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15 11:40:24 少烁 方案 我要投稿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1

  一、创建目标

  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二、创建原则

  (一)党政主导。党委政府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书记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三、创建申报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平江特色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四、创建内容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粮食局)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粮食局)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融媒体中心、公安局)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五、创建步骤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xx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xx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30日)。20xx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六、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平江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粮食局、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金融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尹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政府年度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按照快投快补、少投少补的原则对示范村给予奖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乡贤资本等积极参与。县直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示范村创建依规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严禁新增村级不良债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村,保障好示范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指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用于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实行半月简报、月调度、两月讲评、季度召开一次现场督战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任用和综合绩效、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未达到创建目标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对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涉嫌贪污等问题的,移交县纪委监委立案处理。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2

  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户外、由屋内到屋外”的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做好户内整治与户外整治同步推进、村庄风貌与精神面貌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农村“七乱”问题,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绩效目标

  该项目受益村数5个,受益户数469户,受益人数1256人。通过实施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渭源县农业农村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莲峰镇、锹峪镇、上湾镇、麻家集镇、清源镇。

  (三)建设地点:莲峰镇团结村、锹峪镇贯子口村、上湾镇上湾村、麻家集镇袁家河村、清源镇张家湾村。

  (四)建设时限:20xx年6月至9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建设内容:

  1.上湾村:总投资30万元,结合上湾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情实际,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建道路排水渠780米,毛石护坡70米。

  2.张家湾村:总投资30万元,对清源镇张家湾村徐家庙社道路沿线农户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5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房前绿化2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3.贯子口村:总投资30万元,整治断壁残垣28米,投资2.1万元;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560米,投资9.36万元;村内传统建筑修复保护2365㎡,投资9.46万元;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150平方米,投资9.08万元。

  4.团结村:总投资30万元,新建掌子社、后庄社晾晒场各一处,共计16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新建30平方米垃圾池两座,投资6万元;徐家堡至水泉社道路两侧覆土4公里,投资4万元;清运村内垃圾约100顿,投资1万元;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2.5万元;购置240L铁质垃圾桶74个,投资3.7万元。

  5.袁家河村:总投资30万元,对村级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修建护坡185米。

  三、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20xx年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二)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0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制定和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及前期公告公示、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于7月全面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项目建设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9月)。项目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同时各乡镇做好项目自验、审计、竣工报账和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改善469户1256人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二)生态效益指标:有效解决了农村“七乱”问题,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三)群众满意度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内容符合发展实际需求和群众发展意愿。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公示公告、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项目建成后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全面落实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思路,结合村情民意和资源优势,着力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治理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等乡村振兴重大工程,将全村建设成为“经济强、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实施范围

  翟家河乡程家河村

  三、实施期限

  20xx至20xx年

  四、目标要求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围绕水、电、路、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统筹规划,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所有自然村道路畅通,硬化和砂砾铺设率达到90%。自来水、小电井及大口窖的使用率达100%,且水量保证、水质达标。供电质量安全稳定,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对20xx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善后续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窑洞房屋居住安全率达95%,美丽庭院示范户达100户。广播、电视、光纤宽带网络通村入户,信号通畅。有文化交流场所、快递物流网点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功能完备,常年保持整洁有序,无柴草乱堆乱放、危旧房屋、棚圈乱搭乱建等现象。垃圾桶、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收集、清运设备配置合理,做到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户厕改造实施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村部建成高标准化水冲式厕所。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小学、有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建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建有具备办公议事、活动组织、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技能等学习培训,带动群众自主创业致富的.能力。

  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有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等政策宣传教育场所,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精神面貌好。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民风淳朴、文明和谐,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

  五、重点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方面:计划新修柏油路张沟至刘家塔山3.6㎞;阜桐路沿线群众进户路进行硬化,铺设路沿石;程家河村居民点群众出行道路及活动场所硬化;维修加固九家掌、赵家掌进组道路路面,两边排水渠进行提质改造;对阜桐公路沿线3公里排水渠护坡进行加固;解决村部、居民点、公路排水难问题,包括程家河村居民点周边铺设雨水管网70米,安装90涵管、土方填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安装栅栏;清理“三堆”、并为公路沿线居住集中的农户购置布设柴草屋、垃圾桶,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拆除废旧房屋、封堵废弃窑洞等。

  2、富民产业培育。在程家河村规模种植饲草玉米,20xx年计划种植1350亩,引进饲草收购加工企业在程家河村落地建设基地,实现就近集中收购加工,减少群众运输成本。继续发展养殖产业,引进陇东黑山羊进行试点养殖,积极衔接合作社实现配种、防疫、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并在原有养殖基础上,继续扩大散户养殖规模。村集体收入争取达到10万元以上。

  3、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提升公共服务总体水平的要求,建设户外文体活动场所1处,配套基础设施附属工程。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卫生所、爱心发屋等公共服务中心平稳运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4、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墙、文化广场、学校等场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方针政策,新建“1+1+3”乡村治理展厅、文化长廊,评选先进典型,表彰致富带头人、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增加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我们将按照“1+1+3”乡村治理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依托一支“红蜜蜂”党员服务队引导,推进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四个一”(一广场:法治宣传广场;一平台:利用数字乡村平台,进行矛盾调解申诉、法律知识宣传等;一辆车:将中国联通庆阳分公司捐赠的“红蜜蜂”服务车设置为“流动调解庭”,将矛盾调解服务开展到田间地头;一诊所:每村建设法律服务诊所,聘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将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组建“四会”(百姓说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开展村民自治管理,引导群众积极破陈规旧习,厚植文明乡风;建设“四个一”( 一礼堂:道德文化大礼堂,一超市:“红蜜蜂”爱心积分超市,一队伍:草根文艺宣传队,一展厅:乡村治理展厅)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铸魂。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由程家河村包村领导负总责,各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协同合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今年核心工作任务来抓,村上按照乡上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规划协调、宣传鼓动,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实施。

  (二)健全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实行创建工作专项制,精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项目,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发挥乡贤人才作用。二是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事村管等方式,加强村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三)强化宣传。利用各乡村组微信群、翟家河乡官方抖音、快手、乡村大喇叭和主题党日、群众会等机会持续深入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形成全村共同关注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4

  一、示范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韩庄村现有人口231户,707人,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总耕地面积1076亩,人均1.5亩,区划面积0.66平方公里,村内以韩姓和辛姓为主,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大蒜、辣椒、特色蔬菜、林果种植为主。

  (二)基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韩庄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示范村东临济徐高速连接线,直通济南、徐州等城市,向北沿G105可直达曲阜机场和济宁市区,向南2公里是正在建设的枣菏高速,名副其实的金乡县东大门。老万福河贯穿高河街道境内,位于示范村北部,是京杭运河的重要支线航道之一,目前已复航。

  2、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示范村硬化主街道2200米,小街巷3000米,共计14300平方米,村级8条主干道和28条小街巷已全面实现硬化,实现村庄绿化面积10000余平方,示范村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等必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示范村发展深度。

  二、示范创建内容

  (一)基本思路

  以“五个振兴”为内涵,合理规划推进示范村建设。合理规划是前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创建目标

  一是环境生态更加宜居,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电视、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基本形成了大蒜辣椒标准化种植生产体系以及产加销、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四是乡村旅游更加丰富,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

  (三)创建模式

  按照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建设,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四)实施路径

  1、实施产业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韩庄村重点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农业绿色化战略、农业适度规模化战略、产业融合化战略,打造金东田园农产品品牌;壮大特色采摘休闲农业,建设集游玩、科普文化、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摘园。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采摘、果树认领、垂钓比赛等等,充分发挥果园的经济、观赏、体验、休闲、科教价值。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家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让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业附加值,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2、实施文化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核心灵魂。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家庭崇尚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韩庄村集中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十大孝星”、“好婆婆、好媳妇”和“最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带动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倡导实施“半小时工程”,即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倡导每天抽出半小时打扫庭院内外卫生、布置家庭居室、搞好家庭净化美化,做到“五勤五不”,引导村民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改变家庭脏乱差现象,树立良好生活习俗,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实施人才振兴,培养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韩庄村实施“新乡贤”、创业能人返村创业和工作,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优化人员年龄结构,锻炼后备人才,让后备干部实际参与新农村建设、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党员公益服务等工作。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让群众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每年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

  4、实施生态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撑。韩庄村位置处于金平湖水利风景区与东沟河夹角地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内共有大小坑塘5个,水域面积约15400余平方米,韩庄村聘请专业团队,依照“人水相依、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设计了自东沟河向西,经辛庄自然村东侧,环绕整个韩庄的`高标准水系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村庄更美,环境更优,水更清。

  5、实施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韩庄村党支部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为民排忧解困、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村党支部班子以上率下,认真按照“一好三办六问”的“1306”工作法,扎实开展“村干部轮流坐班”、“民事代办”等工作,采取定点值班、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群众代办事项办结率在90%以上,“大事小事找干部”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

  三、重点支撑项目

  1、金东田园项目。金东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以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建设内容主要有“玻璃智能温室”、“薄膜连栋智能温室”、开心农场、百果园、儿童科普教育及拓展基地等八大部分,总面积约32亩。通过温室智能化操作,可实现温度、湿度及水肥一体化运作,种植车厘子、树莓、火龙果、百香果、立体无土栽培草莓等高端蔬果20余种、3000余棵,可容纳约80人同时进行采摘。

  2、开心农场项目。开心农场项目,占地16亩,将农田划分66平方米的小块为单位,每一单位向种植者出租,每年租金1000元,由开发商专人协助管理,可向种植者提供浇水、除草、施肥、平整土地等环节服务。

  3、金平湖百果园项目。百果园位于韩庄村金平湖风景区沿岸,比邻金平湖湿地公园,紧邻济徐高速连接线,总占地面积2300多亩,计划开发1000亩。园区风景宜人,土地肥沃,既是果树、苗木的理想地段,又是富禽养殖的佳处,更是郊游休闲、避暑修心、强身健体的人间仙境。百果园设计定位为生态观光果园,园区布局以果树为主、国林植物为辅。

  4、金平湖文旅项目。韩庄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举办中国(金乡)油菜花艺术、捷安特自行车拉力赛、山东(金乡)桃花艺术节、金乡民俗小吃艺术节及承办大中型艺术文化活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创建进度

  根据各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特点,示范村将从20xx年开始全面建设:

  (1)20xx年为创建启动年,主要包括领导小组等管理机构构建,示范村项目开工建设;

  (2)20xx年为全面建设完成阶段,全面完成产业融合工程建设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

  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村级集体组织和工商资本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继续落实就业扶贫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二)拓宽用地渠道

  推进农业用地流转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支持示范村内建设单位与示范村所在农村集体组织按照市场运作、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和有效利用,适当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价格补贴,稳定流转关系。

  (三)强化资金支持

  在稳步增加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聚合力、精准度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资本合作、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建立基金等多种形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协同支持示范村建设。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5

  一、基本情况

  仁同坪村位于仁和镇西南部,距县城64公里,距巴陕高速下两出口1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550米,幅员面积8.4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651户2441人,其中稳定脱贫户93户365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2人、边缘易致贫户4户2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3人。村党总支部有党员63名,村社干部12人。全村硬化道路22公里,有堰塘12口,堰渠1条,有标准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大包梁苗圃350亩。

  近年来,仁同坪村在市、县、镇的坚强领导下,以苗圃产业为依托,苗圃种植面积达350亩,成功招引南江县三禾园林有限公司产业园落地,初步建成集樱花、桂花、康养、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围绕“大美仁和、和美善治”总体定位,实现美丽山村与景观农业深度协调、特色民宿与美丽人居有机结合,依托天马山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努力将仁同坪村打造成集观光、康养、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县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和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

  三、建设任务

  (一)推进产业振兴

  1.强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

  改造提升500余亩核桃产业园(新植核桃100亩,丰产培育400余亩),种植优质粮油200亩、有机蔬菜450亩,养殖巴山土鸡5000只、土猪1500余头、稻田养鱼80亩、养虾40亩,发展“四小”产业300余户。培育新型家庭农场4个。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基础

  改造提升产业道路5公里,其中1社0.5公里,3社1公里,4社1.4公里,6社0.6公里,7社1.5公里。

  (二)推进人才振兴

  1.储备干部2人,培育致富带头人5人。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新型经营业主、大学毕业生回村创业,强化激励措施,激发致富带头人带富潜能,努力营造示范带动的良好环境,激发出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热情,并优先推荐致富带头人在村内任职,发挥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的引领作用。

  2.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3.专业技术培训。围绕核桃、黄羊等主导产业布局,组织科技专业人员和核桃、黄羊种养能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通过技能培训,群众掌握实用的核桃、黄羊种养技术,提升群众的致富奔康技能水平。

  (三)推进文化振兴

  1.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仁同坪村红色文化丰富,有苏维埃遗址,有红军战斗战壕,有红色标语。传统农耕文化,极具地方文化特色,下一步将深挖农耕文化,进一步丰富农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留住乡风乡愁。

  2.培育文明村风。利用道德银行,常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孝道之星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家风、家教、家训”活动,积极争创市级文明村,制定并遵守村规民约,完善村文化活动室,培树文明、和谐、团结、淳朴新风尚。

  3.新建农耕文化村史馆。依托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新建面积1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村史馆,集农耕史简介、农耕具展览、古迹遗址、新村新貌等于一体。

  (四)推进生态振兴

  坚持生态宜居发展之路,将仁同坪村打造成集康养、旅游、休闲、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1.村落宜居。垃圾处理:新建垃圾处理场1个,配置垃圾箱20个,配置垃圾运输车辆,实现农户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100%。污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池3个(配套管网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以上。公共厕所:新建标准公共厕所2个。保洁员:选拔配备8名保洁员,实现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100%。安保配套:设置监控3处,安装路灯30盏,新建入村标示牌3处。管网规范:改造村内供水管线5公里。停车场:新建停车场1个。绿化培植:生态修复150亩,村内环境美化100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农业废弃物处置:建设农业废弃物回收站1处,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85%以上。

  2.庭院整洁。卫生厕所:新建农户卫生厕所62户、改造提升卫生厕所300户,实现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庭院环境:农户庭院环境综合整治423户。

  (五)推进组织振兴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扎实抓好“三向”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探索社长由产业发展大户、返乡创业人士担任,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和阵地建设,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健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务村务公开等运行规则,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级治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培养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行为。

  2.加强村级治理。村风民风养成:建立“四级矛盾调处”机制(院户亲情调、村规民约调、支部说事调、司法权威调),充分化解群众矛盾,有效降低信访指数,不断形成“自强创富、感恩奋进”的良好村风、民风。村民自治:不断培育民主意识、提高群众自我治理的能力,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开发公益性岗位:创新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发展思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设置公益性岗位9个,村内保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服务群众。

  四、建设内容及补助标准

  仁和镇仁同坪村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由财政资金、农户自筹资金和业主投入资金为主,预计项目投入资金550.1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452.71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投入资金82.39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预计项目投入资金425.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28.21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2.39万元。

  1.仁同坪村1、3、4、6、7社改造提升产业路5公里,预计项目投入资金310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6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50万元。

  2.樱花园道路整治1公里,预计项目投入50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5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

  3.实施全村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农户卫生厕所62户、改建农户卫生厕所22户,农户安装3格式化粪池163户,预计项目投入65.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3.21万元,农户自筹投入资金32.39万元。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预计项目投入资金98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98万元。

  1.农耕文化村史馆扩面100平方米,预计项目投入资金7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7万元。

  2.新建公共厕所2座,预计项目投入资金1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16万元。

  3.新建垃圾处理中转站1座,配置垃圾箱20个,预计项目投入资金7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75万元。

  (三)产业方面。预计项目投入资金26.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6.5万元。

  1.新植核桃100亩,丰产培育400余亩,预计项目投入资金22.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2.5万元。

  2.新型家庭农场4个。预计项目投入资金4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4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明晰责任,协同推进。成立以雷智同志为组长,张国斌、赵财贸、谢欣霖、刘竞同志为副组长,镇党建办、镇财政所、镇交管办、镇生态环境保护办、镇乡村振兴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仁同坪村村“两委”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乡村振兴办,主要工作职能为创建工作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方案制定、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相关事项,办公室主任由白弥同志担任,赵芳芳、邓鉴文同志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同时,成立仁同坪村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创建工作推进办和仁同坪村项目建设业主委员会,以此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强化引导,合力投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整合、信贷扶持、社会参与”与“基础设施政府投入为主、新居建设农户投入为主、产业发展业主投入为主”的建设机制,实现政府、社会、个人集约化投入,形成推进合力。加大政府投入引导,打捆叠加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能灌溉等各类涉农项目,实行集中投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投入,通过政府奖补引导、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主投入示范村建设。优化金融信贷环境,鼓励信用社、邮储银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各类金融产品,支持新村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新居、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及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新村建设。

  (三)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始终把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深入宣传发动,调动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建设新动力,创新发展新机制。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6

  一、发展目标

  到20xx年底,全县3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与14个乡村振兴市级领导联系村(引领区)同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全县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二、重点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将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到20xx年末达到70%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千方百计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10%以上。

  (二)突出规划引领。以高质量村庄规划为龙头,带动乡村“三生融合”、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因地制宜,把好编制依据、组织审批、技术水平“三关”,提升规划质量,确保可落地、可操作。20xx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三)做强乡村产业。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形成1个及以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品和富民产业。大力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至少有1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或1个县级农民合作社,逐年争创市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省级、国家级示范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到20xx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四)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有条件的村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工程维护。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通信网络水平,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五)抓好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抓好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开展村民集中建房试点。全面深化“首厕过关制”,高质量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任务,打造一批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到20xx年,各村无非正规垃圾集中堆放点,无敞口垃圾池,无露天焚烧垃圾,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每个乡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至少一个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六)深化乡风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最美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婆媳、好邻居等学习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逐步解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现实难题,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建设工作,争创省级以上文明村,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每年至少开展5次以上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每个村有1个标准的农家书屋,每年至少开展1次“三下乡”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庄、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湘妹子能量家园”项目。

  (七)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建设村党支部,不断加强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组建本村乡贤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八)提升公共服务。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现村卫生室产权公有,标准化建设达100%,配备1名以上合格村医,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实施步骤

  示范建设三年行动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

  (一)逐村建立任务清单。20xx年6月底前,各村对照指导标准,强化目标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尊重村情民意,逐村制定示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清单,报县级联点领导审定,县乡村振兴局汇总。

  (二)确定年度项目清单。每年3月底前,各村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实现项目化管理,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形成年度项目清单,经县级联点领导审核后,由县乡村振兴局汇总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定。

  (三)建立专项任务责任清单。每年4月初,按照职责分工,将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县直责任单位应将本行动方案确定的年度任务纳入本单位本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保障实施。

  (四)组织验收。每年12月底前,县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村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对相关单位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对照指导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县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乡村振兴局加强统筹、督促推动、监督检查,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等其他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注重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用。

  (二)整合资源。整合现有资源,统筹科学安排,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国、省、市、县涉农专项资金申报、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安排,以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项目要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三)从严考核。建立“每月调度、双月盘点,季度讲评,年终总结”的调度机制,从严考核督导,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或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解决问题。适时总结提炼特色亮点,推出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创新经验、做法,表彰有关先进个人和单位。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评价范围。对因工作不落实、责任不落实导致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和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7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根据《省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县制度》(湘办〔20xx〕11号)、《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长发〔20xx〕1号)、《中共浏阳市委浏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浏发〔20xx〕9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省级联系领导:

  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第一组长: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市直部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办副主任、市政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常务)、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设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承担浏阳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创建目标

  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当标杆,在壮大乡村产业上当标杆,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当标杆,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上当标杆,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和排头兵。具体在6个方面创示范:

  (一)有效衔接的示范。每个乡镇(街道)打造1个以上乡村振兴重点村。在湘赣边区域大围山片区的张坊镇、大围山镇、小河乡、达浒镇,着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片区。

  (二)产业发展的示范。结合我市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建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做优做精浏东休闲农业发展带、浏南红色文旅产业带、浏西花卉苗木产业带、浏北优质水稻示范带,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基地、一批湘赣边红色乡村体验基地,构建全市“一区、四带、多点”产业布局。

  (三)人居环境的示范。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成果,深化治厕、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风,确保基本实现无害化厕所全覆盖,浏阳河(浏阳段)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Ⅱ类。到20xx年,全面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创建一批“美丽庭院”“美丽屋场”“美丽宜居村庄”,打造集中连线、连片的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区,做到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

  (四)农村改革的示范。在牢牢守住改革底线的前提下,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改革,巩固拓展提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及闲置资产,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五)区域合作的示范。围绕品牌共建、产业共抓、民生共享,在“湘赣红”农业品牌推广、“初心源”文旅合作、教育医疗合作共享等方面重点发力,做到任务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调度常态化,打造湘赣边乡村振兴区域合作典范。

  (六)乡村治理的示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微网格”,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治陋习、树新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设一批“服务零距离、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治安零发案、居民零上访”的“五零”村(社区)。

  三、创建举措

  (一)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争创有效衔接示范区

  1.实施“个十百千”乡村产业工程。依托乡村产业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米、小水果、黑山羊、蜂蜜、油茶、花木、蔬菜、特色水产、乡村旅游、手工制作等10个特色产业,做强100个产业基地,培育1000名产业示范,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乡村长效产业,促进低收入对象产业增收。

  2.推进“15公里就业圈”建设。深入推进“15公里就业圈”建设,加大就业基地(车间)开发力度,统筹用好公益岗位,紧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健康食品、鞭炮烟花、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开展人岗对接,吸纳低收入对象就近就业。搭建“点对点”信息对接平台、“全域化”就业服务平台和“多形式”供需对接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努力稳定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3.打造有效衔接示范片区。在湘赣边区域大围山片区的张坊镇、大围山镇、小河乡、达浒镇,着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片区,依托镇村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擦亮乡村旅游田溪村、农家画室乌石村、农村伞铺椒花村等地域名片,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后劲。

  (二)聚力建强现代乡村产业,争创绿色发展先行区。

  1.坚持绿色先行。放大我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效应,在开展技术应用试验和建设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基础上,依托创建项目和资金优势,加快配套冷链物流,升级改造乡村产业服务中心平台,加速建设农业生产基地监控系统和从田间到家庭餐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完善湘赣边可推广的绿色技术体系、绿色标准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经营体系、绿色政策体系、绿色数字体系等六大“浏阳体系”。

  2.发展品牌产业。突出品牌引领、加工主导、科技支撑、融合发展,推动“一县一特”浏阳茶油、浏阳花木等优势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一镇一业”小型经济圈、“多镇带一”中型经济圈。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助推产业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引导各乡镇(街道)围绕镇域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关联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二品一标”品牌认证,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支持各村(社区)在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特色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镇村在做强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形成“农业+”文化、康养、农村电商等多业态发展态势,打通产销渠道,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3.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将特色产业小镇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平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质建设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推动大瑶、文家市、柏加、社港等省级小镇的`特色产业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可视化”样板。重点培育一批如镇头油茶小镇、大围山水果小镇、白沙古镇、沿溪果蔬小镇、官渡田螺小镇等特色小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城乡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发展后劲充足的浏阳特色产业小镇体系。

  4.建设特色小村庄。积极开展特色小村庄培育创建,重点打造“产业强、文化特、环境美、配套齐、管理优”示范性农业现代化小村庄。通过3年时间的培育,到20xx年底,建设30个以上示范性特色小村庄,其中建设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村庄10个以上。

  (三)聚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争创人居环境样板区

  1.全面提质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进一步优化乡村面貌。全面深化“首厕过关制”,逐步提升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强化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将新建农房全部纳入规划与建房管理。

  2.全域铺开美丽宜居村庄。按照自发、自然、自治“三自”要求和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标准,抓好水、电、路、气、通讯、广电、物流等“七张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高质量、高标准建成至少240个美丽宜居村庄(屋场),力争到20xx年完成1200个美丽宜居村庄目标任务,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引导制定村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管护长效机制,以更加规范、精细、到位的管理,切实提升美丽宜居村庄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管护水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3.全力创建连线连片示范。按照“因地制宜、以点带面、连片推进”的原则,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结合创建长沙市级领导联点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村的契机,全面推动资源聚合,放大综合效益,在“建、改、管”上下功夫,集中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凸出、文化底蕴厚重的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在浏东休闲农业带和浏南荷文公路沿线村,突出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浏阳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线,构建连线连片的乡村风貌示范带(片)。

  4.全程构建村庄运管模式。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申报、建设、验收以及后期的运行管理各环节入手,探索建立全程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对一般性的美丽宜居村庄,支持镇村设置公益性岗位维护日常管理,发动村民自愿参与村庄的后期提升。对具有开发价值的美丽宜居村庄,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引入专业团队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开发,整合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专业运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四)聚力推进三大试点探索,争创农村改革引领区

  1.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抓住进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机遇,完善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创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多模式发展路径。通过专业培训、信贷支持和财政奖补等措施,发展500家以上小农户注册家庭农场,组建10家以上联合社,规范200家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100家以上小农户家庭农场引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引导200户以上小农户与品牌运营中心开展农产品销售合作,全面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

  2.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巩固拓展提升全国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1227”试点内容,着力建好用好农村宅基地市、乡、村三级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两项制度”,健全农村宅基地监管、宅基地收益分配“两大机制”,在推进信息共享管理、打造村民适度集中居住区、加强村民建房建筑风貌管控、推广农房抵押融资贷款、探索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村建房模式、拓展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有效利用途径、建立相对公平的农村宅基地民主管理制度等七个方面,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更加健全、权益更有保障、利用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总结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浏阳经验”。

  3.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入推进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重点抓好永安镇、洞阳镇项目区建设,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在试点范围内完成土地开发复垦12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500亩,优化调整基本农田270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亮点项目23个,积极破解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五)聚力深化湘赣边区合作,争创发展共赢核心区

  1.品牌共建。发挥引领和核心作用,创新湘赣边合作形式,通过构建联席机制、搭建产销平台、创建支撑体系,共同培育“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建立每年轮流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办“湘赣红”品牌产品发布会、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围绕湘赣边区域农产品质量督查、执法和监测等开展联合行动,不断提高检测机构和执法机构的能力水平,努力提升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2.产业共抓。深入挖掘楚东村、文家市村、苍坊村等湘赣边区域红色新地标,将更多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村庄宣传打造成湘赣边旅游精品,持续推广“初心源”湘鄂赣文旅卡,拉动文旅消费,全力做好湘赣边红色乡村旅游产业链。深化湘赣边区域烟花爆竹主产区交流合作,组建湘赣边区域烟花爆竹产业协会,全面提升烟花爆竹产业文化附加值,引导烟花爆竹产业实现安全环保、传承创新和文旅融合发展。

  3.民生共享。加强湘赣边区域教育和医疗合作,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支持成立教师培训联合体、教育科研联盟和学科质量监测中心,推动中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拓宽中职学生就业升学渠道。支持建设湘赣边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发展联盟和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共享,构建双向转诊机制,建立湘赣边区域医疗保障事业协同发展定期磋商制度,逐步推进湘赣边区域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开展湘赣边综治维稳联动联防,联合打击非法犯罪行为,推进渌水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污染防治、河道保洁,严厉查处河湖四乱、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

  (六)聚力激发基层善治活力,争创乡村治理标杆区

  1.党建引领提升。以“党建聚合力工程”为引领,围绕打造“党建引领、多元互动、全面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把“党建+微网格”做深做实,深入推进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试点工作,打通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最后一步路”。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坚持党管人才,加大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农民大学生等引进培育力度,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导更多的“农创客”“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2.平安建设提档。全面推行以“服务零距离、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治安零发案、居民零上访”为主题的“五零”社区(村)创建工作,推行“红袖章”巡防工程,发动平安志愿者筑起群防群治防线,加快推进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平安乡村”视频安防工程建设;精准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面重点突出问题打击整治,净化社会风气。

  3.乡风文明提标。以微喇叭、微课堂、微网格、微服务、微创新等“五微”为载体,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推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发挥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管理、示范、服务功能,组建一支生长扎根乡村的乡风文明队伍。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文化村庄、美丽文化屋场等推介活动,培育壮大以“乡土文化、乡村物产、乡间手艺、乡居生活”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村庄。

  4.村民自治提效。完善村民公共服务中心,修订村规民约,推进村务公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效率;积极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改革,梳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提升服务能力。搭建“屋场夜话”“把话筒交给群众”等交流平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投身乡村建设。广泛开展“淳风美德润浏阳”“优秀家规家训进万家”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五老”等道德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促进社会风尚持续好转。

  5.公共服务提质。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构建全民健康卫生服务体系,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建成市属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支持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指导、带动周边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市、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凝聚创建合力。在市委、市政府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高度关注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单位、乡镇(街道)做好落实整改。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二)强化投入,提升创建成效。为做好六个方面的示范,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资金,在保持现有“三农”财政预算规模的基础上,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比例。按照长沙的要求对通过验收的美丽宜居村庄每个配套40万元,另外,市本级财政再统筹安排2000万元,奖励美丽宜居村庄精品线路、示范片区、标杆屋场。发挥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江淮村镇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同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在加强社会资本下乡监管的情况下,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参与乡村振兴,提升创建成效。

  (三)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加强宣传发动,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全市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全市各新闻媒体单位要全面铺开推进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积极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格局,营造创建声势,提高市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知晓率、满意度。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打造精品项目,及时总结工作亮点和成功经验,借助省级部门和上级媒体扩大对外宣传,努力打响“乡村振兴看浏阳”品牌。

  (四)强化督考,巩固创建成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对乡村振兴工作履职不力、考核排名靠后的,由党委、政府负责人对下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专项督查,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机制,以常态跟踪问效、持续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抓落实的高效推进态势,巩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成果。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8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20xx年包保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经局务会专题研究,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思想,负责包保x镇x村、x镇x村的包保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按要求规划先行、盯住关键、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夯实责任,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将和包保的两个村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启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参与,做好春季栽花种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确保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发展、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改进。积极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开展秋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工作。帮助村里做好“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推进活动。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各驻村工作队负责包保村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脏回潮现象。

  (二)广泛宣传发动

  驻村工作队要与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落实责任,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工作内容

  (一)产业项目发展

  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镇x村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x镇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镇x村继续计划做好x村施工队、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xx年经济收入10.3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提升。

  x镇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x年经济收入10.6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提升至10.7万。

  (三)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四)乡村振兴包保工作计划

  xx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20余人,到x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在村部两侧围墙制作文化墙85延长米。

  3、为x村村部更换x村委会门匾3块。

  4、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包保村发展集体经济,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

  5、包保单位市住建局与包保村一起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工作,按照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要求,走村入户宣传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内容。

  6、在村部的入口处建造一处“x村”的石头村标,提高x村整体形象。

  7、从x村检查站开始到村部柏油路两旁撒种黑心菊花种(40斤),美化环境。

  9、包保单位和x村计划栽花5000株。

  10、包保单位和x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x镇x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20余人,到x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包保单位和x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3、包保单位对x村2个文化广场进行修缮。

  4、包保单位对村部西侧巷道进行铺设。

  五、职责内容

  (一)局包保领导要主动到x镇和x镇包保村共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二)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夯实工作作风。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任务,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扎实稳妥推进我省乡村建设行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坚持为民而建,强化规划引领,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保护、体现特色,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到20xx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按照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守边固边等类型,因地制宜,加快完成县域村庄布局分类。对一时难以确定类别的村庄,可暂不作分类。加快全省“三区三线”划定,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和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布局,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我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红线。构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审体系,立足现有村庄基础,按照可用、管用、实用的原则,加快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尽可能保持村庄原有形态,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和田园风光,不搞大拆大建。全面推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撤并村庄,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稳步开展“设计下乡”活动,支持设计人员蹲点乡村,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二)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深度,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推进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到20xx年,新改建农村公路6万公里,农村公路总规模达到30万公里左右,乡(镇)通三级公路及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达65%以上。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城乡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有序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持续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农村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十四五”期间,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200座,完成3.5万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强化消防车道建设管理,推进林区牧区防火隔离带、应急道路建设。

  (三)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推进实施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滇中地区水资源储备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大中型水库和灌区工程、农村供水短板提升工程、抗旱减灾治本工程、沿边地区水利工程等7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作用,提升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推进划定千人以上规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配套完善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健全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提升供水水量水质保障水平,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入户,同步推进消防取水设施建设。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四)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农村电网薄弱地区建设,提高边远地区供电保障能力。鼓励在条件适宜地区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支持“新能源+乡村振兴”建设,积极开展“千村万户沐光行动”。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实现有条件的地区“燃气入村”。

  (五)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聚焦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服务需求,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在城乡关键物流节点、生鲜农产品区域性集散地及配送基地等,建设一体化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加快昆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曲靖、德宏(瑞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布局、基地选址等,积极争取纳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健全以县城快递物流集散中心、乡(镇)快递物流服务站、村快递物流服务点为支撑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到20xx年,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快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站、村村有连锁便利店并通快递。宣传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模式,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

  (六)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建立完善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持续提升4G网络覆盖面,补齐边境地区、偏远地区通信网络设施短板。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支持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管理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事项在线办理,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加快城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推进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和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

  (七)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办理,推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实现政务代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持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强行政村村内主干道路灯建设。加快推进完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欠发达地区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加强农村消防安全设施建设。

  (八)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大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动态监测及保障长效机制。推进高烈度抗震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加大对7度及以上地区的农房抗震改造支持力度,持续做好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相关工作。“十四五”期间,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含农村危房改造)60万户。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在完成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基础上,20xx年底前完成其他农房安全隐患整治任务。稳步推进农村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以农村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主体,完善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省级统筹建立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全面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健全农村宅基地联审联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建房管理秩序,严格规划管控,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引导,完善农房使用功能,解决“该不该建”、“在哪里建”、“怎么建”等问题,使农村民居既保持乡村传统风貌,又满足质量安全、抗震设防、生态保护等要求和农业生产需要,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推动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加强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传统特色民居、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与利用,提升防火防震防垮塌能力。保护好农村地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遗迹、民俗风貌。

  (九)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民族风俗等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群众接受、经济适用、不污染环境的改厕技术模式,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到20xx年,全省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70%以上,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九大高原湖泊和赤水河流域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分区分类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治理九大高原湖泊、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等环境敏感区域,重点治理城乡接合部、乡(镇)镇区、中心村、人口聚集区、旅游风景区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到20xx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40%、15%。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到20xx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入户道路建设,加快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等问题。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持续整治农村户外广告。深入开展绿美乡村三年行动,省级建设300个绿美乡(镇)、600个绿美村庄。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助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十)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以县城为基本单元,发挥县城联结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科学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到20xx年底,全省确保20%、争取3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完善“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帮扶机制。完善控辍保学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巩固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乡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开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加强合格医务人员配备,保障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和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合理收入,完善培养使用、养老保障等政策。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综合保障作用,提升农村地区医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通过“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方式,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按标准建设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农村养老助残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推进乡村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

  (十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落实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事务统一管理、村干部分工负责的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规范村级事务运行,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通过驻村工作有计划地培养锻炼干部。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强化县级党委统筹和乡(镇)、村党组织引领,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教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联动联调联处常态化机制。

  (十二)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镇)和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典型做法,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三、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十三)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督促各牵头部门制定专项推进方案。各牵头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国家对口部委汇报衔接,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强化政策的衔接协调,指导各地区组织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防止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

  (十四)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原则,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优先纳入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切实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安排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原则上须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负面清单”,防止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十五)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按规定施行简易审批。具有审批权限的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优化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实效,加快村庄建设项目推进实施。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要求,可以不进行招标。对于农民投资投劳项目,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建设。对于重大乡村建设项目,严格规范招投标项目范围和实施程序,不得在法律法规外,针对投资规模、工程造价、招标文件编制等设立其他审批审核程序。严格规范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

  (十六)完善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保障好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在项目谋划环节,加强农民培训和指导,采取座谈调研、入户调查、组织农民议事等方式听取村民诉求,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保障农民参与决策。在项目建设环节,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在项目管护环节,推行“门前三包”、受益农民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等农民自管方式。

  (十七)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明确管护主体、责任、方式及经费来源等,并建立公示制度。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推行经营性、准经营性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按规定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

  (十八)抓点带面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坚持以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面,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四级各具特色、竞相迸发的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样板。积极争取国家“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衔接推进我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持续推进边境县(市)沿边行政村(社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高质量建设10个省级田园综合体和一批州(市)级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滇池沿岸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项目。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博览园建设。

  四、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十九)加强投入保障。省财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乡村建设。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用于乡村振兴的财政支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可按规定统筹安排乡村建设。在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允许县(市、区)级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创新金融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创新乡村建设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合作模式,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加强涉农金融创新与服务监管,防范涉农领域金融风险。

  (二十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将乡村建设纳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以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为载体,向社会资本公开推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重点项目,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乡村建设。

  (二十二)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在符合经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前提下,可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重点保障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建设。按照“实报实销”要求,保障农村宅基地合理用地需求。

  (二十三)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加快培育乡村建设所需各类人才,实施乡村本土建设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乡村工匠培训和管理,培育一批乡村规划、公路管养人员、水利员、改厕技术指导员、农村住房建设辅导员等专业人员。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乡村建设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按照国家部署,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技术导则,严格执行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标准体系。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四)强化统筹协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并纳入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季度调度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召开1次现场推进会,定期研究解决推进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五)实行清单管理。按照近细远粗、分步建设的原则,按年度确定建设任务并细化到县(市、区)。各县(市、区)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台账,并综合考虑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等,动态调整下一年度任务清单。

  (二十六)加强评估考核。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采取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乡村建设项目质量和实际效果。推动建立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机制,不断查找短板、解决问题。

  (二十七)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建设题材文艺作品,增强乡村建设的社会认知度。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方案04-04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通用13篇)11-26

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11-18

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通用10篇)11-23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方案(精选16篇)11-18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方案15篇04-04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方案(15篇)04-04

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方案04-03

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村实施方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