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台救灾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8-30 19:32:28 报告 我要投稿

对抗台救灾工作的调研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抗台救灾工作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抗台救灾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台风灾害事故特点

  (一)破坏力强,危害性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狂风巨浪。台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米/秒以上,狂风可摧毁大片房屋和设施,大风还引发风暴增水,沿海沿江潮水位抬高,出现大波大浪,导致海水倒灌,危及大堤和堤内人员设施的安全。如果出现天文大潮、台风、暴雨三碰头,则破坏性更大,上游洪水来势猛,下游潮水顶托行洪不畅,风大潮高,极易引起船只相互碰撞受损,甚至沉没,严重时风浪可能掀断缆绳,致使船只随波逐流,极易撞毁桥梁、码头、海堤、江堤、造成恶性事故;

  二是风暴潮。由于其中心气压很低及强风可使沿岸海水暴涨,形成台风风暴潮,致使海浪冲破海堤,海水倒灌;

  三是暴雨。迄今为止,最强的暴雨是由台风产生的。山区半山区易出现山洪爆发,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夹带沙石、泥土的洪水威力大、破坏性强,往往损坏防岸、漫堤决堤、堵塞涵洞、冲毁道路桥梁、填埋农田、毁坏村庄,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遇有火灾。两种灾害相互借势,危害极大。

  (二)波及面广,人员伤亡大

  每年7月至9月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大陆沿海省市,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伤亡数百人。如06年超强“桑美”台风在xx登陆后,短时间内求救报警电话不断。台风来时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人员被压、被冲、被困,营救困难,人员伤亡十分严重。

  (三)救援难度大

  如“桑美”台风登陆后,造成道路、水电、通讯被洪水冲断,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首先是通讯中断,使灾情信息无法畅通传递。台风登陆不到二十分钟,很多地方手机基本没信号,而当时“119”报警线路也遭台风损坏,报警都需要固定电话打入或防汛抗台指挥部的接到报警转到支队再由支队转到大队的。其次道路交通中断,严重阻碍救援行动。救援人员很难在灾后第一时间到达救援地点。“桑美”台风,17时35分左右,正在风强雨猛时,xx大队龙港消防中队接龙港镇防汛抗台指挥部调度:xx县龙港镇白沙办事处七河村(靠海边约1公里)有一蒙牛厂房屋倒塌并有多人被困,情况十分危急。

  同时,xx大队xx消防中队接xx县防汛抗台指挥部调度,位于xx县仙居乡南新街39号的一栋三层民房倒塌,一个五十来岁的老人被困在倒塌废墟深处,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台风正在登陆,救援小分队面临的第一难题就是,强风暴雨中如何行车。且行进途中大量坍塌的广告牌、电线杆、树干,悬空的电线、电缆等各种路障众多,而一些乡村道路本来就狭窄,有些被毁的路基等障碍严重干扰部队的前进速度,甚至对救援人员自身安全构成威胁,第三是常常伴有火灾、化学灾害事故的发生,也增加了救援难度。“桑美”台风袭击后,21时47分,xx消防大队值班室接到报警,称xx县桥墩镇松山街发生一起煤气瓶爆炸事故,并有2名人员受伤,其中一人伤势非常严重,且房内还有两瓶煤气正在泄露,随时都有再次爆炸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要求消防官兵迅速前往进行处置。各种人员被困、房屋倒塌、火灾等灾害在短时间、大范围内交叉发生,多方告急,增加了组织指挥的复杂性。

  二、消防部队在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短时间内受灾求救人员过多,警力严重不足,难以成功有效处置各种事故。

  因现在基层编制有限,在遇到“桑美”这样的超强台风登陆时,xx大队在台风登陆后短短的两小时中就出动救援5次,包括龙港白沙乡、仙居乡南新街、龙港龙湖二高对面、灵溪南水头、灵溪秦岙村老人院等地方。且每个地方救援难度都较大,费时费力,两个中队最后就只有值班人员留守,同志们连续作战,精力有限。

  对策:接警中指挥员要根据受灾人数、道路情况等统一调派消防救援力量,调派的原则是确重点及危急、险恶地段或区域的需要,并加强同地方政府的联系,及时沟通,有些能组织地方人员救助的,路途又较远的受灾点,可由地方人员组织实救。

  (二)社会抢险救援联动作用发挥不尽人意。

  按照有关的规定,由政府牵头,成立了由武警、预备役、民兵、公安、交警以及其他相关的通信、救护、电力等等社会抢险救援组织,制定预案,规定职责。但是由于社会救援力量来自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相对分割,联系很少,缺少配合演练,联合机动能力参差不齐,运行不够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及信息沟通渠道,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中,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的最大效能,联动机制起动缓慢,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一些房屋倒塌的事故救援现场,群众较多,现场混乱,多头指挥现象严重。如此次的金乡河尾洋、仙居乡南新街等灾害事故现场。

  对策:社会抢险救援工作涉及到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平时加强联系,特别是台风期间,通讯室、每名干部都要了解掌握县、镇防汛抗台指挥部有关领导的联系方式,到场后根据任务分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行动,按级指挥、有序操作,从抢险救援的全局出发,主动搞好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配合的能力。在处置过程中,尽量做到忙而不乱,而且可以减少救援人员不必要的伤亡。

  (三)水上救生、房屋倒塌等抗击台风灾害的专用器材缺乏。受台风影响,到处都是“水漫金山”,多处房屋倒塌。如灵溪秦岙村老人院、灵溪沪山车管所人员被水围困;仙居、金乡多处房屋倒塌,人员被埋。消防官兵虽英勇善战,在抢险救援中表现突出,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只能依靠有限的器材进行救援,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抢险救援的作用。如营救被水围困的群众时,此时水上救生装备如消防船、橡皮艇就显得匮乏,而xx中队水上救生抛投器只有一具,何况平时怕损坏,都没用。消防官兵仅靠个人素质去营救,效果不好、危险较大。如灵溪秦岙村老人院救援,现场道路无法辨别,救援人员只能相互挽住,摸索前进。各房屋倒塌现场的救援还是依靠各种切割机、简单的破拆工具,挖掘的盲目性大,速度慢。

  对策:根据现有装备,突出抗台救灾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基层官兵的处置能力。不仅要从理论上学习知识,更要在处置过程中胆大心细,服从命令,统一指挥,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作用。

  (四)狂风暴雨中车辆、人员前进困难,耗时较多,危险较大。

  “桑美”台风中,大队首先接到xx县龙港镇白沙办事处七河村有一蒙牛厂房屋倒塌并有多人被困的求救电话,17时35分,邱明副教导员带领龙港中队抢险救援

  当时整个救援力量只有8人,全部下车试着将其移动,但纹丝不动,在情急时,救援人员灵机一动,借助杠杆原理,将大型钢筋块橇到圆的木棒上,后推至路边。救援人员确定三个人手挽手前往前方一百米左右的一处已被台风刮倒的简易房“取”木棒。经过近十分钟的时间,工具取回来了,几经周折“障碍”终被铲除

  在处置完桥墩松山路118号煤气瓶爆炸事故后,因有两名受伤的群众,当时地方车辆根本没人敢开,应镇领导要求,消防官兵决定把受伤人员送到县人民医院,此时已深夜12点,台风强度虽较其最强时段有所减弱,但依然是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且路上积水已近1米,路上避险车辆停放杂乱无章,消防车在路上行驶就如同“海上一叶孤舟”,在将受伤人员顺利送到医院后归队途中,车子开到河滨东路时,因道路复杂,障碍物较多,驾驶员将车子一半开到人行道上时,不料此时路基被雨水浸泡得过于松软,车子便陷入其中。

  象以上这些情况都表明我们官兵是摸着石头过河,处置过程中官兵心里都没底,随意性较大,说明对于自然灾害的处置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台风灾害的救援研究就有所欠缺,组织部队和官兵探讨少,加之抗击台风救援面广,情况复杂,变化大,往往是随着灾情的发展而决定救援任务。

  对策: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不胜防,因此,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提前掌握台风信息,注重与当地水文、气象、防汛等部门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汛情及地质、植被、河道、道路与洪灾相关信息情况;特别是一些乡村道路,平时加强熟悉,救援中最好是有村里的人带路。

  (五)抢救各种伤员中官兵救助方法欠妥,盲目性较大,很容易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如各种倒塌事故的挖掘现场,特别是金乡河尾洋村,当时被埋人员过多,周围群众也较激动,当发现还有活人时,大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搬出来再说,对事故现场抢救出的窒息、休克、出血等重、危急伤员,没有按相关救人程序来实行。可能有脊柱、骨头受伤不能搬运的也被我们消防队员所忽视了。在送桥墩松山路118号煤气瓶爆炸事故的伤病员时,因车内空间狭小,只能要求他们坐着,导致伤员比较痛苦。好在指挥员能要求受伤病人家属、镇领导各一人跟随同行,以便紧急情况下能处置。其中一名伤员情况较严重,消防队员克服各种畏难、恐惧等心理,能对其进行安慰,不断唤醒其意识,为有效抢救赢得了先天条件。

  对策:一是强化业务理论学习。基层指挥员和战斗员要加强特殊灾害事故处置技战术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二是突出针对性训练。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急救科目的针对性训练,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伤员搬运等初步处理技术,使消防队员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有效处理,不会因为失误、不懂而延误救人时间或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六)参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救助中或救助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害怕、矛盾等心情困扰。

  如在金乡河尾洋村事故现场一下就死亡四十多人,当时挖掘出的尸体很多都是缺胳膊断腿、脑浆四射,不成人形。桥墩松山路118号煤气瓶爆炸事故的伤病员更是被炸的血肉模糊,身上皮肉相连,痛苦连连,让人看了就不免胆战心惊。不少官兵都抱着不同程度的复杂心理在事故现场进行救援,何况很多还是第一年的新兵。事后回想起来有些官兵还会出现吃不下饭、恶心、睡不好觉、精力不集中、心情承重等各种反应,一定时间影响了部队的战斗执勤。

  对策: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一是充分发挥“三互”小组作用,平时干部要主动与战士沟通,特别是那些救援后情绪反常的同志要特别注意,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二是通过各种心理教育,心理行为训练等培养官兵坚强的意志,临危不乱的处置能力,使官兵在各种灾害事故中能克服各种畏难情绪,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三是积极外聘心理医生,开通心理电话,网络等,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如此次全省一批心理干预专家来xx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支队政治处就主动邀请到了其中的一位全省著名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宫本宏教授到xx大队为官兵进行应激相关障碍及灾难与心理知识讲座。官兵普遍反应效果较好。

  (七)安全问题。

  保护住自己才能更好的打击敌人,在抗台救援中消防队员要做好各项个人防护工作,指挥员更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全面的分析各种灾害事故的危险程度。在救援过程中贯彻“救人第一”的思想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安全防护,如在应对广告牌、房屋倒塌救援时,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观察风向、倒塌物结构等情况,防止二次倒塌伤害;遇有电杆倒塌不要轻易处理,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到场处理;在狭小、通风条件差的地方救援时要戴上空气呼吸器;在组织对地下车库进行排水时,要防止车辆打滑、碰撞,避免人员、车辆掉入水中等意外事故发生;要做好人员的轮换休息工作,合理整编现有力量,轮流出动,确保能连续作战;要注意行车安全,在到场救援和撤离现场时,要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