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铁血有感

时间:2024-03-25 11:23:30 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电影铁血有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电影铁血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电影铁血有感

观电影铁血有感1

  鲜血流淌在战争的记忆中,浓烟在苍凉的风中散开,骤然一声悲叹湮灭在炮声中……。

  呐喊声中铁骨铮铮,参杂着血腥风雨,残帜在灰蒙蒙的苍穹下,虽残破不堪,但却散发着大义凛然,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一刻,从云层中射来了久违的晨光,抗日的激情,在全中国的土地蔓延燃烧,中华儿女赤子之心怦然而动!

  是他们用坚强的意志铸成了钢铁般的长城,令敌人无计可施。岁月留下的断壁残垣,在历史的血雨洗刷之下呈现出当年战争胜利的辉煌。可这里又有多少抗日英雄的鲜血为之流下?战场上铁锈与英雄的血融合在一起,颂出了:中国男儿,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虹!

  回想起中国的历史,在《广陵散》的语音中飘散到巍巍大唐,让王翰为战争叹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战场的苍凉,让诗人无限悲伤。时代的变更,战争的频繁,朝代的更换,宋词在古风中唱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仿佛看到范仲淹在马鸣嘶叫中,孤漠长烟中保卫边疆的决心。战火蔓延至各朝各代,直至清朝,鸦.片战争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

  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我看到的是一滩血,一滩记录着屈辱历程的血,在碎石处我呼吸到的是耻辱。血色迷雾,站在远瀛台的断石柱上,那繁华的景象猝然逝去。在灰黄色的天空下我看到的是一团未熄灭的火,在南京大.屠.杀的空气中氤氲着祖国深沉的悲伤。但祖国,亲爱的祖国,您从悲痛中崛起,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入怀中。困难,让我们更坚强,在世纪变更的风雨中神奇的.走过!走过!

  犹记得那时的夏明翰誓死追求真理的无畏无惧;犹记得那时的马本斋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绘出的一幅幅丹心图;犹记得那时的刘胡兰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中国大地上响起。

  苦难,让祖国母亲在海之深,山之巅上艰难奋起。祖国母亲,您能看到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孔繁森在高原雪地上的串串脚印,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赵一曼骨骼中那股坚贞。他们把清贫苦难化为动力,奏响了您的坚韧与顽强!

  我看到了,亲爱的祖国母亲,您没有沉没,而是在国父孙中山的运筹中治理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弱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骨骼与脊梁;邓小平炯炯目光中所流露出的钢铁般意志。您在多灾多难中不卑不亢的顽强的走过!

  您不会遗忘汶川的特大地震,让您心殇,让您流泪。尽管天空的阴霾挥散不去,但人性大爱的光辉穿破迷惘,让您感到生命的伟大,人性的光辉。

  苦难中多难兴邦,您不曾倒下,穿越五千年的岁月,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十三亿炎黄子孙的心中凝成同一个主题:坚强!

  苦难中,您不曾气馁,迎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您一路逆流而上,在苦难中我们变得坚强!

观电影铁血有感2

  影片《铁血》讲述的是抗战史册上著名的昆仑关战役。昆仑关位于南宁东北方向,易守难攻,抗日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山冈,英魂永远长眠在昆仑关的苍松翠柏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染了每一个观众。虽然这是一段历史,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体验的的历史。

  电影刚开始就来一个战火纷飞的抗日的战争场面。不到半分钟的功夫,战场上就已经全是为国献身的好汉子和狼心狗肺的日本鬼子。

  看着这些伤痕累累而奄奄一息的战士,我为他们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开场的战,很明显中国输了。不过我们中国的战士是个好汉子,这么可以服输呢?于是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看着中国战士的气势,我真为他们骄傲。

  但是也有好多事为中国战士抹了黑,就如在洁白无暇的玉上滴了几滴黑色的墨水。有的战士偷拿了老百姓的财务。不过幸好发现。但是最重要的是,有的战士竟然还暴行。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只得那么骄傲的好汉子做出了这种事。让我的心情超不爽。真想冲进电影将那位战士打一顿。

  不过日本鬼子更让我生气。当我们的战士正在与生死做着战斗时,还在发表并进行各个领头人的赞赏。再加上他们那嘲笑中国人的表情,我真想说一句:“我们一定战胜你!”

  在电影的后半段,映入我的眼帘是一个个用白布盖着的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上。

  当我看完影片,一股对英雄敬佩和对倭寇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豪杰为了祖国的富强、繁荣而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最终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才华、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人民。而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将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观电影铁血有感3

  一、 影片简介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体育励志片。讲述了一位高中篮球教练带领自己的校队拼搏的故事。剧中的男主角――卡特,在其执教后使一支屡败屡战的篮球队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

  卡特是加利福尼亚瑞奇蒙高中篮球队教练,第一次进入篮球馆见他的队员,就给他们带去了一张合同,上面的条件有一条是要他们每个队员的平均成绩达到2.3以上。对此,队员们都很抵触,并且有一个队员因为这些苛刻的要求而赌气离开篮球馆。对于剩下的队员,卡特教练首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有suicide(自杀)和俯卧撑。第一天训练下来,队员们都互相埋怨骨头快散了。

  接下来的训练是各种战术,他用实例来解释战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琳达”战术和“戴利拉”战术。队员们都在心里想,这个卡特教练到底有多少sister啊!卡特教练就用这种教导方式每天的引导队员们训练。

  里士满球队在1999年的赛季中,连续胜了13场。 1月4号,卡特教练的名字出现在《纽约时报》上,原因倒不是他所率领的里士满高中球队所创下的气势如虹的比赛成绩,而是他做出的一个决定:暂时关闭训练馆,所有队员到图书馆复习功课,直到学分达标方可恢复训练。在锦标赛即将到来的紧要关头,谁也不会想到卡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整座城市都在为这支不败的球队而疯狂,每场比赛都座无虚席,到处充斥着fans们的尖叫声。惊问卡特的决定,各界之前对于他的溢美之辞瞬间转化为刨根问底的讯问和劈头盖脸的责难。

  因为里士满是一个工人阶层聚居的城市,高失业率使得人们饱偿贫困和生活的重压。在社区的委员会大会上,卡特遭到所有家长的反对,家长们要求取消禁赛,打开篮球馆,让孩子们继续打球,否则就要罢免卡特。卡特认为队员应该履行合同,他不肯屈服,准备离职。但是,当他走到篮球馆的时候,篮球馆的锁被破坏,进去后看见所有的队员都在学习文化课。他们坚定对卡特教练说他们要努力达标,结果如人所愿。

  终于开赛了,但是对手是全州第一,比赛打的很辛苦,把所有的战术都用上了。比赛打的特别激烈,在以后几秒钟的时候对方进球了,里士满球队最终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对手。休息室里,队员们都很沮丧,卡特告诉队员已经做到了最好,这场球赛是他认为最好球赛,队员们释怀。

  最终,大多数的队员都考上了大学,有的甚至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他的儿子被西点军校录取。

  二、对我的启发(按影片讲述顺序写的感受,还有结合课本和电影内容展开写的)

  (一)服从和责任意识

  卡特教练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每个队员的服从,不管你具备何种才能,何种特质和个性,要融入新的环境,必须要按规则办事,正可谓不规矩无方圆,不服从无组织。 另外一件事就是让所有的队员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中规定平均学分要达到2.3。这就要求每个队员要有一种责任意识,既然签订了合同就要严格履行合同。

  责任意识是“大五”人格模型中的一种,要求有能力、有条理和自我约束,反映了人们控制、管理、调节自身冲动额度方式。责任意识高的个体富有责任心、可靠、始终如一、自我约束力强,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卡特身为教练,努力培养这些孩子们,本身就是一个有责任意识的榜样。他的目的就是想要培养这些队员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成为真正有担当的真男人。

  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领导,每位员工都能出于责任去帮助身边的每个人,出于责任去爱护我们的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将是无坚不摧的;

  (二)能力

  打好篮球首先就要培养体能及各种战术,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打赢比赛。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性因素。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差异,所以要一个球队能够所向披靡,就必须要了解每个队员的能力范围,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角色,防守、进攻、抢篮板都要分配好,即“量才为用”。

  打篮球时这样,我认为在管理中也是这样。一个管理者只有根据员工的能力状况做到量才为用,才能把员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但是要遵循能职匹配原则、能职优化组合原则和能力互不原则等。

  总之,在一个群体或者组织中,只有能力类型齐全,能力水平有层次,才最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惩罚

   惩罚指当某种不良行为出现后,给予其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减少和消除该种行为的方法。

  影片中,开始有的队员不能接受卡特教练的合同而离开,后来又要回来。卡特惩罚了上千个的suicide和俯卧撑,做完了才可以归队。

  我觉得卡特教练的这种惩罚是积极的,对其他队员也起到了威慑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中惩罚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快速的效果,长期就很不一定了。因为惩罚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不良欣慰;惩罚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惩罚可能会压制人们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惩罚对管理者产生条件性恐惧。

  (四)群体

  1.群体士气

   电影中,在最后于全州第一的球队比赛时,开始的节奏一度失控,里士满完全是出于被动的状态,得分也很少。卡特教练在暂停时,让他们打出自己的水平,灵活使用战术,打出士气。

  在组织行为学中,“士气”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与满意,并愿意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里士满球队的队员经过一翻鼓励之后,重拾信心,为赢得比赛而去努力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

  我认为,在生产活动中,群体士气也不容忽视。有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了群体士气和生产率的关系,有三种情况:高士气,高生产率;高士气,低生产率;低士气,高生产率。管理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过分的强调物质条件和金钱,要使用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要采取适当的手段调动群体的士气,让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尽量让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这样就会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高士气,高生产率。不仅员工工作有动力,企业的业绩也会不断攀升。

  2.群体间冲突

  在电影中,里士满球队在赢球后也有跟对手口角上的冲突,骂人、说脏话等等。甚至在最后的比赛中,要与全州第一的球队在篮球场打起来。在我看来这些属于群体间的冲突。我翻看了组织行为学的书,书上把群体间的冲突分为水平冲突和垂直冲突。按照书上的说法,我认为电影中两个球队的冲突应该是属于垂直冲突的。

  在企业中,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必须要合理处理各种群体间的冲突才能让企业的工作效率更高。通常冲突管理的风格有竞争、合作、妥协、回避、迁就等。管理者在管理冲突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另外,我认为好的管理者应该熟知各种策略适用的情境和禁忌的情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

  冲突,也能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五)领导才能

   电影中,卡特教练就是担任领导里士满队员的角色。在卡特的领导下,里士满球队由之前的屡战屡败最终成为长胜将军。而这并不是巧合,是卡特的独特的领导风格。在他的带领下,里士满球队不仅在篮球赛上大获全胜,并且每个队员的个人素质修养等也在不断地提高,还有签订合同让他们的成绩达标。这些都是卡特教导有方产生的好效果。

  我认为在电影里卡特的领导发挥了两种功能,即指挥功能和激励功能。在现实的组织活动中,领导要指明组织发展的方向,确保组织做正确的事情。电影中卡特教练就是在矫正队员们使他们都往正确的发展方向上走。

  在企业中,领导也要激励下属,使下属士气高涨、充满热情、积极努力的去实现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为他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六)价值

  电影里面,在最后的比赛中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对手。虽然里士满球队最后只获得了亚军,可是这些篮球队的小伙子里有六个人拿到了全奖,进入了大学深造,这在某种意义上比冠军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对每个人价值的肯定,退一步海阔天空,失败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还彷徨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应该思考我们存在的价值,眼光要放的更远,不要只想近期的好处或者结果,因为长久的不衰比短暂的光环要更加耀眼。所以我们应该摆好自己的心态,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一个方面失败并不代表所有的都做不到,要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失败是成功之母”,让我们坚定自己意志,坚定我们追求的理想,努力去奋斗吧!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绚烂多彩。

观电影铁血有感4

  当强敌来临,国土被强制分裂时,当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每位革命者心中都会发出一声怒吼:“咆哮吧,中国!”那是一种可以震山河、撼天地的怒吼,那是每个站在中国领土上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的怒吼,那是历史在怒吼。从此,鲜艳的的杜鹃花开遍各地,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唱遍五湖四海。无论是南方的文弱书生还是北方的豪情大汉,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对祖国的诺言——中国不会再是沉默的睡狮,而是一只可以啸振长宇的东方雄狮。

  历史长河中,革命先烈们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精神品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不分党派,共赴国难,共同筑起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

  同是中华民族的传人,同流着澎湃的热血,他们并没有在强敌面前低下头颅,他们并没有畏惧于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以出卖“母亲”为代价来获取自己所谓的成功。

  “冲啊!”在烟火弥漫的战壕中,在尸横遍野的沙场上,在面对敌人密集的扫射时,这一生有着同样的魅力。一次次被击退,但又一次次冲上去。死,又有何惧?直到手握手榴弹冲到敌人的据点时,才明白了泰山与鸿毛的区别。那一刻的微笑,是永恒的,是轻松的。当代表着胜利的旗帜在战场上迎风飘扬起舞时,我想,就连已倒下的战士都会欣慰的开怀大笑吧?是的,我们胜利了。我们此时的使命虽已完成,可永久的使命却看似遥不可及,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相信,总有一天,祖国的大地上会插满着使人们绽开笑脸的旗帜的。因为我们有着一群钢铁般的守护者,因为我们的信念坚定不移。

  鲁迅先生曾说江南的得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但我想说,无论是江南的雪还是北国的雪,他们都是中国的雪,就像无论黄河、还是长江,最终都会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一样。那一片片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同在一片国土之上。无论是哪个党派或哪个民族,他们都有同样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一样有着中国人的伟大志向,他们一样有着抵抗外侮的勇气,只因他们都是中国儿女!

  不息的中国心,你跳动吧!跳出最动听的旋律,跳出最完美的弧度,跳出最热烈的钦佩,跳出最惊人的一跃。

  不灭的中国魂,你怒吼吧!让这天地为你而动容,让这历史为你而停步,让这世界为你而惊叹,让这山河,为你而震动!

观电影铁血有感5

  今天,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铁血》。

  · 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昆仑关战役的感人故事。第5军的全体战士得知昆仑关落入日军手中,主动请求出战。可是那时候,中国落后,装备不如日军精良,所以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一批批士兵冲上去,还没打伤一个敌人,就全部牺牲了,一拨拨中国士兵倒下了,那画面真是横尸遍野、血肉横飞。第5军伤亡过半,这时由一位叫杜聿明的排长带领的10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决心攻破敌人的防线,夺回昆仑关。这时许多日军的大炮都瞄准了他们,可是战士们毫不畏惧,把生死置之度外,英勇地冲了上去。尽管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但是昆仑关终于被英勇的战士们夺了回来。他们死的死,伤的伤,为战役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使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无数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热爱和平。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观电影铁血有感6

  和平,带来的是国泰民安,而战争,带来的却是纷争四起,生灵涂炭。那么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往往却是选择了战争?

  电影《铁血》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爱国官兵同日寇的一场殊死战斗。电影鞭挞了日寇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残暴罪行,也讴歌了浴血苦战的爱国将士保家卫国、马革裹尸的英雄壮举。在此同时,电影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回顾历史,当中国处于太平盛世之时,一个名叫大和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中日关系何等亲密,交往甚繁……。当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当昨日繁华渐渐褪去,这个民族在明治维新之后睁大眼睛,张开臂膀,面对闭关锁国的“东亚病夫”,它露出了它的'狐狸尾巴,对中国虎视眈眈!终于,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全面展开……。

  因为狼子野心,日本恃强凌弱,故爆发了中日战争!

  因为爱国,所有有正义感的中国人奋起反抗,高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保卫国家。所有爱国者连起手臂,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筑起了血肉长城,顽强奋战。铁血的十四年,中国人民用血与肉重铸了民族的尊严!是的,中国人民胜利了,日本帝国主义遭受了可耻的失败,这是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摆脱异族入侵,实现民族自强的总胜利!

  看,当那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之时,满上尸横遍野,在《铁血》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它笼罩着整个战场……。这胜利是千千万万条民族儿女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这是一条洒满了英雄儿女鲜血的胜利之路!

  因为战争,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老人孤苦无依,多少雏儿嗷嗷待哺……!

  看,祖国山河满目疮痍,人民生活朝不保夕,水深火热……!

  不管是在受侵害的中国,还是在策动这场战争的日本,不论胜与败,总会有无数无辜的魂灵万劫不复……!

  我知道,在善良、勤劳的中国人民身上,“以和为贵”的理念已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文化血液中了,所以,我们才会以德报怨,放弃了战后对日本的国家索赔,再一次彰显了中国人民宽厚仁德的民族胸怀!我为你骄傲!伟大的中国人民!

  为了和平,为了所有人能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硝烟和枪林弹雨的和谐世界上,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成才,报效国家,强我中华,让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再遭受先辈的苦难,让和平的曙光永远普照我们的后世子孙!

观电影铁血有感7

  1941年东北抗联与苏联联系,派出了一批骨干战士赴苏联受训。

  这其中,有一个名叫李思孝的小伙子,他是黑龙江安达县人,20出头,贫农出身,当时是抗联三军一师的一名普通战士,在1942年2月到达了苏联境内。

  抗联战士们被分到苏军北野营接受训练。训练基本上照着特种部队的标准去了。射击、爆破、防化、跳伞、反坦克,能练的都练满了。1942年8月,以东北抗联战士为主体,苏联远东红旗军88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成立,李思孝也有个职位,叫旅部干事,军衔是上士。

  时间来到1945年,苏军开始谋划进入东北消灭关东军的作战计划。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兵分三路杀向关东军,不过虽说此时日军大势已去,苏军的如意算盘是下山摘桃子去的,但苏军当年在日军这可没少吃亏,因此也不敢大意。

  苏军组织了一支340人的.先遣队,其中,李思孝等160人作为苏远东军第一方面军的先遣队。先遣队却损失惨重,亲历此战的抗联王一知老战士后来回忆称,“先遣队的牺牲是惊人的,仅10几天时间,我抗日联军派出的几支先遣支队,绝大部分都牺牲了。”

  而李思孝,是先遣队中比较幸运的一个,他成功完成任务,并活了下来,1945年8月22日,李思孝收到了由斯大林亲自授予的嘉奖令。

  战后李思孝改名江子华,新中国成立后,江子华一直在基层默默工作,不过,由于抗战中曾经三次负伤,江子华的身体一直不太好,1981年,江子华在哈尔滨去世,享年60岁。而他的那份嘉奖令,现存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中。

【观电影铁血有感】相关文章:

《铁血忠魂》观后感10-18

铁血军魂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精选30篇)10-28

《铁血战士》观后感08-04

铁血名将辛弃疾作文07-19

铁血柔情辛弃疾散文06-18

观电影《樱桃》有感08-22

观电影芳华有感06-18

观电影八佰有感11-03

铁血丹心优秀散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