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27 09:33:57 报告 我要投稿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精选15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精选15篇)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1

  一、某镇基本情况

  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农业人口4.03万人,耕地面积7.3万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元葱大蒜、杞柳等农作物为主,畜禽业以猪、鸡、貉等为主。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趋于合理,农民增收速度明显加快,农民现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0元。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是农民收入结构比例不断调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比例稳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

  二是农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宽广的发展平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从事二二产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劳务经济日渐升温,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宽阔的空间。20xx年全镇围绕水稻、小麦、大蒜、杞柳等种植业作物的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人员就达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到8000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就地转移人员达到3000余人,摆脱了土地约束,到土地以外创业创收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途径。

  三是农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近年来,全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再投入增加,致使农民收入增幅缩水,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

  四是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对发展经济的认识、能力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同,一批素质高、积极调整、起步早的农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发展的经验、开拓的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农村致富户,而那些等、靠、观望、因循守旧的农民没能及时发展起来,收入明显低于致富户。

  三、制约农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高效农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只敢远观不敢近摸,对带“高、新、尖”字样的事物,望而却步,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荆绳的思想,对农业以外创业门路少,获得致富信息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差

  二是创业资金短缺。群众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闲散资金较少,并且必须有再生产投入资金。银信部门对农村贷款额度有限,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发放较小贷款甚至不给予贷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却苦于没资金的困局。

  三是社会事业性负担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各类生活开支项目增多,数额增大,子女上学、子女结婚、看病就医、关系交往等都要远远超过生活开支,社会事业性负担的加重,势必对生产的再发展、再投入的资金产生影响。像子女结婚,从认识到结婚至少有五六万元的花销。

  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高。农村以农业为主。随着各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单位投入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增幅,生产成本高,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缓慢。

  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小麦水稻、大蒜元葱、杞柳、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基地,由于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为主,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滞后,产品市场适应性差,销售难、价格低依然制约农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径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要围绕市场需求,怎样调、调什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调出规模、调出效益。同时要在提高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把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主导农业产业上建立一个协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标准化生产,目前我镇已建立了杞柳协会和元葱协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每一个产业上都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像我镇杞柳产业已达到这一要求,但在产品档次低、市场开拓上仍要抓紧抓好。

  二是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做好外出务工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产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引导,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日显重要,也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上级党委政府就要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农民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四有新型农民。

  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国家应该给予农业更多更大的资金扶持和倾斜。目前的“三补两免”对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农民一个弱势群众,不断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也是促进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应在农民科技服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好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困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2

  在这个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乡,在在经过城市喧嚣的洗礼后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农村生活的纯情朴素,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错的调养。同时,我也还有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运动。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处在西南山区的贵州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土地比较瘠薄,生产工具落后。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却因交通不便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控油“西南煤海”的称号。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农民的主要收入,则主要来自外出打工人员的工资。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进过调查,出来以上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外,我发现,困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种灾害。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今年如春以来,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连吃水都成为了问题,用"百年不遇"来形容我们西南地区一点都不为过。整个春天,西南地区基本上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农作物(主要是稻谷)播种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播种的季节到来却无计可使。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土地荒废而用抽水机抽水插秧的,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资金也未能收回。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严重不够,更不用说用节余去换钱了。

  这些年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林业发展很快(主要墅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李子、梨、苹果、地瓜之类的水果,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们村由于严重的干旱,玉米等被晒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盲目发展烤烟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蜜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目前,两项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贵州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铜仁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3

  一、我市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长3.4%、7.6%。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靠发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xx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45万亩;推进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1个,种植绿色食品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12万吨。

  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发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面积137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域和中心乡镇重点建设和完善了7个具有较好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88处,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场体系。

  三是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平均每年推广项目20多个,累计推广项目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生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318万亩。

  建设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28个,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广优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大牲畜冻配站点92个。

  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平。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15万人次左右。

  四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靠降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和改造了、等堤防,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xx年,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项目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发建设项目30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27万亩。大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目标,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xx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拥有农机动力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6.5%。

  五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靠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内部转移。目前,全市从事养殖业生产专业养殖户达4579户,占农户总数2.3%。从事山产品采集、食用菌栽培和水产等副业生产农户也不断增加。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宽社会转移空间。通过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截止xx年底,全市转移剩余劳动力6.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16.6%,平均每6个农业劳动力中就有1人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28%。

  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向外拓展转移空间。近年来,赴俄累计输出劳务1.6万人次,开发俄土地7000公顷,劳务收入8000万美元。此外,还向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输送劳务。

  六是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靠落实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

  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政策,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积极推进撤乡并村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市乡(镇)由86个减少到64个,行政村由859个减少到626个,乡(镇)村两级干部减少1500人,减少行政支出1300万元。

  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控制农民负担反弹。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村级民主选举、村民议事、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切实增强农民对村务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源头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农民负担呈逐年减轻趋势。xx年全市实行税费改革后,共减轻农民负担7706万元,人均减少114元,亩均减少10元。深化农村干部考核制度改革,把农民增收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把促进农民增收纳入包乡、包村、包片、包点、包户责任制,作为考察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将所包对象增收与否、增幅大小、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调动了农村干部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积极性,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水平。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性问题比较突出结构制约。

  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农业资源尚未得到合理配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脆弱。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不完善、不规范,带动能力弱。农村小城镇建设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不强。在产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市场制约。从国内市场看,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卖难十分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收,增收空间越来越小。从国际市场看,农村开放度不高,毗邻俄罗斯的区位竞争优势没能得到有效发挥。目前,我市大豆、小麦价格超出国际市场价格20%—50%,已失去市场竞争能力。畜产品、蔬菜等虽有一定价格优势,但因规模、品质等问题,在短期内开拓国际市场难度较大。从自身看,地处偏远,处于中心市场末梢,辐射面小;人口总量仅为173万,农业人口占65%,城市化水平低,社会购买力规模不大,内需拉动力较弱;缺少规模大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特别是缺少能够辐射全省、全国的“龙头”市场。

  体制与政策制约。从体制方面看,我市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发展商品生产信息不灵,市场交易能力低,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规避市场风险。从政策方面看,近年来由于受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影响,农民收入明显减缓。1997年到xx年,粮食市场价平均下降4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

  科技与信息制约。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xx年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42%,低于全国8个百分点。由于农产品质量差,名特优品种少,过腹转化和精深加工水平低。农村信息服务滞后。农村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机制不健全。政府部门缺乏对农民的信息引导,预测性、定量分析少,导致农民决策缺乏依据。

  劳动力素质制约。敢闯敢干进取精神不够。缺乏闯大市场、创大事业的胆识和气魄。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驾驭市场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不强。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全市农业科技人员仅占农村劳动力1.2%。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3%,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自觉、主动参与农村民主管理意识差,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契约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民收入增长。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围绕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切实把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筑具有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基础。调优经济结构,就是在粮牧企、产供销、农科教、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关系;调强主导产业,就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调活运行机制,就是积极完善健全土地经营、金融服务、中介组织联结机制等,大胆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保障等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调高经济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全新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围绕科技创新挖掘增收潜力。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种植业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成熟早、脱水快的优质品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注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产品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自觉性。围绕项目建设加大增收力度。利用结构调整上项目,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技术改造、机制创新发展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商贸型的龙头企业。围绕小城镇建设扩大增收载体。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要建设四种类型的小城镇: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主导型乡镇;以从事商品流通和为城乡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商贸主导型乡镇;以游客和货物集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导型乡镇;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主导型城镇。完全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限制,与原居住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围绕市场流通抢抓增收关键。加快建设一批牵动全市、幅射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支持兴办各类经贸公司,支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围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市、县、乡三级劳动信息管理网络,形成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劳动管理部门主渠道作用,在各县、乡(镇)建立劳动保障站,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围绕减轻负担强化增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坚决杜绝加重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扎实开展农村“三乱”的专项治理工作。把减负工作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与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结合起来。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4

  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做了一份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一、调查情况

  1 、 30户农户基本情况。合计人口120人,其中有劳动力58人,占总人数的48%。外出务工26人,务农31人,务农人数占总人口的24.4%。农村实际务农劳动力,年龄在48-60岁以上的,占71%,大多为年龄较大的男性和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多为小学、初中。耕地102亩,人平0.85亩。

  2 、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① 30农户粮食种植主要以双季水稻为主,20xx年粮食种植面积共203.1亩,粮食产量共计13.7万斤,提供商品粮7.54万斤。粮食总产按商品收购价(平均1.15元∕斤)折算实现总收入15.75万元,粮食生产性成本总支出9.26万元,实际每亩人均纯收入450.7元。

  ②冬季种植油菜面积共计55亩,占总耕地面积17%,油菜人均纯收入120.1元。

  ③种植经济作物大户,自建花卉和苗木基地达12亩,实现土地流转5亩,家庭经营性年总收入达20万元。基地按纯收益率30%折算,其他种植业人均纯收入165.7元。

  ④养殖业方面来讲,20xx年生猪仅出栏61头,年家禽共出笼1002羽,人均养殖业纯收入828.6元,所占比重大幅缩水。水产养殖年产量4.15吨,人均纯收入64.9元。

  ⑤全年农民打工人均收入5129元;政策性人均收入71.5元;其他收入789元。农民人均总纯收入达6883元。

  二、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一)综合总体概况

  根据30户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统计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1 、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xx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4078.9元,20xx年人均工资性收入4527元,比上年增加448.1元,增幅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5%。

  2 、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xx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1106.9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长11.5%。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20xx年粮食成本及效益情况表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3 、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篾货、茶叶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三)总支出情况

  20xx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151元,比上年增加187.1元,增长6.5%。 20xx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666元,与上年增加515元,增长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 、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07.5元,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80.3元,同比增加72.8元,增长达17.9%;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347.6元,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448.1元,同比增加100.4元,增长28.9%。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29.6%。

  2 、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9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幅10%。 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44元,比去年增加545元,增长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增收空间受限。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 20xx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15%以上(最新市场价格见下表)。

  20xx年C两优87、 C两优396,V两优1、 7、 8号价格均为35元/斤,比20xx年每斤又涨了至少10元,上涨40%。二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一些中低产田基础设施脆弱,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100户农户看,20xx年有62户,20xx年只有43户。

  (二)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三)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近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四)农民生产负担较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近年来,农民承担的费用支出一直呈上涨趋势,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农民服务收入减少,财产性收入减少,仅有的资金不能满足规模生产的投入需要。

  总得来说,农民在现阶段的生活水平还是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城镇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引入农村,科技下乡之类的活动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此外,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手工业等。农村在教育、医疗、文化上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我村农民存在的普遍弱势:当前我村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另外还有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不能再仅仅使用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老经验、老办法,而要更多地采用适应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新思路、新办法。为此促进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农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摆在广大农村干部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促使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2、要以搞活土地流转为突破口,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从立足长期发展的战略来看,必须从“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这一关键问题着手,通过搞活土地流转引进外商外资和城市资本,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土地效益,使流转出土地使用权的农户迅速增加土地出租收入,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取得长期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一揽子解决上述问题。

  3、要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投资性收益。大力推行专业合作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突出以资金为纽带,使农户形成利益紧密的经济联合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农户组建投资性股份合作社,通过兴建和出租标准厂房、打工楼、仓库等,从事物业管理。

  4、要以推进农业企业化为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农业企业化是运用现代工业的投资方式、经营管理方式改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一个过程,是使千家万户农民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形式有: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公司等。

  5、要以重塑服务体系为抓手,着重解决农民增收中的实际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目前,农民最为迫切需要的、政府和集体最能有所作为的,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减免所得税或减收各项规费。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广大农民增强市场意识、投资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5

  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有了显著的变化,那么作为农村的代表人物——农民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变化。农民收入的来源有了多样化,农民的纯收入有了增加等等的收入变化都说明了中国在崛起,都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国家政策的正确性。

  关键词: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收入增加 国家政策 解决办法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了六十周年后,中国的农村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而我作为一个农村人,更能体会到这种激动人心的变化。农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其中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为了了解农民的收入的变化情况,我到我的家乡------灵峰黄村,进行了一次调查。

  我的家乡灵峰黄村是位于浙江温州苍南金乡镇的一个村子,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村子里。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是农民,因此我爷爷奶奶了解农民的变化,当我征求我爷爷奶奶的意见时,爷爷说,以前农民是谁都不想当啊,又穷又累,现在情况可是不一样了。你可以到我们村子调查一下,不就可以知道农民的收入有什么变化了吗?我想想觉得可行,就准备到村里家庭去做调查了。

  我先去了我村的村委会做了一些调查和数据统计,然后去村里的几户家庭调查和了解实际的变化情况。村里的人知道我是来做调查后,很热情的招待了我,和我聊了起来。我根据调查得到的情况自己做了总结。

  一、收入的来源

  原来我们村贫穷落后,农民不善于搞产业调整,也不愿意到企业打工,只守着自家一点土地过活。这样落后的观念让灵峰黄村越来越贫穷。为了让村民转变观念,村领导们帮助村民联系到附近的镇比如说金乡镇,龙港镇等大点地方的企业去打工,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赚钱。所以说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农民在本地各类经济组织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劳务收入;农民从本地行政事业等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工资收入等。第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也是许多农民赖以生活的,我们村干部说,我们村从20xx—20xx年农民的纯收入就增长缓慢,之后几年如果不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则可能还会出现负增长。村干部解释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二是燃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继续走高,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增多。另外一点来源,就是国家对农民的重视,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也成为了农民收入来源的一小部分,比如像退休金和养老金。

  从以上可以看到农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已经转变为多样性了,不像以前除了种地还是种地。

  二、收入的增加

  村领导说,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从“基础地位”提升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现在我们村的农民收入也是增加了不少啊。那么,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多予、少取、放活”让农民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农民从政策方面得到的收入显著增加

  从 20xx年,我们市各地突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大主题,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扎扎实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20xx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农民种粮收益;提高了征地补偿、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加大了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因此灵峰村农民在这个政策下,收入是显著的增加了。

  (二)乡镇工业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基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持续大力招商引资的成果开始显现,各地区(镇,县)新开工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对本地打工人员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农民也乐于在本地企业打工,这样农活、做工两不误,还能照顾到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因此农民在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本地企业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增长较快。

  (三)实施农民大培训大转移策略,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我们市将农村劳务输出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地区(县,镇,乡)培育劳务市场,做好就业服务。初步建立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就业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对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农民工权益告示牌制度等,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劳动保障合法权益。村领导感慨还是国家领导及市领导的正确政策工作才使农民得到了益处。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村干部也提到了虽然现在的形式正在逐渐好转,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一)农民增收面临观念和认识上的突破

  当前农民收入相对提高,生活水平得到相应改善,但小农意识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劳”轻“农”思想严重,认为出门搞劳务争钱直接,而种地务农不划算,由此导致了种植结构优化缓慢、部分村撂荒地增多、单季种植增多;二是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投入、技术、市场观念以及规模经营的风险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创业信心;三是缺乏长远谋划,一些不良乡风民俗有所抬头。

  (二)产业增收面临规模和效益上的突破

  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是核心。农村产业突破发展需要以特色化、优势化、规模化来推动,通过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来延长产业链。我们目前农村各项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农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缺乏规模,覆盖面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市场流通不畅,流通环节成本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市场化、规范运作程度低等需要突破的难题。

  村干部们也初略的跟我分析了他们的大体工作。首先我们工作主要是加快观念转变,解放他们的思想,更新他们的观念,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加快农民增收,通过调查,大多数村干部给出的答案是六个字:资金、项目、劳务。结论没错,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从等、靠、要的被动发展转化到主动谋发展;还没有实现从寻找资源到充分利用资源的转变;还没有实现从依靠劳务到发展产业谋创业的转变;还没有实现从等收购到寻找市场的转变。当前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增收意识,政策宣传进村入户是重点。立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落实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民增收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民增收。

  灵峰黄村的未来建设道路还是很漫长和艰苦的,可是我们的村干部们以及村里的农民都是充满信心且是很有干劲的。他们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下中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总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了解了农民的收入的变化情况,也对我们家乡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未来几年我的家乡将会更好的发展。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6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

  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xx市xx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

  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000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

  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

  1、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00元左右。

  2、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0000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00元左右。

  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富裕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充分的利用那仅有的资源——耕地与水库。

  一、从耕地说起,耕地直接产出的是粮食,而单单卖粮食已经被证明在现阶段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

  而结合现阶段沈庄村的具体情况(没有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沈庄村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粮食的深加工。经过在市场上的调查发现,小麦的单价是0.8元每斤,而经过初步加工的面粉的单价则达到了xx元每斤,而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速冻食品如饺子、汤圆等,单价更是达到课惊人的。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发现,只要对粮食进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粮食加工这一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所以,只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走粮食深加工这一路线是可行的。

  具体措施:

  (1)国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农村设立乡镇企业;

  (2)吸引人才,国家应加大对于回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补助。

  其次,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说白了就是将农村的土地合并起来,成立一个公司。每个农民都是股东,由专业人员经营土地。这样不仅会提高耕种效率,增加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而且能解放出大量优质劳动力。他们可以去从事第三产业等增加收入。

  优点:

  (1)农民从此不再是一个人面对险恶的市场,农民的话语权增加。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农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

  (2)有利与农业高科技的推广。

  (3)便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提高了耕种效率。

  (4)解放生产力,通过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剩余劳动力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外务工或者进入第三产业。

  具体措施:

  (1)成立农业合作化产业集团公司。

  (2)吸纳人才。

  其实,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将以上两点结合起来。有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负责乡镇企业的建设,这样农民就可以拥有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红利,乡镇企业红利,以及个人工作收入等三个收入来源,这样就能大幅提高沈庄村农民收入水平。经过初步的计算,每位农民每年能从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分得红利1500元,从乡镇企业获得红利5000元,个人工作可获收入8000元,这样算来沈庄村农民年人均收入可达近万元。与原来人均年收入4400元相比,提高了一倍多,基本达到了中小型城市的收入水平。由此可以直观的发现,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走向富裕最有效的出路。

  二、沈庄村与许多其它村庄最大的不同是沈庄村紧邻着一个大型水库——燕山水库。

  紧邻水库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多,而最直接利用水资源的就是水产养殖业和灌溉农业。

  经过对沈庄村的具体调查发现,沈庄村存在很多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因素。

  首先,沈庄村虽然距公路干道只有1公里左右,但是短短的1公里却没有一条真正的公路,还是落后的土路。一旦下雨,土路将会泥泞不堪,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与物资的进出。因此修好这条公路是沈庄村致富的前提。

  其次,沈庄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90%的村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村民的人数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农村的教育观念使然。大多数家长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过早让孩子放弃了读书,而选择了出外务工。而农村不健全的教育制度也使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因此,尽快完善农村的教育制度,使离开校园的孩子尽快回到校园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当前工作的重点。

  再次,一个精明的领导人是沈庄村,也是我国大多数农村所缺乏的。举个例子,通过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了解到,几年前河南省大兴修高速公路的工程,而兴建高速公路需要的大量沙石都要从流经沈庄村的小河中挖取。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成千上万立方的沙石竟然以xx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了开发商。后经过初步的估计,这些沙石至少价值50万元。一个愚昧领导人的愚昧决定带来的不仅是村庄资产的流失,更带来了河流环境的破坏。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精明的领导人,那么沈庄村至少有了50万元的流动资产。以这50万元作为投资,无论是投资养殖业,还是加工业都能给沈庄村带来丰厚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精明的领导人。细看我国目前的几个富裕村无不是有一个精明而有决策力的领导人。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工程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

  沈庄村所面对的问题正是其它大部分村镇所面对的,交通不变,文化水平低,缺乏领导人才等等都是限制我国农村走向富裕的根本因素。因此,切实解决好如上三个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7

  摘要:

  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

  在我们看来,当今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

  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

  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为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为从制度基础上来看,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转型时期的特殊生产分配关系。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虚拟性质,作为发包方的集体所有制组织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当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利益与土地承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所有制组织会毫不犹豫地破坏业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虽然可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自治组织同时也是发包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无法通过农村内部的组织机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近年来,虽然不断有学者呼吁,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会的方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但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阻碍了农民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中国的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不得不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临失效的危险。一些地区农民撂荒土地,其实是想用一种非常消极的办法来摆脱目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关系,但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建立在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法律关系。中国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经变成了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

  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自发地与市场接轨。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也基本上实现。政府部门应该在稳定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面对国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中国建立在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耕作规模过小。今后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

  第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存在矛盾。

  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近年来,关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农民安置方式的争论。城市化固然能够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吸纳能力的问题。当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规模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镇化之间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执一端,讨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现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的乡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小城镇。

  但是,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土地使用的矛盾。当前中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镇。政府在清理和整顿经济开发区时,应该注意小城镇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之间的区别,通过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经济开发区逐步改造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小城镇。

  在一些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学者看来,城市化才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们反对小城镇发展,认为这样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但是,应当看到,城市的设计不是搭积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经初步定型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人口会导致城市功能的急剧萎缩。城镇化虽然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小城镇仍然居住着一个国家50%以上的居民。

  第三,农村村民自治和政权机构不断扩张之间存在着矛盾。

  村民自治在中国当代有着多重含义,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民主改革的先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必要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自主管理的社区组织结构。但是,中国农民自治机构面临着政权机构扩张所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员会成为了代表政权机关收取税费的“二政府”,成为了上传下达的管理组织。在一些农村,农民的自治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农民的自治事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事实上,在当初的自治制度设计中,不是没有考虑到农村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我国政权机构不断扩张,乡镇政府人员队伍庞大,如果不从自治组织获取必要的费用,机构就难以运转下去,所以,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干预村民自治的现象。这种干预既是利益的诉求,也是传统行政思维观念的延续。如果不改革中国的行政体制,减少或者约束政府的行政权力,那么,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难以继续发展。

  可以说,农业集约化生产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中国当代农村问题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组织和政权机构的紧张关系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不但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而且还看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但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思考问题,而且要从上层建筑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为中国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出合适的药方。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8

  近期,市委办公室组织专题调研组赴雷公、烟店、辛榨、接官、赵棚等五乡镇抽样调查了xx个农户,具体了解了他们20xx年及20xx年两年收入情况,预测了该市20xx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研究了明年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办法。

  一、xx户农户20xx年农民收入特点

  据调查统计,xx户农户共有人口xxx人,劳动力xxx人,耕地xxx.x亩。从xx户调查统计资料来看,20xx年农民收入有如下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较大。从调查的xx户来看,20xx年人平纯收入为xxxx元,比20xx年的xxxx元增加xxx元,增长xx.x%。是自xxxx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增幅。

  2、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xx户农户预计可获取劳务收入xxxxxx元,占总收入xxxxxx元的xx.xx%。典型的如辛榨乡白杨村朱佐锋等xx户农户,20xx年预计可获劳务收入xxxxxx元,占总收入的xxxxxx元的xx%。打工收入最多的是白杨村x组杨天军家,他家x口人,x个劳动力,共有x个劳力外出打工,其中x人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x人在广东深圳打工,年可获打工收入xxxxx元,占家庭总收入xxxxx元的xx%。

  3、粮食生产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xx户种植业收入为xxxxxx元,占总收入xxxxxx元的xx.xx%,其中粮食收入为xxxxxx元,占总收入的xx%,粮食生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x个百分点。

  4、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必要补充。20xx年,xx户牧业收入为xxxxxx元,占总收入xxxxxx元的xx%,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x个百分点。

  二、20xx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国家扶农政策力度大,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好,农民收入呈现高幅增长是一种必然。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导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政策因素增收。今年,由于农业税税率下降x个百分点及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xx户共减免农业税xxxx元,获得国家粮食直接补贴款xxxx元,水稻良种补贴xxxx元,政策因素合计增收xxxxx元,人平均xx.x元,占增收比率为xx.x%。

  2、价格因素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中籼稻由去年的xx-xx元/百斤上涨至xx-xx元/百斤,每百斤上涨xx元左右;小麦由去年的xx-xx元/百斤上涨至xx-xx元/百斤,每百斤上涨xx元左右;油菜籽由去年的每斤x-x.x元上涨至每斤x.x-x.x元,每斤上涨x.x元左右;生猪由去年的`每斤x-x.x元上涨至每斤x.x-x.x元,每斤上涨x.x元左右;鸡由去年的每斤x元上涨至x元,蛋由去年的每斤x.x元上涨至x.x元,鱼由去年的每斤x.x元上涨至x.x元。仅中稻一项,按去年产量计算,xx户可增收xxxx元,人平因价格就可增收xx.x元。xx户因价格因素可增收xxxxx元,人平可增收xx.x元,占增收比率为xx.x%。

  3、发展产业化增收。今年,各地继续围绕优质稻、畜牧、林果三大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批农户通过与禾丰、午时药业、神丹等龙头企业对接,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增收明显。xx户中,20xx年比20xx年多养猪xx头,多养鸡xxx只,多养肉xx牛头,多养鹌鹑xxxx只,多养蜜蜂x箱,多种中国香稻、大蒜、金银花等经济作物xx亩,仅此一项,xx户共增收xxxx元,人平增收xx.x元,占增收比率为xx.x%。

  4、农作物增产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水源充足,病虫害较轻,农作物普遍增产。仅中稻一项,xx户农户20xx年中稻产量为xxxxxx斤,比20xx年的xxxxxx斤增产xxxxx斤,增长x.xx%,xx户共增收xxxxx元,户平增收xxx元,人平增收xx.x元,占增收比率为xx.x%。增产最多的一户为接官乡颛庙村x组谢朝良家,他家种有中稻x.x亩,20xx年产量为xxxx斤,亩产xxxx斤(每亩实有面积xxx平方米),比去年分别增收xxxx斤、xxx斤,增长xx.xx%、xx.xx%,仅此一项,他家就增收xxx.x元

  5、面积增加增收。由于政策扶持的力度较大,农产品价格回升较快,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高涨,部分农民过去抛荒的田块重新又种上了庄稼,过去的部分荒地、旱地被改种了水稻等农作物,还有部分转包田地的农户又重新收回了承包地。xx户中,共有x户增加面积xx.x亩,共可增收xxxx元,人平可增收xx.x元,占增收比率为xx.x%。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农民增收形势很好,农民普遍反映田有种头,农民有奔头,但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1、农民收入不平衡,差距较大。xx户农户中,人平纯收入最高的达到xxxxx元,最低的只有xxxx元。xx户中人平纯收入在xxxx元以下的有x户,占xx%,xxxx元以下的有xx户,占xx%,xxxx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有xx户,占xx%。部分高龄家庭收入仍然微薄,生活十分艰难。部分农户收入不低,但支出较大,如子女上学、就医看病、建房等,往往入不敷出。

  2、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门路不广。xx户农户中,有x户仍然以纯农业收入为主,占xx%,他们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只有xxxx元,最低的仅有xxxx元。纯农业收入中又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中又以粮食收入为主,牧业、林业、鱼业及二、三产业收入所占比重很少。就我市现状来看,人均耕地不足x亩,人均占有耕地资源量太少。因此,依靠纯农业增收潜力很小。

  3、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成为农民增收一大障碍。今年,以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据调查,碳氨已由去年初的xx元/百斤上涨至现在的xx-xx元/百斤,磷肥由xx元/百斤上涨至xx元/百斤,复合肥由xx元/百斤上涨至xxx元/百斤,农膜由xxxx元/吨上涨至xxxxx元/吨,种子涨价xx%左右。各类畜禽饲料价格也均随着粮食价格有较大上涨幅,仔猪、鸡苗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四、关于20xx年农民增收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农民收入有显著提高。明年,政策扶持有限,市场价格上扬的希望不大,农民收入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缺乏可靠的增长点。由此来看,明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将会十分严峻,任务将十分艰巨。20xx年,面临严峻的增收形势,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心态,明确新思路,抢抓新机遇,实施新举措,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力争明年农民收入人平增加xxx元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抓住五个方面:

  一是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增收。要以国家的好政策为契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落实好农业税全免政策,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坚持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继续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以产出和转化为重点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妥善处理好土地经营权稳定与流转的关系,在保证农民合法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积极引导耕地向种田能手、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率。继续引导各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开发“四荒”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宣传农民身边的致富典型,用典型引路,让典型现身说法,从而逐步消除广大农民思想上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树立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增收。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推动不够,农村基础教育受到较大冲击;农民教育比较滞后,农民就业只能向二、三产业中的简单劳动领域转移,靠身体干活,靠体力吃饭,收入低下,就业不稳定,容易形成转移中的逆向反复。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需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制定农民教育规划,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投入和运作机制,培养一批市场型、技能型、现代型的新型农民。当前,要切实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加快推行高中义务教育;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要转移农民增收。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迫切需要尽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跨出省门,冲出国门,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去挣钱致富。目前,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可供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平台狭窄,可以承载就业的小城镇发展缓慢,要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少、层次低、空间小、速度慢、管理差的现状,必须在抓好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同时,积极推进县域经济“一主三化”进程,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通过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农民转移空间。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劳动力从纯粹的农业生产环节向加工、流通环节转移。通过推进城镇化,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减轻大中城市的压力。通过推进经济民营化,积极鼓励农民启动资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富余劳动力转移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

  四是要解放农民增收。就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生产方式,进一步把农民从旧有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农村社会结构中解放出来。关键是要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牵制,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依靠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民。突破传统工作方式的惯性,引导农民不围绕土地打转,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依靠正确的政绩观解放农民。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不对农户外出设卡刁难,不随意变更外出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依靠开明的观念解放农民。突破传统就业体制的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歧视农民工的政策,依靠城乡一体化解放农民。突破传统行政体制的障碍,精简机构,消除冗员,转变职能,建立有限政府,依靠精兵简政解放农民。

  五是要维护农民利益保增收。就是在经济上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公共服务上满足农民的必要需求,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具体来说,在经济上,护农、爱农、帮农,严厉打击坑农、伤农、害农行为。在公共服务上,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公益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在政治上,要强化村民自治建设,建立农民自治组织,维护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重点是进一抓好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强化农民参与村级事管理。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9

  我市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比xx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成长态势精良,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20xx、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益兑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加3.4%、7.6%。

  我们的紧张办法是: 一是大力大举促成农业布局调整,靠成长优势经济增进农民增收。

  构筑五大出产基地。抓住国度和省履行“大豆振兴筹划”机会,构筑百万亩高油大豆出产基地,20xx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土豆博识加工企业,构筑百万亩土豆出产基地,播种土豆45万亩;促成农牧联合扩大饲料作物莳植,构筑百万亩饲料牧草出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长百万亩经济作物出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联合退耕还林,构筑百万亩柞桑蚕出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大举成长绿色、特点农业。富裕利用我市资本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构筑绿色农业出产基地11个,莳植绿色食物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物,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物认证,产量达12万吨。

  自动成长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范畴建立了长期巩固的互助干系,引进农业进步出产技巧和精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树范园区。在俄构筑境外综合开辟区。农副产品出口成长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构筑,靠进步农业财产化程度增进农民增收。明了农业财产化成长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进步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益为目标,凸起成长主导财产,环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财产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财产,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出产范围、促成财产化成长。

  加快龙头企业构筑。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策动基大地积137万亩。履行品牌计谋,重点培养 “玉铃”牌土豆、“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感化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系统构筑。在县域和中间乡镇重点构筑和美满了7个具有较好根本的农产品交易零售市场。全市现有各种农产品市场88处,根本构成了以乡镇零售市场为中间,城乡农贸市场彼此依存、彼此互助的市场系统。

  三是深切履行科技兴农计谋,靠科技进步增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巧推行和利用。推行了一多量进步、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巧。均匀每一年推行项目20多个,累计推行项目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出产技巧累计推行面积到达2318万亩。

  构筑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兑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大力大举履行莳植业和牲口业良种工程。引进推行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精良品种28个,构筑各种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行精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5%以上。构筑大牲口冻配站点92个。

  竭力进步农民科技本质和科学利用程度。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财产、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一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耕田大户及青丁壮农民15万人次摆布。

  四是夯实农业成长根本,靠低落风险增进农民增收。大力大举促成农业根本办法构筑。构筑和改革了xxx、xx等堤防,极大地进步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本领。如今,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20xx年,篡夺国度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项目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促成中低产田改革和农业综合开辟,农业综合开辟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辟构筑项目30个,结束中低产田改革19.27万亩。大力大举加强资本保卫和生态环境构筑。以履行天然林保卫为目标,重点履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天然保卫区构筑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别天然保卫区5个,绿色食物莳植面积达125万亩。连续进步农机设备程度。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20xx年全市农业机器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器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具有农灵活力 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器化程度达86.5%。

  五是大力大举成长非农财产,靠转移农村残剩工作力增进农民增收。大力大举成长畜牧业,兑现农业内部转移。如今,全市从事养殖业出产专业养殖户达4579户,占农户总数2.3%。从事山产品收集、食用菌莳植和水产等副业出产农户也连续增加。

  大力大举成长非农财产,拓宽社会转移空间。经过议定加快农村小城镇构筑,大力大举成长农村三财产,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做买卖。中断20xx年底,全市转移残剩工作力6.04万人,占农村工作力16.6%,均匀每6个农业工作力中就有1人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收益占农村人均纯收益28%。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10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WTO的加入,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和ss机遇?02年4月份开始,我所在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历时2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市10个镇处、50个村庄和500个农户,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节器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统计,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比上年增加295元,增长9.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06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增长10.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944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8.7%人均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152元,与上年持平。其主要特点是:

  1、全市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所反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6%,99年6.6%,年6.3%,年反弹明显,达到9.8%。全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方面,一是非农收入增长较快。据对10个镇处、50个村庄、500个农户抽样调查来看,年500个农户非农获得的收入为171.5%万元,人均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0.5%,比上年增长6.2%。其中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迅猛,总收入达125.2万元,占农民非农收入的73.1%,外出劳务人均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2.3%。二是畜牧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增加。据抽查500农户调查统计,年500个农户畜牧业收入137.8万元,占家庭收入的23.7%,比上年增长17.5%,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4.5%。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据抽查的500个农户调查统计,年500个农户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28.1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1%。

  2、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据调查,由于自然环境、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结构调整差异等原因,造成农民低、高收入农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年以从事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户164户,占调查总户数32.8%,家庭人均纯收入1298元;以从事果业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51户,占调查总户数30.2%,家庭人均纯收入2431元;以从事疏菜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16户,占调查总户数23.2%,家庭人均收入4052元;以从事养殖业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33户,占调查总户数6.7%,家庭人均纯收入3120元;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36户,占调查总户数7.2%,家庭人均纯收入5213元。再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同是第一产业,收入不同。低收入户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高收入户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得较为合理,粮经比例适当,产出效益较高。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年低收入户一产人均民入1132元;中等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2818元,是低收入户的2.5倍;高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3495元,是低收入户的3.1倍.

  3、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喜忧参半。据500个农户调查统计来看,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892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长14%。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29.6%;生产消费支出占农民家庭总支出近三分之二,达到62.6%;缴纳各种税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67%;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生活消费的50.3%,其中食品支出比上年减少10.6%;衣着消费支出比上年减少2.51%。用于居住消费、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迅等项目的消费继续呈上升趋势。居住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6%、3.5%、5.6%和8%。

  二、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市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下步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据500户居民家庭调查看,1997年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1182.4元,到年下降为777元,下降了34.5%,这相当于每个农民比1997年少获农产品现金收入405.4元,相当于70万农村人口减少收入2.84亿元。即使如此,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还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20%—40%之间,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将面临国外优质、价廉农产品的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据农业部门统计,1997—年,全市农业生产总费用支出由103.8亿元增加到14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1%。而同期我市农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为9.8%,费用增幅远远高于农民收入增幅。仅以小麦为例,据调查来看,年小麦亩产成本255.03元,较上年增加8.8%,较1999年增加13.2%。分项来看,年小麦亩(亩产400公斤)费用188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子、农药、化肥、排灌、收耕费分别为15元、5元、80元、25元和6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2%、32.3%、27%、20%和53.8%。

  3、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400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800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2500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19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非常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构调整滞后问题反映仍较明显,仍与国际、国内市场要求不适应。通过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信息闭塞,对市场需求不摸底,不知道种什么好,种什么能够挣钱,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感到束手无策,农民和基层干部存在观望、畏难和埋怨情绪。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小城镇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加愉小城镇发展步伐,使我市小城镇建设具规模,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78——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从13.4%上升到30.3%,有近一半的农业转移人口被城镇吸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仍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农化,小城镇发展仍显缓慢和滞后。小城镇发展滞后使得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吸呐能力不足,影响了农业收入的提高。通过调查来看,农民增收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太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菜有农村劳动力35.8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21.7万个,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多个需要转移。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可通过让一部分农民转向经营非农产业和进行劳务输出,使这部分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并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同时,把一部分农民转出后,可相对增加农村人口的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经营农户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实践表明,农民进入乡镇企业或外出务工,始终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农村闲散劳动力走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了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据调查百户农民,外出从来人员23人,同比增长77.8%,收入为43042元,同比增长85%,其中从第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26460元,同比增长80.1%。

  5、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随着WTO的加入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绿色壁垒”的加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我市农业档准化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配套、不完善,农业监测建设滞后,我市农产品无标生产现象严重,造成部分农产品药、肥残留超标,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严重,使我市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屡次被拒收、扣留、退货或索赔,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据调查,今年1—4月份,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575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3%,仅这一项农民减少收入7500余万元。

  三、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市农业适应入世挑战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70%。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国陆军廉价优质农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此相反,我市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一些农产品如:蔬菜、果品、畜产品等生产成本低、价格大大低于国陆军市场价格,在国际上则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的一大优势。因此,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展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做大做强。

  畜牧业是实现农产品转达化增值,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拉动消费的中轴产业。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我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而我省经济发展较好的诸城市所占的比重为50%,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为60%—70%。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奶、蛋需求量的增加,发展的空间和潜巨大。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粮食转化增值,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调查分析表明,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的轴心产业来抓,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要在民展猪、鸡、羊养殖的同时,农村出了展奶牛生产,尽快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壮大奶牛生产龙头企业,加快开发新产品(如学生奶),创出自己的名牌。要发展奶牛生产,良种是关键。而通过调查来看,奶牛良种是制约我市奶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尽快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和示范点。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莱阳农学院的优势,运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周期短、见效快、品质优的新技术,加快我市奶牛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要借鉴新疆塔城市财政每年安排奶牛品种改良周转金和农业小额贷款的做法,采取政府扶持、龙头带动、院企联合等方式,由市畜牧局牵头,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依托本市公司建立奶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建立肉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同时,也要以我市庞大、春雪等企业为依托建立猪、肉鸡良种繁育中心。

  二是积极发展牧草种植业,实现粮经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牧草是天然的优质饲料,在西方有着“绿色黄金”之美誉。在发达国家,牧草业在农业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经济效益显著。据调查,种牧草比种粮食效益高的多。种植粮食效益高的多。种植苜蓿一亩地产干牧草1.5吨,亩收入可达800元左右,是种粮食收入的两倍。实践证明,发展人工牧草,以草代粮,草畜联动,可为我市粮食主产区向畜牧生产区转变创造条件。建议借鉴山东省莱西市、文登市小观镇“奶牛养殖户建牧草基地”的做法,下大气力抓好牧草的普及种植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奶牛业的发展。

  三是抓好龙头示范,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议畜牧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在我市龙头企业中率先搞好示范,进一步扩大适度规模养殖基地,发带动产业升级。要建立健全疫病防疫体系,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运用多种形式搞好科技下乡,切实搞好科技服务,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

  二要把林业作为我市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人民富裕,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林业已成为促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兴产业,其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调查,大田栽植速生林五年成材后,亩产10—15方,每方400—500元,每亩年均收入10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作物的3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随着家庭装修业的发展,木材需求量会更大,可见其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与此同时,发展林业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有人说,“一棵树就是一个制氧机,一棵树就是一个平衡器,一片林就是一个地下水库”。因此建议,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增强全民绿化和效益意识,真正把发展速生经济林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新产业抓好。要动员全民以经济林开发为突破口,全方位培育林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要立足我市河流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河滩丰产林。抓住现有木材价格上涨,效益较好的有利时机,在适宜经济林发展的镇处加快大田经济林发展。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一条布局规模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专业化的新路子。

  三要积极调整种植业品种、质量结构。

  要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詷力度,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专用果品、中药材、花卉、茧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努力使农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科学化,以增缲农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蔬菜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肯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为此,要继续围绕“沿河”和“大泊洼”开发,大力发展各类形式的保护菜栽培,进一步扩大基地菜规模,切实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果业也是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加入WTO后,果品品种质量是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些,要围绕果品品种的调整和果品质量的提高,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品种,大力实施南部山区开发战略,加快老劣果的改造步伐,加大郁闭园改造、地表植草、果园徽喷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良好的基础。面对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要继续把发展农业产业化营放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来抓,全面提高农副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拉动力,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围绕区哉农业特色,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较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拉动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要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导俢。要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土地适度集中,培育专业户,提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使农民从规模经营中增加收入。

  二是建议尽快推广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合作组织、基地连大户及“订单式”农业的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的积极性,联合协作,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特别是提高基地“本地化”水平(据调查,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年需要蔬菜原料41.5万吨,其中来自市内22.7万吨,占需求量54.7%,来自外地18.8万吨,点需求量45.3%),拉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链条。

  三是建立和发展各种全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要借鉴我市龙大企业集团和的做法,以有出口优势的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兴办各类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同行者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协调市场价格和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和调整利益纠纷,保障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鼓励多种所有帛成分、多种组织开工参与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村流通组织、民营流通企业和农民运销大户,搞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和销售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三)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椖,是产品进入市场,实农民增收的“身份证”和“通行证”。要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此建议

  一要通过举办知识讲座、舆论宣传等各种形式,重点加强对各类经营大户、科技带动户和龙头企业厂长经理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大力开展“无农药残留放心农产品”活动,进一步强化广大农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标准化意识,提高广大农民按照标准进行农业生产的觉悟,真正做到生产者按标准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消费者放心消费。

  二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建议有关部门组织部分专家,按照上级的要求,尽快制定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步建立起从种苗繁育、生产管理到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测点,开展农产品不准进入市场,不准进入加工厂。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出台有关文件,对不合标准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不准进入我市,真正从源头抓好,全面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要积极引导企业建基地,按标准化组织农业生产,努力创造一批农业标准化蔬菜和畜牧示范区以及标准化奶牛、肉鸡等养殖专业小区,特别是要加紧规定病区建设。

  三要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大力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培育一批新的名牌,实现名牌效益。

  四要加强领导,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议成立跨部门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办公室,合理划分经贸、卫生、环保、质检、农业、畜牧、工商等部门的管理权限,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尽快建立健全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镇处农业质检站(点),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设备和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和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

  (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是帛约我市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离开土地,转向非农产业,才能扩大和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道路。那么怎样加快城市晔进程呢?一要制定实施积极的劳务输出产业政策。要根据小城镇建设规划,借鉴当年实施特区、曹发区等倾斜政策那样的力度,制定恶性循环倾向政策,鼓励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逐步向躍城镇和统一规划的经济园区集中,以产业聚集带动农民“离乡、进城”,使之成为培植农村经济、农民增收新增长点的载体。要加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农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为农民进城创造良好的条件。二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农村劳动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发展成为边《中接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职业介绍机构。要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专技能培训、文化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就业适应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劳动法规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障用人双方的佥权益。三要加快二、三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扶持民到城镇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二、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农副业富余劳动力的主体和农民致富的主渠道。

  (五)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新形势开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适应农业发新阶段的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搞好宏观调控、宣传指导、扶持服务和保驾护航。一要进一步完产呆护扶持政策。要调整国收入分配结构,适当向賓业和农民倾斜。要努力扩大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基数,切实落实好国家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按照WTO规则,运用好“绿箱”、“黄箱”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市场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运用财政补贴、贴息、奖励、税收等措施,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增加农业投资。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本、外资等多种资本投向农业,多渠道借助外部资本的参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二要努力搞好各项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为农民提供各种有效服务。一是科技服务。建议借鉴诸城、寿光等市的做法,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市级建立科技示范躍,镇处建立科技示范园,村要培育科技示范户,逐完善市、镇、村三级示范推广网络,加快析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引进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和专业人才,发挥其优势,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二是信息服务。要尽快组建市农业信息躍,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要积极利用国际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加快国际、国内农业科技知识的传递,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需求等各种可信、有效的信息。三是市场服务。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场交易秩序。继续实施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创造条件。同时,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为重点,对种子、农药、化肥等继续开展打假护农活动,为增加农收入创造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三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就意味着增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减负政策,严格执行“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规定,切实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帛。要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各种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案件。继续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开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拰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发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11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产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墅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县于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调查情况的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状况:

  家庭类型调查项目成员均为农民成员中有教师、工人、农民等成员中有农民和经商者有外债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户)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户)34.4元430元430元

  净余-14.4元170元190元

  所占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项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经费,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负债的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人蜜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12

  邹平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邹平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一季度,邹平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习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二是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二是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近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邹平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二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三是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邹平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平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

  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

  二是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

  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13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14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xx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3.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4.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7.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15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来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寻找一条适合并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是当务之急。

  一、农民收入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

  城子支队位于农场的西北方向,四面交通都很方便,土壤相对肥沃,相对于附近的村庄水源也相当充足。对于种植水稻的农民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不错。目前,全村有三百一十二户人家,一千二百三十三口人。

  (二)外部环境。

  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几年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农民。从种植农作物这方面,国家每年都发放种地补助,也就是地补。每年每亩地发放八十元,虽然不是很多,对农民生活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是国家对农民种地支持的一种表现。对于农民外出打工,国家也格外支持,下令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农民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农作物,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养殖大棚种植蔬菜,黄瓜、豆角、茄子等;养殖牲畜,猪、牛、羊、鸡、狐狸等;外出打工,做建筑工人或是警卫人员;自助创业,开设小型超市、医药店或者家用电器店等。

  (二)农民各项资金收入。

  种植农作物的收入因土地面积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家在农作物花生和玉米上的收入为3000元左右,棉花收入每亩地800~900元,养殖大棚每年收入包含成本在万元之上,养殖牲畜的收入因生肉价格的上涨也逐年增长。现在每斤猪肉十元左右。在这方面的收入包含成本也有几万元。在外出打工这方面的收入,每月800~1000元。工作好的比如技术工这类的每个月的工资都在一千元以上。自主创业的收入就没有那么固定了。整体上看,农民每年的收入包含成本基本在万元以上,和城镇居民还有一定差距。

  三、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尤其是种植农作物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最明显。农作物本来就生长在田地里,要经受风吹日晒,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是连年干旱,土地就会裂开农作物就会因缺水而死亡。但是也有因降水量过多而死的,比如今年因受台风“梅花”的影响,降水量过多。有时连续一个礼拜都在下雨,地里的农作物的根部因土壤松软而扑倒,造成部分农作物的死亡。所以农民今年种植农作物的产量肯定会比往年有所减少。这样来看农民这部分的收入没有一个很好的保证。自然因素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农民收入来源和产业结构单一。

  自古以来农民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重地所得,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来源在逐渐增多,慢慢有了养殖大棚的,养殖猪、牛、羊等的,还有外出打工的。但是,即便是有了这些的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也不能算是很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解决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受农业生产成本的制约。

  虽然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收入在逐渐增加,但生产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一定会增加很多。例如大棚里蔬菜的菜子,以前也就是七八元钱一袋,这两年就涨到了三十多元一袋,这就多了四五倍。再加上化肥、农药的价钱,成本就更高了。在养大棚的时候,建成一个中型大棚的成本要一万五千元到一万七千元左右,每家至少要建两个,建大棚的成本就三万多元。所以建成后的第一年基本赚不到钱。综上可以看出成本对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遏制了农民的收入。

  (四)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民多数都在从事初级工作,高级技术人员比重较少,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他们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特别对高技术含量的获取,经济发展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量有限。这就是限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的获得和工资率的提高,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对农民收入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一)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产品。

  既然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改变,我们就要想办法改变种植的产品。来适应环境,多种植些对环境条件要求很低的。

  (二)扩大产品结构。

  农民的收入不能单靠种植业,要多开发些收入来源。比如特种养殖,有很多地区的人就是因为特种养殖而发家致富的。有养蝴蝶的,有养蛇的,有养蚂蚱的还有养蜈蚣的。正因为养的人不多才会有较高的收入。村里应该集中培养,然后养殖并找好售货渠道。

  (三)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信贷,基础设施投入和财政补贴。因为现在物价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增加,导致收入增加缓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对农民生产活动进行支持。比如控制农药和农用材料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减少成本,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很多。对农民进行补贴,不仅是发钱,也可以发放一些化肥,农药或者农具之类的,也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对有需要的农民发放贷款使他们更方便的去生产或者去创业等。

  (四)提高农民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身体素质方面,多建设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供农民娱乐休闲。多引进一些健身器材,供农民进行锻炼。也可以组织专门的人教大家学习健身操和健身舞蹈。这样可以解除农民一天的疲劳更好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从科技素质方面,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或者一些专业技术工作。集中培养一部分技术人才,以后要做到科学养殖和向高技术领域迈进。从文化素质方面,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不好,不能供孩子上学,以至于现在很多农民文化程度低。种植业虽然投入的很多,但收成很少。甚至是打工也不能找到工资很多的工作,职位只能是最基础的。现在应该在农村开设一些专门给农民上课的学校,可以由村里经验丰富和学历较高的人,对村民进行讲授和培训。也可以由支队请的各方面专家来教大家。这样农民的文化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农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虽然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速度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很多。而且还发现了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现在农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能力都会供孩子上大学。以后毕业即便是打工也会找到职位比较高的工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的收入问题会得到解决,农村也会建设的越来越好。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07-14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1-28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范文08-16

关于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0-07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2-09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5篇)10-14

全县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09-02

关于农民收入的有关调查报告(精选10篇)06-18

大学生暑期农民收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