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心理疏导方案

时间:2022-12-08 13:13:20 方案 我要投稿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范文(通用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学心理疏导方案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范文(通用6篇)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1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国,各省中小学都延迟了开学。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抗疫。随着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省中小学等积极筹备错峰开学。

  今年的寒假学生历经长达3个多月的居家煎熬,历经疫情的严峻考验,经历长达10周左右网课在线学习的挑战,学生、家长以及老师都望眼欲穿,期盼早日开学。随着开学时间的日益临近,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顾虑,担心学校开学后孩子是否能够快速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一、心理疏导压力

  复学以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的心理“复位”,是摆在所有学校和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件大事。那么,复学后,学校面临的心理疏导压力有哪些呢?

  1、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紧张快节奏的学校生活。

  突如其来的新冠军肺炎疫情使学生们的假期一下子延长了两个多月,由于天天宅在家中,不少学生养成了晚睡懒起的生活习惯,线上学习9:00开始,每节课才20-30分钟,学习时间短,学习强度并不太大,相反休闲娱乐时间多。返校复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势必会打破学生假期养成的作息生活习惯,学生重新恢复适应紧张忙碌的学校学习生活节奏需要有一个自我调节适应的“心理缓冲期”,因此,不少学生开学初会对学校生活不太适应,出现诸多心理问题。

  2、不同学生对学校防疫工作产生截然不同的应对心态和行为。

  为了新冠肺炎防疫,学生久居家中,如今因为疫情好转复学,不少学生会对防疫工作产生麻痹思想,认为上学意味着疫情危机就不存在了,不必再大惊小怪,故而会对学校提出的严格的防疫措施产生抵触情绪,比如课后避着老师摘下口罩,课间又成群嬉戏,上学和放学路上近距离相伴而行,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上心,甚至会对抗;相反,有的学生在疫情期间因为亲眼目睹至亲或好友因得新冠肺炎重症去逝,由于经历生离死别的痛苦,看到学校同学老师个个佩戴口罩,看到校园浓郁的防疫宣传氛围,看到隔离室、晨检午检,会产生莫名的恐慌,严重者会食之无味,甚至失眠。

  3、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学习任务会产生学习焦虑心理。

  由于防疫期间学生只能线上学习,自觉的学生掌握新知比较扎实,而那些向来贪玩,学习成绩差、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加上家长忙于工作,无更多精力和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这些缺少自律性的孩子,一开学发现与班级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差距越来越大,会产生自卑心理。面对老师的提问、检查,面对日益频繁的测验和考试,内心会特别害怕,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面对升学竞争压力,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从而出现头痛、紧张、出汗等现象,如果不加以心理辅导,还可能引发其它的身心疾病。

  二、相关建议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心理缓冲期”,有效避免复学后的“假期综合征”呢?

  1、家校协作,实现长假与复学的无缝对接

  复工复学,成年人尚且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更何况是未成年学生。由于受作息时间、学习强度、监管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复学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师长,要学会正确识别孩子的心理状态。对开学后具有明显超过现实情境意义的抗拒、焦虑、惊恐等反应,或者因开学而产生睡眠严重失调、食欲明显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反常行为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要相互协作,耐心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多责备,可通过适宜的专业心理干预改善孩子不良心理和情绪。

  积极的学校氛围、集体归属感、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集体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实现,都是居家学习中所不具备的。作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同学加强联系,与孩子一起回忆学校美好生活,增进孩子与学校之间的心理联结,帮助孩子树立返校后尽快融入集体生活的理性信念。

  开学前一两周,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可及早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让目前居家的孩子作息时间与返校复学后学校的作息时间相吻合,适度延长孩子学习时间,帮助孩子复习已学的功课,以便实现“超长假期”与“返校复学”的无缝对接。

  2、抓住疫情契机,开展生命意义专题教育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留给人们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这次疫情,正是青少年学生人生意义辅导的大课堂,学校应抓住这次疫情教育契机,开学后,引导学生开展对疫情对人生意义的大讨论,让学生感悟思考生命的意义。

  亲历是最好的人生教材,这次全民抗疫之战,所有的中小学生都亲历其中,长久宅居家中,亲历了漫长的煎熬和等待,孩子们通过电视、手机等目睹了无数白衣天使、民警、防控人员和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奋战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这一切深深感动着包括所有学生在内的国人。

  亲历这样史无前例的全民战疫,目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由于肆虐的病毒侵蚀像暴风雨摧残的花儿一样瞬间凋零,相信学生对生与死的体验定会刻骨铭心,开学后正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生意义的最佳教育时机。在人生意义辅导时,要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连,要引导中小学生探索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更要引导他们弘扬大爱精神,发挥潜能,勤奋学习,热爱科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自己独特的美丽光芒。

  3、营造积极心态,提升防疫抗疫的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迅速和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给广大中小学生带来了恐慌情绪。开学后,不少学生可能会掉以轻心,学校要引导中小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积极的心态对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积极乐观的心状,会提升免疫系统的能力;反之悲观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增强人的警惕性,做到主动自觉防护,阻断病毒的传播。

  开学后,我校要积极营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班级为单位大力开展重大疫情危机下心理调节活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增强防疫抗疫的正能量。

  比如结合抗疫人物故事,激发孩子内部学习动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白衣战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奋战一线,以“大爱大德大情怀”救死扶伤。学校要善于抓住这次疫情教育契机,给孩子讲一些抗疫工作中高精尖科技成果的运用,讲一些各行各业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奋斗故事,讲一些抗疫英雄的成长历程,激发孩子的爱国情、强国志,帮助他们正确树立远大理想,并以此激发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因材施教,精准实施个体或团体辅导

  亲历了这次严峻的疫情,宅家二个多月,网络自学近两个月,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诸如紧张、焦虑、忧郁、恐惧、自卑、失眠、厌学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精准分析,实施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心理辅导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精准辅导,共性问题可团体辅导,比如由于长达近两个月的网课小学生每节课才20分钟,学生已习惯了短课学习,一开学45分钟的长课学生学习可能不太习惯,后半节课或许会少了一份静心和恒心,此时不妨开展团体辅导——“防疫一线的最美坚守”,让学生多渠道搜集讲述诸如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援鄂护理人员张敬、张丹丹、韦然然、史国媛,连续作战一个多月,圆满完成武昌方舱医院工作任务等,深入探究她们使命在肩,不惧艰险,勇挑重担的精神,学习她们长久的坚守。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前行。

  对个别上课有“多动症”或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还应家访,探寻“病因”,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为其排忧解难,有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辅助治疗,促其健康成长。

  5、重点排摸,开展危机干预。

  开学后通过班会活动、课堂观察、谈话、问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特别对有亲人病故、亲朋好友感染新冠肺炎、曾密切接触确诊或疑似患者的学生(特别是湖北籍学生),如果发现有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反应,或出现神经症、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的学生,需要及时对其开展危机干预。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其尽快摆脱困扰,克服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

  复学后学生产生疲倦、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上课走神、头疼、情绪低落等现象不足为怪,这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对新学期的一种“畏难”情绪,在大多数学生身上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学校老师要正视学生开学存在的不良情绪,多与孩子加强心灵沟通交流,通过课堂的趣味性、活动的多样性等尽快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2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学生心理状况,为更好帮助全校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复课后的校园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增强耐挫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决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奠基幸福人生

  二、活动宗旨

  通过集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活动时间

  20xx年2—6月

  四、活动内容

  (一)注重衔接,全面排查分析学生心理状况。

  学校要提前分析研判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的“复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居家学习生活期间的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增强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访谈、心理绘画或其它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全面摸底,筛查学生心理问题,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心理排查应坚持尊重学生隐私、遵循保密原则,关注疫情对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可能存在的长期性和隐蔽性。

  (二)创新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学校要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举办“心理专家心理讲座”、手抄报、同伴互助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向自制力好、意志坚强的.同学学习,促进自我成长。各学科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

  (三)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学段特点提供心理指导。

  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学段特点与个性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以组织开展游戏或心理拓展活动为主,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表达,指导学生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针对毕业年级学生,要提供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考前情绪指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

  (四)实施干预,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完善心理危机预防、识别、干预、转介机制,搭建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平台,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五)加大宣传,增强学生心理正能量。

  学校要及时向学生传递权威政策信息,提高信息辨别和独立思考能力,降低焦虑情绪。通过学习疫情期间身边优秀榜样事迹、抗疫斗争中各战线表现突出人员等,帮助学生汲取正能量,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型思维,增强自信心。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等手段,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以及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沟通指导,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学校要畅通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及方法,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和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七)长远谋划,扎实推进,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学校要结合新形势,系统谋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室等硬件建设,注重全体教师、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开展,活动内容要丰富、针对性强,紧密结合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形式要多样,增强活动吸引力;参与要广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注重实效,打造品牌。

  学校在开展活动时,要紧密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注重实效,突出活动的教育意义;要注重品牌活动的创建,积极打造活动精品,使之持续开展,常做常新;要注意积累相关资料,加大宣传力度,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

  (三)重视总结,提炼成果。

  活动期间,学校将组织开展工作。各班要根据学校要求开展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成效,提炼优秀成果,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对暂时不能复课的学生,学校要密切关注思想状况,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通过线上心理辅导、线上心理主题班会等形式,指导学生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学习效果。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3

  为做好我校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学生心理状况的波动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尽快以健康的心态迎接返校的学习和生活,结合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生返校复学心理辅导及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意识到位、职责到位、保障到位,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以学校“四级联动心理防护机制”为依托开展工作,以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单位为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以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以辅导员为依托的院系心理工作负责人为骨干,以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以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体,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1)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疫情及返校期间网络心理咨询和学生返校后的心理咨询形式的衔接工作;持续开通学生网上预约咨询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不同需求;将网络咨询和地面咨询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确保心理咨询室全天候开放,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值班,保证学生有心理咨询需求时可以求助有门;

  (2)做好疫情期间心理防护宣传工作。联合宣传部及校团委,面向广大学生,通过制作心理防护宣传栏、公众平台心理科普文章分享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广大师生戴好“心理口罩”;

  (3)针对全院非毕业班学生开展心理筛查工作。正式返校复学前,组织全院非毕业班学生运用心理测评系统进行线上心理测试,测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测试后,心理中心对学生心理测试结果进行筛查,将筛查结果中Ⅰ类人群分为A类、B类和C类。心理中心对接各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负责人,根据学生心理分级分类情况,反馈中心指导意见,共同进行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跟踪监护、精细帮扶。通过心理咨询、常规的心理疏导、朋辈互助建立等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

  (4)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春季心理筛查工作。心理中心组织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负责人和带班辅导员对七类重点人群(上学期新生心理测评所筛选出学生;毕业班不能毕业学生;大一挂科学生;大二、大三以及毕业班多门课程不及格学生;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失恋学生;曾进行过心理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和建档工作,掌握被排查学生近况,提出相关指导意见;

  (5)配合、协助二级学院开展危机干预。畅通危机干预渠道,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个体的识别与及时干预,充分利用学校“四级联动心理防护机制”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及时识别心理危机学生个体,做到危机干预工作链条运转及时、快速、合力。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转介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因心理疾病休学返校的学生,按照复学的规定,出具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诊断后,再由学校心理中心进行二次评估后,办理复学手续;

  (6)开展辅导员心理帮扶技巧培训。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烦躁、孤独等过度情绪应激反应,心理中心将面向所有辅导员开展如何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如何应对进行心理帮扶技巧的培训;

  (7)开展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帮扶技巧培训。组织各班级心理委员学习疫情心理防护知识,学会识别同学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同学的心理动态,教会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方法,帮助同学理性对待当前疫情,避免产生恐慌情绪及其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各二级学院及辅导员:

  (1)开展一对一心理访谈及回访工作。根据返校前心理筛查测试所筛查出来的Ⅰ类学生及上述七类重点人群的学生,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访谈,进一步了解被排查学生心理状况,并根据学生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及其他帮助。对出现心理危机状况的重点人员,上报心理中心安排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

  (2)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尤其是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要及时与家长共同了解学生返校前后的情绪、行为变化,在危机出现时,征得家长的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避免恶性的事件发生。对高度易感人群,开通快速、及时的转介通道,对不能有效处置的心理危机个案要及时转介专业医疗机构;

  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疫情期间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各二级学院需针对不同群体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的覆盖面,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解决疫情期间遇到的心理困扰;

  (4)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各二级学院需开展为期一周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与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持续深化“生活观、生命观、生态观”教育为主线的“三生”教育。

  (5)活动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负责人收集活动方案、图片及总结并报送至学校心理中心。

  (三)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信息员:

  (1)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及同寝室室友返校后的心理状况;

  (2)做好朋辈帮扶、危机识别和抗疫知识、心理调适方法的普及和活动宣传工作;

  (3)全方位保障学生返校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4)对班级或宿舍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向辅导员及心理中心反馈,避免恶性的事件的发生。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4

  为贯彻落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支持与服务工作,保障复学后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帮助我校学生缓解和调整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的各类心理困扰,使得开学之后各项工作的有序、稳定进行。

  二、组织部门

  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具体负责,各学院协助,共同开展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各学院监控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报告,由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和各学院共同开展心理危机帮扶库重点关注学生回访工作,预防与处理学生中相关的心理问题,防范心理危机,分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1、网络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利用QQ为返校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线上咨询服务,或利用电子邮箱接收各类心理问题,为他们进行答疑解惑,尽可能减少疫情带来的恐慌、焦虑情绪。

  2、个体咨询:学生返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恢复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服务,每次咨询需提前通过QQ或前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进行预约,咨询时长为每次50分钟。

  (四)心理健康知识推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同心战疫”系列科普文章,关注疫情防控期师生的心理状况,针对疫情中可能出用现的焦虑、恐慌等情绪,提供有效的心理自我调适和常见心理问题应对的相关知识。

  (五)返校前一周和返校后一周召开线上主题班会。由各学院各班班主任引导学生评估自己的身心状态,明确复学之后生活与学习的目标,做好自我心理防护,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鼓励和肯定,坚定信心。

  (六)朋辈心理互助工作对于在疫情期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指导班级心理委员通过多种形式在班内开展朋辈互助活动。

  1、及时掌握班级同学的身心健康状况。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员的信息前哨作用,主动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学院老师或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老师,以及时进行帮扶和干预。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协助老师向同学们宣传疫情防控期疾病防控知识和心理防护知识,提供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辅助学校做好抗疫信息的健康教育工作。

  3、开展心理互助工作。关心受疫情影响的同学的学习生活,主动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协助老师开展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同学的帮扶工作。

  四、学生返校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根据疫情期间开通的心理援助热线接听情况,结合网络在线咨询服务梳理,了解到我校学生反映较多的心理问题如下:

  1、认知困惑:注意力不集中、过度关注疫情相关报道、反复思考疫情内容、过度在意身体变化等;

  2、负性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急躁、抑郁、迷茫、愤怒、孤独、悲伤、内疚、自责等;

  3、行为异常:反复消毒、反复洗手、反复测量体温、不敢开窗通风、不敢出门等强迫行为和冲动、急躁、懒散、过量烟酒等不良适应行为;

  4、身体不适:失眠、多梦、胸闷、心慌、气短、茶饭不思、肠胃不适、肌肉紧张或无力等躯体反应;

  5、人际冲突:同学、舍友普遍处于负性情绪状态,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6、出现疑似症:任何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似的症状都“自我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使检查结果正常也不相信,惶惶不可终日。

  (二)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一些简单的心理自助和疏导方法:

  1、规律生活作息,建立适宜边界。如果对生活日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对疫情相关的问题过度关注,会呈现出一定的注意狭窄状态。这种状态本身是人面对危险的求生反应,但如果长期持续会造成身心能量的耗竭,并伴随持续的不良情绪。因此要保证饮食和睡眠,规律生活作息,在日常生活和关注疫情之间建立适宜的边界,每天留出一小部分固定时间来,关注疫情,不让疫情带来的强烈体验,过度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

  2、正视疫情信息,保持理性客观。疫情期间铺天盖地的信息,会使人随之产生许多负性情绪,理性客观地认识疫情信息可以帮助稳定情绪。要对接收到的疫情信息进行分类比较:谣言和不实报道往往具有来源不明、信息碎片化、夸大威胁性等特点,给人带来负性情绪体验;正规媒体的报道则来源清晰、措辞严谨、客观中立,给人以稳定感。

  3、适度开展活动,合理宣泄情绪。在活动受限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可以让自己感觉平静、专注、愉悦或掌控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画画、工作等,让自己从负面的情绪体验中脱离出来。当觉察到自己产生负性情绪时,寻找合理的情绪宣泄途径,告诉自己产生负性情绪是疫情期间的正常反应,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通过写下自己的情绪体验、找人倾诉、大声唱歌、哭泣等方式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

  4、学会身心放松、主动营造安全感。通过网络学习呼吸放松、渐进式肌肉放松、想象放松、正念瑜伽等身心放松方法,或者通过按摩、泡澡、运动等方式,主动开展身心调适。无法预期的疫情风险会造成安全感的缺失,但可以通过积极关注环境中的安全信息来提升安全感,如:国家的有力应对、防控措施的有效隔绝、症状的有效控制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下载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等音频,来构建心理安全感。

  5、保持人际交往,激发内在资源。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带给我们安全感,可每日与家人朋友打电话或者发微信,交流内容主要是相互支持、鼓励、传播积极信息,避免传播谣言、渲染威胁和传播负能量。面对困境时,可通过回顾自己以往面对困境时的经验,找到自己当时应对的方法和策略,以调动内在资源,提升应对能力,度过当前的难关。

  6、适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果心理问题难以自行调适,要主动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或专业机构求助,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建议去医院就诊。

  (三)如果无意中接触“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而被隔离后,可通过以下几点心理应对措施进行调适:

  1、运用冥想、调整呼吸等方法调整自己的焦虑;

  2、可以学习一些预防病毒感染的知识,增强自身免疫力,做好防护;

  3、运用网络和家人、老师及朋友进行沟通交流;

  4、利用14天自己独处的时间做平日想做而没能做的事,例如看书、看电视剧以及写作;

  5、静下来思考这场疫情给你带来的人生启迪,包括对待健康、家庭、生活等问题的启发;

  6、通过QQ线上咨询,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的专业老师求助,中心老师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进行干预及辅导。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5

  中小学复学复课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少疫情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心理问题和负面影响,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学期学习和生活,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春季复学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将其摆到教育工作突出位置,尊重和关爱每一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和班集体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进一步强化生命教育,普及心理常识,增强学生调节心态、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自尊自信、坚韧顽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尽快做好疫情后学生的心理“复位”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不少学生产生了焦虑、烦躁、失眠、恐慌等情绪。新学期初始,受两个多月的居家生活和学习影响,学生对在校学习和生活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复学以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的心理“复位”,是摆在所有学校面前的一件要事。开学后,各中小学校要做好以下三件工作:一是迅速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校长任副组长,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明确分工和职责。二是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构建家长、班级、年级、学校四级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通过班会、课堂观察、谈话、问卷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准确把握学生对疫情的恐慌、对学业的焦虑、对开学后自身健康的担忧等真实心理需求,集中商讨应对举措。三是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开展一次新学期心理健康专题辅导,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培训,提高其观察与识别学生心理行为变化的能力,建立全员教职工参与的心理辅导体系,正确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

  组织学生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广大学生调整心态,珍爱生命,乐观向上,直面挫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重大疫情危机下心理调节活动主题班会或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残疾、单亲等困境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心态,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预估假期网络教学可能给学生学业带来的短期困难,本着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心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节奏,注重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心理要素,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知识,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关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制度文化等要素建设,定期召开心理健康班会课,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给予必要的关爱。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微信、校刊、橱窗、板报等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家人、爱国爱民的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心理氛围,引导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积极心态。

  3.提升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学校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扬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扬教办〔2016〕5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力度,规范和加强心理辅导室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提供硬件保障。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每两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确保课程实施到位。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各类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现实中积极向上的鲜活素材,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可通过团体辅导、素质拓展、问题辨析、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方式,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困惑,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防止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倾向。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各校要明确至少一名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老师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指导全校课程开设、活动开展、人员排查、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要组建以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和镇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高级教师,优秀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中研讨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和重点生辅导等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指导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减轻教师过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指导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觉察能力、应对能力和指导能力。

  5.逐步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各校要制定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方案,认真排查师生员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布辅导教师名单、辅导时间、心理热线及在线答疑平台等信息,建立特异师生心理健康管理档案,积极主动与教师家属或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应及时识别和危机干预,转介到其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对危机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高危时段进行提前预警,提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主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师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三、多方联合,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建立家校共育关爱心理健康协作机制,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人观和成才观,利用多种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具体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要充分争取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团市委、市妇联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优质资源和力量,定期邀请专家入校宣讲,入校指导,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为广大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6

  因为疫情的严重性国家也是延长假期。然而也给部分中小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长时间的蜗居和负面信息也客观造成了他们情绪的波动,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的甚至还会留下阴影。因此,疫情期间,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需关注心理健康。

  一、主要表现:

  通过家长反馈及走访发现,中小学生心理恐慌表现在:有的孩子表现出害怕、恐慌、担心、生气、烦躁、发脾气;有的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疫情的相关讯息,并反复跟家人讨论;有的孩子表现为话少、状态消极,食欲差、睡眠差或赖床;有的孩子生活无规律,昼夜颠倒,沉迷于看电视、打游戏,生活较懒散,不是坐着就是躺着等。

  二、巧正思维,培养积极心态。

  由于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能外出聚会和走亲访友,这恰恰增加了我们与家人深入交流的机会。没有其他的社交活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弥补学业上的短板等。行为能够促使态度的改变,我们要保持积极、理性、平和的心态,从而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

  三、巧视情绪,适时自我调节。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和传播期间,我们关心、关注疫情,对疫情发展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恐惧,这些心理活动来源于对自身和亲人安全的关心,以及对疫情发展的可能性无法判断,或者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但是,只要这些心理活动不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和学习,都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在疫情仍未得到控制的不确定情况下,无论我们是否生病,都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不安、恐惧、内疚、自责、愤怒、羞耻、冷漠等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也不要过度地在意。如果你有这些负面情绪,这都不是你的错,你可以通过自我对话、转移注意、积极暗示和感恩等方式,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四、巧释心情,享受亲密时光。

  病毒致病,不良情绪也致病。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也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努力保持心情平静、愉悦。目前由于防控疫情的大范围的感染,大家自觉在家不外出,宅在家里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擅长做的事情。如,看电影或电视剧、读书、画画、练书法、办手抄报、下棋、室内锻炼等,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复习一下自己的课业、上网课等,享受与父母一起宅家,共同娱乐,一家乐融融团聚的美好时光。

  五、巧借媒介,积极寻求支持。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要学会使用手机、电脑、微信、qq等网络媒介,保持或主动与亲人、朋友、同学的线上联系,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互诉心事,聊学业情况,聊日常琐事,不仅可增进亲密关系,还可获得及时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化解内心的担忧,同时也给予对方支持和关爱,增进联系与友谊。

  六、巧排作息,增强身心免疫。

  危机事件的发生确实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大家要尽可能维持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放松心情,既不整天无所事事,也不要过于劳累伤神。尽量保持和平时一样的作息和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进行运动,努力做到生活自理,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做好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自我照顾和自我负责,出现症状及时寻求帮助。

  疫情的肆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灾难与痛苦,也让我们在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学会独处,增进亲情;安全意识,责任担当;和谐生态,敬畏自然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要坚信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在危机中成长,更加强大内心,愈发热爱生活。开学在即,莫让疫恐困扰着中小学生。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科学的防疫方式、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共克时艰。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相关文章:

复学心理疏导方案(精选10篇)12-08

妇女心理疏导方案12-03

员工心理疏导方案12-04

学校心理疏导方案12-04

学生复学后心理疏导教案范文(精选5篇)10-20

学生复学后心理疏导教案(通用7篇)10-20

心理疏导实施方案12-03

心理疏导解决方案12-02

心理疏导工作方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