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4-03-22 11:31:37 方案 我要投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

  【摘 要】随着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当前轨道交通行业大环境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研究,力求找到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轨道交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规划、建设、运营、经营等各环节都缺乏高素质的群体。面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通过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我院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厚基础、强能力”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态势及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建设、发展,到20xx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5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达3万公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成总里程达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交通运输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促使该行业急需一批在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紧张关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随着科技技术含量的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的全面实施,将会对铁路、地铁员工的素质、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背景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确提出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却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模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学的知识多而杂,最终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性不强。

  2)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由于理论教学大多采用以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起来轻车熟路,教学成本较低;而实践教学对场地设备有较高的投入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因此部分高校对于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校企合作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则较少采用,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不够。

  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整体薄弱,缺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而大部分高校教师多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在相关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往往不能落到实处。

  (2)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陕西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当前,同类重点高等院校注重理论知识及学术研究,实践技能相对薄弱;而同类高职院校虽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却有局限。交通运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专业性质和将来的职业都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必然成为人才培养内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平台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显特色、系统集成、合众举一、各尽其能”的建设思路,集中全院各种资源支撑轨道交通大系统建设。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结构与运用实训基地”分别被确定为“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设有城轨行车调度指挥实训室、城轨综合仿真驾驶实训室、安检实训室、旅客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室等;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新建了425米电气化铁路线路,配套了“交院号”电力轨道车、货运油罐车、货运敞车、客运空调软卧车,以及渼陂车站、牵引变电所、行车调度室、检修棚、综合检修工区、通信信号系统等,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的需要,学生可以在基地实践不同的岗位角色,锻炼和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可以模拟不同的设备故障、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作业流程,实现特殊作业的锻炼。另外,学院还投资建设了TDCS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实训系统,同时,还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建设有22个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交通运输专业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与实训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也为我院实现真正有特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1)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我院组织教师和学管人员到新丰镇、西安西站、宝鸡车站、户县车站等地实地学习,组织专业教师到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等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调研,确定培养目标。

  2)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根据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了传统课程体系设置模式。

  3)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占据基础地位,这是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能所决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础,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通过就业单位的信息反馈找准培养方向;同时通过对其他同类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准我院存在的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2)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采用新的实训大纲和教材、评价体系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效果调查,及时调整方案和修改实训内容,保证我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3)对我院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分别采用上述新人才培养方案和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效果对比。两个年级的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和授课教师均相同。期末考试按教学大纲要求命题,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同样的试题及实训模块进行考评,对比教学效果及实践动手能力。

  4 总结

  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上也仅初步确定了研究内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实践中实现“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彪,庞然,齐晓杰.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项华录,何春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较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基础,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悉经济政策、法规及商业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拓展、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素质、专业素养、行业体验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设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两个培养方向。销售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应熟知企业营销和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胜任中基层销售管理工作,可有效地开展市场调查、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业务及管理工作;营销策划方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诊断、团队学习与创新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营销分析、策划以及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开展市场调研、渠道管理、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业务工作的技能,能针对企业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

  3.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商业惯例及营销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7.汉语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8.获得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及相关技能证书。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五、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销售管理、网络营销、商务谈判、营销财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其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它跨文化交流工作,能够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文化的'生力军,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和外语两方面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汉外口笔译基本技能,具备口笔译基本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

  2.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交往的社交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及网路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掌握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4. 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译者综合素质;

  5.具有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6.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

  7.具有较强的外汉语转换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实行3到6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文学学士

  四、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概论、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应用翻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中国文化概览、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4

  职业教育逐渐摆脱了学科体系的制约,回归其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将职业教育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联系起来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物流管理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承担这样一个连通的作用:一方面,大赛项目设计都来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体现了对岗位工作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将项目上的内容融入其中,并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划是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并提出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来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大赛,既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1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体现,包括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和实训内容的建设和制定,教师团队的结构和建设以及课程日常的教学工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实现的,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成为必要。

  1.1 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是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将当前先进的物流硬件设备与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前沿理论进行深度融合。大赛项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契合。这样,通过对大赛项目的理解和实施,可以更好地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可以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从而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

  1.2 将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主体是学生,但是真正的实力较量是教师团队的较量,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多年来各高职院校一直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来实现。一是“传帮带”制度,对于新进教师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二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运营的相关过程,提升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引进行业或企业的人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大赛和实验实训。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有保障,从而达到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2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作用

  2.1 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是高考中分数比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不爱传统的学习,但是动手和实践能力比较强。如果还是采用学科教育体系,无疑就将这部分学生的缺点放大了。而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成就感使得学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 以赛促教

  将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按照科目分类之后融入课程标准中,“课赛相融”需要对原有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以理论课和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学和岗位实践。将每一门专业课都体现出技能大赛的相关能力要求,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项目的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将大赛由传统的少数师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化转变。

  2.3 以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践行这个模式的重要平台,对于专业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融入大赛元素。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强化职业技能大赛方向与技能培养。有针对性地将赛事项目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充分借鉴大赛组织、大赛评价、过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课程实训项目的建设,充分实现“课证岗对接、学训赛相通”。

  3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理念,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理念,就应当着力构建基于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物流职业技能教学大赛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三个主体的建设,即教师、学生和企业。

  3.1 教师团队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新型要求,由于之前我国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只具备单一的知识技能,这和职业教育的本质相差甚远。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完成。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恰恰是“双师”能力展现的`主要平台,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的试金石。

  3.2 强化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发挥“双证联动,半工半读”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赛的重要特点是不仅要比赛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论知识,以行业从业者的标准和要求,从“知”和“会”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和比赛。因此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课时,用于学生的实践训练。

  3.3 引企入校,将企业需求与教学体系构建深度融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环境建设和企业的生产运作实际是相吻合的,同时结合院校实训基地的条件而构建的,这样使得竞赛环境既能满足生产型需求,又能满足教学型需求。学校在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来编制实训方案。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引企入校”,将企业所需的设备和学生实训所需的设备相结合,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基地。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不同于本科学科竞赛封闭式模式的典型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如果技能大赛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来参与,就违背了“职业性”的特征。因此,物流职业技能大赛需要行业、企业和学校、学生等多方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赛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条件,将实训的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4 结 论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将物流前沿理论和生产实践进行融合,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同时可以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师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广泛参与技能大赛,从而实现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三赢”局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愿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观念,持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

  5.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

  6.尊重患者个人信仰。

  7.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尊重同仁,有团队合作精神。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

  10.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考虑病人及家属利益的同时注意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5.掌握围产期的保健原则和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6.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

  7.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8.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其诊疗原则。

  9.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三)技能目标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2.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3.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4.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5.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的初步能力。

  6.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8.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9.能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0.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5年,实行4到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医学学士

  四、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物理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6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应届初中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旅游服务事业,掌握从事饭店服务、旅游服务及基层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和公关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工作;能运用比较流利的英语进行工作交流;具有适合旅游服务所需的仪表及素质的饭店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二)业务范围

  ——从事涉外企业公关、礼仪等服务、迎宾工作

  ——从事客房、餐厅、酒吧服务工作

  ——从事前厅预订、接待、问询、收款工作

  ——从事康乐部、娱乐部服务工作

  ——从事饭店公关营销、酒店代表工作

  ——从事饭店和其他行业商务中心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比较熟练的现代饭店各岗位专业技术能力

  包括:

  ——交际公关、产品推销能力

  ——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比较流利的专业英语会话能力

  ——托盘、斟酒、餐中折花能力

  ——中、西餐摆台、上菜与分菜的能力

  ——客房清扫、西式铺床能力

  ——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程

  1、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了解就业与创业的在关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就业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择业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法律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并为将来依法从事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能够初步分析和说明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能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4、哲学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哲学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提高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道路。

  5、语文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6、数学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学习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7.基础英语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初步训练,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8、体育与健康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体育》,全国职业高级中学体育课教材编写组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及终身锻炼、继续学习、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9、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使用参加计算机考核的基础教材,计算机考核教材。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win95/98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等。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统一的计算机考核。

  (二)专业课

  1、中国历史

  教材:使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组编《中国历史》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及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发展概况,特别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了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涉外礼仪

  教材: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礼仪系列教材《涉外礼仪教程》教材。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礼仪的基本概念(包括日常礼仪、迎宾礼仪和涉外礼仪通则)和各国礼仪习俗。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礼仪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旅游服务专业特点能恰当的运用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提高服务质量。

  3、旅游地理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编写组编《旅游地理》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我国各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要素和旅游景点及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概况。要求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主要旅游资源、特点及交通状况、著名特产及民俗风情等。

  4、饭店公共关系

  教材: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教材《旅游公共关系学》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传播、礼仪、等基本知识,熟悉旅游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掌握危机的处理方法,并能在旅游活动中熟练运用。

  5、旅游心理学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教材编写组编《旅游心理学》。

  教学要求:讲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对旅游者鉴貌辨色的方法,了解旅游者的个性心理,掌握服务心理,培养优质服务的心理品质。

  6、旅游概论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概论》。

  教学要求:讲授旅游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事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及旅游工作的基本任务,熟悉旅游业的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

  7、形体

  教材:高教出版社教学录像带。

  教学要求:通过形体训练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控制及表现能力,矫正不良姿势,练就位美形体,提高审美情趣。

  8、烹饪酒水知识

  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形体训练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控制及表现能力,矫正不良姿势,练就位美形体,提高审美情趣。

  9、专业英语(宾馆英语口语)

  教材:上海新华大词典编《宾馆英语口语》、职业高中《英语》(第一、二册)。

  教学要求:通过词汇、基本语法知识与教学和听、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并能熟练使用日常服务用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和基本阅读能力。

  10、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餐饮服务知识的讲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知识,了解中、西餐菜点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中、西餐服务的技能。

  11、客务服务与管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前厅与客房服务业务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服务程序中各项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了解客房的基本概况,掌握客房接待服务的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客房清扫的程序及方法,能正确使用有关设备和用具。

  12、前厅服务与管理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饭店前厅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礼宾大厅服务、总台服务(预订、接待、沟通、结账等)、总机服务等各项前厅服务技能,热爱并胜任饭店前厅服务与前厅部基层管理工作,达到前厅服务中级工的水平。

  13、饮食文化与鉴赏

  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餐饮服务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中、西餐菜点基本知识与文化背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4、客源国概况

  教材: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客源国(地区)概况》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各客源国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名城与名胜古迹。了解中国海外客源、世界旅游业和旅游组织、世界六大旅游区划分、中国重要旅游组织等内容。

  15、会议与会务工作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议概说、会议秘书工作、会议准备工作、会议中的工作、会议结束工作、会议文书工作、会议的生活管理、会议的安全保密工作、会议礼仪、几种常见会议及半一般程序、会议形式的发展等内容。

  (三)选修课程

  音美欣赏、饭店设备常识、民俗知识、插花艺术、旅游保健、烹饪知识、旅游景观、旅游资源、调酒、茶艺。

  1、音美欣赏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教材《音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唱歌技巧,培养音乐素养陶冶情操。

  2、民俗知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国民族与民俗》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地的各种民俗风情,包括生产、生活民俗以及礼仪、信仰民俗,了解民俗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对民俗资源的影响。

  3、插花艺术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饭店插花艺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插花的基础知识、插花的材料、插花的艺术设计、插花技艺、插花在饭店中的应用、饭店插花鉴赏、礼仪插花的应用以及我国部分城市 花名录、世界部分国家国花名录等

  4、饭店管理概论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教学要求:了解饭店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掌握饭店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5、饭店设备常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编写组编《饭店设备使用常识》教材。

  教学要求:向学生介绍旅游饭店汇集的服务设备,熟悉和掌握这些设备功能、使用方法,熟悉和掌握这些设备的维护方法,提高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服务技能。

  6、旅游景观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7、茶艺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茶艺概论》。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茶叶知识、茶与健康、茶艺的形式、饮茶的风俗、接待茶礼及表演茶艺

  8、调酒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调酒技术》。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国内外各种饮品的基本知识及其调制操作技巧。

  (四)实习

  实习课含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两部分。

  1、教学实习

  以校内教学实习为主,根据所学专业课有关技能进行模拟练习。

  教学实习计划附后。

  2、综合实习

  以上岗实习为主。按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综合实习。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系统地得到实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备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系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熟悉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商务、文化、旅游、科技等部门及涉外企业从事英语教学、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及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英语专业知识包括文学、语言学和对象国社会与文化的知识。

  3.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高级阅读、第二外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四、学制与学期安排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学年,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全程教学共计165周;每学期按20周规划课程教学(含考试)周数(第8学期19周),计159周;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经学校批准,可在两个学期之间设小学期,安排课程学习、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共约6周。

  五、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完成1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0学分,通识选修课18学分,专业基础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实践与实验课程23学分。普通话水平原则上应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学生毕业体质测试成绩应达到50分,特殊情况可依有关文件规定免予测试。学生毕业时,通过毕业资格审查方准毕业。

  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及课程修读指引

  1.本专业获得毕业资格要求完成1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0学分,通识选修课18学分,专业基础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实践与实验课程23学分。

  2.通识选修课在2-7学期开设,学生在学校公布的通识选修课模块中选修,合计应修满18学分。

  3.专业选修课在2-7学期开设,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各专业专业选修课模块内选修,合计应修满28学分。

  4.本专业为有志于辅修的学生提供A类选修课和B类选修课,A类选修课见表十三,B类选修课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见表十一。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应优先选修A类选修课,在本专业A、B类选修课中累计修满15学分,经学生本人申请,辅修专业开设院系初审同意,教务处审定后可获得本专业辅修专业证书。

  5.大学体育采取选课形式实施俱乐部教学。学生根据本人体育专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修读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教学俱乐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取得规定的8学分。

  6.对计算机已有相当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前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测试,测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免修并直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7.实践及实验课:学生应完成本专业规定的实践及实验课并取得23学分,其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至少取得2个社会实践学分方可毕业。第6学期中期论文,第6学期中期实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8

  【摘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xx]6号)》一文中,提出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专业体系。因此,我校应该立足创意产业特点与发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起广告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

  【关键词】:高职;广告策划;人才培养;机制

  一、课程体系要体现人才培养与行业能力培养规律

  按照广告策划岗位、以及广告运作的一般流程与规律,为了循序渐进地塑造学生广告策划的相关能力与素养,20xx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几大教学模块不变的前提下,把主干核心课程在学年、学期的顺序做了调整,让课程体系更系统、更符合岗位能力的需求与学生学习的规律。如《广告学概论》由原来的第三学期调整到了第二学期,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接受广告专业知识的洗礼,明确专业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制定未来的广告人职业规划做好思想准备;广告策划创意工学模块几大核心课程则按照广告运作的规律与流程调整编排课程在学年、学期的顺序,《广告调研》、《广告文案》、《广告创意》、《品牌推广》、《广告媒体》、《促销策划》等课程的安排都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有课程更新或替换机制

  广告与策划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系统化的策划理论,更要求学生能把系统化的策划理论娴熟地运用到具体的类别项目策划中,从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反馈中,策划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其岗位工作能力成正比。希望通过《地产策划》这门课的开设,让学生能举一反三,知道如何把所学专业广告策划知识与具体类别项目策划有效融合,同时为毕业生的工作找到更多的岗位结合点。

  在基本素质模块中,原来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调整为《基础设计素描》和《基础设计色彩》。广告与策划专业的生源结构一直比较复杂,从近几年的班级学生构成来看,有美术基础较好的美术生,有爱好美术并且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文理生、体育生、音乐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毫无美术基础的各科学生。虽然,广告与策划专业对学生的美术基础,不似其它如装潢、电美等纯设计类专业的要求那幺高,但基本的美术素养还是必须的。因为,良好的美术素养,不仅能为本专业学生学好广告创意、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美感与设计感基础,也是进一步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广告策划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原来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课程从教学内容与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来说,不太事宜美术底子薄、甚至没有美术基础的本专业学生学习,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而《基础设计素描》和《基础设计色彩》课程,不仅兼顾了美术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兼顾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特别对后者,我们觉得更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的调整,广告与策划专业这幺一个现实问题存在,即一方面,学生普遍美术基础差,另一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矛盾就得到了很好解决。

  三、课程名称更加确切规范

  《地产策划》修订为《地产广告策划》,这样更明确了这门课的主旨与课程定位。这门课黄璜老师是实践者,20xx级大三上学期第三单元已经上了这门新课。上课前,通过与黄璜老师沟通,感觉短短的四周实践详尽地把地产策划的.内容讲解到位不太现实,所以当时的课程内容主要放在了房地产广告策划与创意上。现在这门课明确命名为《地产广告策划》,可以在内容架构上更具有广告策划专业定位的针对性,而且实践上也更容易操作。

  四、课程替换更符合岗位工作需要

  在广告设计工学模块中,矢量图形设计处理软件课程调整为《Illustrator》,替换了一直教学的《CorelDRAW》课程。替换的依据,一是Illustrator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体贴用户的界面已经占据了全球矢量编辑软件中的大部分份额,一线设计师当下多采用Illustrator进行设计,一些从事广告设计的毕业生的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种背景下,CorelDRAW略显不合时宜了,也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广告设计岗位对相关软件的要求;二是其他设计专业软件教学已经完成了《Illustrator》课程取代《CorelDRAW》课程教学的变革,如我系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所以,无论从时代的对技术提升的要求,还是专业学科应该顺应时代变化而变革的层面上来说,《Illustrator》取代《CorelDRAW》势在必行,这本质上也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举措。

  五、课程教学大纲更加强调新媒体背景下的专业与岗位能力的衔接

  众所周知,网站、电子商务、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出现,改变消费者与广告主的认知与沟通方式,诸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消费者而言魅力不再,消费者的偏爱开始逐渐转移到新媒体上,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广告媒体传播生态,广告营销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那幺在这种背景下,广告公司传统的广告业务也开始转向依托新媒体的整合营销传播上来,对广告人才需要也更加重视具有新媒体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新媒体的变革,一些课程在教学大纲上要加入有针对性的新内容。如《广告创意》课程,原来的课程内容大多重点放在平面与影视广告的创意上,以后可以添加互动式新媒体广告的创意;如原来的广告文案岗位,文案人员写出的文案只需考虑传统媒体发布的适应性即可,那幺现在更多的文案是用在新媒体上传播的,针对新媒体消费者的文案创意就要针对性、引导性与简练性,这样才符合电子商务的品牌新媒体传播特点,。在原来的广告文案教学大纲里,没太重视新媒体广告文案的创意,所以,20xx级广告文案的写作,就要加入新媒体广告文案的创意与写作的内容,增加适合网络传播与手机平台传播的文案内容;《市场营销》课程,要加入社交媒体时代下事件营销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新媒体广告营销活动互动性当下的价值与魔力。其它课程大纲都有亟需加入或强化新媒体融合的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9

  摘要:针对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出现的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前提:一定要弄清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不同,进而把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内涵;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一定要了解社会需求,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方面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按专业知识点整合讲授内容的方法,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如何体现人才自身特色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示范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前提

  一、引言

  自从教育部、国家计委发文(教高[20xx]6号)《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批准设立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以来,软件工程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层次来看,大体可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和其他本科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两类,其中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大多分布在985工程院校中,这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清晰地定位为高端软件人才,其课程体系虽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差别很大,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说理论教学仍然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这与其学生的素质好、教师的水平高、教学投入大是密不可分的。与这些985工程院校相比,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在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时面临着学生的层次多、教师总体上综合能力弱和教学投入不足等更多的约束,如何在这些约束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总体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找准定位,体现因材施教,展示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潜能。

  二、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几个前提

  社会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不同专业的内涵不同,尤其是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之间更需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弄清软件工程的内涵。软件工程脱胎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开发、使用、维护软件不得不采用工程的方法,以求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今天的软件工程己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工程性是软件工程有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大差别,而二者采用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是相同的。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一定要有体现工程性的课程和训练内容。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要因材施教。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生源水平差距很大,简单地用现行的本科、高职、技校来划分学生的培养层次对本科生的培养是不合适的,如在辽宁一本和二本的分数线差距就达到100分左右,即使是在一本学校中985院校和其他学校的分数差距也少则几十分,多则上百分之多。因此,所有各学校在制订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和接受水平。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了解社会需求。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在这些具体的领域内也存在低、中、高端人才的划分,因此各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有针对性,要有市场细分的意识。

  三、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

  教学管理者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在考虑学生的层次、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学校的教学投入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本专业的内涵。

  我国各地教育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各高校同一专业入学学生的成绩存在重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安排理论课程的比重,不同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极端的情况的下甚至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

  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一个现实的约束,我们应该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扬长避短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教学指导和训练。

  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与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否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关系到学校的软硬件投入,因此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该对学校的投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制订太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以免造成后续试验环境难以搭建问题的出现。

  目前,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要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软件开发、测试等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技术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学生顺利就业。当然,更为全面、细致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目标的制订具有契合实际的指导作用。

  软件工程专业是以工程性为其专业特征的,因此必须注重工程素质的训练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

  此外,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例如虽然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但培养方案也要为其中少部分高素质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知识和训练;工程师素质的训练要与技术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就业和其长远发展相结合等。

  (二)按培养目标确定学习知识点,整合课程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虽然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为背景,但在本科阶段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却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既要能整体上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体系,又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点两部分。

  目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不按知识点确定讲授内容,而是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直接照搬到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如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讲授的课程过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应该学习的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如需求工程、软件工程过程等又没有时间讲授。

  (三)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

  工程不是科学,甚至也不是“应用科学”。科学是分析性的,是努力去了解自然;而工程是综合的,是努力去创造,但受自然、成本、安全关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学、可靠性、生产能力、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工程要求在制约中进行设计。国际著名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三个层面是对所有工程学科通用的,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参考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于1996年制订的EC20xx等认证标准来实施。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体现工程的设计性,要安排尽可能多的设计性学习内容,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扎实的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探索兴趣结合起来,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

  (四)体现自身培养特色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应该体现特色。特色的确定可根据自身的积累,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可行性来确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煤炭类院校中唯一一家软件学院,多年来为煤炭企业开发了很多软件,熟悉煤炭行业特点,了解煤炭企业运行机制,所以其打造的第一个特色就是面向煤炭行业软件开发的能力和优势。辽宁抓住世界信息产业地域转移的机会,提出打造软件外包强省的目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标,决定培养面向对日外包领域的软件人才。语言是对日软件外包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开设了128学时的日语课程,为学生从事对日外包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面向煤炭行业和面向对日外包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五)课程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兴趣,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在入学之初可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教师将各个模块编程实现,然后在课堂上讲授软件系统的功能,在实验中指导通过设计基本的参数将各个模块组装成实际可用的系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后续的某一方向课程中做课程内的实验,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阶段可通过就业压力和工作之后达到的美好前景督促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理解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内涵,认清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素质来确定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培养方法和特色,进而采用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提高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领域,所以,还要有动态更新培养方案的机制,以便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潮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04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3-09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09-22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3-21

最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3-08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5篇11-05

人才培养方案03-10

人才培养方案03-13

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