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

时间:2023-01-31 19:56:01 感悟 我要投稿

202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1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2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丰富多彩,没有疫情的捆绑,大家都像夏季天暖脱衣的孩子,格外放松自如,天气也格适应人,有结伴旅游形成了扎堆,有烟花纵放消除以往的.不快,而我不想动不想扎堆,眼馋正月出的电影《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等,前天晚邀好一起看了《流浪地球2》。

  该片全长3个小时,画面感震撼,

  空间站的.云宵电梯题冈设计出乎常人设想,科技感爆棚,让人有穿越时空的视野感觉。为了机械无法替代的人类文明保留并延续发展,屡屡遭遇反对派的暗中打击,让人猝不及防,画面十分震撼壮观养眼。特别是战斗机垂直极速追赶导弹扣人心弦,多次努力还是没保护好电梯导致空间倒塌砸向地球,场面悲状!

  由于“太阳危机”,月球轨道改变,导致月球渐渐砸入地球,对地球形成灾难性毁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人类文明长存生命存续下来,人类早就预料设想避灾,全球各国放下恩怨罕见团结,共同打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可是设计计划赶不上变化,月球提前砸向地球,人类不得不急忙瓦解月球,面对命运,人类只能选取赶死队前往月球。故事情节感人,场面急迫让人气迫。为了地球不让月球碎片损伤地面人类,紧急启动行星发动机推开地球,可在各国不同密码解锁迟迟不能连成一起,让人心弦紧张!同时用moss电子生命引导情节让人更加体现人类对自主文明的敬重。遐想连连。

  整整三个小时,画面几乎无尿点,题冈极致稀罕,还有种震撼画面太多压缩时间的感觉,使得整场电影的连贯性有敷衍的感觉,电子生命moss设想新意,场中众多情节画面,但还是没有易懂的表达,让人雨蒙蒙感觉。也许这是我感觉不足的地方。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3

  一部时隔4年的续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术上来说几乎不可能,这部电影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将续作变成前传,另一个是讲一个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评价是不够惊艳,但确实有个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时候制作水准是令人惊艳的,但故事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式的遇到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如果对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有个疑问: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团结吗?巴别塔或许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内核却是相当真实——哪怕是全人类的危机,也不可能立刻达成一致,更不可能毫无分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各国的影视作品只能回避这种分歧,凸显以本国的英雄和队伍的方式来拍摄,即回避了分歧的处理,又凸显了本国的优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战这种情况,试图向观众呈现一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最终实现蹒跚前进,团结大多数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这种矛盾切忌多而杂,结构要简单,但框架要足够大。而《流浪地球2》选择的矛盾是以图恒宇为代表的“数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马兆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间对于什么是“活着”的定义之争。而刘培强一众领航员则是燃烧自己,为这两种理念提供动力和空间的“英雄”。

  那么这两种理念的斗争以什么标准来进行争论呢?我的理解是“哪种方式能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宏大了,为了不使故事变得过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叙事上强调时间的`跨度——整个“流浪地球”的计划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于是这个矛盾落地的方式就变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子孙的未来,还是用“数字生命”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永生”?

  理论上讲,“数字生命”是大资产家和部分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因为“数字生命”必然不是一个全人类都能参与的计划,资源和算力显然不允许做到这一点。照理来说,支持这个几乎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但事实可能真的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很多底层人员却会去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本就觉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无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让自己获得可以上传记忆,进而获得“永生”的机会,那就是一本万利!

  对于这样的诱惑,抗议算什么,关监狱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试图以阻滞“流浪地球计划”的方式让“数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过。

  说个衍生内容,西方对于灾难的习惯定式是“诺亚方舟”式保留火种;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却是带着“家”一起创造未来!我更认同“流浪地球”计划,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这两种“选择”到底谁胜利了呢?故事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这两种选择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实验“,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推进者。从电影的结尾看,“数字生命”线路要由图恒宇在暗处不断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线则以责任的不断传承的形式在明处继续。

  这个结果是一个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结果。斗争体现在不断的破坏和否定,因为时间的紧迫、超高的难度以及伦理的冲突,难以同时在这两种选择中分配资源;而不断的妥协是以刘培强为代表的`“执行者”不断的处理因这些斗争而不断产生的危机而实现的,他们保证了这种斗争没有沦为彻底的毁灭。

  在个过程中,图恒宇已经失去了他的亲人,而刘培强不得不面对失去爱人,并且离开孩子的情景,同样是对于关系的丧失,图恒宇选择重新解释“何为生命,何为活着”,而刘培强则选择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都能理解这两种选择,很多时候,人性可以很复杂,但这种复杂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经验和认知没办法去实现这种复杂背后的需求。

  作为这一部电影的结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却为第三部挖了个“巨坑”——要怎么体现这两种选择的最终胜利呢?对于我来说,理解电影尚且不敢说透彻,就更难想到解决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会用一个”共同敌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推荐指数是4星,因为光制作水准就值50以内的票价,其次这种有别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个故事的矛盾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去落地了,但叙述出来的效果仍然显得过于单薄而难以引发普遍的共鸣,故事讲得还不够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够令人体会到这其中的复杂与深刻。所以要不要观影,看个人吧。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4

  花三小时看完了“流浪地球2”,感慨颇多。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很难想象国内的科幻片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大大超越了我的期待值,无论是编剧、特效、演技都在线,还不适时宜地进行了“文化输出”,片中更多地是强调每一个人的奉献,而不是漂亮国鼓吹的孤胆英雄。

  不过,所谓人无完人,片无完片,我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拍摄镜头、剪辑与配乐,甚至刘德华与女儿的故事线都有一点借鉴电影“星际穿越”的痕迹;又比如整个剧本故事线颇多,使得导演不得不剪掉太多细节来把故事压缩到三小时,这使得没有看过“流浪地球1”的朋友们产生了故事情节的跳跃;再比如片中宏大场景的特效制作得很好,但对于细节特效的刻画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真实度的地方,玻璃碎裂划伤人的细节,太空中月球上人的步态,海水灌入网络机房的细节等都需要改进。无论如何,这部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制作完成的电影总体能达到这样一个高水准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这部电影的.制作,而是影片中两大对立派别支持的观点。“流浪地球派”坚定地认为要实施流浪地球计划,从而达到避开太阳危机,把地球推移到宇宙更安全的区域中,他们甚至喊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而相对的“数字生命派”则支持”意识上传”、”生命数字化”,认为只要把人类的意识都上传了,那么大家就都永生了,完美避过太阳危机。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联想到了两点,一点是来源于宗教的“升向天堂”或者“羽化飞仙”,或者来源于外星生命学说的所谓“升维”,从这些概念中我联想到“数字生命派”支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种“升维”呢?在一个虚拟的“天堂”生活,逃脱人世间的苦难难道不美吗?第二点则是谁又能证明现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呢?不是另一种更高维生命制造的“数字化生命”?如果真实的情况确实我们已经是“数字化生命”,那“流浪地球”计划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虽然,我觉得“流浪地球派”的执著与牺牲确实值得敬佩,但我依然比较赞成“数字生命派”的观点。不过,我不太赞成“数字生命派”用恐怖主义活动来与“流浪地球派”对抗,我甚至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这两派中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无非是一个载体,如果能寻找到一种载体,依然能把每一个“数字生命”灌入其中,而实体化,那两派的问题就解决了,既然已经造了那么强大的推进器与飞船,对于“流浪地球派”来说,造一个能够飞跃到另一个宜居星球,然后把上传的意识下载到另一个星球的克隆体中的难度应该来说会比流浪地球计划要更有可行性。

  当然,我不支持“流浪地球派”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要完成这个计划很多人会被牺牲。因为计划造成地球停转,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迁徙到地下城,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饥饿、劫掠甚至因为辐射而患癌症死亡,另外还有不少人会为了实施这个计划而牺牲,这些人即便到了地下城也会可能会面临弱肉强食的处境,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你愿意看到你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去面对那样的状况吗?更何况那样的牺牲不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生命数字化”在现在已经正在进行中了,马斯克的脑机芯片与殖民火星计划就是奔这个而去的,我们现在大力开展的ARVR,也正是在为这个铺垫更真实的虚拟场景。按照科技的发展速度,或许十年之内,“生命数字化”技术就会突飞猛进到可以实施的地步,倘若我们真的遇到这样一场灾难,在抉择时你会如何选择呢?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5

  因为挺喜欢《流浪地球1》,所以说今天不假思索就直接上映第一天就看了《流浪地球2》,没想到比第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说故事,整部电影高度宏伟,格局宏大,却又能从很多细节入手,构思巧妙,把三条看似孤立的三条线逐步完善统一起来,也把整个故事讲的条理清晰,情节又惊心动魄。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完整性。

  故事中的三条主线的第一条是吴京饰演的`刘宇航员在具体执行行动中的一面,但也讲述了爱情、亲情、战友情的很多细节。第二条是刘德华饰演的图网络工程师在整个流浪地球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的'情节,这中间主要是亲情与友情。第三条线就是李雪健饰演的中国驻联合国官员,为了团结与激励各国政府和百姓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这三条线中间都加入了很多人为了共同的生存而无私付出的情节,既体现了“小我”,又体现了大爱无疆的人类信念,还恰巧非常贴合了目前人类面临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的思想。

  在结尾的彩蛋中,也巧妙的留下了下一部电影想象的空间,这个细节也非常具有好莱坞风格。

  如果说非要给电影找茬的话,那还是根据第一部的很多科学迷的想法,就是很多细节可能在科学上很难实现。

  总之,这部

  电影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吸引力,非常值得推荐!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6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7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比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好吗?影片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爱情——爱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而爱情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哪怕地球会毁灭,人类将灭亡,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爱!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影片中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会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区区几个字,彰显出的却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度思考。而后,当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明明就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选择离开家人入驻空间站。但是,在把这张票给妻子还是给岳父上,让他犯了难……图恒宇不满足于女儿丫丫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而是继续躬身于科研,以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当老马提示他:拥有了永恒“数据生命”的丫丫,可能是个天使,也可能是个恶魔时。他选择了相信。所以,当自己溺水时,让女儿记住了秘钥。并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静与睿智,令人印象深刻。当人类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以此来逼迫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也许手段不够委婉,但初衷却是好的,也算勉强能够接受。不过,至少透漏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它会自行判断而不会听从人类的“发号施令”。

  这就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备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庞大的资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那么,它还能够始终不改造福人类的初心吗?我想未必。人类不能对此太乐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必须要保持清醒,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优胜。不然,人类就可能失去对于自身命运掌控的权利。

  当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吗?流浪出太阳系,真的是最优选择吗?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改造太阳吗?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拿出来应急吗?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上万个引擎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否如鸡蛋一样散了黄?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须要抛弃月亮吗?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吗?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流浪地球》经典台词01-18

电影流浪地球台词07-12

电影流浪地球经典台词07-12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600字初中)04-18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选6篇)01-29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01-29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选5篇)01-29

《流浪地球2》电影的观后感(精选10篇)01-31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01-29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