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9 15:11:15 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调研报告(精选22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调研报告(精选22篇)

  教育调研报告 篇1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64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大,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大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 “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改革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合力。政府要发挥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适度进行投入,重点开展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要求的量化指标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应更多关注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督促设立心理教师编制;构建医教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搞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进一步发挥少年宫、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节假日免费开放校内场地设施,增建校外活动场所,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阵地。加大文化市场、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电视媒体应多宣传优秀学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学生特点,主题鲜明的节目,对孩子形成良性引导和正面带动。倡导大型社区和本地名优企业建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调研报告 篇2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关工委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关工委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关工委和大圩乡关工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4、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调研报告 篇3

  依据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我们对全县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公办学校325所(高中3所、职业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初中26所、小学286所、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125 109人(普通高中学生11 905人、职业类学生4461人、聋哑学校学生39人、初中学生40 375人、小学生68 329人、在园幼儿3 035人),在职教职工6 738人(高中538人、职业类295人、聋哑学校47人、初中2 219人、小学3 458人、幼教178人)。另有民办学校53所(高中2所、初中5所、小学4所、幼儿园42所),共有在校学生10 805人,在职教职工828人。

  二、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教体局带领全县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落实,聚精会神谋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着。

  一是“两基”迎检进展顺利。在历次的督导检查中,我县的软硬件建设情况,受到省、市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以新课程全面推广为契机,先后深入开展了中小学写字比赛、作文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数十项素质教育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10万多人次,其中1866名学生获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特别是今年,高中招成绩喜人,中招550分以上人数达1550人,500分以上人数达3276人,在全市兄弟县(市)中遥遥领先;高招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54人,比去年净增551人,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六个县(市)之首,我县考生徐鑫鑫以621分的'优异成绩摘取平顶山市文科状元桂冠。

  三是危房改造扎实推进。XX年年,我县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700万元,改造危房39792平方米;20xx年争取危改资金800万元,已到位497.6万元,计划维修改造项目60个。实现了发现一处,改造一处的目标,确保了师生的安全。

  四是圆满完成课桌凳更新工程,彻底解决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课桌凳不足和残破的问题。

  五是“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20xx年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034.6万元,其中春季落实1876.4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827.8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13.7万元,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普及率稳步提升。

  六是建章立制取得新成效。《 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县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县教体局依据《意见》精神,先后印发了《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 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县教育系统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等18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各中心校、中小学校也依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目前,教育系统各项工作已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七是教师无序流动得到有效遏制。依据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县教体局印发了《 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理顺了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拨付渠道。建立了教师人事调配联席会议制度,使教师的流动按照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现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的原则有序进行。

  八是稳妥地完成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的考核和重新聘任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九是教育系统思想作风整顿成效显着,教育一盘棋思想已深入人心,并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

  十是完成了三高与职教中心的分离,高中阶段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职教强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十一是教育资源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以中心校为单位,全县中小学定点布局工作步伐加快,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

  十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教体局把20xx年确定为“教师培训年”,印发了《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已开展了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提高培训、高中一年级新课程培训、暑期班主任培训、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英语教师新教材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数十项培训,参与教师近4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

  十三是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 县十一届运动会和十二届全民健身节,充分展示了昆阳儿女建设和谐盐都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十四是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显着,全县教育大局稳定。在稳定的敏感期未发生一起赴市以上集体上访事件。目前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去年以来,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在省市评比中屡登榜首。教育体育工作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省职业教育强县、 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市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工作先进单位、 市电教教材建设先进单位、 市捐资助学先进单位、 市第七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组织奖、 市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县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看,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底子薄,办学规模与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广大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教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制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经费依然紧张。虽然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对基础异常薄弱的我县教育来说,仍然捉襟见肘。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仍需大量的经费支持。三是教师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英语、音、体、美、计算机学科教师短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90%以上都是六十七年代的民师转正来的。自XX年教师上划以来,6年间我县没有按正规渠道成批次招录过教师,致使教师队伍已出现结构性断层。

  四、下步打算及措施

  (一)继续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找出差距,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应对经费紧张问题。县教体局将想尽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教育“绿色通道”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公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建议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教育支持力度再大些。

  (三)针对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一是打算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多能一专的教师,以解燃眉之需;二是敞开教师进出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适时招录合格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将不合格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起人才能进能出的长效机制,保持我县教育事业持久、协调发展。

  (四)狠抓工作落实。制度的意义在于落实。一是实行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包乡、包校制度,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专职专责,盯死抓实,局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汇报,推动工作落实;二是精简会议,精简文件,减少应酬和事务性活动,真正做到少发文、少开会,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到抓工作、抓落实上;三是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一把手对重要工作亲历亲为,亲自督查,保证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四是对局党组定下来的工作说了算,定了干,做到雷厉风行,快速高效,令行禁止。

  特此报告。

  教育调研报告 篇4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为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医院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调研课题,自主题教育开始至10月10日带领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巡查、检修、访谈、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现就如何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后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医院保障工作的基础,更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基础规模的扩大、患者与职工需求的变化,对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涉及公共场地的清扫、院内绿化及养护、供暖及设施维护、职工的餐饮、安全保卫、公用车辆的管理、氧气供应、日常物资采购和管理以及水电保障等事关广大职工和患者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1、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依然受到固有思想和习惯的束缚,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意识中,不能做到主动去发现问题,开展服务,在面向临床、服务大局上缺乏进一步开拓的工作思路,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2、后勤保障队伍建设不足,业务技术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医院的发展扩大,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后勤保障队伍的不协调显露出很大的差距。职工队伍老龄化,岗位人员配备不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新形势发展要求等,这些因素束缚了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作为后勤保障部门,是医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重要岗位都需要持证上岗。例如:全院现在只有1名电工,无法执行24小时值班制,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锅炉、水暖等管道维修维护人员趋于老龄化,技术保障人员严重匮乏等。

  3、医院基础设备及应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隐患问题明显。

  一是供暖问题隐患突出。因医院地处郊区无法接入市区大供暖,长期以来医院采取燃煤锅炉进行供暖,但医院现有燃煤锅炉老化,同时不满足环保要求;

  二是电力设施负荷严重,电改不够彻底,部分电力线路老化,无法满足当前医院需求;

  三是供水系统年久老化不完善,饮用水供应不稳定。存在水体浑浊、水压不足等问题。对在医院运营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

  4、后勤保障运行成本投入不足,控管办法较为单一。后勤管理是保障医院业务工作正常运转,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就医条件,保障医务人员在院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因医院资金紧张,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就医期间的需求。同时在资金投入上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提升后勤保障投入的效率和效益,用必要的钱尽量多办实事、急事,需进一步探索。

  5、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能力须进一步增强。部分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普遍认为医院的后勤工作局限于医院日常水、电、暖的维护,物资发放以及设施环境的管理等。认为常规性管理关系不大,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技能,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事实上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简捷高效。

  三、影响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主要是干部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深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金保障不充足等。

  2、外在因素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于传染性医院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社会需求以及后勤人员招聘过程中存在的约束性。

  四、对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科室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位职工潜能,自觉培养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及服务技能。制定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制度,特别涉及物资、设备等物质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院内成本核算执行,保证工作效能最大化。

  2、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部门职工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员,规范岗位职责要求。尤其对目前不可替代性工作岗位,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培养。加强内部各岗位工作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尝试一人多岗,以应对处理不确定的应急情况。当然,对于职工队伍老龄化、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等问题,还需要医院有院党委关注,对于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第三方派遣、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3、医院应加大对后勤保障领域的投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到,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医院加大对后勤保障领域的投入。比如,设备设施、餐饮服务,就医环境问题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后勤保障服务的人性化。通过改善干部职工与患者的工作、生活级就医条件,为广大医患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增大家的归属感、幸福感,使大家时时处在一个被关心、被服务的和谐环境中,让大家真正的将医院当成家。

  4、用信息化建设优化后勤管理。在基础设施改善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数据库和信息网的建设,以后勤业务为核心、标准体系为基石,通过将物资保障、餐饮服务、安保消防、交通保障、设施维护、员工服务等后勤业务统一纳入信息化系统中,通过与标准业务流程的融合,实现后勤业务信息在线过程管理与纵向一体化管控,加强后勤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后勤一站式服务信息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整合资源,做实后勤管理与服务。

  只要把服务临床一线和满足广大职工正当的需求,作为后勤保障工作的最终目标,在后勤保障机制上不断创新、保障内容上不断求全、服务对象上不断求广、服务质量上不断求高,才能营造出环境清新宜人、服务周到满意的和谐氛围,才能为医院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教育调研报告 篇5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层面加以细化和实施,从质量层面加以监控,从评价层面抓过程落实与质量创新。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学规范管理,以规范保证质量的落实。二是通过理顺教材体系,力求无缝衔接。三是探索适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四是以个别化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

  展。五是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下基础。

  (4)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广泛开展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研活动,通过考核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5)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课改中形成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课程改革研究。

  (6)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力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7)加强理想教育,寻找成功的典范;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与能力。

  (五)坚定科研兴校信念。

  (1)立足教师,加速专业成长。

  (2)立足真实课堂,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3)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扬长补短,并将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和学校特色风格相结合。倡导教师在站稳站好讲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认真撰写科研论文。

  (六)加强学生读的指导,建设书香校园。一是保证学生晨读时间,二是多举行一些朗诵、演讲比赛,三是号召各班成立图书角。

  (七)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争取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结合。

  面对新工作,迎接新挑战,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档次,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教育调研报告 篇6

  “希望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农村党员设置‘私人定制’的争做合格党员的行动计划。”春节回乡探亲期间,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在乡间小道上、聚会圆桌旁,认真倾听家乡百姓的乡语乡音、品味年味背后的民情民意,一位农村党员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建议给干部们留下深刻印象。

  及早谋划,全员行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中央部署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将正式开始。按照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精心做好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及时传达学习做好思想准备、开展“双找寻亲”活动做好组织准备、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做好调研准备、牵头研制 “ +N”方案做好工作准备,“四个准备”的落地落实也将确保学习教育顺利开局、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思想准备:学习发动层层深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基础上,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战略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为全体党员干部作出示范和表率。”在x月xx日召开的全省市县乡换届工作暨组织部长会议上,省委书记xxx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要求。

  省委组织部赓即召开部务(扩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省委要求,对成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机构、统筹工作力量等作出安排部署。2 个市(州)、 83个县(市、区)党委层层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组织部长会,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筑牢思想基础。

  xx市以居民小区基层党支部为重点,积极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广安市大规模开展普规普纪行动,建立党章党规党纪专题培训、会前学规学纪,多措并举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预热。泸州市合江县层层组织开展“讲党课、送党课、评党课”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拧紧思想“总开关”,增强“四种意识”……蜀中各地纷纷结合各自实际,多管齐下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足准备。

  组织准备:

  “六个一”主题活动广泛开展

  “家乡是外出务工党员的港湾,要尽可能地给予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党的教育,让他们主动联系、主动靠近党组织,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外出受培训、回家受重用。”春节前,一场专为外出务工党员召开的座谈会在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举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党建办主任雷世界如是说。“请在外面务工的党员定期跟村上联系,便于我们加强了解、互通情况。”建兴镇陈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周晓明对参会的外出务工党员提出希望。

  “发出一封慰问信、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举办一场技能培训、发现一批优秀人才、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全省各级各地结合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抓住农村外出务工党员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纷纷以“六个一”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双找双配套”活动,确保党员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覆盖、零遗漏。

  xx市组织外出务工党员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民主评议,征求他们对家乡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调研摸排;“始终与家乡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感受到家乡温暖”,雅安市每一个村党支部都张贴出“致外出务工党员的慰问信”,发出“为组织争光、为党旗添彩”的倡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德阳市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外出务工党员“不忘本,给群众带个头,把形象树起来”。

  调研准备:

  “全覆盖谈心谈话”征求意见

  “一盼方法措施更简洁管用;二盼党员干部的形象能大大提升;三盼重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四盼关键是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一份记录着基层党员心声的调研报告——对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层党员普遍有“四盼”。

  这是一份实打实的调研报告。结合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省委领导利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的良好契机,分别带头带队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期盼。“希望能既重教育、又重处置,通过学习教育让所有党员都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让先进性摸得着、看得见”“希望能将坚持党员标准、落实党的要求、顺应群众期待,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希望以学习教育为推动改革发展加油鼓劲,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结合精准调研,服务中心大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将会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活力。

  工作准备:

  “ +N”方案突出针对性

  “结合美丽生态和谐小康新甘孜‘六大战略’实施,丰富拓展学习教育内容,做到法律法规常识必学、民族宗教知识必学。”在3月 日召开的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甘孜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提出了甘孜州开展这项工作的初步想法。

  会场上,各市(州)党委组织部门、省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各抒己见、积极建言。“座谈会的召开,将有利于对全省学习教育总体实施方案进行再次修改完善。”省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如是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充分结合省情。

  根据省委部署,省委组织部结合我省实际,抓紧研制了全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 +N”方案:“ ”即全省学习教育总体实施方案,“N”即分类制定党政机关、农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国企和教育、卫计等重要领域工作方案,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要求。

  xx市xx县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贫困村能不能脱贫、贫困户能不能致富是检验是否是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自贡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xx市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推进经济发展、园区党建结合起来, “在引智留才、借力双创、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力争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助推千亿产业园区建设”。

  教育调研报告 篇7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16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教育调研报告 篇8

  20xx年,我率领教研中心主任肖贤、副主任李立强等一行5人对区属各校(园)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学校的专项汇报,组织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基层教师的心声。调研中我们分别针对每所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专业性的建议,给学校指明了方向,拓宽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调查目的

  进入新世纪,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一个区域内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区域教育科研建设已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为充分了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训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务实,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发现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体推进全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

  本次调研,普选了全区20所学校(园)(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所、小学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所)为对象,采用材料汇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围绕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间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及“十一五”期间承担课题研究的现状、学校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与各校(园)领导进行了座谈汇报;就个人教科研的体验、开展课题研究的经历和参加教育科研培训情况在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区教育科研现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对学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体制、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方法、现代技术、专业引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知识管理和生态环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与奖励方法等作较全面的调研。

  三、学校教科研队伍现状

  对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执教年级及所教学科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

  从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所调研学校的科研骨干队伍偏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31岁,各个年龄层教师呈现梯状分布,也相对比较均衡。这样的队伍结构,对于老、中、青教师间的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于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有积极的意义。年轻教师的比例高一些,对于推动教育科研进程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顾虑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强,是东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职称水平良好,教师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参加问卷的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中学高级)的4人,占总人数的2%;中级职称中一2人,小高86人,占总人数的46%;初级职称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总人数的42%;无职称青年教师20人,约占总人数的10%。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职评与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相关性不高。

  3、从所教学科来看,语文教师97人,占总人数的50.5%;由此可见,在教育科研队伍中,语文教师居多。数学教师44人,占总人数的22.4%;综合学科教师占总人数的27.1%。在综合学科中,又以英语学科教师居多,说明在综合学科中,英语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从任教的年段情况来看,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在小学中,以四、五年级教师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诱发初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四、学校教科研情况分析

  1、寻求合作。

  要把一种理念、一种方案付诸于实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炼、推广,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既要有学校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还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体,保证学校教科研的健康发展。东湖区教育科研的多年实践表明,寻求三个结合,是建立乐于合作研究群体的有效载体:一是基层学校与教研、科研机构的结合;二是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理论)结合;三是学术因素与非学术因素(特别是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的结合。通过这三个结合,既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教研、教科研机构的教研员、科研员所具有的理论和信息优势,也发挥了基层学校、特别是一线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方面的特长。

  尤其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体有效运作的关键。东湖区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这三者有机结合、有效运作的结果。

  2、明确意识。

  把科研工作摆在“先导”的位置,是大部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各校领导都明确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座谈会上,不少校长都谈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如,育新学校向科研要质量,不仅是学校的观念,更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形成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科研为主线、以课题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课堂教学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邮政路小学一直坚持以“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学以创建科研教师队伍、学习型校园文化为目标,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绩效显著。豫章路小学作为名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打造科研型、学者型、管理型三类骨干教师群体。

  3、保障经费。

  多数学校能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开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对人员培训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动中分批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使立项课题能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也促成了课题管理的规范。

  在192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6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1-2次的课题专项培训,2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3-4次的课题专项培训,83位老师参加过6次以上的培训。只有19位老师没有参加过课题专项培训。

  4、夯实校本。

  在与各校的座谈中了解到,学校普遍认为培训教育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部。据座谈与问卷得知,教科研教师参加课题专项培训情况,其中国家级27人次,省级50人次,市级57人次,区级53人次,校级65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中有部分属民间团体,校级培训占多数。

  5、落实制度。

  为确保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建设方面,不少学校力求从学校发展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等一一列入学校章程。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使课题有序规范地开展,有些学校还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力求做到“一个建立(课题组)、一个严格(考核与奖励制度)、一个确保(资金)、三个突出(科学性、规范性、群众性)”。百花洲小学的“两评两选一奖励一评价”激励制度使课题发展得到有力保障。邮政路小学制定了《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豫章路小学制定了内容详细的课题《同伴互助》活动考评条例。城北学校制定了《课题组考核激励制度》,将课题研究与职务聘任挂钩。右营街小学的“课题实验工作奖励条例”明确规定: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在学校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课题管理人性化,激励机制的健全,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

  6、扎实工作。

  (1)从调研资料显示,目前,全区各校(园)都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课题。如育新、邮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滨江等学校在原有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而百花洲小学由一个大课题辐射出十个子课题,课题涉及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级组、深入到普通教师当中,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众多教师在科研中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

  (2)各校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整体规划,大部分学校的课题组在学期初能认真制定计划,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如育新、豫章、邮政路、百花洲、滨江、向荣、凤凰坡、东幼、青桥等。有的学校注重了对资料的规范管理,分门别类归档。滨江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不仅能扎实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做研究,重数据、重过程、重提炼,显示了实验教师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学校能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科研活动坚持以校本研训、校本研究为导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观课评议、科研讲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等。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科研特色鲜明,形成了良好态势。如豫章路、凤凰坡、培智、向荣等学校在实验中能结合本校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凤凰坡小学能根据学校生源状况,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被评为省级重点课题,课题进展扎实有序,有效实现育人与办学双赢。有些学校能结合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彰显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如向荣小学结合校本课程《诗歌教学》,开展了学校诗歌教学文化特色展示活动,在全区乃至全市产生了轰动效益。

  五、东湖区教育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专家学者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区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

  1、人员层面:

  (1)科研培训措施有待于加强。

  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据承担的课题情况,积极开展科研培训,采取“分批培训”的办法,开展“青蓝工程”的科研培训方法。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重点,以提高创新型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全校教师,让老师尽快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

  (2)领导认识不够到位。

  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发展势头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主动联系专家,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实际,从“八五”期间就开始确立了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省市电教馆、教科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领导表面重视科研,却没有切实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线,没有主动寻找专家支持,难以找到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课题,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头或只是教育科研专干的事,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3)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

  据数据分析,40%的教师曾参与课题研究。60%的教师没有搞过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操作层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课题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可见,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却难以进入。

  2、操作层面

  (1)课题多杂泛滥,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各校课题很多,但杂,哪类都有。有的课题的选择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论证,选择的课题往往过大,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影响了实验的深入开展和实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选题太广,研究范围太广;有的思路狭窄、内涵有待拓展;还有的课题研究内容笼统,目标不明确,面面俱到,往往没有重点,实验成果出不来。有些学校在某项课题研究中,完全充当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学校承担了《同步教学》课题,实验教师只是为完成输送资源的任务,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没有达到该课题总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失去了进一步升华的机会,很可惜。其实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大量资源,是有许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机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响教师科研自觉性的客观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教育科研发展迅速的学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确,参加课题的领导、老师都知道自己的项目任务,如百花洲小学。而有些学校由于分工不明确,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领导人事变动,科研管理有些混乱。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没有人主管,所以造成问啥似乎都知道,却说不明白;材料都说有,就是拿不出手。还有些课题研究队伍不够稳定,研究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员培训未跟上,致使实验效果受到影响。

  (3)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科研氛围不浓,影响了教师科研的自觉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课题实验缺少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使课题的信服力减弱,而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调查问卷,但没有进行分析;有的设计不科学,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有些学校在课题进展中,过程性资料归档不规范,不齐全;还有的学校在实验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结题,取得所谓的成果,至于实验任务是否完成的有效等问题考虑不够。调研中,我们对20所学校的192位教师进行了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大部分对学校原有课题了解不够。有的学校的老师对学校原有课题名称的填写不正确正确。大部分参与了“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教师对课题名称、级别选择正确,但部分学校参与问卷的个别老师因为没有加入“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没有填写。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专家引领和技术支持。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培训缺乏,理论与专家的指导不够,制约了教师科研水平的发挥。实验老师文科占多数,所以课题的质性分析较强,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对策建议

  根据此次调研,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1、促均衡,谋发展

  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并不是要求同步发展,而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样性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均衡发展。就东湖区而言,要实现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正确的科研观念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教育科研行为。必须强调,中小学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课题,因为课题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的起步阶段,学校应该挖掘影响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形成学校的“龙头课题”,通过“龙头课题”的研究,全面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而形成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但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兴校”、“兴教”、“兴师”的助推器。

  二是稳定队伍。区教研中心作为一级科研机构,不仅应该拥有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指导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科研培训、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任务等等,而且应该逐步形成高学历、专业化发展的教研队伍。以促进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学校教科研负责人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是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频繁更替,尤其在课题研究周期内的频繁更替,会影响、甚至终止课题研究的进程,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条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应的条款,如:学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为3年,保证学校教科研主任队伍的稳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开展教育科研需要经费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除了继续争取外联相关部门的支持,将课题纳入当地有关部门计划项目之中,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外,自身也应该有专项科研经费。

  2.提高认识,强管理

  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领导要静下心来思考,因校制宜,推进“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调动更多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要使老师们都跟着校长的思路转,要让老师们更多地承担责任,自主思考,自选路走。

  3.区域培训,带骨干

  区进修学校和各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切实加大对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越是在关键时期、转型时期,越要积极通过科研之路把教师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科研素质,为教师的终身发展谋算。

  4.扎实研究,重实效

  课题研究要严格按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进行操作,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数据的搜集、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等。申报课题时要力求突出权威性、学术性,要加强与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挂钩。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学校大小,只要选准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的课题,小学校同样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凤凰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自身找到发展的机会。

  5.建激励机制,促持续发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与学校评估督导结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评比、评职称、考核的内容,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范围内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要实现区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

  首先,东湖区今后应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种层次的课题研究,鼓励校际合作研究,在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科研基础上,整合区域优势,注重区域推进解决全区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其次,加大优秀成果推广的力度。目前,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东湖区取得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成果,对这些成果推广、深化研究,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议在成果推广这一课题上进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广的模式、机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说,优秀成果的推广,是一种行政行为,需要行政领导牵头,才能顺利推进。可以建立“教体局——教研机构——学校”三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教育局主要抓好领导、决策、调控;教研机构抓好宣传、指导和评价;学校则着力抓好优秀成果的应用和反馈。多方力量的有机整合,确保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第三,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必须摆脱狭隘功利主义的羁绊,克服科研为获奖的错误倾向。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学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础,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础好、氛围浓的学校,可以在原有优势研究项目上挖掘、创新,寻找新的研究点;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先找影响学校全局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学校的研究课题。在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有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群体,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但同时也不能走入误区,完全依赖专家,毕竟学校教科研的主体还是教师。

  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居危思安,通过寻找问题,以促进今后更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目的所在。我们相信,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续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间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教育调研报告 篇9

  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重塑中国社会文化风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小学国学诵读课的开展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本文着重调查了石家庄市高新区部分小学(包括高新区二小、西仰陵小学、韩通小学、南辛庄小学)国学诵读课的开展现状(内容、形式以及效果),总的来看,国学诵读课内容的选择主要来自于课外读物,由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根据问卷及访谈所得信息来看,小学国学诵读课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课程设置不明晰、年级间发展不均衡等,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为学校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国学诵读课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国学热”一度成为一种时尚,对于国学知识及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反思正成为今天教育实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必须把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小学国学诵读课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国内一些学校和老师也在积极实践中探索与推动国学诵读课的发展。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课程运动中积极提倡“晨诵午读暮省”,主张建议儿童多背诵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诗词。许多学校开展国学诵读课及朗诵比赛。

  石家庄地区很多小学也在国学诵读课的开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但更多的只是自己学校的独立探索,各个学校及地区间并没有进行交流与总结,因而,很难在这门课程的开设上形成完全系统化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研究关于石家庄高新区小学国学诵读课的开展情况作了一个大致调查,并就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补充这方面的空缺,希望能对该地区小学国学诵读课的实际开展活动有所帮助。

  二、调研概述:

  (一)、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为学校如何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国学诵读课提出建议,

  以弥补当今存在的不足。

  2、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扩展知识面,使国学中所弘扬的优秀精华实实在在的融入学生生活中。

  (二)、研究内容

  1、石家庄高新区部分小学国学诵读课开展状况的调查,包括诵读内容、开展形式以及开展效果三方面。

  2、所调查的学校中国学诵读课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找出有效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20xx年4月起,我就石家庄市高新区部分小学国学诵读课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经验总结法为辅,对高新区二小、西仰陵小学、韩通小学、南辛庄小学这四所小学的开展状况进行了广泛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国学诵读课内容、形式与开展效果三方面。调查中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5份,回收到的问卷的有效率为96.7%,被调查对象的年纪分布比例为,高年级占64.1%,中年级占24.8%,低年级为11%,本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果可信度高,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出高新区小学诵读课开展的总体情况。

  (四)、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次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问卷调查法:

  确定研究问题,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自主设计问卷,抽取样本,发放并回收问卷,统计并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2、访谈法:

  通过同所调查几所学校的部分教师交谈,听取他们对国学诵读课开展内容形式与效果的建议与意见,并吸收这些意见中的有效部分,以求论文写作中更为客观和全面。

  3、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国学经典诵读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本次运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SPSS11、5软件,是一款社会学统计软件,这是为了强调其社会科学应用的一面儿开发设计的,具有操作简单(除了数据录入及部分命令程序等少数输入工作需要键盘键入外,大多数操作可通过“菜单”、“按钮”和“对话框”来完成)、无须编程、功能强大(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方便的数据接口、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适用于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石家庄市小学国学诵读课开展现状

  根据所回收的石家庄市四所小学的.145份(总共发出去200份)问卷调查结果,我利用SPSS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在145名学生中,多数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5%)表示他们学校开了国学诵读课,而35.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有没有开展这个课程,但却能很好的回答出之后的相关问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部分学生所在学校虽没有明确提出国学诵读课,但在日常学习中也能很好的开设这门课程。就问卷所涉及的问题,我将从石家庄市小学国学诵读课开展的内容。形式以及开展效果这三方面来对结果进行分析:

  1、国学诵读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情况分析

  关于国学诵读课内容的调查,问卷中主要涉及的有学生所背诵的国学诗文的来源、老师如何安排诵读内容以及学生希望谁来决定诵读内容这三个问题,对所得结果频次的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调查对象的42.3%)背诵的国学诗文主要来自于课外读物,其次38.7%来自于课本;而关于老师如何安排诵读内容这一项来看,多数学生(56.4%)认为教师是根据所学课程内容,其次25%是随机安排;就结果来看,相当多的学生(38.3%)希望由自己决定诵读内容,其次31.2%希望由小组讨论决定诵读内容。

  此外,就以上三部分结果分布同被试年级的关系分析来看,在背诵的国学诗文来源中,课本和课外读物所占的比例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加,在低年级和高年级中,诗文主要来源于课外读物,而高年级主要来源于课本;在老师如何安排诵读内容部分,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诵读内容所占的比例随年级递增,并在各年级都居于主导因素;在希望由谁决定诵读内容方面,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都更希望由自己决定,而中年级同学则更多的希望由小组讨论决定。

  2、国学诵读课课程形式安排的情况分析

  在国学诵读的课程形式安排中,我主要调查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每周的开课情况。大多数(67%)是安排在每天第一节课前,也有相当一部分(35%)是每周固定开课。第二是国学诵读任课老师的安排。班主任担任的情况比较普遍(48.3%)。第三是本门课程与语文课的结合情况。大多数受访者(56.6%)表示会和语文课结合。第四是国学诵读课以何种形式布置作业。超过一半(56.6%)都采用的是背诵的形式来检查诵读效果的。第五是学校开展过什么样的国学诵读学习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是国学诵读兴趣小组(30.3%)和国学诵读比赛(40.7)。第六是受访者喜欢怎样的诵读方式。这一调查结果并无明显的个人偏好。个人独立进行(31.0%)、小组合作进行(33.8%)和全班统一进行(31.0%)都有选择。

  我还分析了这六方面的调查结果与受访者年级的关系。在这六方面的调查内容中,只有受访者喜欢的诵读方式受年级的影响。从分析结果来看,高年级的同学偏好于个人独立进行,而中年级的同学倾向于小组合作进行,低年级的同学则更加喜欢全班统一进行。

  3、国学诵读课对学生的影响的分析

  我首先调查了学生认为学习国学诵读的好处,按答案分布的百分比高低排列如下:吸收传统文化精华(40.6%)、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37.1%)、提高识字、阅读、写作的能力(30.8%)、增强记忆力(30.1%)、通过考试(4.9%)、其他(2.1%)。

  我还调查了学生在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情感体验,按百分比高低排列如下:深厚的友谊、为人处事(62.2%)、爱国主义(42.7%)、美丽的风景(16.8%)、日常生活(14.0%)、其他(5.6%)。

  (二)、国学诵读课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根据问卷及访谈所得信息分析来看,这几所小学国学诵读课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不明晰

  从问卷来看,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学校是否开设国学诵读课,但在后面题目的回答当中可以明确看出他们有开设这门课程,只是没有准确地定位为国学诵读课,教师也没有较为完善的课程规划,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层也没有合理的引导,致使一部分学校在这门课程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年级间发展不均衡

  部分学校在高年级的投入力度都是明显高于低年级,特别是师资投入力度、课程开设数量、课程开展形式等方面都是有明显差距的。在低年级开展的诵读课更多地就只是对一些经典诗文的诵读和背诵,缺少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没有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质制定具体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整体提升不利。

  3、缺乏合理的诵读环境和与该课程相关的文化氛围

  大多数学校开展国学诵读课并没有上升到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上来,更多的是根据上级要求或者是其他学校生搬硬套而来,更多地只停留在课前带领学生诵读,并通过背诵、默写等传统方式来对诵读的开展状况进行检测。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国学经典对学生深层次的影响方面做的还不够。

  4、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通过见习中的经历以及访谈相关老师和学生,多所学校在开设国学诵读课的前提下并没有构筑合理的诵读网络和长效的评价机制,致使不同年级、班级间没有同一的学习计划和评价结果,也就造成了课程效果的参差不齐以及教学上的秩序混乱,不利于国学诵读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针对国学诵读课的开展情况提出的相关对策

  1、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好活动的保障,学校应该成立由相关校领导为核心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安排诵读活动的各项工作同时在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要力量的活动小组,针对各个活动小组任务的不同分别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应提前对诵读课的诵读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特别是国学诵读材料的深层次意义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年级的诵读内容,如一二三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等,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笠翁对韵》《举礼常要》等,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增广贤文》等。并根据不同老师的特点进行不同年级段的科学分配,特别是教学投入上加大对低年级的投入力度。

  3、让经典进校园,实施环境育人。在现有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修建以经典名句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文化展示墙、文化长廊,个面墙壁悬挂、张贴以国学内容为主的师生书画作品、手抄报,各班在显眼处张贴孔子等古代贤人的画像。在诵读

  教育调研报告 篇10

  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调研组于20xx年1月9日至14日,分三个小组对伽师县、疏勒县、裕民县、阜康市、伊宁市、天山区等六个样本单位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共召开园长、幼儿教师座谈会12次,调研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近50所,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100余份。获得了大量资料和信息,基本摸清了六个样本单位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现根据调研提纲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各地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使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幼儿园保教质量稳步提高。

  (一)学前教育发展规模

  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扩大公办幼儿园办学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大力兴办双语幼儿园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学前教育覆盖率,促进了我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1、幼儿园建设。据统计,XX年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107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04所,占18.94%;民办584所,占54.22%;集体办和其他部门办289所,占26.83%。20xx年全区已有各类幼儿园2563所,比XX年增长2.4倍。其中教育部门办1434所,所占比例比XX年提高37.01%;民办852所,所占比例下降20.98%;集体和其他部门办277所,所占比例下降16.02%。

  XX年全区幼儿园中有城市幼儿园546所,约占总数的50.70%;县镇217所,占20.15%;农村幼儿园314所,占29.15%。20xx年全区幼儿园中有城市幼儿园569所,所占比例下降28.50 %;县镇309所,所占比例下降8.09%;农村幼儿园1685所,所占比例提高36.59%。

  据调研数据分析:天山区、伊宁、阜康三市(区)共有城镇公办园12所,其他部门办园15所,合计27所,占三市(区)城镇幼儿园总数的23、3%。表明我区城市仍然以民办园为主,民办园承担着城市市区四分之三以上的幼儿教育任务;裕民、伽师、疏勒三县共有农村民办园5所,仅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3.4%,而我区农村已基本形成公办园为主的办园格局。

  2、幼儿入园情况。各地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据统计,XX年全区在园(班)幼儿293397人,其中城市118502人,占40.39%,县镇67448人,占22.99%,农村107447人,占36.62%;

  20xx年全区在园(班)幼儿达到490610人,增长了1.67倍;其中城市127508占25、99%,所占比例下降14.40%,县镇82980人,占16.91%,所占比例下降9.24%,农村280122占57.10%,所占比例提高20.48%;

  以上数据说明,XX年以来在国家及我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学前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适龄儿童入园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管理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在编在岗的幼儿园教师纳入编制管理,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此外,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采用聘用代课教师等方法,补充幼儿数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据统计,XX年我区有幼儿园教职工18623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5人,园长1327人。20xx年我区幼儿园教职工21234人,比XX年增长14%,其中专任教师12322人,增长20.98%,园长1607人,增长21.10%。数据表明,无论是我区幼儿园教职工、还是专任教师都远远落后于我区幼儿园入园率和在园幼儿的增长速度。

  据调研数据分析:六县(市、区)共有幼儿园教职员工3834名,其中专任教师2144名,占55.9%,保育员543名,占14.2%,生师比为19、5:1。专任教师中有公办教师1040名,占48.5%,民办1125人,占52.5%;其中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有1216人,占56.7%。

  2、幼儿园管理情况。各地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对幼儿教育的相关政策,将学前教育和幼儿园工作纳入教育统一考核之中。以制度化管理为重点,通过强化行政管理、加强教学指导,全面落实幼儿教育工作。每年由教育局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幼儿园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初步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管理,并通过创建示范性幼儿园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园质量;

  坚持依法审批,实行年检(年审)制度,对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卫生、安全、行政管理等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评估其办学资质和能力,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并积极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使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方面的问题

  1、城市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学前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并未惠及城市幼儿园,致使城市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如天山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共计44所,其中公办园8所,其他部门办园13所,民办园23所,民办园占总园数的52%;伊宁市城区内有幼儿园43所,其中公办园仅有3所,民办园40所,民办园比例达到93%。公办园的极度匮乏造成城市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既上不了数量稀缺的公办幼儿园,也上不起收费高昂的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城区难以得到体现。

  据统计,20xx年天山区有适龄幼儿约22300人,实际在园幼儿11625人,毛入园率52.1%。尚有47.9%的适龄儿童不能入园。天山区小神童幼儿园地处大湾地区,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尽管每月仅收取管理费250元,园中也有许多空的学位,但是周边仍然有很多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入不了园。

  2、农村非双语公办幼儿园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农村非双语公办幼儿园既不能享受双语幼儿园经费补贴,也得不到地方财政经费的支持,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提高和改善,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发展规模和速度受限。为维持正常运转,非双语公办幼儿园只能通过收取各种费用维持运转,客观上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大多数农牧民子女需要送孩子到较远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接受教育,除承担管理费、伙食费、取暖费外,还要承担交通或寄宿费用,使农牧民负担加重。

  非双语公办幼儿园多为差额拨款单位,收费标准(管理费)从50250元不等,所收费用大多用来支付聘用教职工工资及必要的办公经费。伊宁市实验幼儿园20xx年经费预算收入1877、1 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25、09万元,管理费收入1652、01万元,财政拨款仅占全部预算收入的12%。

  3、幼儿园办园条件亟待改善。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除已实施自治区双语项目的地区外,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办园设施陈旧。阜康市、伽师县、疏勒县将一些旧院落、旧教室、旧办公室改做幼儿园,规模太小,又无寄宿条件,急需要修补或改建。一些乡镇、村双语幼儿园未安装暖气,冬季靠火炉采暖,不仅不能满足需求,也带来安全隐患。各地幼儿园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个别幼儿园甚至出现50-60人/班的情况。

  20xx年我区幼儿园生均建筑面积为4、18平方米,与国家标准6、09平方米有较大差距。其中城镇幼儿园建筑面积5,94平方米,与全国标准11、24平方米差距巨大。农村城镇幼儿园建筑面积2、86平方米,也远远低于全国标准。呈现出民、汉幼儿同园不同待遇、一园两制的现象。

  (二)教师队伍的问题

  1、幼儿教师编制短缺,数量严重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非双语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在编教师 只出不进。为弥补教师缺额,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办园聘用大量代课教师,从而造成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所占比例逐年降低、聘用教师所占比例逐年加大的现象。双语幼儿园虽然通过自治区学前双语教师招聘补充了一些学前教师,但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项目的建设进度。

  据统计20xx年六县(市、区)共有专任教师2144名,其中公办教师1040名,占48.5%,聘用教师1125人,达到52.5%。六县(市、区)共有在园幼儿52349名,按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每班幼儿30人、配备两教一保的要求,六县(市、区)应有教师(含保育员)5232人,现有教师(含保育员)2687人,缺2545人,缺额近一半。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幼儿教师尤其是农牧区幼儿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大量存在,学前双语教师一缺两低(汉语水平低、汉语授课能力低)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伽师县304名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52人、占17%,具有教师资格证的32人、占11%,汉语水平等级达标的56人、占18%。

  3、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六县(市、区)虽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文件精神,将在编在岗的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纳入编制管理。但聘用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养老、医疗、户口、住房、培训、及职称等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在参与问卷的87名教师中,有职称的仅为19人,占21.84%。待遇低、工作量大,致使目前幼儿园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更为突出。教师问题是制约六县(市、区)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自治区工资补助的临时聘用学前双语教师享受三金,在缴纳三金后的实得工资在600-700之间,而各县自聘教师工作待遇不足800元(伊宁市自聘教师人均工资800元,伽师县自聘教师人均工资600元,疏勒县自聘教师人均工资300-600元),而且不享受三金,在承担完交通、午餐等费用后,工资所剩无几。

  (三)管理方面的问题

  1、其他部门办园数量下降,管理缺失。近年来,其他部门办园在改制或企业破产时,园舍大都被挪作他用或直接拆建做房地产开发,致使企事业幼儿园数量大幅降低。乌鲁木齐市XX年还有其他部门办园83所,20xx年只有62所,五年间已有21所其他部门办园消失,超过四分之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中心区的教育用地一地难求,如果任由企事业单位随意关停幼儿园而不采取补救措施,不仅会造成国家教育资源浪费、教师流失,而且会使城市幼儿入园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2、对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无证园的管理不到位。六县(市、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民办幼儿园准入不严格的现象,城市和农牧区均有相当数量的无证园,这些幼儿园无任何办园手续,师资、园舍条件等都无法达到办园要求。此外,由于对民办园监管还不到位,致使民办幼儿园在收费、教学、园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园舍建筑面积、户外活动场地和卫生条件不达标等。

  (四)保教质量方面的问题

  1、幼儿园管理队伍薄弱。各县市双语幼儿园园长主要为乡镇小学校长兼任或小学调剂教师担任。管理者缺乏学前教育管理经验,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文件不了解,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是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2、幼儿园保教质量堪忧。幼儿园班额普遍过大,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低,教学方式单一、保育员缺乏培训,教育手段落后,保健医生缺乏,幼儿园保教质量堪忧。此外,由于幼儿园经费、人员配备不足,致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疲于应付;同时,由于一班一师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了办园效益。

  三、建议与对策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面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园所差异等,努力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将学前教育纳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前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学前教育,其他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2、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一律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归口审批、登记注册制度。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前教育的职责,并明确职能机构。选配有一定政策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懂业务的专职干部和教研、督导人员充实到区县学前教育管理队伍中,加大对本辖区学前教育的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建立起学前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二)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形成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学前教育经费的新局面,大力发展普惠性的公办幼儿园。

  1、城镇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时,要做到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原有小区配套幼儿园(民办),通过政府统筹安排,交当地教育部门办成普惠性的幼儿园,满足小区居民和外来人员子女就近入园的需求。

  2、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园舍建设和改、扩建的力度。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将原有学前两年幼儿园的办园体制逐步过渡为学前三年,进一步增加幼儿园容量,改善办园条件,基本满足所辖区域人民群众入园需求。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

  3、企事业单位幼儿园,不得随意关、停、并、转,对于部分不具备独立办园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在政府统筹下,将所办幼儿园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或由社区或具备条件的团体、个人承办。确保三不一保,即坚持三个不变:办园性质不变,教师待遇不变,教育经费投入不变;一保,即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4、积极发展普惠性公办园,仅仅依靠预算内的财政投入是有困难的,还需稳定并扶持部门办园。要积极调动企业、事业、个人等社会各方力量,多形式并举,多渠道投资,多元化办园,形成政府办园、企业办园、联合办园、股份制办园、个人独资办园等各类幼儿园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5、对贫困家庭子女及流动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建议采用发放幼儿教育券或向民办园购买学位等方式解决入园困难。家长可持券自由选择正规的幼儿园,幼儿园凭券向政府换取公共教育经费,以此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使经济贫困家庭适龄学前儿童能够受到完全或部分的资助,确保他们就近有园可上,上得起园。

  (三)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加强规范管理

  1、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

  2、将民办幼儿园的业务管理、师资培训和督导评估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加大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规模、完善硬件设施,引进先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形成并发展办园特色,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增加教职工编制,提高教师待遇,完善聘用制度,稳定教师队伍

  目前我区各类幼儿园中教职工比例较低,尤其是教师紧缺,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待遇得不到妥善解决,教师素质偏低,幼儿教师流动性大。

  1、增加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保证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缩减。双语幼儿园目前按每班一位教师的标准配备师资,班级未配备保育员,幼儿园未配备保健医,无法保证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也不符合《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文件规定(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6-1:7),建议增加双语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城市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及时补充幼儿园教职工人数,尤其是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及保健医。

  2、建议对幼儿园原聘用的在岗不在编、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双语教学、学历为中等专业、高中或五大生,经本单位、县市教育部门考核合格者,在教师招考时从学历、年龄上予以照顾。

  3、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在职幼教人员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幼儿园公办教师的工资及其它待遇要与中小学公办教师一样,列入区政府统一发放,并做到按月发放教师工资。对于农牧区等较偏远的地方,根据工作距离,发放交通及误餐补贴。

  4、监督完善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待遇问题,实行幼儿教师最低工资福利保障制度,制定幼儿园教师最低月工资标准,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

  5、提高幼儿教师职称评聘比例,各地教育部门应将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纳入当地教师职称评定系列,切实解决幼儿教师尤其是双语及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问题。

  6、健全幼儿教师培训体系,把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形式培训,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五)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学、保育工作的管理

  1、积极开展自治区及各地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工作,发挥这些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在社会力量办园中,扶持一批办园思想端正、管理严谨、教育质量高又拥有较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园,在全疆形成以社区为背景的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机构。

  2、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及无证民办幼儿园,要坚决取缔,但要建立科学合理和富有人性化的关闭方案,当地教育部门要做好无证幼儿园关闭后的幼儿分流工作,街道乡镇要妥善解决无证幼儿园举办者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对那些基础好、有一定办园经验的非注册幼儿园,应当以管理和引导为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进时间表,以促进这类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六)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依照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各级政府应确保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学前教育的地位,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落实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强调各级政府部门投入的责任,形成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强约束;另一方面按立法规定,确定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方向、使用细则、效率评估等办法。

  2、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单列财政预算。在教育事业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

  (2)下拨公用经费。公共财政安排非双语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与双语幼儿园等同,并做到逐年增长。

  (3)设立专项经费。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全区范围内学前教育机构各类奖励和各类幼儿园的改扩建项目专项扶持,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确保专项经费的规范使用;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用于保证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部分幼儿园的改扩建等;维修改造专项经费,用于维修和改造幼儿园园舍;教育资助专项经费,向困难家庭幼儿发放适当的营养午餐补贴,确保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子女入园,并统一纳入中小学教育资助专项资金;学前教育研究专项经费,以科学研究保障我区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教育调研报告 篇11

  一、考察主题:开展特色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概述:

  XX年12月12日下午,教师学校培训部组织全区中小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到铁西区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了沈阳市铁西区127中学、清乐中学两所学校。

  127中学是一所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名校,学校历史悠久,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规模大,办学质量好,环境优美;走进清乐校园,“兰风、梅骨、剑胆、棋心”八个字便会映入眼帘,这是清乐建校伊始的德育最高目标,其寓意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兰之风雅、梅之傲骨、剑之利胆、棋之心智”。诗意隽永的育人境界道出了清乐创业者对莘莘学子的期待,也展现了其自身的精神追求。多年来,清乐人以兰之风梅之骨蕴蓄着凌云壮志,凭剑之胆棋之心谱写了辉煌篇章。

  考察期间作为沈阳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中学的代表,李洪涛校长在会上介绍了127中学科技特色教育办学经验及所取得的成效;清乐中学教务主任代表学校向我们全体考察人员介绍了学校围绕“围棋”抓特色特长教育,将“围棋”的立足点放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使学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127中学和清乐中学,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突出教育特色,谱写了现代教育辉煌篇章。

  三、几点体会

  (一)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

  在考察期间,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1、树立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的教育,就是学校不要把学生当作贮存器,不能只关注学习,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现代教育提倡鼓励性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127中学“以科技教育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清乐中学倡导的“兰风、梅骨、剑胆、棋心”,无不体现了先进的办学理念

  2、现代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习好,首先要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其次学生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还要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同伴互助,情感沟通。事实上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远远小于情感因素,学生只有在平等关爱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现代课程观。127中学和清了中学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编写了校本教材,设置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它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具有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4、现代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因此,教学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活动,动员一切资源和手段为教学服务。

  (二)科学的管理模式

  127中学和清乐中学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在发展中要统筹兼顾。

  这两所学校以“科技益智”和“围棋益智”的特色管理落实到了实处,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最终赢得的是科学的发展。因此,他们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同时,谋求科学的管理。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是127和清乐中学的共同特点。正是他们有了科学的特色管理,才使学校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蓬勃的风姿和创新的精神走向辉煌!

  (三)突显教育特色

  127和清乐中学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一是形成“办学特色”选准了教改“突破口”。并表现出具有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二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实质是为了创办特色学校,由“突破口”带动学校实现整体优化。三是以特色创名校,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的工作思路。

  四、意见和看法

  特色学校必须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全面的设计,把建设一整套的学校文化模式和营造独特的学校组织作为学校文化理想的追求。因此,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整体优化和相对稳定等特点。首先,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性。这意味着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的形成,并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区别于他校的特殊的学校文化氛围。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与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通过创造性劳动,个性化地贯彻教育方针的结果。其次,特色学校应具有整体性,这是一个学校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表现出一所学校的全局优化及整体效能。再次,特色学校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它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以特定的办学价值观为总体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办学实践活动,它的形成有一个孕育、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见,稳定性就是指办学独特风格的形成,并且学校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的成熟。具体表现在办学目的、宗旨、培养目标、组织管理和运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核心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然而,稳定并非绝对不变,创办特色学校

  是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了学校群体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达到完美的统一,并且日趋成熟,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

  教育调研报告 篇12

  发展卫生教育事业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和教育工作的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优化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大力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部门要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有效开展,引进高水平医务人才,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以有效提升医务工作者涵养魅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为载体,以加强卫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为核心,以全面展示卫生系统精医重德、德技双馨的良好形象为平台,着力培养一支作风硬、业务精、效率高、留得住的医疗人才队伍,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对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要常抓不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为人师表。

  教育部门、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到感情留人;要切实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生态县情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生态环保的意识,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唤起更多人保护生态,建设家园的意识和决心。

  同时要把师生的饮食质量安全和寄宿学生的住宿管理工作抓在手上,在保证一日三餐的同时,要尽力提高饭菜质量,确保广大师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学校住宿管理制度,要把学校住宿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特别要注意做好冬天供暖安全和质量,保证住宿学生有一个安全、温暖的学习环境。

  要一如既往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在保证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多一些关爱,创造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尽力为师生营造舒适、温馨的教学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多为培养人才。

  “教育城”不是用建筑来支撑的,而是用内涵,就是人民心中教育的份量、地位。在前期的建设中要通盘考虑,要紧紧围绕教育发展规划总体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加快施工进度,注重规划前瞻性,把县城打造成省内外闻名的“教育城”。

  教育调研报告 篇13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0xx亩,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种植;烤烟面积1665亩,生产烟叶4400担以上;每年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教育调研报告 篇14

  按照县委组织部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乡镇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乡镇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有很多歌颂乡镇干部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荧幕里的乡镇干部大都是头顶草帽、脖子上搭条毛巾、挽着袖子、卷着裤管,在炎炎烈日下帮助群众干活的形象。他们勤勤肯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可歌可泣。在现实工作中,乡镇干部大部分和荧幕形象是相符的,他们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好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和谐农村的构建作出了贡献。然而,乡镇干部身处农村基层这种特殊环境中,处在各种问题和矛盾的焦点上,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难度也大,面对当前农村工作新形势,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适应的地方,因而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也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

  当前一些乡镇干部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的现象。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开始松懈、动摇

  每个乡镇干部都是怀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景走上工作岗位的,在那时,为了得到组织肯定、领导好评,往往都是工作热情高涨、积极主动,踏踏实实、勤勤肯肯、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乡镇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期工作在基层,眼瞧着升迁无望,生活得不到改善,思想就开始动摇,对前途便失去了信心,因而工作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激情,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耕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

  2、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

  乡镇工作,由于它的特性而很难用数字来统计和衡量每个人工作量的大小,加之乡镇工作辛苦,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而乡镇政府目前对于干部的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这种状况导致个别乡干部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任务式完成工作,因而工作消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

  3、对福利待遇存有不满

  众所周知,乡镇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福利待遇低,工作时间长,有上班时间而无下班时间,甚至双休日和五·一、国庆等法定节假日也没有保证,又没有加班工资,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虽然现在工资已经有了保障,但是,乡镇福利跟县直单位的福利是没法相比的,而越困难的乡镇,福利待遇越差。难道乡镇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工作辛苦,而福利待遇就得是差的?这是一个让乡镇干部始终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状况,必然使一些干部人心浮动,从而消极应付手头工作,为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而作其他途径的考虑,这样就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二)存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现象

  在日常工作中,个别干部对于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办事拖拖拉拉、效率不高,有时甚至不了了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领导追问时才“临时抱佛脚”,草草了事,其结果势必对全局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拖全局工作后腿。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对领导交办事情产生抵触情绪,以至办事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下。

  2、一些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有了“老油条”的通病,有些干部的基层工作时间比领导要长,容易滋长“论资排辈”摆架子的思想,由此不配合领导工作,不服从安排,办事拖拖拉拉,“磨洋工”。

  3、缺乏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

  (三)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更需要集体中的每个人彼此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学习、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增进友谊,增进感情,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群体,这样,一个集体才有凝聚力,集体才能抵御所有不利的一切。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然而,一些干部却缺乏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彼此之间只顾自己的工作,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领导添麻烦就行了,有种“各自打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觉,除了工作需要外,彼此很少沟通交流,感觉不到团队的那种团结互助合作的氛围。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与乡镇干部的工作性质有关。现在乡镇工作实行的是干部包片包村工作责任制,所以干部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各自支配的,因而在工作中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来无影,去无踪”

  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是各乡镇普遍的做法。干部包村工作,没有地方观念,人情关系也不会复杂,没有家庭生产的负担,工作能更为大胆,时间也较宽裕,可以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改变过去,“来时一阵风,离开一片空”的工作方法,压力到村,责任到人,有利于明确职责,调动乡干部的工作主要性和积极性,把工作落到实处,使乡政府对村的领导和管理更能得以实施和体现。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对乡干部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因为,现在包村工作自由度大,对于不住乡的干部而言,除了必要的事情需回政府机关外,其余时间基本不在政府机关,对于他们的去向问题或包村工作做什么、怎么样的情况问题,或许很多人都不清楚,这种工作特性,为个别干部提供了和领导“打游击”的方便,这必然会让其他干部、群众产生“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是:

  1、与干部个人的工作态度有关。

  2、现在林业、民政等都被收归县局管理,对于这些部门人员的管理更是存在难度,虽说实行县乡双重管理,但实质上却形成上面看不到,乡镇管不了的局面。

  3、缺乏约束乡干部行为的制度。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对于解决干部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着反作用。思想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因而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影响着乡镇工作的好坏,思想问题解决不好,乡镇工作就无从谈起,而乡镇工作的好坏却关系着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由此可见,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解决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针对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的问题,我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干部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这些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定期召开全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给乡干部勤打“预防针”。

  ②可以把“调查问卷”的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结合起来,领导班子成员就“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

  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会使用一些规章制度和规范去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而这种约束带有很明显的强制性,强迫他们去遵守规章制度和规范。如果他们的行为并非出自本身的意愿,那么轻则消极被动接受规范,但这样工作效率低下,重则,使他们产生对抗情绪。所以,单纯用规章制度和规范去约束行为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与激励方式结合起来,只有建立激励机制,才能对干部形成促动作用,产生高效率,才能产生凝聚力,才能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的产生,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激励是以工资、奖金等形式的物质激励和以评优评先等形式的精神激励两方面组成的奖励激励以及在规章制度约束下的处罚激励。这两种方式运用很普遍,但实际上,光靠这种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可采取以下几种激励方式提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①参与激励:让干部参与政府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管理,让他们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政府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样就会激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②领导激励:乡镇党政领导是干部众目之心,是干部的表率,是他们行为的指示器。如果领导清正廉洁,对物质的诱惑不动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于律已、民主、身先士卒,这样的`领导本身就能鼓舞干部的士气。如果领导再充分发挥其能力,帮助干部价值的实现,则更能产生巨大激励,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③关心激励:我们的干部大多是爱岗敬业,不畏艰苦的,如果领导能关心干部疾苦,了解干部的具体困难,并帮助其解决,就会使干部产生很强的归属感,对他们产生激励作用,提高积极性。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员工生日时以赠送生日小礼品的方式表达对员工的关心,这种人性化的关心很值得借鉴。

  ④认同激励:在我们工作中,虽然有一些干部愿做无名英雄,但那毕竟是少数,而绝大部分干部还是不愿意默默无闻的。当他们取得了一定成绩后,需要得到大家的承认,尤其是要得到领导者的承认。所以,当某个人取得了一定成绩后,领导者只需向其表示已经知道其已取得的成绩,或再加上几句表扬之词,便可使其产生很大的激励,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种方式既不必花费,效果又好,就是需要领导及时发现干部的成绩,并及时表示认同。

  3、尽量多制定和落实一些偏向乡镇的政策

  我认为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当地政府对乡镇的态度。如果当地政府多制定和落实一些偏向乡镇的政策,就会让乡镇干部产生以乡镇工作为荣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在解决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问题方面,我认为:

  ①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②除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制定“工作落实跟踪表”,即:表内明确工作责任人,领导交办事项,要求完成时间及完成情况等内容,当领导交办工作时,该表一式两份,一份交责任人,提高工作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另一份则由交办领导存档,交办领导则可根据该表对交办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解决乡镇干部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团队精神是一种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在无形当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促使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为集体的发展壮大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而,团队精神的培养很重要:

  ①营造团队合作氛围:组织干部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的团队意识,使之高度重视团队精神,并且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的形式加强宣传,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②为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为团队精神的培养创造条件。比如,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干部喜爱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让干部彼此互相交流和沟通,互助合作,于无形中激发干部团队合作精神的产生,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③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管理学中认为,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若领导者多从下属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给下属一些关怀、爱心、耐心、善用、信任和尊重,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无比的热情和干劲,团结一心,创造美好未来。

  (四)在解决“来无影、去无踪”问题方面:对于这种问题,利用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能使有责任心的乡镇干部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与现实密切联系着的,解决这些问题还是离不开根本的制度,靠制度来约束干部的行为、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因而,我建议以下措施:

  ①建立干部当日去向公示制,这样,可以让领导和办事群众心中有数。

  ②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群众代表对乡镇干部进行考评,促使干部扎实投身于基层工作,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于不合格的干部要认真批评教育、限制改正。

  ③设立公开投诉中心,配备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对干部的监督。

  ④实行电话随机跟踪制,加强干部的管理。

  教育调研报告 篇15

  1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合自身在实习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6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5)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6)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8)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9)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高一(10)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1)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9份。

  1、2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

  1、3调查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统计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平要持平。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根据自己在两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南京中华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教育调研报告 篇16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重点高中,学校规模较大。该校在宝鸡市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五,所以近年来生源不断增加,所以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宝鸡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设备先进,设施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好,基础薄好,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数学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对难度大的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得分提高不是很明显,所以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适当减小,不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数学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因为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是知难而退,所以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数学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数学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多多少少会用到数学知识。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习数学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该校放学时间为7点30分,由于较长,学生在这段时间显得疲惫,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背景的解说,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识,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教育调研报告 篇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的人口80%是农民,这使我们农村的教育尤其重要。农民的素质整体提高了,国民的素养也就增强了。我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十多年了,每学期都要到学生家家访,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流失率很大。今年我带着后备干部培训班布置的作业,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和询问的方式,针对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总结。

  一、主要问题:

  1、生源问题

  我校地处龙潭区金珠乡,周边三十多个村屯的学生都在我校学区内,4月末,我与部分教师到学校东部的村屯进行走访,招生的同时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不同的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孩子送到市内较好的学校读书;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是读书的料,在哪个学校念都一样,就选择了我校;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就辍学了;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念书的态度不够明朗,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也有一部分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即使考上大学也得自己找工作,对孩子的读书情况不闻不问。这就使得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比如7年级入学200人左右,到9年级毕业时也就90人左右,一多半的学生流失了,保证不了人人受到九年义务教育。

  2、学校的办学条件

  目前,地处乡镇的农村的中学教学条件普遍不好,多年的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从校舍看,大部分都是平房,冬天要靠火炉取暖,学校没有宿舍,家远的学生只能暂住在校外的农户家,存在安全隐患,时有事故发生,并且有些学校还存在着危房无力维修。教学配套设施也相对滞后,不少学校没有语音教室,没有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图书室的图书无法完成更新换代,几乎是摆设,也难得对学生开放。理化生实验室由于长年没有填置实验备品,教学器材种类不全,数量少,现有器材完好率不高,无钱维修,造成教学实验开出率不高,学生操作实验开出率不达标。

  3、学校的师资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困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情况甚至进一步恶化。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对农村教师片面强调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规定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0%以上的教师达到了标准。可学生还是说老师“没水平”,许多被指责者甚至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即使教育局组织大家进行网络学习、培训,可真正学习的没有几人,都只是留于形式,强迫命令,不得不学。二是优秀教师流失较多,特别是年青的骨干教师,培养一个走一个,只我校到目前为止,已走7名教师,其中英语学科2人、数学1、语文1人、历史1人、物理1人、生物1人,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总之,教师队伍老龄化,教师总量偏高,但真正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数太少,师资使用效益不高。

  二、解决办法

  1、控辍、控流,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我看后很受感动,一个农村代课教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保证学生一个不少的回到课堂上,条件相对来说较优越的我们,已没有理由让学生的流失率总是居高不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流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1)如果是经济原因,可以实行教师包保制度,一对一帮扶救助,每年教师捐款,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学校联系上级部门,争取捐助者对他们进行捐助。

  (2)如果是学困、厌学的原因,那么找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人先天的智力因素是不同的,有些学生确实想学,就是学不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细心教、认真导,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于厌学的学生,就要和家长常联系,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放弃,另外,结合本校实际,开一些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开设《水稻栽培》、《葡萄种植》、《养鹿》等课程,教给学生将来毕业后的农业技能。再者,也可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教给学生礼仪,学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政府要增加对学校办学的财政投入力度,改善校舍,增加教学辅助设施的配备,强化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的运用。

  3、制定合理标准,任用优秀教师人才。

  根据农村中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吸引农村中具备中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受聘,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组织学习,单独培训,限期提高,最后实在不行者予以坚决清除,以打开被挤占的编制空间,增加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近几年,我校的骨干教师向外“迁移”的比较多,多次向教育局要人,没给,因为编制够了,怎么办?教学不能等,学生不能等,自己想办法。我校现在非常缺少数学、英语、历史教师。53岁的数学女教师身体不好,还在上课;英语课时安排得看英语教师教几个年级?我们就从学校内部挑选有素质的、有进取心的年轻教师,由老教师帮、带着培养,手把手的教,三年一个循环之后就是“成手了”。今年我们中小学面临合校,对中学来说是个好事,我们可以从小学聘一些教师进入中学来,为我们中学的教学增添活力。

  三、 小结

  通过走访、调查,目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很重视的,他们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要求很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为优秀教师提供实现自身价值,展示自我的平台,留住优秀教师不外移,引入优秀人才进农村,到那时,何愁金窝里飞不出金凤凰!

  教育调研报告 篇18

  20XX年10月8日——11月12日,这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这段时间我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九)班实践,班主任兼指导老师刘宇老师在我实践过程中予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在为期五周的实践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践和班主任工作实践。

  一、教学工作。

  怎样上好每一节物理课,是整个实践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两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10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在正式上讲台前我还进行了多次试讲。在准备教案前,认真阅读教材,并与任课老师上课内容相联系,按自己的思路写出教案。但课任老师的要求与自己准备的内容经常有出入,所以对教案作了一定的修改,做到自己的'思路不乱,又能达到课任老师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讲台时的紧张,不断的进行试讲。同时在本子上把自己上课讲的话都写一遍,作足充分的准备。

  10月26日,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三十多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只能一个劲地重复着教案的内容,眼睛始终不敢对上学生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反应与自己的有点出入时,稍有点乱。尽管没有讲错东西,但讲课的内容有点乱了。不过后来还是很快的镇定下来了,讲完预期的内容。因为是实验课(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因此预留了二十几分钟给学生做实验。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些没能及时解决,而且有个知识点(上节课任老师讲过)以为学生掌握了而没有讲,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在紧接下来的同一节内容的课上,我放松心情,及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将上节课没讲的知识点补上,改进了第一次课的不足。课后,刘老师针对我的上课情况评价说,整体上好,第二次明显比第一次好。同组的实践老师评价说,就是音量小,与学生的配合还有点不足。在接下来的讲课中,我改正了缺点,上课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也和学生达到了很好的配合,成功的完成了欧姆表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帮老师批阅作业和试卷,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并针对情况利用中午午自习期间给学生答疑。在实践期间,我还监考 了一次政治和一次物理考试,并参与了实践小组调查问卷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做为高二九班的实践班主任,想现任班主任刘宇老师学习班级的管理。实践班主任是实践过程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职务。第一次站在班里,面对新面孔,非常紧张。只是粗略的作了自我介绍,但在往后一个月的接触中渐渐地记住了每个学生,以及部分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实践中,我每天早上7:20到班,配合班主任监督全班同学交作业。在早上10:05的课间操和下午1:30的眼保健操中,我也参加班级检查。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的升旗仪式我也随班参加,周一、二、四的午自习到班答疑,并监督他们做好午自习。

  在实践期间,我还参与了班委改选后的第一次班委会。认识了班委并了解了班委的工作。透过他们了解班里同学以及班级情况。参加校运动会,并针对在这次运动会上班级的成绩不如人意,在班会上进行了一次关于“体育运动”的调查问卷工作,并将统计结果反馈给班主任老师。

  应该说在这次实践班主任过程中收获很多,在工作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懂得如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向班主任老师学习了班级管理等,自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没有很好的进入角色,工作经验不足等,这些是今后学习工作中要克服的。

  现在,实践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了老师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了解了老师的伟大,我也从实践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着。

  教育调研报告 篇19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市人大常委会对学前教育工作十分关注和重视,把学前教育工作列入市xx届人大常委会20xx年主任会议听取情况工作计划。

  按照计划安排,4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以xx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调研组,通过深入城乡9所幼儿园,对不同办学体制和不同规模类型的幼儿园进行了调研。每到一处,实地视察、听取汇报、交谈询问,还分别召开了3场由11个部门、3个乡(镇、街道)和14所幼儿园有关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奎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市城乡幼儿园共有5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38所(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21所,无证的17所);农村幼儿班1xx个。截止20xx年底,全市学龄前儿童11066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学龄前儿童“入园难”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学前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我市学龄前儿童有园可上的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学前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公办园师资不足,民办园“三偏”问题突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核编356人,在编在岗198人,缺编158人,缺编人数占核定编制总数的'44.38%,教职工数量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存在办学规模偏小、条件偏差和民办教师素质偏低(甚至园内无执证教师)的“三偏”现象。

  二是优质园少与“入好园”需求的矛盾突出。我市办学条件和质量好的或较好的幼儿园,初步评估大约仅有15—16所,这些园绝大多数是公办园,占总数的30%;办学条件和质量一般或较差的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约70%。我市学前教育的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入好园”的强烈需求。

  三是无证违法办学的隐患突出。近几年,我市民办幼儿园发展很快,对满足我市学前教育市场需求做出了贡献。但是,绝大部分民办园内部设施简陋、内外环境较差、教师素质偏低、办学质量低下,有的班生数严重超额。其中有17所民办幼儿园,约占全市总数1/3未取得办学资格,处于擅自无证违法办学状态。如依法取缔这些无证民办园,许多孩子则无园可上,如默认他们的存在,则要冒“失管”的风险,教育主管部门处于“两难”境地。

  三、几点建议

  学前教育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各级政府有责任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抓实,不断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落实xx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xx政综【20xx】23号),加大考录工作力度,逐年解决公办园的缺编问题;近期,可通过临时招聘的办法,占编不入编,逐步解决公办园教师不足问题。

  2、对于民办园,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改造提升办学质量。对有证且办学较为规范的民办园,经整改后可转为公办园;对办学条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园,采取补贴的办法,或从公办园派优质教师参与民办园的教学和管理,帮助其提高办学质量;在基本保证学龄前儿童有园可上前提下,对无证民办园实行末位淘汰,促其加大投资、改善办园环境、提升办园质量,逐步实现无证办园为有证办园。

  3、教育主管部门应会同城市规划部门,对xx新区、西区生态城等未来城市新兴发展区域内的各类校(园)布点同步进行规划。

  4、教育主管部门可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管理办法,对学前教育工作加强监管,使之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育调研报告 篇20

  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

  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

  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

  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

  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

  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教育调研报告 篇21

  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规定动作的通知》要求,我办4月23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及征求意见的方案》。确定了办班子成员的分包联系点,明确了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的形式、方法和步骤,要求班子成员在5月15日前完成调研报告。在此之前,我办向项目单位、相关委局发放了《XX市XX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查问卷》,以书面形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现将班子成员调研情况和问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班子调研基本情况

  11名班子成员中,单位一把手分包下属二级机构质量监督站,其他班子成员按照日常分管的原则分包联系点。调研围绕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重点项目建设领域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群众(项目单位)对重点项目监管和服务工作最不满意的问题;群众(项目单位)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安全隐患监管、整改和事故责任追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所联系处(站)监管或服务方面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困难;对办机关建设和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七各方面重点展开。调研通过座谈、谈心、走访等形式进行,共收集问题29个,意见建议31条。

  (二)问卷调查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162份。其中并联审批处向相关委局发放问卷12份,代建制处向代建单位发放问卷24份;质量监督站向工程监理单位发放问卷30份;安全监督处向施工单位发放问卷30份;工程协调处向县市区发放问卷16份、向项目业主发放问卷30份;工程监督处向招标代理单位发放问卷10份;综合处向以前帮扶点发放问卷10份。所有处站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共收集书面问题13条,建议17条。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

  (一)干部作风方面

  1、不注重学习,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参加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工作联系紧的学的多,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学的少;学习不够深入,往往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求甚解;集体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存在应付和走过场现象;个人业务学习不够系统深入,一般是工作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才“临时抱佛脚”找资料看看。

  2、工作不够务实,有时有走形式现象。工作中为了能够应付过关,满足上级机关或领导的要求、看上级领导脸色行事情况较多,扎扎实实搞研究,注重实效出成果的情况少。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待工作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工作要求和标准不严,被动落实多,主动超前少,常满足于应付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当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善于立足自身动脑筋解决,习惯于等、靠或上报组织解决问题。

  4、工作标准不够高。一是习惯按照以往惯例开展工作,对新形势下一些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精益求精和持续改进的精神;二是“差不多”主义,不求做多好,只求不出错。

  5、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软、懒、散作风,上下班有不准时和迟到早退现象,工作中有“等、靠、推、拖”等现象。

  6、工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部分领导和同志对自己应该干的.工作往往干不到位,需要靠上级不停的督促才能勉强完成;平时工作上能少干就少干、能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干就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干、能不干尽量不干。

  7、各级领导长官意志有所存在。主要表现在:工作上习惯于安排部署征,征求同志们意见少;工作要结果多、关注过程少;当“二传手”和“甩手掌柜”多,带头干、教方法少。

  8、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按老方法、老思路思考和解决问题。思想僵化,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采取新办法,听不进新方法、新思路,习惯按常规出牌、按老路办事。

  9、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到项目单位检查和调研时,个别时候有接受宴请的现象。

  (二)服务项目建设方面

  1、了解项目情况不够,下项目少。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打打电

  话、收收报表、听听汇报,去项目实地查看少。工作浮在面上,掌握不了实际情况、发现不了真实问题。

  2、个别同志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新同志业务不熟练,对项目单位反映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一些老同志管理意识强、服务意识弱。批评项目单位多,耐心解释少。

  3、缺乏迎难攻坚精神。担心棘手问题接手后解决不了,对项目反应的棘手问题回避较多。对按照一般规律和常规流程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回避的就回避,能不接招就不接招。

  4、未开发建设重点项目管理系统软件,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管理项目信息不够。重点项目信息管理一直使用电子表格录入,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投资情况、质量安全现状等技术数据都无法关联,难以对同一项目进行综合指标分析,每月的协调月报、安全月报、质量月报报表一直是人工用EXEL表统计、更新和报送。增加了工作人员和项目单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且工作效率不高。

  (三)体制机制方面

  1、受土地、环保指标等要素制约,招商的项目落地、开工困难。为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政府也加大了对招商、项目审批和项目开工的督办考核力度。但是受土地指标、环保指标等刚性要素的限制,许多引进的重点项目难以分配和尽快争取到指标,无法按节点办理手续落地实施。当前重点项目建设领域最需解决的问题是项目

  用地问题,项目立项后,土地指标下达慢,用地手续审批周期长,影响项目手续理。

  2、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三规不统一、且调整频繁,导致项目审批困难重重。三个规划由发改、国土、规划三个部门主导编制,相同的区域功能定位、相同地块的土地用途往往不统一。项目要落地,就必须协调调整,但调整规划周期长、涉及事项多、协调难度大,许多项目因此而搁浅;同时,规划调整频繁,城市控规未实现全覆盖。许多项目手续审批到一半,或者已经快审批结束、甚至刚完成了建设,就与新的规划不一致,项目面临搁浅或者被拆除。

  3、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拨付慢,合理的设计变更审批难等问题。许多项目资金拨付的所有手续齐备还要等待有关部门多日签批、还需要反复协调反复申请。一些项目因合理的变更无法实施而被动搁浅,因缺乏清晰的解决路径,相关审批部门相互推诿、上级机关习惯于问题下解,变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4、联审联批机制运行不畅。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召开联审联批会议协调解决。但是联审联批会议主持人的确定、会议纪要的印发、议定事项的督办落实等关键性问题无法解决。

  5、并联审批新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有些并联事项的顺序还有待调整。如立项阶段,项目选址意见书是科研、用地预审和环评的前臵,不能与三者并联审批,调整后手续办理顺序更科学。

  教育调研报告 篇22

  从20xx年9月3日至今,我来到南宫实验中学实习已经3个多月了,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经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真的收获了太多太多。不仅收获了教育教学经验、班主任管理经验,更收获了对于农村教育认识的深化。这些收获是在大学课堂上永远学习不到的。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针对农村的音乐教学工作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音乐教学状况。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农村的音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音乐师资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大大优于乡村学校。城市中小学校,大多配备了2—3名以上的专职音乐教师,而且大部分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已趋饱和。相比之下,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状况就令人担忧。因为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音乐教师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大多由非本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音乐爱好者)兼音乐课。而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音乐课只能虚设。这样的结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太愿意去乡村学校任教。

  二 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学校中,对教研活动抓得比较紧,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新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在相当多的学校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应用的。在师资不足与器材缺少的学校里,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他们把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课,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会唱那首歌,另外就是让他们自己来“玩”,表达学到这首歌的`什么。其实这样做不仅有损学科的科学性,也对学生造成了误导和表现出了自己对这门课还有学们的不负责任。

  三 学生学习状况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反映也很突出,一般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学条件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来自学校、“主课”教师及家长的阻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欲喜爱而不能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我想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1、将艺术教育中的组织与 领导、师资队伍与教科研、教学硬件与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建立分级督导机制。

  2、针对广大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应以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工作重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条件上给予扶,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强化、优化有关政策,鼓励艺术学科的毕业生到乡村学校工作,以加快基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进程。

【教育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调研报告01-29

教育实习调研报告02-16

初中教育调研报告11-09

英语教育调研报告05-30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04-11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03-07

教育调研报告13篇05-24

小学教育实践调研报告10-26

语文教育调研报告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