中祁县一带铺以石灰、五色绸、线、五谷,再放上七枚铜钱、七块生铁,铺上金箔纸剪成的钱状物七张,然后铺上褥子。晋南等地与此大同小异。不管放什么物品,谷草都是少不了的。五寨一带称为“坐草”,取的是“落地而生,坐草而归”之意。

  入殓时,要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晋东南沁县一带,讲究把死者的头部用红布围上,然后由其长子抱头,另外4人或6人抬身体,脚先头后出屋。屋外用毯子遮阳或打伞,浮山等地称为“上不见天”。入棺时,死者的脚要先进,然后平放棺内。原来死者袖口和裤脚系的麻披,这时要解掉。有的地方在男性死者的右手中放上鞭子,左手中放上馒头;在女性死者的双手都放上馒头。鞭子称为“打狗鞭”,馒头称为“打狗干粮”。襄汾一带,死者绝气后要用白布束身,入殓后把白布取出,分给儿孙束腰,名为“留后代”。晋中祁县等地,死者头部要枕一种特制的凹型空心枕,上绘日月、山川、花卉图案,枕中实以线香、五谷等。死者身上再铺七张银箔,最后从头到脚蒙红布七尺,此布须由已嫁女儿置备,俗称“铺儿盖女”。

  给死者铺盖停当以后,棺内还要放置一些生活用品和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但绝对禁止放人毛织物和毛皮制品,如毛毯、毛毡、皮褥子、毛皮鞋之类。民间认为犯了这一忌讳,就会“着毛变畜,错胎转生”。除了再撒一些五谷、纸钱外,五寨一带讲究还要在棺内放置一些驴蹄甲片和生铁片。生铁片最好是用犁铧碎片,取的是“入土开路”之意。

  人殓完毕后,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仍留缝隙。待死者亲属最后检视后,在夜间或阴阳先生择定的时辰盖棺。

  盖棺、又称“合棺”喻,家人、亲友齐集,揭去死者脸上的蒙面布或纸,向死者告别。死者如系女性,还要请其外甥或娘家人检视穿戴、铺盖,看有无异议。然后正式盖棺楔钉,家人、亲友跪拜告别。晋中祁县一带,合棺前要把死者身上盖的红布由脚部往下拉,露出颜面,然后顺势把红布撕下一条,迅速合盖落木锁、即棺盖与棺身之间的榫卯。钉棺一侧用钉七枚,每颗钉子上把撕下的红布条各垫一小块。钉棺时,全家回避不动哭声,只有死者的儿子须立在棺旁口喊“躲钉”。这在山西南北都是大体一致的。参加钉棺的邻里、朋友都要身系红布条,并要给钉棺的人赏封,称为“喜钱”。盖棺以后,沁县一带,死者的子女还要手拍棺木数次,俗称“叫醒”。襄汾等地,死者的儿女要做“撅片面”于灵前供献,然后由参加入殓的人分吃,表示从此与死者永诀了。

  在入殓第二天半夜,沁县等地要置备纸马素车、香炉锡箔和纸人,由死者的子女哭送到将来出殡必经的十字路口烧化,为死者送行,俗称“送魂”。闻喜一带,在死者去世的第三夜,家人于城隍庙、土地庙叩拜之后,要由死者的一个女儿手提汤水罐,暗中摸索浇奠,并呼唤死者。另外有一个代替答应,凡三呼三应,然后哭出庙门回家。往返要故意绕远,回家后哭奠烧纸,名为“烧上路纸”。偏关等地,家里有人亡故后,或三夜、或五夜、或七夜不等,家人要去城隍庙哭叫,呼唤亲人回来,俗称“叫夜”。亲友在这几天内,要赠送提灯,丧家以灯多为荣。民间认为,人死后要受城隍神审判,审判无罪后,家人便以灯引魂归来。所以这一习俗又叫做“送灯”。

【农村丧葬习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丧葬讣告01-31

农村丧葬讣告5篇01-31

农村丧葬讣告8篇02-06

农村丧葬传统讣告范文09-06

农村丧葬追悼词(精选16篇)07-20

农村丧葬讣告汇编8篇02-06

农村丧葬讣告(通用16篇)07-18

农村丧葬追悼词范文(精选15篇)01-03

农村丧葬答谢词(通用20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