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1-09-27 09:50:37 报告 我要投稿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一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怎样写开题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课题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奉献力量。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新课改,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

  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一是课堂教改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要降低重心,要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堂上,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素质也就能提高。二是针对本校实际并富有实用性。脱离学校的发展,脱离学校的实际而搞的课题是没有生命力的,选题必须仔细分析学校的内外部条件。我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两个:即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才能被真正确立和调动起来?这是主要矛盾。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实用性。三是课题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消除偏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差异性,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式的、作秀式的课堂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其判断依据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更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能获得高分的“书呆子”。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目前,对当前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了解、分析。当前,作为一线的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方面下真功夫。本课题的研究有望对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现象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通过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三、研究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育者,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来就是每个教师不喊口号,不唱高调的普遍希望,在教学实际中,所有的教师都在同样地为培养后一代默默无闻的为党和人民辛勤的工作。但为什么仍然存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呢?除了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知识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存在着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因此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改变古老的教育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初衷与指导思想。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三)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些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

  (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

  (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

  (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

  (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

  (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能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价值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

  2、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另一类定义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

  2、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从“有效”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有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有效益—教学目标是否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有效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通过对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作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

  (1)改善学习方式。①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②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③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2)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

  (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3、“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步骤:

  先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参与实验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过程设计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题阶段性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形成课题论文评比和结集、有效教学案例集)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初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5、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三)研究过程

  1、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举行开题论证会。

  2、前期实施阶段: 成立课题组,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3、中期实施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各子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后期总结鉴定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专集,出台学校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四)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市级教学论文评比,将教师获奖论文和发表论文编印论文集。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撰写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获奖或发表。

  4.资料汇编:《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七、课题的可行性和保障措施

  (一)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

  1、设计合理:本课题是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2、方法得当: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活动。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沙龙、撰写教学周记、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二)保障措施

  1、措施到位:

  (1)师资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兴趣的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绝大多数参与“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数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能够兼顾学校各个层面。建立校长室指导、教务处具体负责、年级组、教研组为主线的课题研究体系,能够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2)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2、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3、组织保证:

  主要课题研究小组人员:

  教育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自身的挑战,是对常规的挑战,显然往往是逆水行舟的,也一定是要历经险滩的。因此在科学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能生存,而且还要有克敌制胜与化险为夷的思想,等船过河不如造船架桥过河。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2

  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古往今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解物理题也是这样。而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恰恰忽略了解题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都没有掌握解物理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对于理科的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课难懂,物理题难做。其实方法是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强调学习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优化学生素质都有较大的帮助,所以解题方法也是学习的灵魂。这样看来,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了一套完善的解题方法,学生不必再对物理“望而却步”,也不必再对物理题海“望洋兴叹”,可以从繁重的物理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受此启发,我决定进行“高中物理解题方法”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以往对于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研究的也有很多,大多数只是研究某一类习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动力学问题解法,热学问题解法,电学问题解法,讲的都是大而空,只能适用于这一单一类型。也有一些单纯总结解题的方法,如等效法、整体法等,但是都只是一些零星的见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我们准备研究力学、电学、运动学、动力学等都适用的解题方法,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具体方法,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还要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细细看来,物理解题方法也正是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物理中的等效法,模型法以及假设法等等。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解题方法可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为以后走上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物理解题方法中有好多方法就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极端思维法等等。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建立更广泛、更完善的智能结构。

  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哲学中联系的观点

  马克思哲学提出了物质世界是联系的,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积累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这些科学的方法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对于高中物理解题也必定有相应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为三种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三类方法,这三类方法是统一矛盾,解决问题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普遍适用的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当然也同样适用。

  (二)皮亚杰的顺化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对于各种解题方法,学生可能都感到陌生,所以我们准备找出与有关各种解题方法对应的小故事,通过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个初步了解,从而能更快地接受和理解这种方法。例如,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其实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物理中的“等效法”,这样一讲,学生肯定一下子就明白了“等效法”。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我们就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出各种解题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各种解题方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的界定

  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很多,但大多数只是某一类习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运动学问题,在动力学问题中就不适用,对于这样只适用于特定习题的方法我们没作研究。我们只研究那些力学电学以及光学热学四部分都适用的方法。分别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一些具体几种方法,又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有条件等效,过程等效以及模型等效等等,又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了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总结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我们分别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将每类方法细细阐述,例如,物理方法中的等效法,有条件等效,过程等效以及模型等效等等,对于每一种方法都要一一找出相应的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最终将所有解题

  方法汇编成册,编著了《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二) 探索应用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做题的有效方法

  把各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解题中去,指导学生解题,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以及各种物理解题方法中哪方面比较欠缺,以保障我们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二)购买相关的图书,通过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搜集三大类方法中的各种具体的方法,以保障我们研究课题包含方法的全面性。

  (三)通过购买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和通过网络查找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从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找出与相应方法对应的题目,以保障所选例题的典型性。

  (四)对短期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撰写成论文,向全国各大期刊投稿。

  (五)最终归纳高中物理全部的解题方法,编著成《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河北内丘中学20xx级11班和12班的全体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学生应用各种方法反馈的情况,从而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程度。

  (二)研究的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和对物理解题方法了解的程度以及在各种物理解题方法中哪方面比较欠缺,从而在研究成果中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以保障我们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2. 文献法

  通过查阅历年高考题和历年各地的模拟题等文献资料找出每种方法的典型例题,用来更清清楚地说明每一种解题方法。

  3.归纳总结法

  通过查阅历年高考题和历年各地的模拟题等文献资料找出每种方法,将所有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纳总结,分类汇编。

  4. 行动研究法

  通过调查实践等行动方式了解学生解题方法的不足之处,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5. 实验研究法:控制条件找因果

  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对于检验各种解题方法的效果是否对学生解题有帮助时采用实验研究法,找出两个学生程度相近的班级,一个班学习解题方法,另一个不学习解题方法,过一段时间,比较两班的物理成绩,从而得出解题方法对于指导学生做题的效果如何。

  七、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准备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

  2.编写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和总结调查问卷。

  3.购买相关的图书

  (二)实施研究阶段

  1.通过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搜集三大类方法中的各种具体的方法。

  2.通过网络查找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从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找出与相应方法对应的题目,以保障所选例题的典型性。

  3.撰写有关物理解题方法的论文。

  4.在本校学生中通过两个班对比检验解题方法的效果,对于好的解题方法加以推广。

  (三)总结阶段

  1.编著《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预期的成果主要有论文和专著两种形式,一是整理成有关的解题方法的论文,二是编著《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九、完成课题研究条件和保障

  (一)物质保障

  我们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设有专项科研经费,给我们的课题拨出了2000元启动资金,这样,我们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购买书籍、光盘等各种资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技术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七名成员组成,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又有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负责搜集资料,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中年教师负责总结各种方法。七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有了以上的保障,我们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题中去,象青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样的坚忍不拔;象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一样辛勤耕耘;象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一样的勇往直前,直到课题初见成效,最后结题。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导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①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②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

  ③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④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⑤学生多,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要,教学质效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学需求,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 导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2.研究意义

  ①导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导学案的书面指导下自觉地参与群体中,成了学习的主人。

  ②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启发、点拨、诱导学生的学习。

  ③导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因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

  ④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导学案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真正跳出了题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⑤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 初中物理导学案编写研究旨在追求实用、高效、有趣,以期实现师生爱用、好用之目标。

  2. 导学案编写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订,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3.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1.改善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改善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落实校本研究。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做好申请立项的准备工作,整理好研究的基本的思路。

  (2)利用假期,收集一些素材,为教学做好准备。

  (3)撰写《开题报告》。

  2. 实施阶段

  (1)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①.周六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②.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情等方面内容。

  ③.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④.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⑤.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⑥.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2)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②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③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④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具体要求:

  ①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③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④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⑤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⑥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3)导学案的使用

  对学生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②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③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对教师的要求

  ①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

  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③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a.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b.预习疑难反馈、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c.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d.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e.穿插巩固;f.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④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其他使用要求

  ①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②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③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④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有关保障措施:

  ①实施导学案后,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料、除导学案与周周清或单元清巩固练习卷外,不得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②周周清、每次月调研考试题必须有不低于60%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和导学案的原题。

  ③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④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632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即将全班学生分成6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3个两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6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2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等。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

  ⑤实施导学案的学科教师,学校将发放适当的备课加班津贴。

  ⑥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气氛是否浓厚;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看效果,看效率。学校验评组评课,强调两个字:一是活,看学生参与和学习气氛;二是实,看课堂是否很实在,看学生是否会学、学会。

  3. 结题阶段

  (1)完成结题报告。

  (2)形成具有原创特点的论文将实践经验升华。

  (3)形成编辑成册的完善导学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 形成具有原创特点的论文。

  3. 形成编辑成册的完善导学案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中物理一直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学生到了高二年级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40%,这种现象还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物理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于是想到了把它作为本次课题来研究,通过研究找到物理“学困生”成因的主要方面及其相应的次要方面,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的放矢的防止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和物理教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本课题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寻找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打破形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瓶颈,寻找原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可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还可为老师提供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个案分类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转化“后进生”的菜单,提高转化的有效率。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归纳总结,调查分析,研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形成报告材料,交给学校物理互研组,为本学科的老师提供学困生的对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困生”学习现状和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2、物理“学困生”学习特点、学习类型及成因分析;

  3、物理“学困生”学习转化和策略的研究;

  (1)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2)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课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4)“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

  4、学校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转化物理学困生。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计划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过分析研究讨论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计划用半年多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0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查找文献、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获取用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交校物理互研组,为学校物理组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转化物理学困生的科学方法,并以此来转化物理学困生;预期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及论文;转化学困生的有效做法;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等。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课题开题会议校长讲话稿

2.初中市级课题开题会议纪要范文

3.金都管理学院毕业综合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4.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5.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6.开题报告老师指导意见

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7篇

8.关于医院审计报告范本(课题项目经费管理)

9.课题评审鉴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