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时间:2023-06-29 23:40:02 晓丽 方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通用2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通用26篇)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

  一、 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 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高兴和生气是人的两种情绪,高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过度的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调节,会引起幼儿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疾病,老师应该注意帮助幼儿逐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付那些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冲突的情景和场面。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快乐。

  本活动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然很不稳当,容易冲动,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哭大闹。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的,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活动还有机整合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三、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五、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 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 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 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 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 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 卡片联想。

  (1) 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 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

  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 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

  (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

  (3)为别人想一想

  (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 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 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本活动是在创园区特色“幼儿心理健康特色园”的`一次尝试活动。活动是追随幼儿的经验和生活,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想通过有目的活动来进一步的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差异和面临的问题;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寻找幼儿良好心理的培养和各领域目标的结合点。从而发挥幼儿良好心理培养的增效作用。通过活动发现了幼儿行为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由此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

  例活动后,幼儿了解了人的两种情绪,认识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也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感受体验高兴和生气的事情,但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不是一次活动都能解决的,幼儿还有着以自我为中心,容易生气的倾向,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差,于是就生成了“做个快乐宝宝的`主题活动”,这样,便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教育。

  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积极的体验和主动的学习。例如:手拉手唱着歌去春游,幼儿情绪愉悦,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同伴友爱的快乐。

  幼儿能根据以有的经验积极主动的来寻找“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通过找同伴讲述和游戏“点芝麻”使活动面向全体,人人有说的权利,“点芝麻”的游戏深深的`吸引了幼儿,被点到的幼儿在大家叫出名字后有一种自豪感,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的参与了讲述活动。“送卡片”活动,巩固了幼儿`的经验,幼儿树立了自信心。整个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的一个微笑、拥抱,一句夸奖的话时时激励着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平视交流、和幼儿一起表演唱拉近了老师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制作表情娃娃材料的层次性,调动了每一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体验成功。

  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不仅达到了心育目标的要求,活动还促进了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不足之除是在教具“卡片”的制作上还需改进,可以有几张便于集体观看的便于引导的重点大卡片,这样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

  活动来源:

  一天早晨,东东妈妈九点多钟才带东东来幼儿园,原本开朗、外向的东东见了我不但不打招呼,反而藏在妈妈身后,说什么也不愿意进班。东东妈悄悄告诉我:“昨天晚上,东东做了个噩梦,说是梦见了一个怪兽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踩死了。东东哭闹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入睡。今天说什么也不来幼儿园了,总是说害怕。”东东的情况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做了噩梦不愿也不敢再睡觉的情景,几天之内一想起噩梦还心有余悸,总也忘不了。还有一些幼儿怕蛇、老鼠、青蛙、蟾蜍等这些小动物,每次见到这些小动物都会吓得大惊失色,失声尖叫。由此,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或事物,尤其是幼儿时期经验缺乏,或者受到过不良的暗示之后会更害怕,甚至这种恐惧会持续一生。怎样有效地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呢?我认为要从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着手,让幼儿逐渐地消除恐惧,变得勇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害怕的事物,认识到勇敢的重要性。

  2、通过各种脱敏训练使幼儿认识到变勇敢的方法。

  活动准备:绘画纸;蜡笔;垃圾筒或纸箱。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给幼儿讲述一件自己害怕的事情

  “昨天晚上,我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只老鼠。觉得好害怕呀!老师最害怕老鼠了,害得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二、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害怕的事情或东西?”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幼儿轮流发言,互相讲解过去的经历,教师注意倾听。

  三、教师提问

  “害怕好不好?这些东西真的`很可怕吗?“你们想不想变得勇敢?”

  四、师幼讨论

  “怎样才会变得勇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多学习知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某些小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2、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最勇敢!”

  3、害怕时,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怕、我不怕!”

  4、勇敢地把自己害怕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五、绘画活动

  1、利用绘画纸和蜡笔画出自己害怕的东西或事情。

  2、画好后,老师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老师问:“咱不怕?”,幼儿要大声回答:“心得体会我不怕!”。反复数次。

  3、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排好队,前方放置一个垃圾筒或大纸箱。

  4、幼儿将手上的作品揉一揉,把害怕的东西或事物包在纸里头。然后大家一起喊“一、二、三”,该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纸团丢进垃圾筒或大纸箱,让幼儿大喊:“我不怕啦!”直至每个幼儿都投完为止。

  六、老师组织幼儿说一说:“现在自己还害不害怕?”分享活动前后的心情改变。

  活动延伸: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掉在地上的纸团及垃圾筒或大纸箱。

  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的开始,我首先问幼儿:“你最害怕什么?”结果我发现约有1/3的幼儿出现了害怕和怯懦的表情,全班的孩子都鸦雀无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这个问题刺激了孩子们的心理。我马上用一种轻松的略带自嘲的语气讲了自己害怕老鼠的事情,听完我的故事,孩子们的神态一下子放松了。接下来很多孩子讲了自己害怕的事情,他们的心理负担己减轻了一半。画出自己害怕的事物,包在纸里投进垃圾箱,扔掉恐惧,许多孩子都感觉这像是真的一样,我可以从他们轻松的神态上看出来。最后,我感觉到孩子们变得坚强勇敢了,对自己过去害怕的那些东西也都不怕了。这次教育活动达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

  活动评价:

  本次教育活动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引导幼儿进行了一次克服恐惧、使自己变得勇敢的心理训练活动,效果很好。教师从提问开始,一步步引导幼儿交谈、游戏、绘画等,都围绕着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变得勇敢的目标来进行,整体教育活动环环相扣,顺畅自然,有效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涵。

  首先,教师的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她从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了很多幼儿都存在的问题,于是萌发了本次教育活动。其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了系统脱敏的训练方法,通过让幼儿讲述自己害怕的经历、做游戏、绘画并把自己所害怕的东西抛掉等方法帮幼儿逐渐克服害怕的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克服恐惧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大声喊、取得的支持等,使幼儿从活动中得到了启发和收获。

  教师还可以多启发幼儿认识一下各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令人恐惧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应该注意家园合作,发挥家长的力量,使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良好的暗示和影响。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3

  设计意图: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应该说,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心理问题。由于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小班幼儿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很少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对自己的行为也缺少充分的自信,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我会玩》。让幼儿尝试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有利于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其主动学习,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教学目标:

  教师:

  1、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是否有信心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2、在各种环节中,教师要启发幼儿自己想办法完成任务。

  幼儿: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有信心完成。

  2、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3、幼儿能不同程度地想办法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

  1、图片四幅 皮球若干 长50CM的线绳人手一根。

  2、五种小动物的家(场地) 各种动物的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镜台(活动一)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每一位幼儿发皮球,请幼儿自己说说,你会怎样玩球?说说你会哪种小动物的玩法。

  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除了小动物玩球的方法以外,还会什么别的玩法。

  幼儿创造性地玩球。

  小结: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玩法。

  智慧泉(活动二)

  (1)以拍球的活动引出玩绳子的主题,启发幼儿说出线绳有多少种玩法。与同伴合作又有什么玩法。

  幼儿操作,教师按幼儿不同能力进行指导。

  教师讲评:鼓励表扬想法独特的`幼儿。

  (第二课时)

  回音壁(活动三)

  在教室内布置小鸡、小鸭、小狗、小兔的家, 请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游戏开始:听教师口令“小孩小孩真好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xx(小动物)家走回来。”教师的口令可随游戏的趣味性的增加而变换。如摸摸xx家跳、跑、飞、慢慢走、快快走回来。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4

  活动目标:

  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乐意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活动准备:音乐《拍手歌》、三个娃娃夸张的表情图、多种表情矢量图。

  活动过程:

  一、情感体验(互相问好)

  1、教师以娃娃家妈妈的身份逐一介绍三位宝宝:娃娃家里有三位宝宝,他们是大哥、二哥和小弟。

  2、鼓励大家与三位宝宝问好。

  二、情绪体验(模仿各种情绪,进一步体验情绪的变化)

  1、出示三张表情图,引发观察:提问:说说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鼓励幼儿模仿“开心、生气、难过”时的不同表情,并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如:当你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会这么伤心(生气或高兴)(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教师小结: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怎么样,笑眯眯的说明他很高兴,哭了就说明他很难过,瞪眼睛、嘟着嘴说明他生气了,原来表情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

  三、情绪变变变(积累情绪调节的方法)

  1、讨论:除了这三种表情,你看到过其他表情吗?(鼓励幼儿通过表情动作大胆表达或表现,并演示相关表情图)

  2、通过表情图,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表情,积极体验各种情绪的变化。

  3、继续观察三幅表情图,并展开讨论:提问:说说你喜欢哪个宝宝?(怎么样的表情)为什么?

  教师小结:哭宝宝、生气宝宝的样子都不好看,爱笑的宝宝又好看又可爱,所以大家都喜欢笑眯眯的宝宝。

  4、帮助生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哭宝宝和生气宝宝变成一个笑宝宝?(幼儿互相交流或动作表现,教师以拍照的形式及时加以记录方法,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教师小结:当朋友或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互帮助,如,互相安慰,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大家就会变得开心起来。

  5、欢乐舞(引发幼儿进一步体验积极情绪所带来的快乐):如果感到高兴你就拍拍手,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吧。(播放《拍手歌》,鼓励幼儿跟着歌声一起唱唱、拍拍,共同体验欢乐的情绪。)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很大,他们的情绪依然很捕稳定,容易冲动。所以希望通过开展“情绪变变变”这样一个活动,帮助幼儿逐步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从今天的活动过程来看,发现有些孩子已经意识到了哭闹和生气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还会影响周围的人的情绪,如有幼儿说:“阳阳早上来幼儿园时,总是哭着要回家,弄得我也很不开心。”;还有幼儿说:“经常哭,妈妈说要生病的,所以我不做哭宝宝了。”可见,孩子们还是意识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的孩子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孩子能真正感受到积极情绪所带来的快乐,让更多的孩子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活动最后,我通过游戏活动 “情绪变变变”,让孩子们跟随欢快的歌声拍拍、唱唱,看到每个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表情,听到每个孩子爆发出欢乐的笑声,我知道孩子们已经乐在其中。不过,积极的情感培养不是一个活动就能达成效应的,所以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日常引导,从而让每个幼儿能持久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情绪。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5

  活动目标

  1.知道开心和生气都是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2.会用“绘本”记录自己的情绪,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亲近的人。

  3.尝试用适当的方法安慰和劝导同伴,体验相互关心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准备1~2个笑话,同时了解会讲笑话的幼儿。

  2.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相机,能及时将照片转换到电视屏幕上(如果条件有限,可事先准备班级幼儿活动时开心的照片)。

  3.绘本《我不想生气》。

  4.化解不良情绪办法的图标:静一静、深呼吸、找亲近的.人说、玩一玩、听音乐、看动画片等。

  5.纸条(A4纸长条边对折一半)幼儿人手1张,绘画笔1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和幼儿各讲1~2个笑话,引发幼儿开心的情绪体验。

  教师:你们喜欢听笑话吗?为什么?你们喜欢开心吗?

  教师随机拍下幼儿听笑话时的样子,投放到电视屏幕上:我们来看看刚才开心的时候大家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笑话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让我们很开心。开心能让我们身体变得轻松自在,使我们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二、基本部分

  2.带领幼儿欣赏绘本《我不想生气》,理解生气的情绪。

  教师:有一只小兔子有点不开心,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怎么了。

  教师带领幼儿欣赏绘本《我不想生气》。

  3.师幼共同讨论故事绘本,学会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讨论:小兔子生气的时候身体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做的?

  幼儿用动作表现开心和生气的情绪。

  讨论:小兔子是因为什么生气的?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的生气的事情。

  讨论:小兔子用了哪些办法不让自己生气?我们还有哪些好办法?

  幼儿每说出一样,教师随机出示相应图标。

  教师:假如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安慰小兔子,让小兔子尽快开心起来呢?

  小结:让我们生气的事往往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可生气的时候感觉身体里有个大火球,会让我们发脾气、债怒,会把我们伤到,所以当我们要生气的时候可以跟故事中的小兔子一样,想办法灭掉这个大火球。

  4.幼儿画绘本《我的开心与生气》,发生开心的事情愿意和别人分享,发生不开心的事情愿意向别人倾诉。

  幼儿在长条纸上对折两次成四格,一面画上开心的事情,另一面画上生气的事情,然后像折风琴一样对折起来,成为一个可翻动的小绘本。

  三、结束部分

  画好后找喜欢的同伴相互倾诉,当同伴说到生气的事情时能想办法劝慰。

  教学反思:

  通过给幼儿教本节课,让幼儿懂得了,不要随意发脾气,如果因为一些不如意,伤心难过生气了,不要伤害别人,也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别人,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调节情绪,赶走不开心。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6

  活动名称:

  笔宝宝跳舞

  活动目标:

  1、认识油画棒、水彩笔这两种绘画工具。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3、引导幼儿大胆创造多种点、线,感受用笔在纸上画出各种线条时的愉快。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愉快的运用各种笔练习点线。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活动准备:

  轻音乐录音带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介绍绘画工具:水彩笔和油画棒。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小客人,他们的本领可大了,猜猜会是谁呢?

  出示水彩笔和油画棒。

  师:他们有什么本领,哪个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

  引导幼儿描述两种笔的本领。

  师:原来,这两种笔都能帮助我们来画画,可你仔细看一看,两种笔一样吗?

  二、引导幼儿感知绘画工具的不同。

  师:“孩子们,请你试一试,这两种笔画画有什么不同?

  组织幼儿画一画,说一说他们的不同。

  教师小结:水彩笔画出的线条细,油画棒笔芯比水彩笔笔软,画出的线条粗,两种笔的颜色都非常鲜艳。

  三、组织幼儿与笔玩游戏“点点舞”和“线条舞”。

  师:“小朋友们,笔宝宝非常喜欢你们大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看,我来和笔宝宝跳个点点舞。

  教师演示点点舞,讲解如何握笔。

  师:“小朋友们,笔宝宝说了,他喜欢正确握笔的孩子,来试一试,你也和笔宝宝跳个点点舞。

  组织幼儿执笔画点点。

  师:“除了点点舞,你还可以和笔宝宝跳什么舞?”

  组织幼儿练习线条舞。

  四、播放轻音乐,组织幼儿随音乐开展绘画活动。

  1、提醒幼儿握笔姿势,启发幼儿画出不同的画。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和笔宝宝跳得什么舞。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练习用笔,玩游戏“车轮滚滚”。

  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教师和幼儿都觉得轻松愉快!在本次活动中,从开始的导入环节:笔宝宝来做客,到与笔宝宝一起跳舞,我充分的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氛围,在与笔宝宝的的相互认知、感受,操作中,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并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幼儿接受愉快,能很好的参与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我也感到幼儿的绘画技能不是很强,而且,大部分幼儿可能都没有用过油画棒,为此,就要提高新生画画技能,家园合作,共同进步。首先请家长配合,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盒油画棒,一张纸,给孩子充分接触作画工具,知道油画棒的用法,把对油画棒的兴趣转移到画画上来。然后教师给这些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需要幼儿涂色的'画纸,请家长指导孩子,做到多练习早提高。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而应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同幼儿不同看待。对于那些属于年纪较小的孩子要求降低,或者提供一些老师的半成品,请他们完成作品。这样画出的效果很好,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画画信心。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7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心情,乐意表达出来。

  2、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3、能用“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或“今天,我不开心,因为……”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准备

  情绪卡(一面画笑脸、一面画哭脸,两面的颜色不同)、心形卡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情绪卡。

  ——师:小朋友,开心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开心时的表现。

  ——教师小结:开心的时候我们会笑,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就会皱着眉、哭等。所以,我们可以用笑脸和哭脸情绪卡表示开心和不开心的心情。

  二、说说自己的心情。

  ——师:今天,你开心吗?如果开心,就选择笑脸情绪卡,如果不开心就选择哭脸情绪卡。选择了之后,再和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开心或不开心。

  ——(教师选择情绪卡,并示范说心情)师: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书。

  ——幼儿选择情绪卡,说说自己的心情和原因。

  ——教师小结:人都会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情绪卡记录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

  三、寻找开心的方法。

  ——师:小朋友,你喜欢开心还是不开心?如果你不开心了,你会用哪些办法让自己变得开心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例如唱唱歌、跳跳舞、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大声地哭一哭,这样你就能消气,让自己快乐起来。

  四、分享开心的事。

  ——教师介绍爱心传递的游戏。

  ——教师给每一个幼儿发放一个心形卡纸,鼓励每一位幼儿和好朋友互相分享一件开心的'事,然后在对方的心形卡片上画一个标记。

  活动应变

  第四个环节分享开心的事也可以改为让幼儿尝试各种让自己开心的方法:如唱歌、画画等。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设置情绪卡插放区,让幼儿每天回园插情绪卡,并跟朋友说说自己的心情,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帮助不开心的幼儿转变情绪。

  区角活动

  美工区:教师在美工区准备一个很大的爱心,鼓励幼儿想到一件开心的事,就在上面做一个标记,并讲述给大家听。

  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设置情绪卡插放区。

  家园同步

  请家长和幼儿之间每天互相说一件开心的事,引导幼儿每天保持开开心心的心情,培养幼儿乐观的心态。

  随机教育

  关注幼儿的情绪,及时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8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能较连贯完整地讲述高兴、伤心、生气等不同情绪体验。

  2、能从他人的表情中了解别人的心情,体谅、理解他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喜怒哀乐表情图、天气变化图(太阳、天晴、下雨、打雷)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表情图和天气变化图,让幼儿将任务表情和天气变化图配对。

  (2)幼儿观察,讨论。

  (3)请个别幼儿回答,其他幼儿评价

  小结:人的喜、怒、哀、乐就如天气一样的变化,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情。高兴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像晴天;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像打雷,伤心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像下雨;快乐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像太阳。

  1.体验高兴、伤心、生气等不同情绪

  (1)师:请你们互相说说当你高兴、伤心、生气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

  (2)幼儿互相交流。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情绪体验。

  (4)师: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或者看到你家人、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5)什么事情会让你开心?

  (6)什么事情会让伤心?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变化,当我们出现不好的情绪的时候,自己要及时调整好心态重,向现实和挑战自己。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出现不好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温暖的手,安慰、鼓励和帮助他们。

  3.游戏

  (1)教师不断变化各种表情图,请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

  (2)教师不断变化天气变化图(太阳、打雷、下雨、阴天),请幼儿做出相应表情。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自己心情绘画一张自画像。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让幼儿了解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有各种表情,一种表情代表着一种心情,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情。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缓解哭闹的情绪,让他们脸上画上笑的表情。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感情。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9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活动准备

  PPT课件准备、各种情绪的图片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理解每个人都有情绪。

  1、出示图片1(一个小朋友当时值日生之后露出甜甜地笑容。)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平时你们会这样吗?为什么呢?

  (和幼儿讨论之后得出情绪:开心。)

  2、出示图片2(一个小朋友自己带到幼儿园的图书被撕破后很生气。)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和幼儿讨论之后得出情绪:生气。)

  3、出示图片3(一个小朋友看见鱼缸里的小金鱼死了,表现得非常伤心。)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你们也会这样吗?为什么?

  (和幼儿讨论后得出情绪:伤心或不开心。)

  4、出示图片4(一个小朋友因为不会系鞋带而发愁。)问: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你们会系鞋带吗?如果你们遇到了不会做的事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和幼儿讨论后得出表情词:发愁。)

  5、教师小结:每个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心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喜、怒、哀、愁等,这种感受我们叫它心情。

  设计意图: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孩子观察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片,和老师一起讨论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尽情的说说自己是否也会这样,在观察和讨论中理解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喜、怒、哀、愁。

  二、讨论分析,知道好心情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

  1、师:心情是我们的好朋友,一份好心情能让我们过得很开心,可是一份坏心情却会把一切都弄得很糟糕,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心情会好,什么时候心情会坏呢?

  好心情 坏心情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填在书面表格中。)

  2、你们平时心情好的的时候多还是心情坏的时候多呢?为什么?心情好的时候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请你们为自己的情绪配色。

  (出示色彩卡,请幼儿为不同心情配色。)

  开心 生气 伤心 发愁

  (注:每一个心情都有娃娃头表现,有助于幼儿理解这些心情。)

  3、幼儿操作结束后,教师小结分析幼儿的配色情况。教师小结,好心情时我们会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坏心情是我们会用深暗的颜色来表现,看来孩子们都喜欢好心情咯,不开心就是生气,生气不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坏的影响。生气的`时候,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自己生气,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消灭掉。好的心情会让我们开心地过每一天,让我们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在第二个环节中,我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孩子们的好心情和坏心情,同时还让他们给心情配色,让他们理解好心情与坏心情的不同,感知好心情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三、体验理解,寻找到排解不开心情绪的方法。

  1、好心情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可是有几只小动物不开心了,看看它们怎么了?

  (出示两幅图。)

  图5:斑马先生和小狮子抢皮球脸上被小狮子扔皮球给砸伤了。

  图6:花猪小姐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还要妈妈给她买玩具,妈妈不肯,它就生气了。

  引导幼儿理解斑马先生和花猪小姐这时的心情很坏。

  2、怎样才能让他们变得开心呢?狐狸大婶开了一间开心吧,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书本第一页的画面。)哇,斑马先生和花猪小姐在狐狸大婶的开心吧玩的多开心呀。狐狸大婶的开心吧真神奇,它们是怎样变快乐的呢?(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并回答。斑马先生在吃冰激凌而变开心了,花猪小姐在跳蹦蹦床而变开心了。)

  (教师再幼儿的回答基础上再小结,让幼儿懂得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采取其他适当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

  3、你们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让它们变得开心吗?

  (引导幼儿尽情的讨论回答,同时及时鼓励回答正确的幼儿,让幼儿感知可以有不同或很多的方法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4、幼儿回答后让他们把他们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记录在操作卡第2页“我的开心法宝中。”

  5、幼儿完成操作后,教师简单小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心情是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小精灵,我们有时高兴,有时生气,有时难过,不过,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我们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用你们刚才记录的`各种好的办法,这样我们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就能天天拥有好心情,你的快乐就会变成大家的快乐,我们身边就会充满快乐!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知道引起某种情绪的原因。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想办法缓解不良情绪。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情绪,并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视频《情绪与健康》。

  2、泡泡机一个,欢快的音乐。

  3、课件《情绪棋》。

  活动过程:

  一、玩捉泡泡游戏,感受快乐的情绪。

  1、教师吹泡泡,幼儿自由捉泡泡。

  2、讨论交流,初步感受游戏的快乐。

  提问:音乐停止后,和泡泡做游戏你们开心吗?你们喜欢这种感觉吗?为什么?小结:捉泡泡真是一件会让人开心快乐的事情。

  3、出示照片墙,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事情。

  提问:快乐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看到这些开心的表情,你的心情怎样?

  小结:快乐的情绪人人都喜欢,自己快乐的同时也会带给别人快乐。

  二、情境体验,感知不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1、游戏:《情绪棋》,了解引起某种情绪的原因。

  介绍游戏玩法:请小朋友来掷筛子,转到几我们就走几步,看看我们会遇到哪些不同的情绪,直到走到最后找到快乐的情绪才算取得胜利。

  提问:

  (1)这是什么表情?从哪里看出来这个小朋友很害怕?你有害怕的事情吗?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害怕的时候会躲在角落里,没有勇气。可是我们长大了,应该克服恐惧的情绪,做个坚强勇敢的好孩子。

  (2)这是什么表情?猜猜他为什么会伤心?没有朋友的心情怎样?遇到什么事情你也会伤心?

  小结:伤心的时候情绪会很低沉,做什么事情也没兴趣。

  (3)这是什么表情?她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的玩具被别人弄坏了你会怎样做?如果有一件事情你非常想要发泄出来,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生气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调节情绪,唱唱歌、跳舞做个游戏,或者和别人讲一讲平静一下,可不能乱发脾气。

  2、视频提升,了解不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提问:生气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影响?

  小结:消极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简直太可怕了!所以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三、表征讲述,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

  1、同伴交流,分享缓解不良情绪的办法。

  提问: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这些伤心、难过等消极情绪时,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2、幼儿表征能让自己或别人快乐的方法。请你们把这些让人变得开心快的方法画下来,一会大家一起来讲一讲。

  3、集体分享,学会转换不良情绪的办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很好,你们都是不乱发脾气,会调节情绪的好孩子。

  4、选择幼儿表征的一个好办法进行尝试,自然结束活动。

  附视频解说词:

  生气、难过、伤心等消极的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哦。有人曾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他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盛有零度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在水里的“气水”,另人惊讶的是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钟后大白鼠竟然死了。原来生气时会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能毒死小白鼠。消极的情绪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会导致失眠、血压升高,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确处理消极的情绪。

  课后反思: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就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和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所开展的教育活动。

  在本次健康活动组织中,我从不同的“情绪”入手,巧用游戏激趣、亲身体验、表征提升等教学方式,初步了解不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想办法缓解不良情绪,从而能够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1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性情。

  2、学习用"情绪温度计"的方法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

  3、感受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温度计(实物)一个,一张画好刻度的温度计图片。

  2、幼儿用书:《情绪温度计》。

  3、人手一支彩笔过程: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上的刻度。

  教师出示温度计。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景仰说说温度计的用处。(知道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的高低,人们通过温度计可以知道天气的冷暖)。

  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分清不同的温度。如:零度一上温度越来越高,零度以下的温度越来越低。

  2、教师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习记录自己情绪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讨论记录情绪的方法。

  教师:温度计可以表示温度的变化,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情绪的`变化呢?开心时,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生气是,用什么颜色表示?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流。

  教师:今天你的心情好吗?为什么?

  教师启发幼儿在书上记录自己今天的心情。幼儿可以用鲜艳的暖色(如红色)或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羚度以上记录自己愉快的心情,用冷色(如黑色或自己不太喜欢的颜色在零度以下记录自己的不开心;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在"温度计"上用不同的刻度表示开心与不开心的程度,如很开心、有一点儿开心、非常生气大呢感。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情绪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心情。

  3、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内容。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记录表。

  教师:请你给小伙伴看一看自己记录的"情绪温度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记录。

  教师请2~3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在"情绪温度计"中,记录下红色刻度好,还是和色合度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每天不同的情绪变化。每个人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2

  活动目标:

  1、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与身体健康,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2、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感受快乐

  拍手入场,进行开心碰碰碰的游戏。

  二、开心与烦恼

  1、 刚才玩的真开心,你们想想平时你还遇到过什么开心的事?

  2、 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

  3、 除了开心的事,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谁来说一说你都遇到一些什么不开心的事?

  4、 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

  5、 你喜欢开心的自己还是不开心的自己?

  小结:不开心就是生气,生气不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坏的影响。生气的时候,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自己生气,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消灭掉。

  三、化解不开心 如果你生气了,你会想哪些办法让自己消气呢?

  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你生气的`时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大声的哭一哭,这样你就能消气,让自己快乐起来。

  四、让自己开心

  1、 介绍开心枕。

  2、 传递开心,让每个幼儿和“开心枕”抱一抱,亲一亲。

  3、 说一说抱着“开心枕”有什么感觉?

  4、 把开心枕送给其他人来感受一下开心的滋味。

  活动反思: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3

  活动名称:

  《心情娃娃》

  年龄段:

  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三种不同的心情并能正确的区分,能够说出自己的情绪。

  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3.初步感知情绪变化,知道几种自我调节或者帮助他人调节情绪的简单方法。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重点:

  知道人有开心、伤心、难过三种情绪,这些情绪可以用特定的词语来表达。

  活动难点:

  幼儿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道具;开心娃娃、伤心娃娃、生气娃娃各一;小黑板;《心情娃娃》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我是神奇的魔术师,可以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我变变变!

  1.看!我变出了什么?

  2.幼儿讲出心里的感受,并作出对应的表情。

  二、引导幼儿观察娃娃表情,初次认识娃娃。

  1.我还能变出什么更有趣的东西呢,你们喜不喜欢他?为什么?

  2.丁零零~大魔术师又要开始变变变了,下一个又会变出什么样的娃娃呢?

  3.想不想让大魔术再变一个娃娃呀,这个娃娃是什么表情呢?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变出了三种不同的表情娃娃,开心娃娃、伤心娃娃、生气娃娃。

  三、做游戏:幼儿将心情娃娃与图片进行配对,进一步了解这三种表情。

  1.出示图片幼儿帮开心娃娃找到小主人,并说明理由。2.继续出示图片帮助下一个娃娃找小主人,并说明理由。

  3.最后帮助剩下的娃娃找到小主人,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开心娃娃的'眼睛是笑咪咪的,嘴角向上;伤心娃娃眼里

  含着泪水,嘴角向下;生气娃娃瞪着眼睛凶凶的,就像小朋友平时生气似的。

  四、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1.幼儿分享:讲述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心情故事。

  2.看图说话:幼儿根据图片上的细节,寻找幼儿出现这些表情的原因。

  五、组织幼儿交流生气或伤心的时候变开心的好办法。

  教师小结:

  ①如果我们自己生气、伤心了,我们可以听听故事,玩玩具把自己变成开心娃娃。

  ②如果是别人生气了,我们可以抱抱,亲亲,和他一起做游戏,帮他们变成开心娃娃。

  ③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小朋友们分享,不开心的时候要学会变得开心。因为不开心的话会对我们的小身体不好,会生病的!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然后把我们的开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所有人都开心起来。

  六、结束部分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变成开心娃娃吧!

  请小朋友们起立,让我们一起去隔壁班看看有没有伤心、生气的小朋友一起把他们变成开心娃娃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幼儿自己应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收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动手制作可以看出,幼儿对各种表情掌握的很好,对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4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 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 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1、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2、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3、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4、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5、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反思:

  这次心理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但活动中不足的是没有准备看病的用具,若能给幼儿看一些医用材料,如,棉签,纱布,口罩,听诊器等,幼儿会更感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5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 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3、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4、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5、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6、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7、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反思:

  这次心理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但活动中不足的是没有准备看病的用具,若能给幼儿看一些医用材料,如,棉签,纱布,口罩,听诊器等,幼儿会更感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6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动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

  2、勇敢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玩具大小各一个到两个。(如没有可用塑封过的动物图片代替)

  2、每个小朋友妈妈的单人照片一张;“开火车”、“摇篮曲”音乐磁带,小孩哭声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1、游戏“开火车”进活动室。

  2、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玩具玩。

  3、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抱着玩具休息一会儿。

  二、认识妈妈和宝宝。

  (音乐中断,传出一阵哭声)

  师、咦?谁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宝宝在哭(老师从录音机后面拿出猴宝宝)。猴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妈妈是谁呀?哦,是大猴,猴妈妈在哪里呢?小朋友帮找一找好吗?(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宝宝的妈妈是大猴,猴宝宝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动物?是妈妈还是宝宝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自己观察、比较)

  小结:妈妈大,宝宝小。

  三、游戏“找妈妈”。

  1、引导幼儿帮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2、展示幼儿妈妈的相片,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妈妈。

  3、共同欢呼“找到妈妈了”。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妈妈。(妈妈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幼儿)

  4、让幼儿对着相片跟妈妈说一句话,如“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等。

  四、延伸活动。

  让幼儿拿妈妈的相片向在座老师介绍妈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情境化的游戏来串联,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关心和尊敬妈妈的情感。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7

  活动设计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表现在哪里?

  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么办?

  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知道学习时面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

  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

  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提问:xx妈妈说了什么?为什么学本领时不抱怨,不放弃也很勇敢?

  4、小结:现在我们是大班的孩子了,要学习新的本领,将来上小学学习更多更高的本领,遇到困难时有信心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勇敢地面对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克服它,做个勇敢的孩子,你们有信心吗?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8

  活动目标:

  1、懂得保持好心情是一件快乐的事。

  2、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活动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电视机外框、布偶一个、小兔指偶、小兔生病图一幅、各种操作材料

  重难点:

  学会用各种方法关心他人,并懂得要保持好心情。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昨天回家你们有没有看天气预报呀?好,今天又到了播报天气预报的时候了,谁来报报今天的天气预报。

  2、 森林里有个电视台,那里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你们想不想听呀?

  (师操作布偶)

  二、 分析推理

  1、猴子和熊猫的心情是晴天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呀?那么,小兔子的心情是雨天又告诉我们什么呀?

  2、你们猜猜小兔子为什么不开心?

  3、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原因,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兔子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不开心?

  4、噢,原来小兔子是生病了才不开心的,那么,我们想个好办法怎样让小兔子开心起来?(互相讨论)小结:小兔子听了我们小朋友的话,它的病好多了,心情也变得开心起来了,它说谢谢我们小朋友。

  三、 经验迁移

  1、动物生病了会不开心,我们人遇到一些事情也会不开心,现在我们来问问你的好朋友他有过不开心吗?为什么不开心?

  2、你们的好朋友有这么多的不开心,那么不开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人的身体是不好的,影响身体健康;做不好事情)对了,那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让你的`朋友开心起来。

  3、刚才你们帮好朋友想了很多开心的办法,现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有吸管、绳子、纸、橡皮泥等)你们等会儿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做一样让你好朋友开心的东西,然后送给他,让他快乐起来,好不好?(想好了可以去拿了)

  活动反思:

  该节课程是个完整的教案,拿到教案后我做了些许修改:首先引出哭脸和笑脸,告诉孩子笑脸和哭脸分别表示人们的两个情绪:开心和难过。让孩子初步感知人们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了解有这种情绪都是非常正常的。其次引出什么时候会哭,会难过,并告诉孩子们如果哭了难过了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生病,做不好事情,很郁闷)。让孩子通过图片了解不好的情绪会带来那么多负面的影响。接着告诉孩子们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近期不是特别开心,可以用些什么办法来帮助她。最后把办法都画在树叶上,并黏贴在心情树上。环节间还是有一定的小结语,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经验积累。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9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市德育科的要求,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我校将积极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培训背景: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与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教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自己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持。

  二、培训目的和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5.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6.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6.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7.教师心态培养

  8.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及自己调节

  四、培训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座

  2.本校参加培训教师分组讨论

  3.个别辅导

  五、培训流程:

  (一)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二)骨干教师讲座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讲座的安排、布置,由政教处负债。

  (三)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四)开设”心育”课

  我们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齐、上好心理活动课,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指导和行为训练,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心理咨询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学校准备利用“心理咨询室”、校广播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接触心理烦恼、困惑、焦虑。

  (六)培训后跟踪

  首先进行培训后评估、提供培训评估报告,并提交讲师建议。制定跟踪计划,促进成果转换。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0

  一、目的意义

  (一)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心理问题给居民健康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促进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心理健康重建。

  (三)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以维护稳定为前提,根据个人及社会心理疏导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二)以分类疏导为重点,针对受助者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三)以共建共享为落脚,促进全市建立科学、完备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服务网络。

  三、组织机构及专业队伍

  成立天心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天心区卫健局为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整合各类精神卫生资源,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疾控中心为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指导机构,负责建立、完善全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和机制。明确湖南荣军医院和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天心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技术实施和支持机构,负责社会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具体实施。

  湖南荣军医院和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及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心理危机干预队。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由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组成,至少由2人组成,有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

  (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心理危机干预队。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

  四、工作内容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以报纸、电视主流媒体为主要阵地,结合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确定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为我区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挂靠单位,建立规范、科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机制,安排专业人员,严格做好服务热线的值班值守,确保服务效果。逐步建立以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主要负责、街道社区共同参与、社会心理辅助机构广泛参与的热线服务联合模式,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利积极理咨询服务热线,发挥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对咨询者的心理(精神)障碍问题尽早开展干预,帮助咨询者解决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婚姻、亲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

  (三)积极推进多层级心理健康互助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市级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挂靠机构与省市心理诊疗和干预专业机构、街道(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村)建立互助协作、双向转介机制。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服务依托机构通过宣传和咨询服务,了解重点人群、特殊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单个极端心理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和转介,尽早尽快干预,有效防止和避免心理问题极端事件发生。

  (四)积极开展特殊人群心理咨询与干预服务项目试点。充分发挥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行业及社会力量,依托市级医院先行先试,针对失独失能家庭、老年人及特殊群体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志愿服务。建立兼具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及社会工作经验的'医院志愿服务组织,挖掘社会潜在资源,服务特殊群体、病患群体,构建和谐医疗、和谐社会,为全市社会心理疏导服务提供工作经验和实用模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坚持按照“市级主导、区县参与、分级推进、联合管理”,将社会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级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统筹协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摸清情况,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辖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做好相关任务的组织部署和配合实施。

  (二)加大投入,有序推进。加大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和扶持该项工作开展。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的财政保障,调整优化经费安排及支出结构,对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给予适当倾斜。区级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各街道及有关单位的绩效考核或工作评价,适时通报和考核。

  (三)加强交流,动态管理。各有关单位要主动与其他先行先试城市、具有类似经验的地区沟通联系,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调整、充实、挖掘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内容、形式及指标体系,将工作做深、做细,不断促进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根据《高台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镇属各单位协作,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底,全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心理服务工作机制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进一步下降。主要工作指标:

  1.在镇、社区(村)综治中心,全部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在社区(村)已建成的党群睦邻中心均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3.积极培育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各社区(村)要指导辖区内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为辖区内独居老人开通心理援助服务平台。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1.建立镇社会心理服务站。邀请县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全镇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工作,在镇综治中心或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建立城关镇社会心理服务站,为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测量、心理疏导等服务,探索提供心理释压、减压体验等体验式心理服务项目。(由镇综治中心牵头,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实施)

  2.建立社区(村)心理咨询室。各社会(村)要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社区(村)综治中心或综合服务场所,建立社区(村)心理咨询室,重点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人员及时开展心理干预。(由镇综治中心牵头,各社区、村负责实施)

  3.分类推进企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辖区内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企业、“两新组织”可依托单位工会组织,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为企业职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或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由镇总工会牵头,各企业工会负责实施)

  (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其为社区居民有针对性地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他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由镇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服务中心及各社区、村负责实施)

  2.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要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支持心理咨询人员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普知识宣传,为有心理问题的人群提供心理帮助、心理支持、心理教育等服务。同时,依托各类志愿服务机构向社会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中小学心理教师、具有心理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人员等加入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探索支持引导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定期对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培训,健全志愿服务奖励表彰机制,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推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有序发展。(由镇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服务中心及各社区、村负责实施)

  3.健全行业组织并加强管理。要加强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将有关资料立卷归档,妥善保管,防范因违反行业标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要协调督促建立社会心理健康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心理健康志愿组织的合作机制,形成连续性的服务链条,实现共同发展。(由镇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服务中心及各社区、村负责实施)

  (三)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

  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派出所、民政办、残联、综治中心、各社区(村)等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加强多渠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确认、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依法开展案(事)件处置,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均达到80%以上。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建立由社区(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社区民警、民政专干、助残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基层人员组成的个案管理团队,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做好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全面落实民政部等4部门《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开办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机构,使居家患者在社区参与康复率达到60%以上。(由镇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服务中心及各社区、村负责实施)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月底前)。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市、县试点工作要求,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9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开展普遍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三)巩固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底)。不断巩固省、市、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成果,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明显缓解。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机关、各社区(村)要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城关、健康城关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订工作计划,在完成上级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自选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抓好组织实施。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党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建立保障机制。镇综治中心要协调相关单位,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要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危机干预及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平安城关建设考评体系。镇属各单位及社区(村)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三)优化经费保障。要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经费支持,鼓励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开拓公益性服务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为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督导评估。镇综治中心、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要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工作进度。对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完成不到位的,及时要求整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要做好迎接20xx年10月底前,省委政法委和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开展的综合评估工作。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2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龙渊街道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保障机制

  1、建立心理疏导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组建心理咨询团队

  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以“定向结对”方式,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关爱行动”;组建志愿者队伍并进行培训,建立服务“台账”;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活动、亲情关爱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具体如下:

  (一)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思路。通过心理咨询有的`放矢地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社区矫正人员心理测评和干预专项工作,防止发生极端事件。

  (二)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创新,对现有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强化监督考核,为有效的综合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鼓励协警、综治维稳等工作人员参加心理专业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培训心理辅导员,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卫生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为心理服务工作全面开展提供充分人才保障。二是设立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三级筛查治理、管理服务体系,有效实施专业治疗与服务。三是在部门、街道、村(社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体验,印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并以宣传纸、黑板报、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思想上敬畏法律、行动上践行法治的良好社会心理,实现社会心理和法治教育常态化。

  (三)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街道、村(社区)全年工作中,统一部署、落实和考核。

  (四)注重特殊人群心理干预和风险评估,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全力做好心理疏导、解压减负、科学引导等工作,努力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奠定社会平安稳定坚实基础。

  (五)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心理健康辅导、不良行为校正、亲情沟通交流、安全自护训练等方面的活动。

  三、方法和途径

  通过宣传、专家授课,志愿者服务等让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在服务主体上,不仅仅是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还让民宗、妇联、教育、扶贫等部门参与进来,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部署,扩大了服务主体范围,特别是把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紧密结合,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省、市层层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按照省、市部署安排,我区被确定为南通市唯一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根据国家卫健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卫疾控发〔20xx〕44号)、省卫生计生委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卫疾控〔20xx〕11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寻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可行和扎实有效的方法路子。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底,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通州、健康通州建设。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基本杜绝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具体工作指标包括:

  1.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城区、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60%以上。

  2.依托村(居)综治中心等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村(居)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村(居)为单位,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到80%以上。

  3.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4.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5.加强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和严重精神障碍综合服务。对60%以上的特殊人群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以上。

  6.利用各种资源,建立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5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1.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等要求,依托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综治中心或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安排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所,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基层综治中心等要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作用,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掌握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及突发事件的苗头。在村(居)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对居民摸排各类矛盾问题,及时疏导化解。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伤害妇女,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要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管理小组,结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和自愿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促进社会融入,对有劳动能力者积极提供就业引导,提升其适应环境、重返社会的能力。

  2.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前教育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关注和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保持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开展以学前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教育体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现有经费渠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密切与村(居)联动,及时了解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以及沾染毒品等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要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要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

  文明办协调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作用,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村(居)、学校等基层心理咨询站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将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范围。

  3.健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鼓励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依托本单位党团、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规模较小企业和单位可通过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形式,对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公益讲座,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己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必要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治疗。公安、司法、信访、残联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在公安监管场所、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司法所、社区矫正场所、救助管理站、信访接待场所等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每年至少1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

  4.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鼓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要探索支持、引导、培育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并研究制订管理、规范、监督、评估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相关措施,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村(居)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要加大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提升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服务能力和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

  5.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区卫生健康等部门要整合现有资源,支持区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怀。区第二人民医院要开设心理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提高抑郁、焦虑、老年痴呆、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工作中。鼓励中医院设中医心理等科室,支持中医医师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心理健康诊疗、咨询和干预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推广老年痴呆适宜防治技术。鼓励医疗联合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便捷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6.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服务平台。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具备条件的社会服务机构,通过热线、网络、公众号等建立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平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扩大心理援助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和利用率。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组织开展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在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7.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区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等,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识和科普知识,每年至少开展6次,并告知公众心理服务获取途径。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居)、进机关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各村(居)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志愿者定期参加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

  8.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镇(街道)要建立健全综治、卫生健康、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为成员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依法开展案(事)件处置,使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均达到80%以上。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建立由村(居)“两委”成员、网格员、精防医生、民警、民政专干、助残员、志愿者等基层人员组成的个案管理团队,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做好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落实民政部等4部门《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开办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机构,使居家患者在社区参与康复率达到6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对5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家属学校(课堂),对患者家属开展护理教育等知识培训,对住院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心理辅导;建立绿色通道,患者在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可通过社区康复机构向医院快速转介。

  (二)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探索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为社区居民有针对性地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

  2.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研究制订吸引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政策,设置相关工作岗位,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和支持心理咨询人员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普知识宣传,为有心理问题人群提供心理帮助、心理支持、心理教育等服务。同时,开展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定期开展督导,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区卫生健康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建设,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增加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通过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提升精神科医师数量和服务水平。综合医院(含中医院)要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心理知识培训,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师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医师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给予技术指导,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4.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向社会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探索支持引导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鼓励和规范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要对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支持其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学校心理教师、心理专业学生等加入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

  5.健全行业组织并加强管理。区委政法委、区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要整合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完善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管理。制定心理服务行业服务规范,加强心理服务行业能力建设,有序开展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摸底调查、行业服务规范实施、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督导等工作,要求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伦理规范。有关部门要注意将有关资料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加强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发挥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的'枢纽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心理健康志愿组织的合作机制,形成连续性的服务链条,实现共同发展。研究制订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等工作制度,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享受财政资金资助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价,逐步将机构服务数量、质量等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底前)。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级试点工作要求,制订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明确工作职责,进行任务分解,召开启动会议,组织培训学习,部署工作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按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落实各项试点工作任务。接受省、市试点工作检查督导,积极抓好改进提高。

  1.到20xx年底,20%以上村(居)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50%中小学、30%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心理辅导室,区第二人民医院开设心理门诊。所有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实施两项以上社会心理服务特色工作。

  2.到20xx年底,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快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3.到20xx年底,全面完成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任务和工作指标。

  (三)评审阶段(20xx年底前)。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评价,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级试点工作评估。

  (四)巩固阶段(20xx年1月起)。不断巩固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成果,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缓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通州、健康通州、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建立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参与,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政法委、卫生健康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试点工作,牵头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委员会,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部门各行业要加强本部门本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导,做好本部门本行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工作。政法委要将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卫生健康部门要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宣传、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各类文化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部门负责健全各级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完善系统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警务任务前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织开展被监管人员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引导与管理城镇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财政部门加大心理健康服务投入并监督使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研究制订体现心理健康服务技术劳务价值的相关政策措施。市场监管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有关主管部门提请,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等组织负责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对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加强部门间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

  (三)有力政策扶持。研究制订体现心理健康服务技术劳务价值的相关政策措施,增加岗位吸引力,调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培育发展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健康志愿组织,为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心理自助平台等,通过网络平台向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民政、卫生健康、政法委等部门根据居民需求,确定适宜社会组织参与的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科普宣传、心理疏导等服务。将心理健康相关机构纳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以心理健康服务为工作重点的社会组织。

  (四)落实经费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探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五)强化督导评估。政法委、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多部门联合督导,对于工作完成差、重视不足、未按照财政有关规定使用经费的,要求限期整改。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4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悦纳自己、调控自己、实现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二)基本原则

  我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面性原则。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差异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5、保密性原则。对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决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要进行保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己教育能力,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适应升学择业、生活、社会等。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己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活动计划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今年暑期重点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1)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3)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开设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的辅导。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定期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4、建立测试档案:对新生入学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测试档案,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和热线电话,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和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单纯地重视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年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在校报开设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教子的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在学校日常工作中,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学校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设,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继续健全、完善心理辅导室,配备设施,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书籍,使心理辅导室漂亮、温馨。校橱窗设心理健康园地“心理健康园地”,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时时刻刻接受着健康的熏陶,学校心理环境谐和、真诚、奋进,孕育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

  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

  一月:召开心理研讨会

  二月:各班设心理委员

  召开心理委员培训班

  三月:制定学年心理键康教育学年计划

  召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

  四月:学生心理调查

  五月:心理咨询室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六月:xx老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七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八月: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

  九月:xx老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月: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十一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十二月:心理健康教育年终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5

  一、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积极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我县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社会心理疏导,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要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古浪的重要内容,作为预测预警预防公共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从深化健康古浪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促进群众心理健康责任,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实现健康甘肃、平安甘肃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健康古浪、平安古浪建设战略部署,强化政府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自己管理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党政领导,共同参与。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

  ——立足县情,循序渐进。从我县基本县情和实际出发,将满足群众需求与长远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分类指导,规范发展。坚持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和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满足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基本目标

  第一阶段(20xx年—20xx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托幼机构、学校、社区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快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网格化管理和签约服务制度,网格化管理和签约服务率达95%,90%以上的肇事肇祸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服务;三级医院均开设精神卫生科或心理咨询室,全县至少有一所医疗保健机构设有精神卫生科或心理咨询室,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第二阶段(20xx年—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符合县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显著下降,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缓解。

  三、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

  (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宣传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在充分运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要广泛运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弘扬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文广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电影电视、动漫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多种形式的文化影视影像作品,倡导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各类媒体在报道心理健康知识与相关事件中,要注重科学性、适度性和稳定性,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有意识地预防不良心态,保持内心平和。(县卫计局、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帮助公民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更好地进行人生选择,发展自身潜能,解决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婚姻、亲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促进和谐生活,提升幸福感。倡导大众科学认识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贯穿终生,逐步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引导心理异常人群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主动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心理疾病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县卫计局负责)

  (三)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将心理危机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和演练。依托综治办,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做好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开展有序、高效的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重视自杀预防。在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依托各地心理援助专业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心理援助热线,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县卫计局牵头,县综治办、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一)普遍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己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各部门分别负责)

  (二)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关注和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保持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儿童感受到尊重和接纳。特殊教育机构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共青团等组织要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己情绪调适能力,尤其要关心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遭受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县教育局牵头,县民政局、团县委、县残联、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关街道工委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办、妇联、残联和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基层残疾人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扩展老年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人生病住院、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及时关心看望。加强对孕产期、更年期等特定时期妇女的心理关怀,对遭受家庭暴力等心理创伤的妇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加强对流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鼓励婚姻登记机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等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发挥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专职委员、助残社会组织作用,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心理疏导、康复经验交流等服务。通过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邻里守望”等群众性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帮助。护理院、养老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康复机构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县民政局、县卫计局、省妇联、县残联、县老龄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注重运用社会公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等,做好特殊人群社会心理预警、相关信息采集、重点摸排等工作,加强与特殊人群的沟通了解,及时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筑牢预防违法犯罪的“社会心理防线”。综治、公安、司法、民政、卫计等部门要高度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要把社会情绪、社会心态等情况作为社会治安形势整体研判,动态监测的重点内容,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对有关问题提出整办建议,及时消除化解影响公共安全的矛盾纠纷,在服务管理中消除和减少群众的负面情绪,降低社会风险,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县综治办牵头,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卫计局、县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

  (五)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各级综治、公安、民政、司法、卫计、残联等单位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渠道开展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服务。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逐步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做好贫困患者的社会救助工作。探索“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康复模式,推进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的有效衔接。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县民政局与卫计部门配合,依托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1所以上基层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扶持社会组织,动员专业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志愿者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逐步实现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康复全覆盖。(县综治办、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县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托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或计生办),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公安、司法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普遍设立心理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训练等服务。(各部门分别负责)

  (二)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协调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矫治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为贫困弱势群体和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确保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场地、有设施、有保障。(县综治办、县民政局、县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机构的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要加大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工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卫计等部门要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每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任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提高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其它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要建立多学科、中西医结合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县妇计中心要为妇女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心理疾病的筛查与转诊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心理学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师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探索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评估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逐步将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纳入儿童保健服务。监管场所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被监管人员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供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县卫计局牵头,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部门要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积极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医学、教育、康复、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要加强心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依托具有资质和良好声誉的医疗机构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实践督导体系。(县教育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计局、县科协配合)

  (二)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有序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管理,允许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参与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工作,改进鉴定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员加强规范管理,并将其信息登记上网,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加强监督管理。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重视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医疗机构引进临床与咨询心理、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加强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医务社会工作者等综合服务团队建设。积极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各部门、各行业对所属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培训、继续教育及规范管理,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定期进行考评。(县人社局牵头,县卫计局配合,各部门分别负责)

  (三)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岗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将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根据行业特点分类制定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要注重体现心理治疗服务的技术劳务价值。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帮助专业人才实现自己成长和能力提升。鼓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并热心大众心理健康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等志愿服务。(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充分发挥各级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心理卫生协会)作用,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依托专家组和行业组织,制订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等工作制度,建立省级和区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管理体系,将相关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各类心理健康机构服务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要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单位。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心理卫生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违规者惩戒和退出建议。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发挥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作用,加强心理健康学术交流、培训、科学研究等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发展。(县卫计局牵头,县民政局、县科协等相关部门配合)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城关街道)党委(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卫生计生牵头、综治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各方积极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推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的工作格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部门各行业要做好本部门本行业内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卫生计生部门牵头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制订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及制度建设问题。综治机构做好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并将其纳入综治(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宣传、文广部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各类文化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价格政策。教育部门负责完善心理健康相关学科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健全各级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科技部门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完善系统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警务任务前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织开展被监管人员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引导与管理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财政部门加大心理健康服务投入并监督使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规范管理。工商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有关主管部门提请,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等组织负责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对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管理,研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问题,探索将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机构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快心理健康服务法制化建设。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精神卫生法》和《甘肃省精神卫生条例》,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鼓励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综合试点,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不断改革创新,将实践探索得来的好经验好方法通过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政策等形式固化下来,为其他地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示范引导。(县卫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强化基础保障。要积极落实基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本核算制度与标准规范。要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服务公益性事业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行业监管。以规范心理健康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实行属地化管理,规范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日常监管。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心理卫生协会)要定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示范单位、实践基地建设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对不符合行业规范,服务质量差,违反伦理的机构应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警告、责令整改,甚至吊销从业资格。(县卫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六)加强心理健康相关科学研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展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及应用。针对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点心理疾病,开展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研究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推广应用效果明确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鼓励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为基础的心理健康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实证研究,促进中医心理学理论和临床服务规范发展。(县科技局牵头,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科协等相关部门配合)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按照《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法律规划政策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预防为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探索总结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可行和扎实有效的方法路子。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上级要求,20xx年底前,建立健全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创建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事件明显下降。具体工作指标包括:

  1.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60%。

  2.依托镇村、社区等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镇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到80%以上。

  3.80%以上的中小学要设立心理辅导室,100%高等院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4.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5.加强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和严重精神障碍综合服务。对60%以上的特殊人群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以上。

  6.利用各种资源,建立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科门诊。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大众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使“每个人都是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幸福生活离不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造福个人、造福家庭、造福社会”、“心身同健康”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开通心理健康节目或专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认真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全区所有乡镇、社区、村设立健康教育活动室,主动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鼓励引导志愿者积极参加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

  (二)掌握社区居民心理需求并提供针对性服务

  由区政法委负责,区乡两级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临河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设在区政法委,乡镇、社区、村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场所,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各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要建立社会心态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将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治安形势研判、动态监测的.重点内容,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疏导社会不良心态,防范、化解和降低社会风险。在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网格管理人员会同政法、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人员,对辖区居民摸排各类矛盾问题,并进行及时疏导化解。充分发挥心理学研究会等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心理服务工作者在矫治帮扶、心理疏导等方面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鼓励婚姻登记机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等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对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鼓励各地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服务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为空巢、丧偶、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家庭暴力妇女,流动、留守儿童,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三)普遍开展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好经费保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师生自己情绪调适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学前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以学生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校要设置心理辅导室,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杀预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等。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聋哑、智障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针对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情况的学生,各级各类学校要密切与社区联动,及时了解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学校除提供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与家庭、社区携手,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各级各类学校要给合本校师生特点,对教师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评估,根据心理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

  (四)积极开展职员工心理健康服务

  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和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措施。20xx年底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或辅导室,20xx年上半年所有企业、新经济组织开设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并依托党团、工会、人力资源、医务室等建设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形式,对员工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定期举办自己成长、婚姻家庭、亲子关系、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公益讲座,提升员工自尊自信水平,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己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必要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治疗。

  (五)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区政法、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要高度关注流浪乞讨人员、“三无”人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发生。20xx年底,区政法委要根据行业特点,在社区矫正中心等设立心理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训练等服务。依托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举办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培训班,加快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基层综合管理小组的作用,结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健全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利用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优势,有效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掌握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及突发事件苗头,制定分级管理疏导方案,消除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对有劳动能力者积极提供就业引导,提升其适应环境、重返社会的能力。

  (六)推进心理危机人群的干预服务

  依托精神卫生中心12320心理援助热线,妇联12338服务热线等,广泛开展心理援助线上服务。重视加强心理援助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公众号等提供公益服务。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扩大心理援助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和利用率。20xx年上半年成立辖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每年开展专项培训和演练。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组织开展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在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七)为心理行为问题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0xx年底,区人民医院要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测评服务,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xx年底前全部开展身体疾病患者心理测评服务,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有需求的签约家庭开展心理疏导。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孕前检查、产后访视、孕妇课堂、儿童保健等工作中。

  (八)促进常见精神障碍人群心理治疗服务

  20xx年底,区人民医院要设立心身医学科或心理科,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心理知识培训,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加强临床心理学科建设,开设心理治疗门诊,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指导其每年两次在乡镇、社区、村开展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科普宣传,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随访管理,推广老年痴呆适宜防治技术。

  (九)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服务

  20xx年底前,政法、卫健、公安、民政、残联、乡镇、街道办等单位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20xx年底,全区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均达到80%以上。民政、人社等部门要做好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使贫困患者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均不超过10%。认真落实国家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开办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机构,为居家患者提供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等多种康复服务,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对5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辖区所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家属学校(课堂),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开展护理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对住院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心理辅导,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康复评估,经患者和监护人同意后可由医院转介到相应的社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和心理疏导服务;20xx年底之前,建立绿色通道,患者在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可通过社区康复机构向医院快速转介。

  (十)加强各类心理服务机构建设

  区、乡镇、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卫生室、村(居)民委员会要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或安排专门场所供有关社会组织入驻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各级综治中心及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信访接待场所等要加大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建设力度,选择相对安静且方便进出的房间作为心理咨询室,有专业人员提供服务。心理咨询室环境布置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配备咨询椅或沙发等基本设施。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心理咨询室功能区域和相关配置,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心理测评系统等工具,沙盘类、绘画类辅助器材,放松类、自助类器材等。

  (十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各部门、各行业要采取招聘心理学专业人才,或通过对现有工会干部、医务室医生、社会工作者、网格员等进行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培训、选派进修等途径,建立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学校和医疗机构在招录教师、医生时,要适当增加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比例。20xx年下半年,所有中小学校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xx年下半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纳入当地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并进行考核,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服务意识和能力。20xx年底,区卫健委牵头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组,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区政法委要引导和发动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心理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医务人员、高校心理教师、心理专业学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加入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各部门、各行业要加强对所属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及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要求,定期进行考评,严格实施奖惩。

  (十二)多途径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培育发展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健康志愿组织,为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鼓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服务。20xx年底,我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全人群覆盖的网络平台。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心理自助平台、移动心理服务应用程序等,通过网络平台向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区政法委、民政等部门要根据居民需求,确定适宜社会组织参与的项目,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科普宣传、心理疏导等服务。优先将心理健康相关机构纳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以心理健康服务为工作重点的社会组织。对于登记注册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组织,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加强管理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

  (十三)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服务

  区政法委、人社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辖区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引导和支持行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20xx年底前完成对辖区现有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摸底调查;研究制定规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政策措施,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开展培训、继续教育和检查督导,要求其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伦理道德规范。利用行业组织形成行业共识、规范自律,建立健全基层心理健康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合作机制,形成连续性的服务链条,实现共同发展。制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等工作制度,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价,并适时将机构服务数量、质量等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加大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区、乡两级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保证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宣传、培训、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性服务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效落实。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2-2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12-13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活动方案12-13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精选27篇)12-07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通用9篇)12-05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方案(精选15篇)05-20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1篇)12-06

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06-30

幼儿园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方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