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研究报告

时间:2024-05-16 16:52:11 蔼媚 报告 我要投稿

五年级研究报告(通用18篇)

  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研究报告(通用18篇)

  五年级研究报告 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第二单元,我们上了《草船借剑》,文章中有一个人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诸葛亮”。除了他的足智多谋外,同学们对他的姓氏也很感兴趣。“诸葛”姓为什么是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诸葛的名人有哪些?现在“诸葛”姓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对“诸葛”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上网查阅图片、视频资料;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略

  四、研究结论

  1、“诸葛”姓氏出自葛姓所改。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诸葛”姓氏的起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历史上对于诸葛姓氏起源也有很多的说法。

  2、历史上“诸葛”姓名人辈出。最著名的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恪、诸葛爽、诸葛高、诸葛尚,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我们知道了全国目前姓诸葛的至少有16000人以上,虽然“诸葛”姓很少,但也是大中华百家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次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组的8位同学共同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大家对“诸葛”姓氏的历史及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姓氏是人的根,是祖先的魂,是凝聚力,是和谐剂。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它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发展等学科。它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文明的起源和民族的融合,凝缩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同祖、同源、同域、同质文化的综合象征。对姓氏的研究不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是一堂生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

  五年级研究报告 2

  一、问题的提出

  书法家们的这么多作品,都有什么历史呢?如何保存历代名人书法作品?书法家的作品有哪些?

  二、研究方法

  1、请教历史,书法老师。

  2、翻阅书法家的作品,字帖中的介绍。

  3、搜集网络资料。

  三、资料整理

  1、书法作品的历史,  中国书法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发展,从早的甲骨文到后续的青铜文(金文),再到小篆(篆书),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的形成。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书法习惯和风格的诞生。这原因可能是朝代变更,或许是社会变化。中国书法史其实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清晰的侧写。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那就是家形文字或图画文字。书法的演度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

  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

  工巧:创作之巧之作应与书者自身的功力相当,方为“正宗”。汉隶《曹全碑》,《张景碑》和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都表现出工场之美。工巧之作给人以直中绳,方中规、经纬合度,书写得心应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节节而为,是书者苦心经营、精工雕琢的积极成果。

  3、如回保存过去的名人作品。

  中国书画用宣纸做绘画材质,由于宣纸本身性质很稳定,排除人为破坏,虫蛀,受潮这些情况,中国书画作品保存1000年左右都没有问题。宋代距离现代正好1000年左右,这也是我们现在能看到宋代以后的书画的根本原因。

  古代名家书画作品保存大概有以下几类:其一,装裱保存。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是保存书画的最好办法,既可以保持画芯的完整又能方便携带和保管。

  其二,临摹保存。东晋距离现在已有1700年,按理说,远远超出了宣纸的生命周期,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兰亭序》,是因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冯承素按照王羲之的书法笔意临摹出来的。

  四、研究结论

  1、书法作品的历史

  从早期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已经六千年了。从图画,到文字,真的很漫长!因此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

  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

  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分水岭。所以认识它很必要!方正,整齐,粗细,是它的特点!

  3、如何保存过去的名人书法作品,这里提到了①装裱保存②临摹保存。

  五年级研究报告 3

  一、问题的提出

  1、刘氏姓氏的起源

  2、刘氏姓氏在中国的历史名人

  3、刘氏姓氏的排名

  二、研究方法

  1、网上查阅

  2、查阅资料与报刊

  3、询问他人

  三、资料整理

  1、起源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刘姓又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史传说时期。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刘姓出自黄帝之裔、帝尧陶唐氏,他的后人受封于刘邑,建立刘国,其子孙后来以邑名为姓,遂成刘姓。

  2、历史名人

  我国“刘”姓有汉武帝、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刘秀。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刘备。“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六国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南朝词人刘寸。刘禹锡唐代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干国元勋刘少奇。

  3、姓氏排名

  刘姓是中华民族的大姓之一。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0.05%随机抽样资料统计,刘姓为全国第四大姓,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5.4%在6000万人以上。

  四、研究结论

  1、我国“刘”姓源远流长。

  2、在历“刘”姓人才辈出。三国刘备,诗人刘禹锡,开国元勋刘少奇……

  3、“刘”姓是全国第四大姓。

  五年级研究报告 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邵,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邵。“邵”姓是怎么来的?历姓邵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邵”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邵”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邵姓的来源:邵姓出自于周王王姬昌的儿子召公,后来又加上的偏旁则代表“封地”,意思就是分封在召地的主人,所以,邵和召两个姓氏原本也是一家人。

  邵姓的历史名人:邵信臣,西汉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邵续,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列,博览经史善,善谈理义,妙解天文;邵雍,北宋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邵兴,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邵姓的现状: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人口约3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

  2、历,“邵”姓名人辈出。西汉大臣邵信臣,妙解天文的邵续,北宋理学家邵雍。

  3、20xx年,当代邵姓人口300万,排在全国83位,大约全国人口的0.25%。

  五年级研究报告 5

  一、问题的提出

  绿色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于生态环境是有利的,对人类生存环境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如今仍然存在路人随意踩踏、破坏街边绿植的现象,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不利于人类的'生活。为了引起百姓的重视,防止破坏绿植的现象发生,我将对绿植被破坏的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在网上询问专业人士

  2、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查阅书籍和报刊

  4、和小组成员整理资料,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绿植被破坏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们心情不好时,总会坐在街头,用手或其他东西伤害绿植,达到发泄的效果。

  2、人们在玩耍的时候,会不小心踩到草坪和花朵等,但是他们也不在意。

  3、人们故意踩踏绿植,觉得他们不是像人类那样高高在上,是低贱的,可以随意踩踏。

  四、研究结论

  发生破坏绿植的原因是我觉得有两种:故意和不小心

  为了制止这种破坏绿植的情况发生,相关部门可以制定规定,违反者给予处罚。

  居民们也应该自觉一点,不要破坏绿植,如果破坏的话会减少氧气,人类就会灭绝。

  五、结尾

  人们应该保护绿植,不能破坏它们,“保护绿植,从我做起。”

  五年级研究报告 6

  猫的眼睛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眼睛里有一种物质,发光的时候,这光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样,从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珑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盏灯。

  一、问题的提出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一到晚上,它那双滴溜溜的小眼睛就会闪闪发光。晚上这么黑,它还能看到小巧玲珑的小老鼠,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发明了红外线就能看到漆黑的晚上?于是,我们几个感兴趣的同学展开了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动物百科,查阅有关书籍;

  2、上网搜索有关资料,整理;

  3、询问科学老师;

  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发现红外线的故事

  三、资料整理

  上网猫的眼睛猫的眼睛发光是因为它能反射光线。猫的'眼睛里有一种像镜子一样的特殊覆盖层,它使得猫在黑暗中能看清东西。这种闪光物质能反射出像手电筒的光或像汽车前灯的光,从而,猫的眼睛闪闪发光。

  上网搜索太阳红外线发现的故事赫谢尔心中有个疑问,平常他所观测的阳光,不同色的色光所含的热量都相同吗?1800年,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七彩光谱,利用三支涂黑酒精球的温度计,一支置于可见光某一色光中,另二支置于可见光外作为背景值的测量,发现从紫光、蓝光、绿光、黄光、橙光到红光,温度依序增高!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发现在红光区域旁,肉眼看不见光线的地方,温度居然更高,这里有眼睛看不到的光!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光,称为红外线。

  询问科学老师红外线的原理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红外线又称为红外热辐射,波长自0.76至400微米。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长波红外线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四、结论

  1、猫的眼睛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眼睛里有一种物质,发光的时候,这光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样,从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珑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盏灯。

  2、红外线的原理跟猫的眼睛的原理差不多,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漆黑的夜晚,能发出音波,碰到东西反射回来,让人们知道,前方有障碍物,要进行避让,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像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发出的超声波学来的;像红外线,是从猫的眼睛上学来的;像骨针,是从鱼刺的形状上学来的;像飞机,是从鸟身上学来的……总而言之,人类许许多多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从动物、自然身上学来的。

  五年级研究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么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名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现在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名,20xx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名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名的,20xx年姓王的最多。

  五年级研究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朱姓的.来源:

  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xx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五年级研究报告 9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我们班只有四个姓王的同学,但我认为姓氏是十分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有关王氏的书、上网查找信息问家人有关信息。

  2、了解王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王姓的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到20xx年为止,王姓是中国第三大姓。信息渠道是书籍询问查阅。涉及方面王姓的来源和历史。有关王姓的名人诗人,王安石,王之涣,王维,王勃,王羲之,王昭君,王昌龄,王献之……此信息是通过书籍和教科书的来的'。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队全国户籍人口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以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的分布。这是王姓人口数量的统计,此信息是通过资料查找手机、上网、电脑、书籍和教科书。

  四、结论

  1、在中国河北辽宁山西广东等也有姓王的人口在这些省内王兴君为第一大姓,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中国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

  2、在20xx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王姓目前是前三名,暂时排名第一,已经超过了李姓。

  3、王兴是当代中国人第二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姓氏,我为我们王姓祖先的创造感到自豪。

  4、虽然王姓目前暂排第一,可是在20xx年国家重新统计了一番,把百家姓定了下来,目前王姓排名第二,李姓现在是第一名。

  五年级研究报告 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人们都有一个姓,有复姓,也有单姓。可是,姓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我就研究了关于“郝”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查阅方法。

  1、查阅书籍。

  2、在上查阅资料。

  3、询问老师和家长。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郝姓的地位

  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七十一,在现代姓氏排行榜上排名8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数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2、郝姓的起源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继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其后子孙以此地为氏,称郝氏。

  三、郝姓的名人

  郝懿行:山东栖霞人,清代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明物训诂考据之学。《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四、研究结论

  1、郝姓是一个大姓。

  2、郝姓的历史悠久。

  3、郝姓的名人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名人都很有才。

  五年级研究报告 11

  新年即将来临,大家又将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孩子们每年有多少压岁钱这压岁钱是怎样处理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看待压岁钱的我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时间:

  20xx年2月25日~3月1日

  二、调查地点:

  家中,朋友家

  三、调查对象:

  小学生、学生家长

  四、调查目的:

  对小学生们如何使用压岁钱,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带给给小学生和家长们,使家长和学生们都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压岁钱。

  五、调查问题:

  1、你认为家长们就应给压岁钱吗

  2、如果就应,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适宜

  3、你认为钱是的“压岁礼物”吗

  4、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好处

  六、调查方法:

  ①上查询

  ②电话资询

  ③查阅报刊

  ④询问路人

  七、调查结果: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把钱花在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拿自己的压岁钱来交学费或存入银行,还有一些小学生拿压岁钱来买各种学习用品。但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如果需要,能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以帮忙他们上学或改善生活。

  八、感想与结论:

  此刻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了。有的富裕家庭给孩子的压岁钱甚至上万元,虽然这让孩子们过了个高兴年,却也造成了孩子们乱花钱、买零食、上吧等等严重后果。我认为:小学生的压岁钱正常家庭应在100—300元左右,小孩自由支配的压岁钱应不超过150元,若收到的压岁钱过多,应当由家长保管,或是存进银行,用压岁钱做有好处的事。

  五年级研究报告 12

  一、研究目的

  伴随着新春的来临,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不仅对交通造成影响,还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医院里增多了很多病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呢?那又怎样去治理这种污染呢?因此,我就想通过研究,来解开这个不解之谜。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电视新闻。

  2、询问家长。

  3、亲身感受,雾霾好可怕。

  三、研究内容

  1、基本情况

  随着空气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阴霾天气都会有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通过我的`了解,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形成就是因为这细微的灰尘,大家用符号“∞”表示。霾的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十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扬沙、烟雾等天气现象,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天气温度、颜色气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雾霾危害

  通过介绍,雾霾是那么的可怕。在这里,希望一些无知的小朋友能够在雾霾天气尽量的不去室外呼吸。有的人在室外,希望能够带上防雾口罩。如果大量在室外呼吸空气,会导致死亡。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视这个东西。

  四、研究感悟

  说雾霾可怕,但他也不是那么可怕;说雾霾不可怕,但是说起来真是有些害怕。只要大家能够少放烟花,少吸烟,多植树。我们就可以多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那样,我们的自然灾难也变少了。让我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五年级研究报告 1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街头总是能看到一些错别字的出现,这使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两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错别字?人们到底重视不重视汉字的规范用法?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询问父母

  2、自行实践

  3、翻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1、故意写错:将成语中的某个字用谐音代替,如一个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一个蚊蚊香广告,把“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

  2、这道写还是直接简写:为了图方便,将笔画减少或直接把部分偏旁去掉。如,把“停车”写成“圢车”;将“喝彩”写成“喝采”;饭店菜单中,将“鸡蛋”写成“鸡旦”;水果店门口,将“菠萝”写成了“波萝”等一些错别字。

  3、粗心大意而写错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出,错率很高。此外,汉字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十分容易出错。如,一家早餐店的大门上贴着“赞停营业”,原本应是“暂停营业”,还有将“家具”写成“家俱”等错误。

  四、研究结论

  1、虽然谐音成语十分幽默有趣,但有时会让人谈论,因为会让小学生写一些错别字。

  2、刻意用错别字,在大街上的商人眼里,都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3、大部分街头错别字都是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看起来较为美观,所以大街上有许多的'门牌上都运用了繁体字。而2001年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公共场所的设施用招牌广告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规范汉字为基础的用语用字”明确了简体字的法律地位。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了美观,还要遵守法规法律。

  五年级研究报告 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戴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全班有多少人近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有关近视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询问同学,了解他们近视的主要原因。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症状。

  4、通过班级里的调查问卷,看一看有多少人近视。

  三、调查情况

  据调查,我们班有25%的同学近视,近视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点:

  ⑴做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⑵每天长时间的上网、看电视。

  ⑶经常躺在床上看书。

  ⑷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

  ⑸经常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阳光下看书。

  四、建议

  ⑴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子上写字。

  ⑵看电子产品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看电视距离不要太近,至少两米远。

  ⑶不要躺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

  ⑷每日坚持远眺,坚持做眼保健操或课间操。

  ⑸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心灵的窗口。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五年级研究报告 15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汉字字体分别在哪个朝代使用?这些字体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查找图书

  2、网络搜索了

  3、请教别人

  三、资料整理

  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字体朝代:甲骨文用于中国商代后期。金文上至商朝早期,下至秦国统一六国。小篆发明于秦朝。隶书盛行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形成于汉代。行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3、字体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单折等。金文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致均匀,粗细基本保持一致。隶书字形稍扁,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运转龙蛇、一气呵成。行书书写快捷,飘逸易识。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久远,其始于殷商,定形于宋代。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甲骨文始于商代,金文始于商代,小篆始于秦朝,隶书始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始于汉代,行书始于东汉。

  3、甲骨文图画性强,金文字数不多,小篆笔画横平竖直,隶书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一气呵成,行书飘逸易识。

  五年级研究报告 16

  一、问题的提出

  人与人的交流一定会用到语言。而语言每天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活中无处不在。满分/“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这不再是幻想。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大量不会说,说不准标准的现象,这让不在同一地方的人很难交流。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帮助人们说好普通话,我将针对社会不会说,说不标准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调查

  2、小组讨论,实地调查

  3、列出表格、汇总材料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方言

  如:“你在干嘛?”说成“你在搞哪样?”,“家”说成“ga(第一声)”你在哪”说成“你在哪点”,“你呢?”说成“你嘞?”……

  2、平翘舌不分

  如:“我是你的`老师”说成“我似你的老思”,“撕开”说成“狮开”……

  四、研究结论

  许多人在家乡,附近的人都说方言,自己听着听着就习惯了,改不过来了。如果多说普通话,也可以避免长时间不说而忘记。

  许多老人口齿不清,不分平翘舌。如果可以多多练习也是可以学会的。

  所以,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学好语言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五年级研究报告 17

  一、问题的提出

  手机如今都是我们的随身物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今人人都有手机,有了手机就会一直低着头看手机。在公交车上也会看手机、在路上看手机,在睡觉时躺着看手机,甚至在写字时也会看手机。这些现象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不便,而且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对此我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阅读书籍,上网查阅,寻找相关新闻、资料。

  2、把查找的资料整理,得出后结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玩手机对人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各种疾病。如:手机看多了以后就会得颈椎病或者全身酸痛,这样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2、对学习有影响,如:一天都在玩手机,没有写老师布置的作业,长期导致成绩下降,被老师责骂。

  3、在路上看手机发生的危害,如:在路上一直低着头看手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掉入正在施工的下水道。

  四、研究结论

  一般长期看手机会得各种病,人们要控制好玩手机的时间。

  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有影响,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自控力。

  长期玩手机会掉入下水道,发生车祸,在路上的时候要多提高注意力。

  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尽量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多花时间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五年级研究报告 18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用塑料袋,塑料袋有什么危害呢?于是,我对塑料袋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塑料袋的危害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信息渠道

  (2)涉及的方面

  (3)具体内容

  (1)上网

  (2)塑料袋的危害

  (3)塑料袋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1)听妈妈讲述

  (2)塑料袋的危害

  (3)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四、结论

  (1)、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废塑料制品,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至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因为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塑料带在羊肚子里不能消化,长期吃的话,羊肚子就会被塞满,不能进食,最中会被活活饿死。

  (2)、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会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不仅我们这代要被垃圾包围,也会使子孙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间。

  (3)、现在,菜市场里卖东西都用塑料带,使土地遭受了破坏,。塑料带不能烧,烧起来很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少用塑料带。

【五年级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五年级研究报告01-07

五年级研究报告07-13

研究报告五年级05-10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02-21

五年级研究报告(15篇)07-24

五年级研究报告15篇07-13

五年级研究报告14篇03-29

五年级研究报告(14篇)03-29

五年级研究报告精选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