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11 10:52:1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1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进取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的家长选择“一般”,%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平,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调查报告2

  近年来,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省市劳务经济开发先进县、全市农办系统先进单位、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一、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高标准高起点完成了规划编制。二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三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各项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四是村庄改造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五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民主管理成为主流。

  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基地规模。稳步发展了优质稻板块基地45万亩、优质双低油板块基地40万亩、优质棉板块基地16万亩、蔬菜板块基地20万亩。全县已建成万头猪场11个,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478个,千头奶牛场2个,规模肉牛场9个,规模养羊场18个,畜禽养殖大户达到4000户以上。建成水产板块基地18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7.6万亩。

  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带动效益。近年来,全县已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17家,县级11家,形成了粮食、油料、棉花、水产四大加工体系和畜禽养殖体系。

  三是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实行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推进了食品工业园和散花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先后组建了中禾粮油集团和水产集团。

  四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县有28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三品”认证,其中绿色食品2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58个。“”牌水产品已打入等国际市场。“”、“”牌水产品商标成为全市知名商标;7家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家乐福、中百仓储、黄商集团等大中型超市。

  五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县已登记注册合作社2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会社员达到3.8万人,带动农户11.8万户,涵盖了种、养、加、产、供、销等多个行业。

  六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中禾粮油公司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双明粮棉油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

农村调查报告3

  这次实习,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

  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 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

  代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近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二)代课教师的学历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

  400多一点,我的天。我不禁叹息,这要比在职教师几乎少2倍了,何况代课教师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这点钱怎么养家糊口呢?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问题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

  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平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五)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2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代课教师也有一颗进取的心,原来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参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又遇上了国家对代课教师转正年龄的限制,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很遗憾呢?

  3 现在大学扩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了,面对毕业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城镇学校跑,哪怕是托关系,而农村学校却无人问津的现状,国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师范毕业生去农村任教呢?

农村调查报告4

  xx村,一个坐落于泉州南安市的小村庄,建立于群山之中,一条条小道崎岖蜿蜒,一座座民楼错落交织,一道道梯田井然有序,幽,静,美,是xx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宁静的小村庄,却反应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据初步统计,xx村70岁以上的老人便有近170人。朝阳牵晚霞社会实践队总计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走访了80多户人家,接触了100多位老人,其中近半是空巢老人。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老人们的状况,对老人们空巢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改善这一情况。

  走访情况:

  一、子女情况

  1. 多数老人都有3个或3个以上儿女,但大部分都有未成年夭折情况。

  2. 一类是子女家庭不富裕,子女为底层工人,过年过节才回家,主要是电话联系。一类是子女优秀有所作为,除过节过年,平时会常抽空回家陪老人或带老人出去旅行。但都有对老人不是很照顾的情况。

  二、身体情况

  1.身体健康或有些小病,能自己干农活养活自己

  2.长期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3.腿脚实在不便或其他病症较严重,不怎么出门

  三、医疗保障

  1.每家子女都有为老人办医保,每年上交100元

  2.医疗保险报销医药费,但老人病进口药报销少

  3.村里老人生小病治疗都联系村医王永涛,王医生上门治疗;大病会去镇上找医生或者到市里大医院治疗一次,回村依旧靠王医生定期上门检查治疗。

  四、发现问题

  a,交通、安全

  1.地势高,坡度大,山路多且曲折陡峭,大公路水泥路少,出行费劲

  2.由村到镇,村民的交通工具为摩的,对于老人搭乘不安全

  3.走访时有许多老人是因为摔跤跌倒而腿脚失灵,观察发现村里许多危险路段没有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

  b.医疗

  1.村里只有一个村医,且只能应对小疾;村民遇上大病,有条件的可以去医院治疗,经济困难的家庭老人的病就只能长年拖着

  2.村里仅有一个小诊所,没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先进医疗技术

  c.老年人都渴望交流,子女长期不在家或不爱听老年人唠叨,造成老年人有事藏心里不说,影响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因此丧失语言能力

  d.部分老人会定期到城里子女居住,但更喜欢回乡下生活,一是因为乡下空气环境好,二是不会讲普通话,和邻居无法沟通。

  e.老人渴望老有所为,想得到社会认同,不想成为儿女负担。村里很多老人虽年迈,仍天天下地干活,种小菜养活自己;走访时有老人因行动不便成为子女负担而难过哭泣。

  五、xx村已采取的措施,实行的政策

  1.每年都有组织村里老年人到镇里体检

  2.重阳节组织村里老人聚餐活动

  3.有个小型娱乐场所,有运动器材,老年人可以下棋打牌

  4.“危房翻建”,帮助贫困家庭危房重建

  5.给老年人有先天性障碍的子女安排放牛等轻松工作,间接给予老年人帮助

  6.每月给予老年人补贴,70岁开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补贴金额

  空巢原因:

  一、xx村的状况

  村经济不发达,当地只有农业而无其他产业,而且交通十分不便,导致当地的生产力外流,老人便被留在农村

  2.因xx村年轻人80%都到外务工或经商倒致几十年的xx小学关闭,滞留的小孩在村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都被父母带到城镇学习,长期下来便留在城镇,剩下老人留在村里.

  二、老人自身原因

  1.老人更喜欢乡下的舒适安逸的生活,即使做农活也能自给自足,便不愿和子女去城镇居住

  2.老人们大多不会讲普通话,在城里沟通不便,大部分时间还是只能一人在家,生活也是较枯燥,便回乡下居住

  3.老人们不愿或是没有能力学习新科技产品,不能适应城市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更倾向于回乡下生活

  三、子女的原因

  1.子女为生计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在城里生活成本太高,子女没办法支持自己和父母在城里的开销,无力接父母同住,只能留父母在乡下生活。

  2.子女有能力却不愿赡养老人,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解决措施:

  一、通过经济建设,让子女就地工作

  1.多山路,交通不便。大力修建公路,出入方便了,与外界的联系也就加大了,xx村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发展xx村的农林业和特色农业,在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子女既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又能留在父母身边

  村的自然风光很好,气候宜人,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便能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xx村更适合现代人居住

  1.设立学校,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未来便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xx村的建设当中

  2.建设更多的娱乐休闲设施,老年协会青年协会等多举办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3.提高xx村的医疗水平,解决村内看病难的问题

  三、改变观念,增进两代人间的沟通

  1.鼓励老人们去学习现代的工具和联系方式,既能方便与子女联系,也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的现代生活

  2.子女要明白孝道,即使不能常回家也要多打电话慰问父母,有能力者更应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城市生活也要培养他们的爱好

农村调查报告5

  近年来,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了解当前我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局于近期在全市选取了1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200*年总纯收入1770600元,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二、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1、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4、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5、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6、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并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玻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9、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困难,医院缺少名医,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烦等。

  10、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200*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并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调查显示在200*年仅17%的农户得到补偿,表明绝大部分农户近期并没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实惠。部分农户在问卷上写上了他们的困惑:“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报销?”。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4、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孝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5、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1、加大************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为民办实事的诚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调查情况看,************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各级人民************应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和资金支持的责任。没有************出面组织,合作医疗就会失去组织基础,************的适当(根据财政支付能力)资金支持能够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产生很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2、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全市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5、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市、乡、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7、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从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全部调查农户中,医疗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7%。尽管经过几次医改,药价几度下调,但高昂的医药费用仍是农民进医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因此,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医德医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玻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8、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学习业内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运用舆论引导,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有效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为卫生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可以对患重并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

  10、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农村调查报告6

  调查背景:

  居民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农民身体健康情况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所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农业丰收就会促进百业兴旺,国家强盛。农业要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

  调查目标:

  在对居民的健康调查问卷中总结和分析,了解罗城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以此对居民做出建议,保证居民的健康达到国家的目标。同时锻炼学生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调查方法:

  在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并回收已填问卷,然后统计分析,并且寻找解决方法,给居民提出有利于健康的建议。其中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回收率100%。

  调查问卷:

  本问卷采用的是不记名的方式,保护您的隐私,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性别__ A 男 B 女

  2、年龄__ A 30岁以下 B 30—39岁 C 40—49岁 D 50—59岁 E 60岁及以上

  3、文化程度__A小学以下 B小学 C初中 D高中或中专 E大专及以上

  4、您抽烟吗?__ A抽 B不抽 C已戒烟

  5、您是否喝酒过量?__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6、您会锻炼身体吗?__ A经常锻炼 B偶尔锻炼 C没有锻炼

  7、您觉得您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__A好 B一般 C差 D很差

  8、您有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A 参加 B没参加

  9、您觉得身体不舒服时有没有去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__A有 B 没有

  10、您不去检查治疗的原因是什么?__A觉得无大碍 B不愿花钱 C医院没有必要的检查太多 D没有时间E医院服务差 F其它

  11、您患小病时一般会选择哪里就医?__ A自己吃点药或不管它 B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C乡镇医疗机构 D县医院 E市医院及其它

  12、您选择上述方式治疗的原因是什么?__A便宜 B离家近C水平高 D定点单位 E有熟人或信任的医生 F服务态度好 G其他

  13、您会定期的做体检吗?__ A会 B不会

  14、您体检时发现有小病时会及时做治疗吗?__A会 B不会

  15、您或您亲戚的孩子有没有计划免疫接种卡或手册?__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16、若是疫苗接种花钱,您还会主动让孩子接种吗?__

  A会 B不一定 C不会

  17、目前你是否患有以下慢性病(多选)

  A风湿性关节炎 B高血压 C慢性支气管炎 D冠心病 E糖尿病 F高血脂 G其他

  18、患病后你选择就医的原因有哪些(单选)

  A卫生所离家近 B价格便宜 C 医生技术好 D就医让我感到安全E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好 F设备条件好 G医院有熟人 H其他

  19、患病后不选择到医疗机构就医的原因有哪些(单选)

  A自觉病情轻 B经济困难,负担不起 C没有时间 D交通不便 E其他

  20、你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途径有哪些(多选)

  A电视 B报刊书籍 C医护人员D同事朋友 E社区宣传栏 F其他

  21、你希望今后获得哪些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服务(单选)

  A定期健康体检 B健康教育讲座(如:简单的`病后护理、疾病预防)C社区定期为老年人组织义诊活动 D简化医保报销手续 E社区提供家庭医疗服 F没有需求

  22、近三年你或您的家人由于看病大概花费多少__报销了多少__有没有为看病借钱?

  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口数

  本次调查100户居民,350人,男性165人、女性185人。平均每户3.5人,其中每户2口人的有5户,占5%,每户3口人的有32户,占32%,每户4口人的有46户,占46 %,每户5口人的有10户,占10%,每户5口以上的有7户,占7%。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每户家庭人口的增多,也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人口数多的家庭的疾病发病率也较高。

  2.罗城村农民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个人情况(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态度等)确定。一直以来我国农民的

  基本任务就是农业生产,且绝大部分属于重体力劳动,对身心健康水平要求较高。然而,由于受传统的自给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问卷调查显示受试者中有饮酒习惯的农民有15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抽烟习惯的农民有1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6%。

  3.XX村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中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其他常见病的人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67%、5.80%、8.70%、2.90%、1.45%和4.93%,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形成一些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这些疾病由于发病隐蔽,患病时间长,人们容易对之疏忽和放松警惕,一旦发病,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状况。

农村调查报告7

  摘要: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顿、监管、治理

  前言: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镇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我们xx中学农村环境卫生调查小组成员对我镇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xx村、群玉村、越江村、邓家村等村,对我镇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镇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xx镇农村环境卫生的调查情况。

  (一)调查的意义。

  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身心健康,因此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刻不容缓。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农村的必经之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应引起各级有关部门重视,要保证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资金投人,并鼓励社会力量对农村环卫建设的投人。

  (二)调查的目的。

  通过对农村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三)调查内容。

  xx镇农村的生态环境、政府的举措和村民的协作程度。

  (四)调查时间、对象、形式。

  1、调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对象:xx镇农村户籍人员、xx镇政府(村)干部。

  3、调查形式:本次调查采取入户沟通调查、走访村委会索取资料的形式进行。

  (五)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1、调查人员:

  (1)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外辅导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研究的具体任务及时间安排:

  (1)调查走访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主要任务:调查小组成员入户沟通调查(写好调查日记)、走访村委会索取资料(复印好资料)。

  ②调查走访人员安排:

  xx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体讨论阶段: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要任务:统计数据、集体分析讨论xx镇农村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报告撰写阶段: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撰写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负责整理xx镇农村卫生状况调查结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负责整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对策与措施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xx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一)调查数据统计。

  (二)调查数据(情况)分析。

  我们调查小组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对xx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过去,xx镇的环境卫生方面不太尽人意,人们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xx镇政府干部对环境卫生重视不够。去年第一次城乡环境整洁行动的督查,xx镇因环境卫生“脏、乱、差”,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岳阳市的“十差”候选乡镇之一,受到了领导们的`批评。

  随后,xx镇党委政府知耻后勇,痛定思痛,通过集中整治,大力行动,积极深入推进镇村环境综合治理,在去年第三季度在岳阳市城乡环境检查中,xx镇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功的脱掉了“十差乡镇”的帽子,镇、村卫生面貌全面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xx镇环卫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倍感欣喜和自豪,对xx镇、村两级干部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所做的如下几项工作感受很深。

  1、xx镇政府在全力推进集镇环境整治。

  从去年xx月份至今,xx镇共投资xxx万元,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

  (1)出资完善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征收集镇规划范围内3。5亩集体土地作为集镇公共用地。

  (2)对镇区违规搭建的摊棚、违规设臵的广告招牌依法进行了拆除,进一步规范了摊贩、门店的物品摆放秩序。

  (3)对镇区三角坪地段进行油砂硬化xxxxm2,其它地段硬化道路、场坪共xxxxm2,新建了两个中心花坛,集镇新增绿化面积xxxm2。

  (4)对镇区原有xx公里下水道进行了清淤和改造,新铺设安装地下污水处理管道xxxx米,安装各类交通标识牌36块,喷涂各类交通标示线、字xxxx㎡。

  (5)对镇区三角坪及主次干道乱停乱靠车辆进行了整治,重新规划了车辆停放地点,实现了所有营运车辆进站停放,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6)在镇区各主要街道添臵路灯xxx盏,安装大型广场灯四座,镇区亮化得到提升。

农村调查报告8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土管3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

  一、调查背景:

  经历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开始慢慢地被抛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后面,与此相关的征地补偿问题、农地流转问题、农地转非农用地问题、人地关系矛盾问题、农地兼具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作用的双重功能问题、农地抛荒问题等一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面前。

  1.调查时间:20xx.7.24—20xx.8.24

  2.调查地点:山东省XX市XXX

  3.调查主题: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4.调查人:XXX

  5.调查目的:

  土地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土地利用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国家命脉所系,国家对于土地问题的态度与对策,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效益低下,耕地资源减少且质量下降,农村土地非农建设用地无度,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刻不容缓。然而,由于我国处在“高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制定土地规划和水利建设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其科学性、灵活性、法律保障等有待提升,使土地规划和水利建设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硬不起来”、稳定性差、调整的随意性大等问题。为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真实现状,特此展开此次调查。

  6.调查方式:典型调查

  7.调查方法:采访调查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分析:

  目前来看,土地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的步伐,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增收的双赢,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深化“三农”发展增添了新鲜的活跃因素。

  但是,当前的土地利用不仅承担着农民失业、农村老龄化、社区瓦解、城乡矛盾城市化等风险,而且存在一系列问题。

  1.农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996年到20xx年,由于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等原因,我国耕地由13 007万公顷减少至12 244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95万公顷,人均耕地仅0.094公顷。此外,今后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建设大发展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耕地还会相对减少,必然带来粮食短缺,出现粮食危机。同时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有宜农荒地O.33亿公顷,其中可垦为耕地的仅占1/3。

  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合理

  由于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用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到各家各户。在其分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土地的质量,且好坏搭配相对均匀,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然而,分配的结果是将整块的土地分割,大片农用地呈现出零散小集中、单位面积狭小的格局。虽然这样的农用地布局与我国长期以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还是相匹配的,但是却很难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3.农用地闲置抛荒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热情渐渐降低,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高速发展中的第二、三产业。土地经营的信心不足和投资减少,导致土地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撂,近几年,由于农产品的价格走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而将大片耕地改为果园、茶园,甚至将耕地挖塘养等。

  4.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宅基地审批缺乏管理和监督

  我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宅基地占用耕地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确,宅基地审批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村官成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实际审批者和受益者,使宅基地占用耕地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农村宅基地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一户多宅”、住宅兴建攀比之风在广大农村盛行,导致农民想方设法在地理位置好的地段申请新宅基地建房,甚至不惜占用大量的优势耕地,而原先的住宅则无人居住,变成长期废弃而得不到复垦的“空心村”。

  5.法制观念不强,违法违规乱占耕地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乡镇领导干部法制观念薄弱,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粗放使用土地资源的惯性思维尚未根本改变,忽视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学习,片面地认为学习和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与开展地方经济工作不相干。在抓经济建设中,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三、几点建议:

  1、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土地利用同时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土地利用布局的形成和调整同样也受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支配和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土地利用也就存在地域性的特点,因此,要全面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找出区域内土地利用中的优势和不利因素,进行土地利用布局。

  2、保护耕地。优先原则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在进行土地利用布局中应坚持优先考虑农业生产用地,布局农业用地时应优先考虑布置耕地的原则,当然,这种优先考虑应是在土地适宜性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忧患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国家土地政策及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用地单位珍惜资源保护耕

农村调查报告9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宅基地是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中采用无偿、无使用年限的方法划拨给村民使用,村民对宅基地中能自用,不能进入土地市场进行公开转让,也不能用于抵押或出租。但是,随着金湾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大量工业的涌入,促使农村的宅基地悄然成为高额利润的商品,进而使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引发许多问题。

  1、无规范性政策。由于农村宅基地采用的是无偿、无期限的使用制度,对宅基地的规范分配、使用缺乏统一、明确的政策、法规,很多农民建了新房也不愿意交出闲置下来的老宅基地。另外,在报建宅基地时,公安部门的政策是有了宅基地才可分户,而规划部门是要求分户后再划分宅基地,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而且,报建时,不仅手续较为繁琐,规划部门的收费较高,实地勘测收费为一户3000元,需经规划和国土两个部门批准。

  2、村、镇规划建设如同虚设。虽然我区有村、镇建设规划,但由于涉及农村宅基地置换、转让的问题,在划分宅基地后,不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不能形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另外在我区,由于各村贫富不均,每户的宅基地一般在80M2左右,住宅面积在170M2左右,即在宅基地上的建筑一般保持在三层即可。但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村民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均将房屋盖至6-8层,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则只盖两层,或是只打好地基后加盖一层,待以后经济允许了再建。出现了新盖的楼房参差不齐的状况,同时,也使得村、镇建设规划难以落实。

  3、以租代让形式多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逐渐减少,农村的宅基地也日显珍贵。尤其是在三灶镇,由于该镇工业较为发达,很多村民将房屋建成后,将房屋出租给外来人员或刚开始工作收入不高的上班族,以及附近的小商贩,房子一般有6-8层,一层有6间左右,而一楼往往用来出租商铺。据统计,一年下来,一户农民仅住宅租金收入在8-12万以上。这让很多的人愿意冒着极大的风险,用30万元左右购买宅基地的使用权,使用年限一般在50-60年左右,另外也有做工业园区的配套生活区,这种情况一般的使用权是20年左右,之后宅基地上的附属建筑物归村民个人所有。但是这些买卖行为并不受现行法律法规的保护,属于私下流转,双方一旦发生矛盾,法院只能要求双方协商解决,使用者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例如:在草塘村,有外资买了一处旧房子,将其拆掉重建后,原屋主争夺产权,最终法院将新房冻结。

  4、宅基地所有权不明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在九十年代初期,宅基地的管理不规范,可以随意买卖、划拨以及转让,所以,在我区农村,一家有2-3处宅基地楼房是非常常见的,只要村委会同意,所有的宅基地都可以报建,最多的村民有4-5处宅基地。另外,是因为农村的宅基地实行的是终身继承制,自己分户获得宅基地后,老的宅基地仍可继承,也可获得多处宅基地,。

  二、改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在以人文关怀三农的背景下,进一步听取农民心声、执政为民的要求。

  (一)要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

  被调查者反映我国宅基地相关立法不健全、规定不统一。针对这一问题,他们也提出了完善立法、增强地方性规章可操作性的建议。如宅基地具体面积的划定,应按人口分配,即划定一个人均宅基地面积值,根据村民申请时家庭人口数划定面积;明确规定宅基地占用耕地的相关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宅基地用地规模,保护耕地(问卷中被调查者建议法律应明确禁止宅基地占用耕地);明确规定宅基地是否允许流转以及流转中的限制及审批程序(主张允许宅基地流转的问卷远多于主张禁止宅基地流转的数量);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以经济上的压力限制宅基地的扩张,从而节约土地资源;完善宅基地权益受损的司法救济途径,由法院直接受理宅基地纠纷引发的诉讼;完善征地补偿标准的规定,切实保障被占地农民的利益。

  今年通过的《物权法》在五审之前还留有部分调整农村宅基地的条款。然而,种种原因所致,我国目前仍未有调整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房屋方面的`民事法律。完善宅基地立法,不仅是有效管理宅基地、保护国土资源的需要,更是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保障。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

  加强农村宅基地建设规划,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村镇建设规划应区分具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密集程度来制订,人口密度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集约化、合理用地原则。如可选择贫瘠但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审批建房,打破乡村划分,以乡镇为单位,重新整理乡村宅基地资源。旧宅基地在新宅获批后视情况处理,若属新建不久或仍可以居住,则可以适当进行流转,主要向本村内房屋需新建却无经济实力申请在新划集中居住区建房的村民;若旧宅属破旧无法居住,则可及时拆除,进行复垦,恢复置换为耕地。以乡镇等范围稍大的单位来管理土地资源,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土地。更多的村民共用同一套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机构。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保护耕地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新农村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稍差的地区,城镇化进程缓慢,可以适当鼓励村民向上层空间扩展住房,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严厉查办一户多宅,少批多占等违规现象,加强普法宣传,使村民树立起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无论何种规划,不可置疑的是村镇建设规划都应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实际可操作性,都必须以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为前提,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分批分次治理宅基地混乱现状,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农村村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适当时间可以在离城镇较近的地区推行农宅公寓化,从实际出发,结合村民经济承受能力,确保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此外,在宅基地优化整理的过程中,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使宅基地在一定范围之内资产化,以解决资金问题。

  (三)加强宅基地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

  不少村民提出建议,加大宅基地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足见农民对于法律法规的求知欲。在现有社会条件下,广大农村地区仍不具备日日读报,天天上网的条件,尽管社会所提供的资源丰厚便利,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多余的金钱,更没有掌握这些资源的能力。因此,行政机关理应为村民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提供便利,使其充分知晓从而便于遵守法律法规和保护个人利益。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建设透明政府,人文政府的题中之义。

  具体到宣传的方式,问卷显示个别被调查者提议村村设宣传栏,定时张贴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定期更新,成立法律宣传队,流动下乡宣传,采取灵活的形式,如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相关多媒体资料及真实案例。此外,我们认为村委还可利用广播、标语、简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将学生纳入,利用学生的影响来间接的向村民宣传宅基地法律法规;由村委负责组织培训班,定期开课,利用农闲时期,以立体、形象、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开展普法宣传。

  (四)基层国土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职、加强管理

  针对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基层行政人员及村干部管理不善、管理不严的问题,许多被调查者提出各级尤其基层国土管理部门应明确职权、加强管理、认真履职,监督和管理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情况。

  加强管理,体现在宅基地的审批、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工作能力方面。首先,审批程序应简化、完善,增加审批条件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村民申请;明确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杜绝宅基地审批中的权钱交易及乱收费现象。其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使国土部门的宅基地管理工作置于村民及社会的监督之下,督促其严格依法办事、公正管理,合理、平等地分配宅基地;及时处理闲置宅基地,严格治理私自建房、少批多占的村民,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控制宅基地用地规模。再次,国土部门应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讲究工作方法,树立便民意识、服务意识及廉洁性、自律性。公平、公正对待申请宅基地的村民,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现象;在批准村民宅基地申请后,严格按批准面积实地丈量,定期深入农村核查宅基地使用情况、完善登记制度。村委会干部亦应响应建设为民政府的号召,以便民为工作理念,切实行使自己职权,在宅基地问题纠纷中应主动组织调解,避免严重冲突;不断自我完善,掌握宅基地管理的相关知识,依法办事,引导村民更好地利用宅基地。最后,各级国土部门在加强自我监督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监管,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严厉处罚知法违法的工作人员,引导其依法办事、执法为民;同时在管理中吸纳一般群众的参与及监督,定期听取反馈意见,了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宅基地管理水平。

农村调查报告10

  调查人:马忠利

  调查时间:20xx-6-05

  调查地点:宁夏银川贺兰县部分乡镇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自八五年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对此,我在20xx年6月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宝山镇、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一、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通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宝山镇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调查的的人群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向农民发放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对法律功能的认识部分;对法律实施的评价部分;对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纠纷解决途径部分;对村委会的认识和评价部分。为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调查者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尽量做到文字的浅显易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因为采用了当场收回式,所以80份问卷全部收回。

  2.访谈的基本情况

  有些问题的设计旨在确定被调查农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识水平及他们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从而得出国家进行普法宣传所起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的测试结果,来观察知识水平是否对于农民接受法律意识有促进作用。有几个题的设计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农民的法律理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各个阶层的居民较之从前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表现为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

  3.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现及成因分析。

  由于法律意识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和外延,要想准确把握公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只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特征,作一些大致评估与分析。

  (1)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权利意识很淡薄,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公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生活实践和普法教育的开展,逐步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现行法律评价上,尽管多数人的评价是感性的,但他们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积极态度相反,由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又对现行法律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表现在他们对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宁愿依赖政策或某些行政职能部门,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咨询法律,从而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给他们的检举、控告权利,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烧身,更有甚者,即使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违法之举,他们也不去检举、控告,有的采取“私了”办法解决,求得“消除”后顾之忧,,从这方面讲,普法工作还任重道远。

  (3)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权利意识才刚刚苏醒。首先人们对权利的认识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加了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主动接受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次,人们对权利的主张要求日益强烈,权利的主张范围在不断扩大。近年来诉诸于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这表明人们已习惯于寻求法律援助的救济方式。近年来,关于人格权、身份权、继承权、知识产权

  等案件的数量增长也表明了权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宪法意识弱于部门法意识、民法和经济法意识弱于刑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弱于实体法意识等。

  三、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问题的具体策略

  1.坚持以往的普法政策

  回顾15年的乡村普法历史,我们发现,乡村普法是在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下运行的,通常采用的是福利引导型模式,即国家组织人员、资金开展普法,调动农民的学法积极性,引导农民逐渐习惯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生活。这其中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法律信息,主要是以案说法、新闻调查、解释新法等形式,缩短农村与外界的时空与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促使农民变革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使法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反思

  通过调查显示被调查地的居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整体看来有一定的提高,但个别看来还是十分淡薄的,这就表明有关部门普法的工作做的还有不足之处,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部分居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因此,为了更多的居民免遭不法利益的侵害,司法所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育方法,进一步加强普法力度,进而使得更多的居民法制意识得的到加强,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真正把农村这一块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

农村调查报告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呈直线上升趋势。农民的腰包鼓了,笑容多了,生活越来越好。家里添置了冰柜、空调、太阳能、洗衣机等电器。房子越盖越高,越盖越华丽,装修得也更漂亮了。

  公路也通畅了,柏油马路铺到了家村,高速公路穿过农村,其它的路面也铺上了石头。交通顺畅了,农产品可以方便运输,卖个好价钱。有的农民甚至种起了果树,办起了养植场,收入也翻了番。

  农村实行了税费改革,农业税免了,国家还实行财政补贴。农民的收入由以前的几千元上升到现在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

  这飞跃是巨大的。

  我对农村税费改革进行了一些了解。

  根据中央的部署,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改革”。

  (一)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乡统筹费后,原由乡统筹费开支的乡村两级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和民兵训练支出,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修建乡村道路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实行有偿服务,政府适当补助。取消在农村进行教育集资。所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涉及农民的集资项目,也要一律取消。

  (二)取消屠宰税。随屠宰税征收的'其他收费也一并取消。

  (三)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村内用工实行上限控制。除遇到特大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外,任何地方和部门均不得无偿动用农村劳动力。试点地区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的具体步骤,由当地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四)调整农业税政策。新的农业税实行差别税率,最高不超过7%。试点省份的具体适用税率和农业税征收总额,由国务院确定;省级以下试点地区的具体适用税率和农业税征收总额,由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府按照比现行农民税费负担明显减轻的原则逐级核定。贫困地区的农业税税率要从低确定。农民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为第二轮承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其他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为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计税土地发生增减变化,农业税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征收牧业税的地区,改革后牧业税的负担按照略低于新的农业税负担的原则确定,具体办法由省级政府制定。

  (五)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按照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不重复交叉征收的原则,对在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继续征收农业特产税。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可以由试点地区省级政府决定只征收农业税或只征收农业特产税;也可以决定在农业特产品集中产区只征收农业特产税,在其他地区只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税率按照略高于农业税税率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

  (六)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经费,除原由集体经营收入开支的仍继续保留外,凡由农民上缴村提留开支的,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方式统一收取。农业税附加比例最高不超过农业税正税的20%,具体附加比例由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府逐级核定。用农业税附加方式收取的村提留属于集体资金,实行乡管村用,由乡镇经营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农村税费改革目标:

  按照中央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减轻,规范,稳定”。“减轻”即通过改革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实际负担;“规范”即要加快形成农村规范的税费政策和征收办法;“稳定”即新的农村税费政策、征收办法及农民的实际负担水平要保持稳定。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积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中央指导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此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中国部分农村当前还存在严重问题,如饮水问题,中国农村的全面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国在20xx举办奥运会,中国的经济将借此取得飞速发展,农村发展前景广阔。

农村调查报告12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农村调查报告13

  一、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措施,加强城镇空巢家庭困难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三、调查结果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中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良好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四、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自己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仅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灵活开展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胁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烧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行动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据了解,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按照韩克庆的分析,空巢现象所折射出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曾指出,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使现有的养老体系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任务,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将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有单独的生活空间、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因此在这方面,人们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 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务。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两万多人,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

  最后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较少。 在不少专家看来,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正是作为养老最基础的家庭层面。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随着空巢问题的凸显,今年初,一场关于“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据了解,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对于上述规定,不少市民认为,“精神赡养出自心关乎情,属于道德上的义务,而不是法律上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伊密,则对上述规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常”是什么概念,法律能否规定一周回去一次,还是一个月回去一次,一次多长时间?既然条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便没有操作性。同时,法律能不能把常回家看看、打电话列入工作考核标准中?这同样也没有可行性。“常回家看看”作为一种理念、观念和要求是应该的,但作为一个法律条款就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虚设,那么其尊严和威信也会大受影响”。

  对此,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老年法属于社会类立法,因此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但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法院一般不会受理这种诉讼,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此类案件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多方面决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决,也有行政上的督促,还有调解组织的调解等。另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主要是对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和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的,要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义务。

  “立法新修订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既是立法的进步,也反映了当前比较严峻的养老形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中国未来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其有效补充。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角度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增加精神慰藉的内容,不仅强化了子女的陪护责任,无疑也是对老年人更高层面的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的保护。同时,立法也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韩克庆说。

  有人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老年人维权给予充分帮助和支持,具体包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司法机关要依法优先将困难“空巢老人”纳入司法救助对象,酌情减免困难“空巢老人”的诉讼费用;各基层司法所和乡镇、村(居)调解委员会要为“空巢老人”维权提供各种帮助,在积极调解“空巢老人”权益纠纷的同时,支持“空巢老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以老龄办牵头开通老年人维权热线,帮扶对象包括“空巢老人”等,由专业律师为老人义务提供涉老法律方面问题的咨询并答疑解惑,充分满足老年弱势群体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农村调查报告14

  我的家乡,湖北省某某市某某县XX镇XX村,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在这里,我们的长辈通过种植棉花、大豆、小麦等农作物而生,安详而幸福。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的减少,再加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更多的人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而选择了外出务工以增加家庭的和收入,改善家庭条件。虽然在外务工不比农村种地轻松,可是为了家庭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子女能够上学,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于是,农村里面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赚钱,由爷爷奶奶抚养,大部分在家里上学,过年或者放寒暑假的时候才能够和父母见面。这就是我们村很多留守家庭的现状。

  不止在我们村,其他地方乃至全国都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就说湖北吧,湖北,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中国留守儿童网上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湖北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大约在800万左右,由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这个暑假里,我在我们村子里面拜访了很多户人家,并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和交谈,了解到了很多这个群体我以前从没从没注意过的问题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由于这种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使得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孩子有了其他孩子所没有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学习、活动、心理等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问题。

  以下是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1. 孤独感

  当我问到他们在家里一般都做什么的时候,很多小孩都说放学后有作业就写作业,没有作业要写的时候就看电视,星期天的时候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好多爷爷奶奶也说,一到星期天就不见人了,也不知道回家吃饭,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到处去找,找到了还极不情愿回家,说他他也不听。然后我问一个小孩为什么不想回家,他说:回家只有我一个人不好玩,我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当我问到如果父母在家的话会不会还总是不想回家,结果完全不相同,他说,父母在家比较热闹,人比较多,而且还会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自然就喜欢在家里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啊!此刻我眼中浮现出一张画面,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在那一个个放学后的黄昏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呆呆的望着西边即将下落的红日。

  2.学习成绩的差距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中等偏下,也有少数成绩较好,成绩好的那些孩子都是家里的`爷爷奶奶懂点知识或者有哥哥姐姐的,而那些没有人辅导的孩子大多成绩不怎么好。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大概原因都是很多不会的东西没有人教,然后自己也不去问老师,不懂得就越来越多了,成绩自然就不好了。也有一部分孩子说不会就不会呗,学习成绩不好又不会怎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但是我问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读书是为了什么,他们说是爸妈总是告诉他们要好好读书的,还说读书了以后上大学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了。我想,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区别吧。可能虽然很多父母知道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可是常年不在家里,平时也只是打电话,电话里说的也不知道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而爷爷奶奶又不懂教育,更不懂学习上面的东西,所以,对于学习,基本上靠孩子自己自觉。但是留守的少青年儿童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要他们一个人去抵抗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诱惑谈何容易。。。

  3.心理情况

  很多孩子性格孤僻、倔强,与生人交往时害羞,不敢说话,当我第一次跟那些我不怎么熟悉的小孩说话时,他们都是躲在爷爷或者奶奶的背后,不敢看我,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小声的回答我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见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没有害怕和缺乏信心。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对于尚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对父母的依恋还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之一,特别是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的留守儿童,他们的这种依恋性情感很难得到满足,没有感情依靠,在感情问题方面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对他们的心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我见过的这些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由于长期的沉默寡言,对父母的思念以及自己内心的无奈,逐渐养成了孤僻、郁闷和自卑的心理。他们害怕跟陌生人说话,哪怕简简单单的问答也显得不自信。甚至有一个初中生在初三那一年,因为对父母的思念和学习的压力,最后由于不会自己调节情绪而导致精神分裂,这对孩子自己以及家庭和社会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4.道德问题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些留守儿童他们的穿着都是挺好的,跟那些城里的孩子差不了多少,而且零花钱也从来不缺。我分析了原因,家长外出打工时间太久,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尽到自己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所以心里会感到愧疚,就只有通过物质方面来补偿,还有的父母因为一年与孩子见面的时间太少,所以不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给孩子留个不好的影响,就尽可能的包容孩子以至于放纵,所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养成了奢侈浪费,互相攀比的陋习。同时,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而且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甚至我听村里的干部说,村里面打架的、去网吧玩游戏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家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听话。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多大!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以下是我对留守儿童问题提出的看法:

  1. 家庭教育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家庭式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进行面对面直接的互动,自我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父母是这个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群体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的交流时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改善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首先要从家庭做起,而且每个留守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问题,无论是在教育和管理方面还是采取特殊的观察、爱护、援助手段都需要给每个儿童制定一套独特的方案,这就需要政府、社区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些热心的能胜任此工作的教育者,对家庭做好相应的教育,从而从家庭入手,改善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

  2. 学校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老师的的关注是他们学习的外部动力,但是很多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有些老师也是看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忽视了成绩差的同学,也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形成了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就越少。有部分留守中小学生跟我说 老师排座位是按成绩的好坏排的,成绩好的就坐在前排,成绩不好的就坐在后面跟旁边。试想这样的老师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呢?所以,作为留守儿童所在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比如,学校可以这里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并且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定期为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要随时观察留守儿童的异常行为及时为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定期对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让监护人懂得自己的小孩在学校的一些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变化,并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老师一起更好的监护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活泼的成长。

  3. 社会支持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学校家庭的教育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同意认识,一同努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让留守儿童有被关爱的感觉,逐步形成家庭、社会、学校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当然,还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家庭的和谐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否健康的成长取决于去全社会能否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而且,就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民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将依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农民工的子女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也将依旧存在,希望大家能够自觉的关心、帮助、支持他们,也希望农村的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改善,我相信只要他们能感觉到社会对他们的爱,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我们对他们的期望!

调查人:xxx

20xx年xx 月 xx日

农村调查报告15

  从xxxx年10月份开始,我以xxxx县xxxx镇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当面交流、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农村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表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等进行了调查探究,现分析如下:

  一、农村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表现

  在调查中发现,随着近年来我县民主评议党员、基层党组织整建和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扎实开展,农村党员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敢想敢干,争做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村党员在近几年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带头发展产业,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xxxx镇为例,近几年全镇各类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合作社、协会达11个,均由党员牵头成立。河西村部分党员大胆尝试,充分利用境内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立河西食用菌生态示范园1个,以协会+农户的模式吸收28户群众入股,目前50个大棚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收益达144万元;磨平党员杨林录放弃生意回乡带领群众发展地栽香菇,让贫困户以投劳的形式入股经营,共同致富;夹山沟村党员高兴文流转土地328亩建立苗木花卉示范园,坚持共同致富的宗旨,发展会员50户,栽植梭椤树152亩,培育樱花、合欢、红枫、栾树、皂角、石楠、白玉兰、香花槐、国槐、腊梅等幼苗176亩,并在苗木基地林下养殖林麝45头,发展散养土鸡10万只,种植黄芪、苍术等中药材100亩,辐射带动周边柘梨园村、磨坪村、锅厂村发展苗木20xx余亩,实现苗木培育、生态养殖等循环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挥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觉悟较高,责任意识增强。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农村党员思想觉悟较高,普遍比较关心村上事务,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比如,大坪村的一名党员对村上如何发展党员很关心,呼吁镇党委加强大坪村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年龄结构,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青岗坪村的一名党员,在调查中向我们建议加强通组道路建设,修建小型垃圾池,改善村庄卫生环境。田坝村的一名党员建议村上搞好产业发展规划。这类现象表明,新时期农村党员觉悟逐渐提高,普遍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三)带头落实政策,推动村庄发展。在调查了解中,发现在一些项目建设村,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政策落实,其他党员积极参加,带领群众投工投劳硬化道路,修建桥涵,解决人畜饮水,节约了资金,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改变了村庄面貌,推动了经济发展,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年实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广大农村党员积极配合镇政府开展工作,义务清扫垃圾、自觉打扫房前屋后卫生、硬化场面、改厕改圈,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有效改变了乡村面貌。

  (四)发挥骨干作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党员在精神文化建设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凸显出来。这种模范作用首先表现在党员踊跃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上。经调查,xxxx镇近几年组织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大都以党员为骨干力量,在今年开展的广场舞群众文化活动和迎新春文化演出中,党员人数占到总人数的近一半,且在其中发挥了号召、组织作用,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塑造了积极向上的党员形象。其次,农村党员在抵制赌博、反对封建迷信、营造和谐邻里关系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陈旧。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占被调查对象5%的党员存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现象,经查阅档案,发现这部分党员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入党时间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在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回答上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观念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比如,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党员带头发展产业问题时,这部分党员普遍持不赞同或反对态度,认为那是搞个人事业,是为自己谋利益。当回答如何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这个问题时,他们也持有消极看法,认为不如以前的'运动,其中1名受访者还明确表示应该用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反斗争,思想明显带有左的色彩,停留在旧的思维模式里面。

  (二)党性不足。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部分党员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能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甚至淡忘了党的宗旨,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庸俗思想,遇事个人利益当先,不讲原则,一门心思贪占便宜,歪曲补偿政策,随口开价,带头抵制工作,损坏了党员形象,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三)纪律松弛。农村绝大部分党员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个别党员纪律观念较为薄弱,对待组织生活很不严肃,把组织生活当负担,嫌麻烦,认为耽误事、不自由,随意缺席,遇到民主生活会、支部换届选举这样的重要事项,也是再三邀请都很难到场。据被调查对象反映,还有的党员不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在高速路征迁过程中私下煽风点火搞串联,鼓动群众上访闹事,不能引导群众冷静处理矛盾冲突,给当地政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带来很大阻力和麻烦。

  (四)法制意识淡薄。在调查中还发现,法制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由于法制观念淡薄,部分农村党员在行使党员权利时不能以事实为依据,或主观臆断或从个人恩怨出发判断是非曲直,甚至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严重背离了法治精神,损坏了自身形象。还有的党员在讨论不合格党员处置、违纪党员处理等问题时完全不从党规党纪方面考虑,而是提倡将功补过,这明显是法治精神缺失下的封建人治思想残留。

  三、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党员教育。高度重视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及时更新观念,增强宗旨意识。一是加大对老党员的教育力度。重视对老党员的思想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学习,过好组织生活,对因客观原因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老党员要建立帮扶机制,送学上门,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党的新理论、新政策,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扩大培训范围。改变过去只重视对村三委会负责人和党员带头人的培训方式,将农村普通党员纳入培训范围,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教育阵地,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培训,增强党员意识,促其发挥模范作用。三是选准教育方向。结合县上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选准方向,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四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挖掘农村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在征地拆迁、带头执行政策、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党员,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弘扬正气,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强化约束机制。严格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严格程序,强化纪律约束,使组织生活正常化、常态化,增强农村党员的纪律观念。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日常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将他们参加组织生活情况详细记录在册,定期公示,接受群监督,督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带头作用。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量化评议细则,在民主评议基础上加大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对那些违法违纪的、损害党的形象的党员,经教育仍无改过之心的,要敞开出口坚决清除出党,发挥党纪、党规的惩戒教育作用,让党员心中有所敬畏,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进行法制宣传。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通过支部学习、党员讨论等方式,广泛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党员进行以农村实用法律为主的宣传教育,传输依法治国思想,让他们在浓厚的法治氛围中带头知法、懂法、用法。健全信访举报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党员熟悉举报程序和相关规定,引导他们以事实为依据,按照和相关规定正确行使党员权力,通过正确渠道和方式表达自己的述求,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时刻做遵纪守法的榜样。

【农村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01-18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03-08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03-29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调查报告01-14

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01-14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10-13

农村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01-02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通用02-17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