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27 09:43:24 报告 我要投稿

初中生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调查报告

初中生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学生作文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写作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篇文章进行审慎的回顾、分析与检查。

  要指导学生写作成功,不能只教作文之道,还要引导学生“反观自我”,对自己的作文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人的学习是双向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反思”过程。要使学习有成效,不仅需要认识,更需要反思。长期以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更注重认知过程,而忽视学生的反思过程,使学习变为被动,知识的获取变得抽象化、呆板化。作文教学也如此,作文教学弊端之一,是教师基本上把眼光集中在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很少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会写好作文的。作文教学更多关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很少思考学生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不注重学生作文反思导致作文指导低效。

  作文指导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进行策略性写作:能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外在条件、自身水平,恰当地选择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有效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要真正学会写作,不仅是要把握写好一篇文章有哪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这些方法“有什么用”和“怎样用”,就是说怎样将学到的方法变为自如使用的技能。作文反思,是学生将自己的写作过程当做意识对象,对其写作的心理过程进行回忆、思考、评价,能减少写作的盲目性、抽象性。

  我市近几年中考作文的情况来看,一些初中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作文教学的结果有许多令人遗憾之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作文教学及批改上投入最大的工作量,而学生也为各种练笔绞尽脑汁。可是为什么努力的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每况愈下呢?造成作文低效高耗的状况,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要害因素。

  二、调查的结论与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状况,促进作文教学有效提升。福建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分学生和教师两种类型。问卷主要针对学生作文水平和写作状态、学生作文反思意识、学生作文反思手段与方法、学生作文反思习惯、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指导情况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设置。本次调查对象是我市6所初中学校语文教师与学生,城关初中2所,农村初中4所。抽取七年学生300名、教师20名,抽取八年级学生300名、教师20名,抽取九年级学生200名、教师20名。发放学生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91份,有效问卷780份。发放教师问卷60份,收回问卷56份,有效问卷55份,以上问卷,被调查者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我们围绕问卷内容又开了3场学生座谈会、2场教师座谈会,以确保对调查内容的深度把握。我们将调查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出以下调查结果。

  (一)学生作文水平总体偏低,缺少良好的写作感受

  我市初中生作文水平总体偏低,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学生在回答 “你的作文成绩一般是什么水平”,0.6%的学生选择“优秀”,20.6%的学生选择“良好”,42%的学生选择“一般”,36.8%的学生选择“较差”。从教师问卷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总体水平是不太满意的,10%认为学生作文水平“良好”,23%认为“一般”,67%认为“较差”。虽然教师与学生的回答有出入,但从双方数据来看,学生作文总体水平偏低是事实。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体验比较少,尤其是作文水平低下者。从学生是否喜欢写作来看,5%的学生“非常喜欢”,37%的学生还“可以”,45%的学生“不喜欢”,13%的学生“害怕作文”;学生对作文课的感受,24%的学生认为“轻松愉快,使人充满信心”,12%的学生认为“乐趣少”、40%的学生认为“单调,没乐趣”、24%的学生认为“紧张单调,难于忍受”;从学生写作动力看,17%的学生认为写作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83%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驱动的写作动机使学生作文常成为应景之作,写作难有快乐体验。

  (二)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较低,作文反思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作文教学的忽略,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低。从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程度”看,40%学生选择“了解”,10%的学生选择“较了解”,30%的学生“不太了解”,20%的学生是“不了解”;“对你能比较准确判断出自己作文的好坏吗”,22%的学生回答“能”,40%回答“有时能”,38%的学生回答“不能”;学生对“你作文中出现问题一般是由谁发现?”,20%的学生回答是“自己”发现,80%是由“老师”、“同学”或“家长”发现;学生对自己作文常犯的错误不熟悉,问卷中6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自己常犯的错误”。由此看出,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作文优劣、作文问题的分析判断水平不高。

  学生在写作活动开始前、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缺乏主动对自己的作文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思考的心理需求。从写作前看,“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10%的学生能“稍作思考,然后下笔”,58%的学生“脑中空空,无从下笔”,32%的学生是“按照教师要求作文”;从写作过程看,学生“对自己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能否采取措施预防”,5%的学生回答“能”,35%的学生回答“偶尔能”,60%的学生回答“不能”;写作后,10%的学生“能对自己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 20%的学生“偶尔能”,而70%的学生“不能”做到。从以上写作流程问卷分析,学生作文反思意识比较淡薄,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和农村学生尤其突出。

  (三)学生没有养成作文反思习惯,作文反思方法缺乏

  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淡薄,学生作文时一般缺少反思习惯。作文本下发后,61%的人通常“只看成绩”,28%的人“会认真看教师的评语”,9%的人“会根据教师的批改,认真思考评语”,2%的人“会对作文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然后再订正”; 12%的人在“写完作文后能认真自觉地反复检查与润色”,53%人只“检查一遍”,20%的人“教师督促就检查,否则就不检查”,15%的人“根本不检查”;在写作后,10%的人“能对写作的过程作进一步的反思,从中发现写作成功的策略或思考方法”,90%的人“不能”;60%的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造成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弱化,主要还在于学生缺乏反思手段与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过程的反思方法运用看,7%的学生 “在写作时,能‘跟踪’自己的思考过程,必要时会修改原来的思路和方法”,15% 的学生“基本能这样”,60% 的学生“偶尔这样”,“从不这样”的学生占18%; 对作文的分析与总结, 5%的学生“经常在写作后总结写作的方法”,21%的学生“有时间的话会总结一下”,34%的学生常“感到没什么可总结的”,4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总结”;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既缺乏反思意识,也缺乏反思手段,导致学生发现不了作文问题。

  (四)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实际价值认识不足,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成为作文教学的“盲点”。在访谈与问卷中,91%的教师基本不能准确理解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概念;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您认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对学生作文成功的作用”,3%的教师认为“重要”,34%的教师认为“一般作用”,63%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学生作文差的最大原因分析,10%教师认为“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提炼”,20%认为“缺少写作方法”,65%认为“阅读少”,15%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同时在访谈中,即使是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也很少有人会从反思能力培养上寻找原因。

  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意识淡薄,导致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方法方式有限。教师不能主动创设学生进行反思的条件,对“是否时常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写作过程”,31%的教师回答“偶尔”,69%回答“没有”;对是否能定期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10%回答“能”,25%回答“偶尔能”,65%回答“不能”;对能否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写作过程,5%回答“有”,20%回答“偶尔”,75%回答“没有”;对是否熟悉学生写作反思的相关方法,33%回答“了解一点”,67%回答“不熟悉”。是否时常要求学生修改作文,62%回答“有”,38%回答“偶尔”,但在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修改效果并不好,大部分学生处于应付性修改。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造成学生不断地写作、教师不停地修改,但效果很差,学生作文提高很慢,教师无从着手、力不从心等状况。

  三、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认识价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养意识

  作文反思能力培养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真正的写作主体是学生,而写作主体的个性化很强,如何针对不同主体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但目前作文教学的大体状况是:学生大量地写作文,教师认真批改作文,然后统一评讲,接下来学生再写、再练,教师再改、再讲。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结果,而对学生内在的写作过程关注不够,致使学生作文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也找不到症结所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是解决作文症结的有效途径,学生具有作文反思能力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

  1、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策略性写作。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反观自我”,有利于丰富和积累写作经验,从而促进写作方法能灵活自如应用。

  2、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作文教学流程优化。学生作文反思是把自己作文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文的写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利于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它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过程,由被动过程变为互动过程;它强化对自己作文的审视与分析的全程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的反馈由被动反馈变为主动反馈,由延迟反馈变为及时反馈;它强化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针对性和责任感,使作文教学过程由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使作文教学指导由一般化向个性化转化,由加负过程变为减负的过程。

  3、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作品意识强化。作品意识的培植是从“审视自我”、“玩味文字”、“主动修改”开始的,而学生作文反思是三者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完善,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挑剔。

  (二)熟悉策略,加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有效指导

  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地形成;二是通过教学活动无形中获得;三是通过专门训练明确获得。研究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意识的适当训练,能够提升反思能力,也就是第二、第三种途径结合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作文反思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反思方法。

  1、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反思的内容。学生在写作中,知道自己要从哪些路径,从什么方面分析自己的写作及其文章得失。作文反思内容主要有:一是从写作顺序反思。有无清新靓丽的题目;是否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无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有无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二是从写作技巧反思。语言运用是否得体,遣词造句是否明白通顺;举例是否恰当;文体结构是否合理;首尾是否呼应。

  2、指导学生明确作文反思过程。作文反思不是简单地对写作过程进行回顾或回忆,它是要围绕“我做了什么——我这样做有效吗——我这样做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这个问题链,探讨文章的优化,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一个完整的反思流程:一是提出问题。通过对写作与作文的实际感受,意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观察分析。针对问题反复琢磨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思考作文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三是提出新思路。根据分析,提出作文构思与写作的新想法、新办法;四是实践验证。根据新思路,重新写作或修改文章。

  3、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作文反思方法。一是写作文后记。写作文后记是学生针对教师对作文批改、讲评,学生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写出反思的文字。二是写作文病历卡。写作文病历卡是学生把自己当做医生,将自己作文当作病人,给自己诊断、开处方。三是作文自评。作文自评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作文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面评价,写出评语与分数。四是作文自我提问单。作文自我提问单是根据写作的规程或写作素养要求,并将其细化,以系列问题的方式出现,学生根据问题系列逐一回顾、思考、评价,主要有写作提问单与阶段性提问单两种形式。五是品味作文亮点。品味作文亮点就是将文章的精彩之处找出,并且对其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六是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是学生根据教师批改和评讲要求,通过个人反思及小组讨论,重新谋篇布局,将文章再写一次。

  (三)创设时空,提供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提升机会

  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是否成功,最后要看其能否保持与迁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操练与实践中促进作文反思能力的保持与迁移。

  1、要提供大量的练习与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与评讲,必须改变传统做法,课堂上要减少教师活动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时间,以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交流、片段作文练习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悟、体验、思考作文反思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介绍作文反思策略并作出示范。另一方面,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作文反思策略的练习,这样才使学生正确学会作文反思,使反思由被动走向主动。也许初期教学成本很高,但后期学生绝对受益而且轻松。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在学生进行作文反思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监控学生的活动,注意提供个别指导和修正性反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实践作文反思策略,并学会策略的使用。

  3、指导学生明确作文反思策略运用的条件。每个作文反思策略的使用都是有切合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用,教师在学生作文反思教学中,尽可能提供多个范例,给予学生多方面指导,促使学生有效反思。

初中生调查报告2

  我于20xx年1月至4月,对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席麻湾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深化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特点、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席中进行,共发问卷237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1.学习态度

  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2.学习目的

  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二)当前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2.学习需求的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三、对调查结果的深思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中学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初中生调查报告3

  我于20xx年9月19日,来到xx市xx中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 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 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对教学做如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基本上都能做到:

  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2.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评估的推动下,通过课堂教学的“说、讲、评”活动,我们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提高,能够在教学通案的 引领下,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案,并结合我校的学情,能够在教学上重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探究、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 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备课、上课、检测、批改、辅导等方面有了 显著提高。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如我校正在实施的“三元”教学法 ,对教学内容采用“三环-两步—一展示”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 学的愿望好信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教学方面:

  1.教学形式老化,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具体表现:(1)教学过程教师讲的多,就怕学生学不会。(2)师生互动、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不能实现分层教学,不能顾及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 解决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教学问题。(3)重结论、轻 过程,对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质疑、判断、探究 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概括的认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过分的强 调了接受和掌握。(4)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 重要性,但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

  2.合作学习有待改善

  现在的教学形式都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都认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而我从教学实践中感悟

初中生调查报告4

  我们于20xx年12月-20xx年1月,对定远乡初级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定远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69份回收有效问卷85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农村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份额。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这甚至把“特长”看成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52%的像野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以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3.学习目标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的不协调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4.家庭教育的影响

  5.学校教育的影响

  6.教师的影响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初中生调查报告5

  一、调查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现状,和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因素,在把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促使教师真正改变教学理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增进学生英语学习爱好的进步和发展,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共进,力求到达教学的最大有效值,终究改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不良现状。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教师座谈,其中问卷调查中设计了41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简答题。对象为本校初一、初二年级,共提问卷102份,有效问卷102份。

  三、调查结果和缘由分析

  此次调查有41个题目,触及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缘由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来自于学生本身的因素,即内因包括学习英语的爱好、自信心、态度等方面;其二,外部的环境因素,即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

  现就调查的现状分析以下:

  (一).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爱好

  大部份同学对英语学习爱好不浓。如在调查你对英语学习感爱好这个题目时,选A.特别感爱好的只占20%;选B.比较感爱好的占35%;选C.不太感爱好的占25%;选D.一点也不感爱好的却占20%。

  又如在调查你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爱好班一题,选A.有的占31%,事实上在这百分比中按自己的意愿主动报名参加的占的百分比估计还得打折。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整体说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够。如在调查你现有的英语基础与水平一题时,选C.中等的占51%;选D.差的占13%。固然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学习爱好和自信心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在调查你对你的英语学习满意吗一题时,选A.很好的占18%;选B.一般的占16%;选C.不好的占50%。大部份学生对英语学习热忱不够高。

  (四)学生所处的家庭状态:

  1.学生中农村户口占90%以上,不同户籍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存在着生活习惯、方式及个性的差异。2.父母文化层次不够高,大约80%的父母都是初中毕业。职业情况大约80%的父母务农,另外20%左右是自由职业,这就决定了一定数目的父母忙于发展家庭经济,疏于与孩子交换和对孩子的管束,又缺少教育投资的意识,对教育还存在着模糊的熟悉,造成子女物资生活的充裕和满足,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荒凉。3.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进。溺爱型、放任型及独断型家庭仍占40%的比例,在调查中你的家长辅导你英语吗一题时,选D.历来没有的占82%。

  (五)学生对教师的熟悉

  1.现实中的英语教师:

  (1)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

  (2)多数英语教师讲求民主,尊重学生,愿意听取和接受学生公道、正确意见和公道建议;

  (3)部份英语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用补充材料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4)部份教师能正确对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不轻视差生;

  (5)少部份教师在课堂上公道分配讲授时间与学生的活动时间;

  (6)极少数部份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能常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2.理想中的英语教师:

  (1)具有幽默感,善于调理课堂气氛;

  (2)具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用童心贴进学生,微笑时时挂在脸上;

  (3)具有吸引力,善于捉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而不倦;

  (4)口语流利,水平一流;

  (5)博学,多才多艺。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习成因分析

  1.社会的影响: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的变动,使部份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芒和失看,并逐步淡化对学习的爱好,失往了学习的积极性。

  2.实施素质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的教育,其对学生的积极是使他们熟悉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而英语这门学科具有学术性较强,实用性不强的特点,这使得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3.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生中有大部份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少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留意的是,我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侧重于对子女纪律方面的要求,而对学生学习不是特别关注,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构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4.教师的影响: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以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题目是,信息和数字时代的今天,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愈来愈大。

  (二)改变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对策

  1.学生要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合适的就业岗位。

  2.学生要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同时也要学会预、温习,做完习题后善于进行知识的梳理,回纳和总结。

  3.教师要建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爱好,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当教学活动中的演员,而不是观众。

  4.教师要活化教材内容,使之生活化;活化教材语言,使之口语化;活动化教学手段,使之直观化。另外,用学生脍炙人口的补充材料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5.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创设情形,加深视觉、听觉、动觉形态,创建愉快、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惯氛,增强自信心,激起学习爱好,消除心理压抑厌烦情绪,进步语言操练、言语交际活动的质量。

  6.教师要尝试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布置不同深度的作业,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一个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构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7.教师与学生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建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取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益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益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换,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有益于学生实现自我的、xxx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进步教学质量。

  总之,只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学习质量真正高起来。

初中生调查报告6

  一、研究目的

  由于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长大。适应社会与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题目,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题目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长大中有多大的作用,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工作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交城第六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3、样本容量:210

  调查问卷与调查统计情况附后

  三、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题目及成因 (调查结果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题目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在接受调查的210名学生中有206人以为自己有心理题目,其中有32.04%同学以为与父母师生关系紧张,有25.73%的同学以为与同学间关系紧张,有23.30%的同学存在青春期题目,而又以女生比例较大,而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留意的是有18.93%同学存在心理题目是由差生题目引起的。(4题)

  据统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题目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留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回类为以下题目。

  (一)学习类题目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题目是中学生心理题目的主要部分,其题目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调查的结果表明约37.68%中学生以为自己的压力较大、很大;约52.17%中学生以为自己的压力一般,而较轻的占10.04%(1题)。

  在压力来源上,其中约38.16%的中学生以为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学习和考试,又以女生比例较大;不容忽视的是有约24.15%以为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和老师的期看,此项以男生比例较大;而自己成才的期看只占18.84% ,又以女生比例较大(24题)。

  在如何消减压力上,其中约78.03%的中学生从不或很少与家长、在职博士老师沟通来缓解压力,他们只选择与同学或朋友沟通、倾诉占64.77%,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与网友沟通的占10.98%。而令人担忧的是有13.26%的学生从不与人沟通来缓解压力(8题)。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题目,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道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约85.17%的学生以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会觉得心烦气躁。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说明在读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导致学习没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只有14.83%的同学从来不会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会觉得心烦气躁。(20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碰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在回答“考试前你总会心情紧张吗?”的题目中约84.64%的同学承认自己在考试前感到过紧张焦虑,特别是在考前有13.94%的同学感到心情紧张(22题)。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被访学生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看是进进高一级的重点学校和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约74%以为家长要求适中,23%以为要求过高,但这23%的被访学生中对自己的远景抱有信心的有46%,其中54%以为信心不强。

  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在的面临考试期间、在压力较大的状况下很多同学经常或偶然有早晨起来还没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惫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情况;也有好的学生不顺心时轻易生气,说明压力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以上题目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公道现象,尽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高中而预备的,实际上升进高中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看。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公道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往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二)人际关系题目

  人际关系题目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题目。其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题目。其主要题目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了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题目。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57.21%的同学对师生关系较满足,有31.73%的同学以为师生关系一般,而以为不满足、较差、很差的分别占5.29%、2.88%、2.88%。(5题)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看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假如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看。假如,“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题目。中学生除希看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看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回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70.65%的同学对同伴关系较满足,有21.89%的同学以为同伴关系一般,而以为不满足、较差、很差的分别占3.48%、1.00%、2.99%。在这一题目上男女比例相差不大。(6题)

  3.与父母的关系题目。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80.19%的同学对父母较亲近,有16.34%的同学以为与父母的关系一般,而2.48%的同学以为与父母不亲近,另有0.99%的同学与父母有敌意。(7题)

  另一个题目zzy.china-b.com:在职硕士“父母对你考试成绩变差时作出的反应是?”是6.73%的同学选择安慰49.04%的同学选择安慰并帮你分析原因、找对策,18.75%的同学选择一味指责、抱怨,25.48%的同学选择抱怨并分析原因、找对策。(17题)

  ***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热和的回属港湾,独裁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跋扈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以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题目上造成更大伤害,由于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三)青春期心理题目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封闭封闭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题目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留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兴奋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沉默不言,这种情况假如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初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熟悉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以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题目。

  引用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70%的被访中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经接过为数未几的练;爱观教育;而65%的被访者也以为学校基本上不进行恋爱观教育,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恋爱在学生头脑中存在无穷的未知与好奇。54%的被访者以为学校对中学生早恋现象应予以正确的引导而非盲目地一味反对;约68%的受访者以为恋爱对自身学习的影响不能确定,因人而异,此项以女生比例较大。约48%的被访中学生以为中学生恋爱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现象;38%表示不清楚,没有考虑过。

  (四)挫折适应题目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25.60%的同学受过挫折,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有42.51%的同学受过挫折,但能承受,没题目,而31.88%的同学没有受过挫折。(26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爱好和愿看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题目了。

  四、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把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练习操纵部分。

  (二)设立静静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实,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往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题目。

  (三)设立心理服务试冬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进步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摸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如何报考在职研究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题目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题目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初中生调查报告7

  提要

  为了解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分析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寻求初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规律,我对初中三个年级45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习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初中学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开设学习方法课。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正在处于发展智力,增长知识阶段,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学校有用,对于他们离开学校后,刻苦地进行学习,充实自己,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研究初中学生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对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习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

  2、分析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3、寻求初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规律;

  二、调查对象

  从初中三个年级中各抽3个班,共452名学生。

  三、调查方法和步骤

  调查采取问卷和谈话法。问卷采用学生问卷。谈话法是由实验教师对本班三类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进行抽样,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

  四、调查结果

  1、预习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处在“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状态,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而经常自学预习的学生只占30%。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预习方法大部分处于“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的状态;而通过预习找难点、找重点或解决疑难的比率较低,原因是初一年级的学科较初三年级学科易学,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方法仍停留在小学水平。调查表明,初一年级多预习语文、数学和外语,初三年级各科基本都要预习,而且预习物理、化学的比率高于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的比率随年级增长。

  “看一遍”的预习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极低,它反映出初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把预习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反而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也是造成学习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找出难点”和“找出重点”的预习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一般很高,但这类学生很少。所以从初中学生整体来看,他们缺乏自学能力,只把预习当成额外作业去完成,没有作为能力去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能力。

  我还发现,“对照参考资料”的预习方法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随年级的升高由负高相关转为正高相关,这一变化反映出预习方法随年级的增长而变化,原因是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强于初一年级,而且由于临近中考,复习参考资料是初三学生的主要方法。我们对24名优秀学生预习方法的调查表明,其中18名学生采取“找出难点”、“找出重点”等方法,只有6名学生采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把预习当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途径,力争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长期

  依赖教师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堂听讲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教师讲课枯燥是造成学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占整体的35%。由于教师讲课的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调动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听课方式

  统计表明,采取第一种方式的学生较多,初一年级高于初三年级;采取第二种方式的学生,初三年级较多,初二年级次之;采取第三种方式的学生,初二年级较多,初一年级次之;采取第四、五种方式的学生极少。这说明听课方式与年龄特点有关,初一学生惯于全记,初二学生因课程加多加深多注意听,初三学生重点坚持有选择地记。从整体来看,学生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统计表明,初一学生采取第一种方式与学生成绩相关较高;初二年级学生采取第二种方式与学习成绩也相关较高;初三年级学生采用第四种方式与学习成绩也相关较高,而且数学和物理采用第三种方式也相关较高,其它基本处于负相关状态。由此可见,由于不同年龄学生智力开发的不同和听讲习惯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抽样谈话的24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采用二、三、四种方法。仅有8名学生采用第一种方法。所以上课时提倡学生讨论和议论,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重点的能力,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立创见,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学生记笔记方法的调查情况

  调查表明,记笔记的方法是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的。初一学生习惯于抄板书,初二和初三学生开始转向记重点,但采取全记的比率还较高。

  统计表明,抄板书的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很低,甚至出现了负相关,这反映出一味的抄板书,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初二学生不记笔记与学习成绩相关较高,初三数学、物理课学生记笔记少或不记笔记与学习成绩相关也较高,说明对于较难学习的科目或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和前后逻辑不连贯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写板书,也要求学生抄板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思路,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阻塞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

  4、课堂小结情况和方法

  课堂小结方法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明显看出,以学生做练习代替课堂小结的比率最高,其它小结方法的比率都很低。尤其是理科教师,他们基本采取讲完课就叫学生做练习的教法,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这种习惯。

  这种以做练习代替课堂小结的做法与学习成绩相关如何呢?

  调查表明,采取急于在课堂上做练习的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都很低,甚至出现高负相关。这因为以做练习代替课堂小结,使学生失去了课堂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所以,单靠练习来提高成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堂小结,使课堂知识得到消化整理,然后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做练习,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统计还表明,课堂小结的方法随年级不同而异。初一学生采取老师小结的方法与学业成绩相关的较高,说明初一学生还没有自我小结能力,需要老师多做小结。初二学生采取讨论和重温课本的方法与学业成绩相关较高,这是因为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并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通过独立小结来提高学习效果。初三学生采用课堂小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因为初三学生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差异较大,学习成绩的分化也较大,所以必须根据本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我们从24名优秀学生的调查中看到,有16名同学采取重温课本或讨论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结,其余8名学生虽然采用了做练习的方法,而他们是在听懂学会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巩固和记忆的。

  5、做作业的情况和方法

  课外作业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一种手段,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对作业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种学习的需要,也有的当成一种负担;有的学生做作业的速度较快,也有的做作业的速度较慢,有的学生做作业产生一种愉快的内心体验,也有的完不成作业心理出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学生都在寻求做作业的窍门和路子。表五反映了学生当前做作业方法的现状:

  “先做后看书”的方法比率较高,“有问题问别人”的方式比率也较高。但是,仍然存在抄作业和完不成作业的现象。

  统计表明,“先做作业后看书”的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很高。原因是学生先做后看书能够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检学习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当学生遇到难解题时,还可引起学生对解疑的需要,促使他有针对性地去看书,一旦从书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做法和答案,便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学会应用知识的方法。统计表明,学生抄作业或完不成作业与学习成绩是负相关状态,这种情况大都属于差生。

  我们从24名优秀学生谈话中发现,他们多数都采用“先做后看书”的方法。他们说:“当我们做不来时再看书印象深”。还有一部分较好的学生边复习边做作业,他们说:“我先看懂书,弄明白道理后再做作业,这样速度快。”他们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根本的一条是必须独立完成作业。

  6、复习方法的情况

  学生对复习的目的和作用理解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复习方法和安排,调查统计(如表六、七)

  表六(附图{图})

  表七(附图{图})

  统计表明,各年级学生经常复习者较多,都占半数以上;考试前复习的,其比率较其它方法相对要高。复习方法随年级的不同而有变化。初一学生多是按老师布置的提纲进行复习,初二学生侧重在背重点,初三学生侧重在抓难点。原因是初一学生依赖性较强和缺乏独立归纳能力,希望老师列出提纲要点,给明确复习的主要内容。初二学生面对加重的作业负担,必须进行重点复习;同时由于难度的增大,难点较多,抓难点的复习方法比率也较高;初三学生面临毕业与中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重解决疑难。

  7、课外参考情况

  学生能否主动有目的地参考课外资料,是促进所学知识深化和培养自学能力的因素之一。而会不会有选择地进行参考资料的学习,则反映了学生素质的差异。调查了解中发现学生的课外参考资料很多,有北京的、有上海的、有天津的、有太原的,种类多达10几种,但哪种资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呢?统计(表八)可说明一些。

  表八反映出学生对参考资料的选择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初一学生主要参考一些杂志,初二学生开始转向参考复习资料,初三学生以参考复习资料为主。随年级的升高,学生学参考书的比率也在提高,而学参考杂志的比率则呈下降之势,说明初一学生对参考资料的选择不定性和初三学生对参考资料的目的性有着明显的差异。

  统计表明,凡是参考试题解一类资料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并不一定好,所以,杜绝社会上滥出题解一类书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类书往往容易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忽视双基的训练,特别是其中一些难题和怪题,抑制了学生大脑皮层多通路的联系,造成了思维的混乱。

  统计表明,学生不参考任何书籍的做法与学习成绩相关也很低,甚至出现负相关。因为完全靠书本是开阔不了学生的眼界,而是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阻碍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所以合理地选择参考资料,独立自学一些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自学的能力。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参考书。

  五、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多数初中生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学习状态,学习的被动性较强,他们主动学习和探求知识很不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的被动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习考试按教师指定的背课本和笔记,还有许多学生大量地看各类题解,这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的学习缺乏独立性,离不开老师这根“拐棍”;而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三,学生被迫在课上课下大量做练习,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占去了很多学习时间,负担过重,这就显得学习被动和方法过死,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初中教师中的强制性措施过多,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能不是个重要原因。它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调查也表明,优等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灵活,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和学科的特点选择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自己进行独立钻研,掌握了一订的学习主动权和自学方法,因而学习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调查还表明,在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环节上,凡采用具有独立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与其学习效果的相关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年级的相关点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同。因此,对于初中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要开设学习方法课,引导学生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进行指导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程度,有针墩性地进行具体指导,切忌搞统一的模式。

初中生调查报告8

  本研究采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问卷从课外阅读兴趣与动机,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课外阅读环境及课外阅读的卫生等方面设计了七个问题,目的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调查对象是以XX区的3所初中校--即XX中学、钢管中学和滨海实验学校的初中学生为主。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9份,占被调查人数的99.6%。无效问卷1份,占被调査人数的0.0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动机不强

  (1)在被调査的299名学生中,学生能经常阅读课外书的有138人,仅占调查对象的46%。

  (2)经常被课外书迷住,而忘记干其他事的有66人,占调查对象的22%。(3)学生的零用钱用在课外读物上的有68人,仅占调査对象的22.7%。

  (4)在问到“你在学习之外还喜欢干什么”的时候,选择看课外书的人数是62人,仅占调查对象的20.7%,说明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

  (5)当问到“你在学习之外还有哪些爱好”的时候,有62人选择看课外书,占调査对象的20.7%。在问及看课外书的目的和动机的时候,有151人选择扩大视野,仅占调杳对象的50.3%,说明初中生的阅读动机不是很强。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读物是科普、科幻方面的读物,共175人,占调査对象的58,3%;其次是漫画方面的读物,占53.7%;再次是侦探小说方面的读物,占46.7%。喜欢童话方面的占46%,喜欢生活情趣方面读物的仅占38.3%,喜欢卡通画方面的占38.7%,喜欢武侠小说及言情小说的分别仅占调查对象的26%和26.7%。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科普科幻、漫画、童话、侦探小说、历史人物、时尚休闲杂志和卡通画是阅读的热点,这恰恰符合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富于幻想,追求读书的闲适性随意性。

  3.大多数初中生对书籍有正确的选择性,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正确的阅读习惯。但很多学生苦于没有时间阅读课^吨,读书缺乏讨划性表2课外阅读的计划性、选择性、基本方法和阅读习惯从阅读的计划性来看,调査对象中58%的学生没有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有64%的调查对象不是只看开头不看结尾,而是能够将书读完。这表明学生能够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对阅读还是有兴趣的,但大多数学生却苦于没有时间阅读。

  从阅读的选择性来看,有80%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有61%的学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从阅读的基本方法来看,调査对象中68%的学生是先看目录后读正文,读后能回顾书中要点的占调查对象的53%,读后能引发思考的占调査对象的65%,说明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阅读的习惯来看,72%的调查对象读书不出声音,并且读书不用手指着读的占74%,这表明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外阅读的数置有限,渠道来源单一

  从统计结果来看,调査对象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只有65人,占总人数的21.7%,而每学期阅读数量在10本以上的有58人,仅占总人数的19.3%,而每学期仅读1.4本书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44.3%。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课外阅读的主要来源看,自己花钱买书的有137人,占总人数的45.7%,其次是同学间相互借阅,占总人数的18.3%;再次是从图书馆借。从数字上看,占比例最大的是自己花钱买书,而这样既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又造成阅读范围的狭小,说明学生的阅读渠道很单一5.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且基本上在家里

  从统计结果看,学生阅读课外书多是在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学习之余,从数字看也只分别占了30.7%和29.3%,而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39.7%。从总体来看,学生平时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而在这299名调查者中,有269人都是在家里看书,占总人数的89.7%。6.家庭阅读环境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表3可以看出:家庭藏书量在41.60本或61本以上的仅占调査对象的13%,藏书量在20本以下的比例比较大,达到了51.3%。即使家庭中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但却有56%的家庭父母不能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甚至书籍也只是些辅导书,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7.大多数学校有专门的书刊阅览室,但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学校的阅读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有67.3%的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有59.7%的学生认为老师能经常推荐一些好书,所不足的是,有71.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这说明学生有阅读的意愿,但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以致学生进行阅读时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8.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浓

  统计结果显示:调査对象中有40.7%的学生能够从书店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书,有58%的调査者不是从图书馆或租书店里借书和租书看,说明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是很浓厚。

  9.大多数学生阅读卫生习惯较好

  统计结果显示,有78.7%学生阅读时不用手指蘸着唾沫翻书,有49.7%的学生在长时间看书的时候注意到眼睛会疲劳,能适当加以休息。在看书的姿势上,能端坐在书桌前看书的有34.7%,说明调査对象有着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对策及建议

  1.营造阅读氛围

  在青少年课外阅读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读书环境,能起到陶冶情操、培养习惯、熏陶品性的作用,可以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广泛的阅读兴趣。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就最为重要。因此,家长应当十分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尽量丰富家庭藏书,建好家庭小书房;家长自己要有读书的良好习惯,平时和孩子经常谈论一些读书的话题;积极支持鼓励孩子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帮助孩子解答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等。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尽量为他们多购置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在读物选择和阅读方法确立等问题上,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充分体现家庭民主。

  从调査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阅读环境并不十分满意,反而觉得学校在创设有利的阅读环境方面有所欠缺。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阅读能力是在学校培养并形成的。校园环境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影响极为重要。校园环境,主要包括物化环境和校风环境两个层面。学生步人花园般幽雅美丽的校园,定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课间,走出教室,来到碧绿的草坪上、浓密的树荫T,自由自在地漫步、遐想、讨论、畅谈,自然陶冶情操;宣传橱窗内的新书介绍、报廊里的新闻消息、图书馆的标志性建筑,再配上校园广播里的音乐欣赏,形成了宜人的文化气息。这些都属于校园的物化环境。相比之下,良好的校风学风尤为重要。校长和老师要全力支持学生多读课外书,同学间要有阅读讨论的习惯,校园内要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人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人迷。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阅读的内动力,才能扃发心智,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

  3 保证阅读时间增加计划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并积极加以引导,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青少年课外阅读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汁划,并以此来监督、引导他们按计划实施课外阅读,这将极大地有助于他们课外阅读的健康发展。计划的关键是计划本身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其科学性表现为内容上的针对性与正确性,数量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完整性则是指近期与远期兼顾、课内与课外互补、推荐与自选结合。

  学校对课外阅读要有一个总体计划,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从小学直至高中全程课外阅读的总体计划。还要分别为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高中各个学段制定出相对具体的学段性阅读计划,要紧密结合各学段课程学习的特点和本学段时期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等,精心设计好课外阅读的具体安排。在学段性课外阅读计划的规范下,认真安排好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实施性计划,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本学期究竟应该读哪些书,如何选书,怎样去读书等等。

初中生调查报告9

  一、活动时间:

  2xxx年8月14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西湖区交警大队文新支队

  文三西路与古墩路交叉路口

  三、活动计划

  1、成立“珍爱生命”交通安全行动小队

  2、参加西湖区交警大队文新支队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3、打印80份“交通安全调查问卷”,对行人进行“交通安全调查”,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四、活动过程

  (一)成立“珍爱生命”交通安全行动小队

  由文澜小学准初一新生城西片部分学生8人组成“珍爱生命”交通安全行动小队。

  初一(6)班6人,初一(7)班1人,初一(9)班1人,加上部分家长。

  (二)参加西湖区交警大队文新支队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上午8:30,我们一行人来到紫荆花路上的西湖区交警大队文新支队,崔警官给大家讲述交通安全知识,告诉大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过马路时要看清指示灯。

  (三)斑马线上的安全行动

  1、调查目的:了解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以及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大家分工,每人完成10份调查问卷。

  2、两人一组完成问卷汇总。

  下面是我一组的问卷数据:(共收20张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选项数据占总数百分比

  1、参加问卷的性别男1555%女945%

  2、您的年龄20岁以下15-30岁1050%30-50岁840%50岁以上15%

  3、您的职业专业技术人员315%管理人员945%普通职员420%其他420%

  4、您的学历高中或中专210%大专及以上1890%

  5、您认为最安全的城市交通方式步行1260%自行车或电动车420%公共汽车或出租车420%

  6、请问您步行或骑车时,是否闯过红灯没有315%有,但很少1785%

  7、请问您对闯红灯这种行为怎么看很危险,坚决不能闯1785%偶然闯一次没关系315%

  8、请问您如果开车或乘坐出租车时,会不会系安全带从不系安全带,不习惯15%有时会系安全带1575%每次都会系安全带420%

  9、如果您开车,在人行道前会不会避让行人会735%有时会1365%

  10、您认为饮酒后,可以开车吗坚决不上路20100%

  15、您认为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可以坐在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吗可以1785%不太安全,最后不要15%不安全,一定不可以210%

  3、数据分析: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85%的调查者认为在步行或骑车时,有闯过红灯的经历,但很少。看来,闯红灯的行为很多人会去做,所庆幸的只是偶尔闯一下。

  (2)85%的调查者认为闯红灯很危险,坚决不能闯,还有15%的人认为偶然闯一次没关系,这15%的人很危险啊。

  (3)只有20%的调查者在开车或坐出租车时,会系安全带,开车要系安全带的意识还非常薄弱。

  (4)如果开车时,35%的调查者会在人行道前避让行人,65%认为有时会。

  (5)认为饮酒后坚决不可以开车的是100%。

  (6)85%的调查者认为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可以坐在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其实这也是不太安全的.,最好坐在汽车后排。

  4、观察10分钟路口行人闯红灯情况:

  3分钟:6人,无人闯红灯

  3分钟:5人,1人闯红灯

  3分钟:8人,无人闯红灯

  其中1个小女孩不到十岁,在爸爸妈妈的看管下骑车上路。

  我采取的行动:

  劝说——“小妹妹,你知道几岁才能骑车上街啊?”“你要到十二岁才能骑车上街哦,知道吗?”小妹妹点了点头。一旁的叔叔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平时我女儿都没骑车上街。谢谢你小朋友,你给我们上了一堂安全知识课!我们会做到的。女儿,你说对吗?”小妹妹乖巧地说“谢谢大哥哥!我要多学习交通知识,做一个遵守交通安全的好孩子。”

  劝说有效!

  五、活动建议

  1、学校里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2、十字路口,交警要加强执勤,及时劝说违法交通规则的行人。

  3、交通部门也要多宣传交通安全的教育。

  只要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更加安全,更加和谐。

初中生调查报告10

  做为成长特别时期中的学生,我们的头脑里满是自己独特的想法,很有自己的一番主见。希望他人可以尊重自己,不希望有太多的负担,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解与烦恼却不愿意讲出来。老师和家长与学生沟通时,也会因由此造成的小心结而感到困惑,对孩子的想法猜不透、摸不着。这阻碍了我们的正常交流,所以,我决定,以中学生的心理为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及采访。研究课题为《初中生心理成长特别期调查报告》。

  一、准备情况:

  1、调查对象:抽取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进行个人采访。

  调查形式:问卷及采访

  2.、研究方法

  1)简单初步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

  2)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及资料。

  3)对同学进行采访,问卷。

  4)对所有资料汇总、分折调查结果、编写报告。

  3.、实施步骤

  1)对中学生的心理疑问提出问题,进行筛选,整理问题,然后决定调查的问题。

  2)对同学们进行口头访问,记录相关口述资料。

  3)对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分折、统计、分类。

  4)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

  1、影响中学生人生的最重要的品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6.1%的同学认为奉献精神最为重要,26.5%的同学认为坚强最为重要,42.1%的同学认为诚信最为重要,仅有5.3%的同学认为努力最为重要。“诚信”高居选择榜首。

  进一步采访中发现,同学们选择的理由都很充分:

  A同学说:“我选择信誉。我觉得,有信誉,朋友就多。尤其,自己被人信任和依赖的感觉很快乐。”

  B同学说:“我选择奉献。古人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要帮助了他人,他人必会加倍回报。大家都这样,感觉多好。

  C同学认为:“坚强最重要。无论干什么,只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遇到挫折,也不垂头丧气,想办法坚持下来就会成功。

  D同学说:“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所以,努力最重要啊。”

  2、心事诉说的对象

  有心事怎么办?许多同学的做法是对自己的知心朋友或同学诉说。约占74.4%;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占到了16.2%;余下9.4%愿意同父母、家人及老师商量解决办法。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将近2成。

  3、成长的困惑

  通过问卷调查所反馈的信息,以及对一些同学的采访,超过半数同学表示,学习目的不明确,还不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一点算一点,所谓的学习看似浪费时间。此外,因为自己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社会现实落差很大而迷惑的同学也占有相当比例。说明这些同学所接触的人与事都是与自己生活相背离的,加上没有老师、同学、家人的关爱,造成了一种失落感,如无正确的引导也许会踏上歧途走上不归路。另外,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外貌、打扮感到苦恼失落。

  4、在校最担心的事情

  80.6%的同学说自己在校日夜拼搏是为父母,而不是自己。当取得好成绩,就觉得完成了父母交予的任务。反之,自己的成绩差,就担心遭到老师、父母的批评;12.7%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事情是老师不关心,同学不喜欢;另外还分别有2.6%和4.1%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是遇到同学的欺负、被人小看,以及遭到同学的孤立,没有知心朋友。

  三、解决方案:

  1.老师的话:

  A老师:初中生的心理是多变而且略带叛逆的,对很多事情充满困惑又缺少能力解决。这就是成长的烦恼,是很正常的现象。同学们要正视这些现象,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信任家长和老师,相信他们有能力给你带来帮助。当然,老师和家长也有责任和必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来正确的沟通引导,与孩子们建立和谐的关系。

  B老师:孩子们,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老师们会做你们的良师益友。

  2.书籍资料这样讲:

  正确的心理状态: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愿初中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快乐度过这个成长的非常时段!

初中生调查报告11

  一、调查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学生要具备创新的理念、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阅读还能促进学生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放弃了课外阅读。

  二、调查的目的

  1、落实更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初中生要实施教材、读本、课外这三大层次的阅读,课外阅读怎样落实尚未引起注意。因此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课外阅读能够切实开展起来。

  2、寻求更合理的课外阅读书目。

  新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确实有值得商讨的地方。如:新大纲推荐的书目中中学生感兴趣的比较少;新大纲推荐的书目只注重对青少年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未涉及文化、历史、哲学、思想、科学等方面的名著,因而限制了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新大纲未推荐当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法最大限度的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此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中学生究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开展书目研究,最终为学生拿出一份更合理的书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随机选择了我市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共计475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总负责人朱杰老师的组织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共同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了“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问卷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们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阅读动因、阅读态度、阅读氛围以及对新大纲的阅读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475名不同年级的农村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笔者发现我市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很不理想。调查结果如下:

  abcdef

  120.8335.4210.426.254.1722.92

  24.174.1727.0864.58

  320.8337.516.6725

  48.3339.5829.1722.92

  547.9237.54.1710.42

  620.8310.4235.4233.33

  72.0810.4287.5

  82512.562.5

  945.8318.7510.4225

  104.1710.4237.527.0816.67

  1122.9237.531.258.33

  126.2531.2562.5

  1333.3354.1712.5

  我们对问卷进行进行细致地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内容来看

  喜欢看科技书的人数占35.42%,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占20.83%,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占22.92%。

  (二)从阅读的目的来看

  有39.58%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22.92%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只有8.33%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更有29.17%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对课外阅读虽然持肯定态度,但阅读目的还不太明确,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三)从阅读的时间来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的只有25%,16.67%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37.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20.83%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是普通存在的,虽是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四)从阅读的途径来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47.92%和37.5%,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4.17%和10.42%。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同时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没有这些设施,有些学校虽有这些些但藏书也很少或者比较过时,而且更多的只是一种形象工程,并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这造成学生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一栏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者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

  (五)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六)从阅读的态度来看

  有4.17%的学生讨厌读书,有10.42%的学生保持无所谓的态度,有37.5%的学生有点喜欢,有27.08%的学生比较喜欢,只有16.67%的学生非常喜欢。由此可以看出: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不太高,较多的只是“偶尔读读”;一半以上学生没有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语文教学是一个极不利的因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使“经常读”的人数不断扩大,这应该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重要方法。

  (七)从阅读的氛围来看

  对于身边读书很多的人占22.92%,身边一般的读书习惯的人占37.5%,身边很少读书的人占31.25%,几乎不读书的占8.33%。父母的阅读行为及态度对孩子有榜样秘激励作用,影响孩子的成就定向。调查发现,在阅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中,父母“很喜欢或经常看书”者,人均阅读4.4部,而父母“很少或几乎不看书”者,人均阅读3.5部,不同性别、年级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提高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读给孩子听以及给孩子提供阅读材料都影响孩子阅读能力提高。

  五、结论

  第一、经过研究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我认为重新制定一份适合现阶段初中学生阅读需要的阅读书目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我认为提供给初中生的阅读书目应具备以下特点:

  1、扩大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从横的角度看,不应局限在文学作品内,文史类、社会科学类、科普类等也应涉及。从纵的角度看所选作品不应局限在古代、近代作品上,当代优秀的畅销书也应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力求培养综合的适合当代的人才。

  2、推荐书目数量应增加,以使学生有较大选择空间。

  3、所推荐的书目应最大限度符合学生的心理,做到通俗易懂、充满兴趣、有吸引力。

  4、推荐的书目可分年级制定:应注意各个年级的阅读书目在数量和深度上有所区别。

  第二、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看出当前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基本上没人去做,因此,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把中学生课外阅读真正纳入语文教学范畴,通过课型、考核评价等手段把这一活动做实、做活,力争收到良好效果。如任课教师可采取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阅读书籍后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学生之间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课前2分钟简介近期所读的书等方法来实现。

  六、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在阅读内容上,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尽可能符合学生特点的读物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交给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在书海畅游。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班会、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和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等处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如:“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画像,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等,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或者图书室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捐献图书者即可成为读书角的成员,享受每周向图书角借阅图书的权利,每班确立一名图书管理员,管理本班图书的借阅情况,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各项活动,我们均设立奖项,并进行张榜公布。在有趣、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接受和积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识,能理解、掌握前人的成果,为写作奠定基础,积累素材,积淀语言,更重要的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转变家长、教师的阅读理念

  如今,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很多家长过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过多的追求分数,认为孩子课外读一些小说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允许他们读名著,经济上不作支持。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珠学习中阅读兴趣。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1)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形式可以一拘一格,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2)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臭味相投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如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各类活动读书笔记记录情况以及阅读成长卡都可以纳入评价机制,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分学段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著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说说理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附件1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卷的调查

  学校年级姓名

  同学们:你喜欢看语文课外书吗?请认真如实地回答下列问题好吗?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你平时喜欢阅读的课外书是()

  a、文学名著b、科技类书籍c、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d、报纸杂志e、教材辅导读物f、有什么看什么

  2、你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一般是()

  a、课间b、放学后c、节假日d、有时间就看

  3、你一周内大概看多长时间的课外书?()

  a、1小时之内b、1-2小时c、2-3小时d、3小时以上

  4、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

  a、提高语文水平b、增长见识c、休闲娱乐d、学会做人和处世

  5、你阅读的课外书来源于()

  a、购买b、借c、租d、网络

  6、你认为我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如何()

  a、好b、较好c、一般d、差

  7、你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父母的要求b、学习的需要c、个人的爱好

  8、你通常采用的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a、略读b、精读c、上述两者相结合

  9、你阅读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a、学校b、家庭c、书店d、其他

  10、对于开展课外阅读,你的态度怎样()

  a、讨厌b、无所谓c、有点喜欢d、比较喜欢e、非常喜欢

  11、你身边喜欢并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的人数怎样()

  a、很多b、一般c、很少d、几乎没有

  12、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你是否了解()

  a、了解b、基本了解c、不了解

  13、你知道中学生课外必读哪些名著吗()

  a、知道b、有一些知道c、不知道

  二、问答

  1、你课外读过哪些作家的作品?

  2、你对语文课外阅读有哪些看法、意见或建议?请按以下几方面填写。

  对学校:

  对老师:

  对家长:

  对自己:

初中生调查报告1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的零钱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以及社会上的少年犯罪现象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初中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他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因而消费水平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钱,而初中的资料费、生活杂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节省开销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费,便知他们如何理财。

  二、调查报告

  研究目标:

  1、通过活动,调查初中生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研究内容:调查初中生的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以及零花钱使用时的消费理念。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注意科学性,遵守题目制定的准则——越简单越好,使题目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为确保信度,问卷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交的方法,问卷上不写姓名,问卷结果不会对各位同学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同学们如实回答。

  研究对象:对某中学初二(1)班43名同学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答卷42份。

  三、调查结果

  表1.某中学初二(1)班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统计42人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1、你每月的零花钱是: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

  A:18,42.9%B:16,38.1%C:3,7.1%D:5,11.9%

  2、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可多项选择)

  A勤工俭学B父母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D其他亲戚E其他来源

  A:6,14.3%B:34,81.0%C:7,16.7%D:3,7.1%E:4,9.6%

  3、你的零用钱主要用途是(可多项选择)

  A买书籍B储存起来C买零食D打游戏E体育运动F买衣服G朋友聚会H其他

  A:21,50.0%B:23,54.8%C:20,47.6%D:2,4.8%E:5,11.9%

  F:12,28.6%G:7,16.7%H:12,28.6%

  4、购买一种商品,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价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A:11,26.2%B:2252.4%C2:4.8%D:10,23.8%

  5、你对初中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不会因价格贵而放弃B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C没什么看法D不应该

  A:1,2.4%B:28,66.7%C:5,11.9%D:8,19.0%

  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自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A:10,23.8%B:10,23.8%C:6,14.3%D:16,38.1%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

  A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B无所谓

  C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D反对

  A:34,81.0%B:3,7.1%C:3,7.1%D:2,4.8%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A.向父母要B.借C.不正当方式D.自己赚

  A:22,52.4%B:5,11.9%C:4,9.5%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你会如何处置?

  A.用于学习B.用于娱乐C.人际交往D.储蓄E.其他

  A:6,14.3%B:6,14.3%C:20,47.6%D:9,21.4%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钱

  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在50以下的占42.9%,在50元-100元的占38.1%,也有少部分学生的零花钱很多。顺德区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比较高,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也比较多。

  2、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占81.0%。初中生学业重,课程紧,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

  3、零用钱主要用途是

  选择储存起来的的占54.8%,买书的占50.0%,买零食的41.6%,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买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时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处理。平时学业忙,没时间逛街,于是很多选择储存起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识很强,因此选择买书。初中生正长身体,容易饿,加上嘴馋,因此总在课余时间去买零食。在学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买衣服的钱比较少。

  4、购买一种商品首先考虑的因素

  考虑价格的占52.4%,考虑商品的用途的占26.2%,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23.8%。买商品时,首先考虑它的价格,只要喜欢、买得起,不管实不实用,都会买下。有些学生考虑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尽其用,认为没必要买没用的东西回来摆,浪费金钱。中学阶段的这个年龄正是对时尚有敏锐观察力的时候,对时尚感兴趣,追求时尚正逐渐影响学生的消费理念。

  5、对初中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认为可以考虑的占66.7%,认为不应该的占19.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学生认为不应该,他们认为没必要把钱浪费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饱饭,穿着舒适就行了,没必要追求名牌。

初中生调查报告13

  背景: 如果你留心关查一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都需要“眼睛助手”。特别是青少年处于高度用眼时期,如不注重眼睛的保护就会让其受到严重伤害。因此导致近视问题愈加严重。

  目前,我国近视眼患者已超过三亿,占全世界近视眼患者的1/3,而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后的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仅次于“近视第一大国”——日本。其中中学小近视率已达34.6%高中生近视率已达70%,我国青少年因高度近视而致盲的人数已达30万人。

  据调查,近视发生的比例出70年代的15%左右,发展到90年代末的55%甚至80%左右,我国近视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到了全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

  组员:罗星.左萍.郭杨扬.张腾,苏虹羽,房靖超,秦臻.盛浪影

  活动时间:12月15日-1月3日

  活动范围:大街小巷,学校,眼镜店,

  调查方式:网络信息查找,调查问卷,眼睛店调查

  提出问题: 根据网上调查的数据,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达到30%以上,就是说,10个孩子中已有3个以上是近视的。小学生戴眼镜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幼儿园大班孩子戴副眼镜也屡见不鲜了。其中高中年龄段达到50%左右。那么,为什么中学生近视的比例会如此高呢?我们对此产生了疑问?是学习压力过大?还是习惯问题?还是其他因素。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插入调查)

  通过到各大眼睛店访问,我们得知目前近视现象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病率一路攀升;二是向低年龄发展;三是造成近视的原因越发多样,而且每当假期期间,眼睛店越是“红火”,为什么呢?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看电视,打电脑游戏已成为其中最主要的“杀手”。

  下面是我们经过的讨论和研究得出了青少年近视发病涉及五个致病因素:

  1、学习环境不良;

  2、不良用眼习惯;

  3、青少年近视遗传史;

  4、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少;

  5、日均学习时间长。

  6、看电视、玩电脑或打游戏机时间过长;

  其中学习环境不良、玩游戏及不良用眼习惯对于青少年近视发病具有显著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第6条不得不越来越影起我们的关注,看电视玩电脑对近视来说应该是有影响, 关键时间是否过长。

  解决问题:

  随着问题的发现和一步一步的深入,我们组员通过探讨总结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目前有许多学校存在着教室设计结构不合理,采光照明不符合规定,教室所纳学生数严重超标,课桌椅高低、间距等不适合学生身高等情况,所以学校应大力加强学生学习基础设施的设置与完备工作,使其符合健康卫生标准要求。

  2.在学生家中,家长亦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采光照明、桌椅高低等均符合健康卫生标准。

  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学生用眼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保护好视力。

  4.教师和家长要说服学生少看电视,特别是要讲明近距离看电视对视力的危害;不要在过暗、过强光线下看书;乘车、走路、卧床等都不要看书。还要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对具有遗传史的学生来说要更加认真地保护自己的视力,对危害视力的因素与习惯予以坚决纠正。

  5.坚持推广和普及眼保健操,使学生能正确、自觉、认真地学好、做好,并定期检查视力,做到早发现、早矫治。

  6.近视学生需配眼镜时,要到医疗部门咨询、验光及配镜,切不可随意在街头眼镜店配戴近视镜。

  7.在饮食上要给学生增加富含维生素A、D、B2的.食物。要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在学习间隔中要有意识地让眼睛休息休息,从而起到劳逸结合,保护视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8.看电视及玩电脑每次不应超过40~50分钟,中间应该休息, 双眼向远处眺望,以减轻眼部疲劳, 可避免近视加深。

  关于这次的探究性活动我们从网上筛出了这份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 关于中学生近视的调查问卷

  单项选择

  1、请问你是否近视?( )

  A、是 B、否

  2、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近视?( )

  A、小学以前 B、小学 C、初中

  3、请问你近视的度数是多少?( )

  A、小于300度 B、300度—600度 C、600度以上

  4、请问你的学习环境光线如何?( )

  A、充足 B、不充足 C、一般

  5、请问你认为眼保健操对防治近视有用吗?( )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6、请问近视影响你的生活吗?( )

  A、会 B、不会

  7、你的父母对你的近视有什么做法?( )

  A、配眼镜 B、不理睬 C、不带眼镜,并保护眼睛

  多项选择

  1、近视的原因?( )

  A、遗传 B、不注意用眼卫生 C、手术造成 D、其他

  2、你的眼睛是如何形成近视的?( )

  A、看电视、玩游戏 B、看书、写字 C、上网 D、坐姿不正确

  3、如果你的眼睛近视了,你会如何保护好眼睛?( )

  A、配眼镜 B、经常做眼保健操 C、看书、写字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近视对你的影响符合以下条件的是( )

  4A、上课看不清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听课效果受损,成绩下降

  B、常认错人,做错事,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C、一些生活、行为不便,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D、影响生活,使你的生活少了许多乐趣。

  调查结果:

  我们对问卷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到了下列数据

  中学生认为眼保健操对防治近视是否有用 近视是否会影响中学生的生活 有 51人 — —

  没有 8人 — —

  不清楚 15人 — —

  会 — — 52人

  不会 — — 22人

  分析: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中学和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是非常挑剔的,稍不注意就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眼病。其中,近视是最常见的了。为了保护你的眼睛,就必须注意用眼卫生,如:不搓揉眼睛,不要将异物落入眼内,不要在眼睛周围涂抹刺激性的物质可是现在有些中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忽略了用眼卫生,使眼睛近视了。

  第二,超时看电视,上网及看文学读物。因为学习过重这个间接原因而近视的同学很多,可有些同学近视并不是时间的紧迫,而是因为时间的宽裕而不得不打发时间。于是他们开始看电视、上网、看小说,久而久之就入迷了。大家都知道,电视、电脑的幅射会刺激眼里的视网膜,而看书太久了就会疲劳。久了,自然也就近视了。

  2.以下是我们从网上下载的资料:

  《中国教育报》20xx年3月21日第8版,成都市每10个成都中学生中,差不多就有8个近视眼(含没戴眼镜的“假性近视”及眼科科学所谓“视力低下者”),而且其中相当部分还不断向高度近视方面发展。

  玉林某中学对初一到高三上千名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结果:初二年级需配镜近视患者占学生总数的20%,初三年级需配镜近视患者占学生总数的40%,高二年级需配镜近视患者已经占到学生总数的50%,高三年级需配镜近视患者占学生总数的70%,这些需配镜者的左右眼平均视力都等于或低于0.6。 正就读高1年级的张同学说,刚上初一时,自己近视还不到100度,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课外玩耍的时间少了,每天看书的时间不断增加,用眼时间长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现在戴着近500度的眼镜,感觉非常不方便。家住昌茂小区的张同学告诉我们,不近视的他简直就成了班上的“国宝”,大家都很羡慕他有一双视力正常的眼睛

  3.眼镜店调查

  我们走入街头,到各大眼镜店深入调查.针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向他们询问,从中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现实情况.通过细致的访问,我们得知中学生前来配眼睛的人数大概占总配镜人数的3/5.这充分说明了我们要高度重视此问题,避免让其一再恶化.也许,事情没有我所说的那么危言耸听,但是小隐忧终会成为大忧患,正如“蚁穴虽小,可溃千里堤”。所以我们先必须防微杜渐。

  在因怀有着好奇心的心理,所以他们对于可以导致近视的行为并不加以重视(即使知道),都普遍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正因如此,近视趁虚而入,开始猖狂的攻击人的眼睛,同时导致了眼睛成为了眼镜的爱好者。

  关于近视的防治: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带等,少吃糖果,切不可偏食。 2.多种形式的远眺,如可在夜晚辨认满天的星斗、眺望远处的树木或建筑物等。3. 不用太淡、太短、太尖的铅笔。4. 可采用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混合光照明,灯光宜在左方或左前侧。5. 注意用眼的卫生,不在床上、行驶的车上、走路时、阳光下或暗光下看书。看电视时,人离电视2.5-3米;电视略低于视平线;连续看1小时应闭目休息几分钟;若连续看4小时不休息,视力会下降0.2.总之一句话,要克服长时间用眼和近距离用眼的毛病,才可以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挑食、偏食会使儿童眼睛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不足。所以预防近视,孩子的食谱要多样化,注意荤素和粗细搭配,以保证他们眼睛营养的充分供给。可以多吃些健脾养胃和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龙眼肉、山药、菠菜、小米、玉米等。同时桑葚、黑豆、红枣、核桃仁等食品能起到养心安神明目的作用。再有,还应补充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补充锌和铬等元素也很重要,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等食物中含锌量较高;牛肉、谷物、肉类、肝类等食物中含铬较丰富。

  近视防治6要点

  ①防止疲劳用眼:如长时间看书、作业、看电脑,躺着看或暗光线下看书等。 ②合理配戴眼镜:50度以上近视应配镜,250度以下仅在看远时戴,250度以上应经常戴,看近时最好加用虚焦镜。

  ③戴虚焦镜:中小学生近视应尽早使用虚焦近视控制镜,利用虚焦镜将看书、作业或玩电脑等引起的近视发展控制到最低限度。

  ④极积防治弱视及散光:弱视应尽早治愈,100度以上散光应经常戴镜矫正。 ⑤防近视发展手术:10岁以下小孩,近视达450度以上如发展快宜尽早行后巩膜加固术。

  ⑥激光手术:18岁以后,近视稳定不发展时,可用准分子激光消除近视度数而取下眼镜。

  此外:少年儿童应少玩游戏机,尽量少看电视,多做室外活动,加强锻炼,早睡早起,纠正偏食,合理照明,及时检查视力,早发现早治疗,这些对预防近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防近视“三字经”

  近视眼,看不远,做事情,不方便,要防止,不算难;

  做起来,要认真。光线暗,不要看,伤眼睛,损目力。

  温功课,一小时,停一停,再来看。读书时,坐端正;

  眼距书,一尺远。阳光下,莫看书;光太强,眼发花。

  以下是我们这次的活动后感:

  现在我国中学生的近视率已在逐年上升,已成了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在访谈中得知,现在中学生对于近视的问题并不予以重视,以致于对近视的知识也了解未深。对于近视这个问题,大多数中学生都怀有好奇心,少数中学生甚至于渴望自己近视,这是中学生对近视怀有的普遍心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的同学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拿眼镜来装酷.最终真的离不开眼镜,这时才开始后悔,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这也许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初中生调查报告14

  前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经商或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农民群众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大学**学院20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省**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社会实践团队对**县**镇的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教育、关爱和管理等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期间,我们走访了村间集市、家庭,面对面的接触了留守儿童的心灵。结合此次调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形成此份调查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近年来,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缺乏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可见,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有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案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58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县***镇基本情况概述

  **镇位于***县东北部,地处江苏省**县、**市、**县两省三县交界处。**镇地貌良好,平原广袤,全镇东西15公里,南北6公里,总面积82、5平方公里,7、5万亩耕地,10个行政村,4、8万人口。**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10公里,面积114、7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两县产业均以以农业为主。

  三、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的农村留守儿童样本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2~6年级,初中1~2年级的在校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5岁之间。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减少性别差异,男女学生的性别比例是1:1、

  (二)、方法

  对调查对象的选取,我们采用了到家庭随机走访、街头集市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36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选定的调查对象,我们采取了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直接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亲情缺失严重,渴望父母关爱,心理发展异常

  由于亲情缺失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将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爱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不良。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父母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长时间下来,无助感、失落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父母外出打工半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60%,一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40%,农村留守儿童几乎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和自己的父母见上一面,而且相处的时间也很短暂。尽管外出务工的父母会打电话给孩子,但每次打电话的内容多是问问家里的`情况,有事情相互通告一下。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非常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父母能陪在自己的身边,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访谈和调查中有65%的留守儿童反映因父母不在家常常而感到没有安全感、寂寞、孤独无助。

  同时,这部分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如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交谈,刻意回避我们的问题,时常还表现出烦躁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不健康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儿童,88%的留守儿童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会选择独处或者生闷气,仅12%的儿童会选择去找老师或者朋友倾诉,亲情的严重缺失使他们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没有了笑声。他们渴望美好的未来,却又常觉孤独;他们愿意去开怀大笑,却感觉无人陪伴;他们梦中呼喊着父母,醒来却发现仍是独自一人。

  (二)、隔代监护,家庭教育缺失,生活习惯欠佳

  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的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家庭教育传统的国家,一直把家庭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教育已全面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放弃了家庭教育,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赢得了家庭教育,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79%的儿童由祖父、祖母或者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教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监护”。但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还要同时照看几个孙辈,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仅满足于让他们吃饱、穿暖,缺少精神、道德上以及日常习惯和行为的教育引导以及管教约束,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也明显的发现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以及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普遍欠佳,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身着脏衣服,甚至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早上不洗漱就吃饭,晚上不洗漱就睡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三)、学习成绩不佳,不当行为时有出现

  根据调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较少,对儿童在学校情况如何、学习情况如何、学习内容是什么、作业是否完成、学习是否认真、考试情况如何等几乎不知或很少过问。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使得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不佳。也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校规校纪,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和别的同学打架的现象也有出现,甚至有个别出现抽烟、沉迷网络的情况,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五、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为孩子考虑,多为孩子的前途考虑,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能就地务工,尽量不要外出打工;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在外地务工且有条件的父母,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务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就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定期“温馨对话”,采取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经常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加强沟通与交流。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其家庭成员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适当进行家访,加强沟通与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留守儿童参加文体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宝贵,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释放烦恼,获取快乐和自信,努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明习惯,帮助他们走出各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3、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学校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开展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与他们进行及时的交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干预,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社会及各部门方面

  1、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增加本地就业岗位。正是由于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随之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政府应抓住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和扶持本地经济,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增加就业机会,留住劳动力在本地工作,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就业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政府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其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照顾与关爱。同时,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垃圾对孩子的毒化。

  3、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又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这一状况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得到发挥。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六、结束语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学院20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安徽省**县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等问题献计献策。同时,我们真心的希望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未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条共同关爱、共同呵护的桥梁,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加和谐。

初中生调查报告15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喜欢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喜欢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初中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调查报告初中生所写04-07

初中生消费调查报告10-25

初中生寒假的调查报告12-01

初中生上网调查报告07-26

初中生的暑假生活调查报告12-25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09-10

关于初中生寒假的调查报告11-29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12-06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