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排名

时间:2023-04-28 11:00:48 夏仙 大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排名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排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排名

▼目录▼
【1】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排名【4】中国八大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2】中国八大传媒学院简介【5】中国八大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3】中国八大传媒学院历史信息【6】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排名

  1、中国传媒大学。

  2、浙江传媒学院。

  3、山西传媒学院。

  4、四川传媒学院。

  5、河北传媒学院。

  6、辽宁传媒学院。

  7、武汉传媒学院。

  8、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简介

  一、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海底捞大学”和“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

  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

  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建院校。学校的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由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创建于1978年)和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十大影视院校之一,学校教学实验设备先进,已成为中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22层演播大楼拥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和江南名城桐乡市。

  国家级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三、山西传媒学院

  简称“山西传媒”,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多年来为中央和各级各类传媒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业界人士口中有“老华广”之称。学校是中国第三大传媒类专业院校,全国三所公办传媒类本科院校之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中国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影视动画、电视摄像

  山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视节目主持与播音、电视广告

  四、四川传媒学院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为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优秀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等称号。 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省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四川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设计、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

  五、河北传媒学院

  简称“河传”,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所以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主,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兼容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建于2000年,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传媒学院,2009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10月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六、辽宁传媒学院

  简称辽传,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辽宁传媒学院始建于1991年,其前身为辽宁美术职业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传媒学院。是中国首批综合应用类大学试点高校,全国八大传媒高校之一,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专门培养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本科高校。

  学院下设新闻传播系、环境设计系、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系、公共教学部和思政部。设置的本科专业主要有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文化产业管理(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院还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主持与播音、数字传媒艺术、影视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方向)、传媒策划与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三十多个热门专业。

  七、武汉传媒学院

  武汉传媒学院(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是位于中南地区的传媒类本科高校,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是湖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2007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武汉传媒学院。

  省级重点培育专业(3个):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戏剧与影视学

  省级学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动画专业

  八、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著名文化企业家、国内影视业领军人物、民办教育家蒲树霖先生创办,于200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设立的一所非营利独立学院。

  华夏视听环球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树霖先生为学校创始人和董事长。董事会坚持“不取回报、公益办学”,期冀将南广学院办成中国一流的民办传媒大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名校。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传媒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国内传媒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镇,南广学院现已拥有全日制本科生1.3万人,为行业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9%以上,就业竞争力连续6年位居江苏同类院校首位。学校招生成绩常年位居全国艺术类院校前茅。

  学校共设有文化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院、摄影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传媒技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电竞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思政教学部与基础教学部。根据“大传播、全媒体、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共开设36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专业。

  返回目录>>>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历史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通信技术人员训练班及1958年成立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于1954年开办“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培养掌握广播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

  1958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1958年3月18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会议正式批准训练班与北京市林业局交换房地产,决定训练班从良乡12号发射台迁至城内南礼士路广播科研所(后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南礼士路招待所);同年5月2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所办的技术函授学校移归训练班领导,给训练班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9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同年10月2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正式开学。

  1959年2月13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给中央广播事业局局党组的书面汇报中,由倪正义正式提出关于建立北京广播学院的问题;同年4月2日,教育部计财计(16)第183号文件同意成立北京广播学院。

  1961年6月20日,北京广播学院的发展受到第一次严重挫折。中央广播事业局根据中央关于调整高等院校的指示,决定北京广播学院停止招生,并被列为“调查裁撤”的范围。

  1963年5月2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恢复北京广播学院的通知》(国文办字367号文件),同意恢复北京广播学院。

  1965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决定将定福庄北京石油学校作为学院新校址。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广播学院得以恢复重办。

  1976年,北京广播学院与北京牡丹电视机厂合办“七二一大学”。1979年“七二一大学”统一改称职工大学。

  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1月,获批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2月,国家教委下发〔84〕教成字004号文,批准北京广播学院可以举办函授教育。

  1998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创办了国内首个以文化传媒为特色的MBA教育项目。

  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入选首批“双一流”名单。

  2018年3月,中国传媒大学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7月31日,学校与中国广告主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9月16日,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对外招生。

  2019年6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整合多个学部、学院的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正式成立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11月,中国传媒大学正式被批准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7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成立。

  浙江传媒学院校史沿革

  1978年的中国,浙江广播电视学校成立。

  初创时期是一所培养新闻与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的中专学校,由浙江省广播事业管理局主管。校址位于余杭和临安交界一个叫万市的山村。

  1982年11月,学校搬迁到杭州市拱墅区时称“第二文教区”内的舟山东路65号。

  2000年,学校成为一所具备一定规模、办学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中等专业学校。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要使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本世纪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号召,国家广播电视部与浙江广播电视厅合作筹建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以培养较高层次的广播电视人才。

  1984年4月,国家广电部下达《关于同浙江广播电视厅合办学校事》,以正式文件批复浙江广播电视厅同意扩建、合办一所广播电视新闻学校。同年10月,国家广电部正式作出《关于同浙江广播电视厅合办广播电视专科学校的决定》。

  1994年,学校经国家广电部同意、报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5月,按照上级政府的部署,广电学校与已经转制为国家广电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广电高专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在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待办学条件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规定时,再向教育部正式申报成立。

  2003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浙江传媒学院;与此同时,新校区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顺利建成。

  2011年9月,桐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经教育部批准获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3年,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5年,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成立。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3月,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揭牌成立。5月,浙江传媒学院创业学院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称号。

  山西传媒学院历史沿革

  1983年,广播电视部建立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1990年,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基础上成立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署),隶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9月,按照国务院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划转山西省,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管,同时撤销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建制。

  2010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筹建“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同年,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层次学生。

  山西传媒学院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批准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建立山西传媒学院。

  2013年7月15日,山西传媒学院正式揭牌,成为中国第三所公办传媒类本科院校。

  2015年,学校加入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中国高校电影教育联盟。

  2016年6月6日,山西传媒学院与山西大学签订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议。同年,学校被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

  2017年,学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

  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人员总量管理改革试点”高校,被评为教育部百所“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高校。

  2019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签署共建山西传媒学院协议书,学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2020年7月,学校入选山西省优秀文化艺术教育基地。

  2021年1月,学校获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人才培养基地。4月,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揭牌成立,学校被确定为应用型本科转型建设高校。

  2022年6月,学校被省广播电视局认定为 “山西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示范基地”院。

  四川传媒学院历史沿革

  1997年,为适应四川省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地质矿产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都理工学院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四川广播影视艺术专修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举办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2001年,成都理工学院更名成都理工大学,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2009年,学院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0年,学院与蒲江县人民政府签定了“校区项目投资协议书”,建设蒲江校区。

  2011年,总投资8亿元,总用地500亩,位于南充阆中市的阆中教学与实训基地开工建设。

  四川传媒学院

  2013年,教育部批准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改建为四川传媒学院。

  2015年1月,学院举行全媒体交互式演播中心启用揭幕仪式。2月,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学院为首批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6月,四川传媒学院阆中校区正式启用。

  2016年9月,四川传媒学院蒲江校区启用。

  2017年9月,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团结新校区(郫都校区西区)的成都影视硅谷·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技产业园建设启动。

  2020年7月,四川传媒学院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7月28日,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基地在四川传媒学院正式揭牌。10月,成都影视硅谷“现代高科技摄影棚群落及5G超高清摄录演业务支撑云平台”交付投入使用。

  2021年4月,四川传媒学院传媒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合作举办影制作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河北传媒学院历史沿革

  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2000年,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成立。

  2001年,学校艺术体育系创建。

  2005年3月,教育部批准筹建本科层次的河北影视艺术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

  2007年3月,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河北传媒学院,成为河北省第一所传媒类本科院校。

  2008年,学校表演与导演系更名为表演系。8月,在继续教育部的基础上组建继续教育学院。

  2009年6月15日,学校获准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1年10月,学校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1年11月,研究生院成立。

  2013年9月,学校将继续教育学院并入职业技术学院。10月,河北传媒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签署协议,两校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表演系变更为表演艺术学院。

  2015年,学校表演艺术学院与音乐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新的表演艺术学院。成立了河北传媒学院信息技术与文化管理学院。4月9日,被河北省教育厅选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22年8月,发起成立全国文化创意产学合作联盟。

  辽宁传媒学院历史沿革

  辽宁欧美艺术专修学院

  1991年,辽宁欧美艺术专修学院创建。

  辽宁美术职业学院

  2005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辽宁欧美艺术专修学院为基础组建成立辽宁美术职业学院。

  2008年,学校搬迁至如今辽宁传媒学院沈北路校区。

  辽宁传媒学院

  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辽宁美术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辽宁传媒学院,同时撤销辽宁美术职业学院的建制。

  2016年,学校设置了五个教学系、四大教学部的教学格局,入选辽宁省应用型大学建设试点高校,成为辽宁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

  2017年,辽宁传媒学院获批招收留学生资格。

  2018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授予权专业专家评审。

  2019年7月,学校撤销原教学系(部)及教研室建制,组建艺术设计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影视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

  2021年5月,学校三个本科专业通过2021年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武汉传媒学院办学历史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

  2004年6月,教育部批准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2007年3月26日,教育部批准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5月27日,“湖北电视影视频道《大家玩DV》栏目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工作站”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揭牌成立。

  2008年1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动画学院正式成立。

  2013年2月,学校原动画学院更名为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更名为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更名为表演艺术学院、传媒工程系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管理系更名为文化管理学院、英语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武汉传媒学院

  2016年1月,教育部拟批准设置武汉传媒学院;4月21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转设为武汉传媒学院;6月6日,学校举行转设揭牌仪式,正式转设更名为武汉传媒学院。

  2017年9月,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

  2019年3月28日,武汉传媒学院当选为全国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6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验收,被确立为第三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

  2022年9月,武汉传媒学院思政课部更名为武汉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发展历程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正式揭牌,首批近800名新生入学。

  2005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校区启用。

  201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自主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017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署开展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合作协议。

  2019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成为首批江苏省”春蕾计划“高校公益基地。12月2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联合英皇娱乐创办英皇南广演艺学院。

  南京传媒学院

  2020年2月26日,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名单》,拟同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南京传媒学院。3月30日,教育部同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转设为南京传媒学院,同时撤销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建制,举办方为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返回目录>>>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中国传媒大学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4月,学校下设6个学部,21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84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根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门精品课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所获荣誉

  2021年8月,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理想照耀中国——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誉称号。

  2021年12月,2021年首都高等学校游泳冠军赛(线上比赛)顺利举行。中国传媒大学获得了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22年2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8月,获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77位。

  浙江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中心),35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艺术类专业18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一流学科(A类)1个,省一流学科(B类)2个,校培育学科13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中外合作培养硕士学位项目(视觉传媒)1个。

  省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A类)、新闻传播学(B类)、信息与通信工程(B类)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艺术、汉语国际教育。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1项,省课程思政教学项目31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省级教材41部,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6门、省级一流课程17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传播学、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工程、戏剧影视文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十三五”浙江省优势专业: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学

  “十三五”浙江省特色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文化产业管理、摄影、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技术。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联手行业产学合作培养广播影视人才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业务、电视导演基础、影视剧创作、传媒导论、中外礼仪基础

  对外交流

  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学校是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单位,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和博尔顿大学合作举办本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密苏里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学校是教育部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国家留基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单位、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浙江省浙非高等教育合作伙伴计划成员单位、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

  山西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6个。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山西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各1个。

  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文化创意与设计学科群(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为核心学科)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被认定及建设培育的省级一流课程29门,6门课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课程,5门课程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课程立项建设,6门课程被认定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课程立项培育山西省级特色行业学院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工程。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动画

  国家级精品专业:动画

  山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产业管理、录音艺术、网络与新媒体

  山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影视摄影与制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西省级特色行业学院:山西电影学院

  所获荣誉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2年5月,山西传媒学院团委被授予“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四川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1个二级教学院系,本科专业45个,39个专科专业,涉及6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硬件条件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校内建立了索尼4K演播室、松下4K演播室、佳能影像工作坊、苹果培训认证中心、Adobe中国授权培训中心、联想创新中心和惠普教育卓越中心;建设索尼未来影像实验室、松下4K/8K影像应用创新实验室、佳能C+超高清动态影像空间、ARRI(阿莱)超高清影像数字体验基地、长虹智慧校园创新中心等专业实验室。学校拥有“川传云”融合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全媒体交互式演播中心,以及具备省级电视台标准的'全景式电视新闻演播厅、广播直播间和虚拟演播室等教学、实践基地。

  产教融合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挂牌的“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成都影视硅谷”、第一批“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等高端协同育人平台。以学校为依托建设的“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被列入“四川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并连续四年列入四川省重点项目;以学校为核心区域的成都影视城,被成都市列为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学校建设的现代高科技摄影棚--成都影视硅谷摄影大棚被列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草案)。

  质量工程

  据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建设点6个,省级应用示范专业5个,四川省级特色专业1个,四川省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5个,省级民办高校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有四川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程4门,四川省级精品课程7门,四川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四川省级“课程思政”7门,四川省级精品共享课程4门,四川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四川省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6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环境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

  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技术、舞蹈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四川省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等

  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学

  四川省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

  四川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广播电视编导、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

  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骨干)专业:广播电视学、环境设计、戏剧影视文学

  四川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文化产业振新背景下广播影视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

  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影像摄制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戏剧影视美术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超高清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教学成果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第八届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院4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生获得国家级文艺、体育奖励数为210项,省部级文艺、体育奖励数为350项;师生参与了建国70周年献礼片《可爱的中国》化妆造型全部工作,该片获“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大奖。

  河北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13个二级学院,有48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硬件条件

  根据2022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 学院拥有“媒介融合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全媒体数字音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24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4000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每年可供3000名学生实习,1200平米演播厅、400平米融媒体演播厅、全景演播厅、虚拟演播厅、特种摄影实验室、混录棚、拟音棚、预混棚等达到国内和行业先进水平。

  质量工程

  根据2020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河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河北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

  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河北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建筑艺术设计史(2009年)、影视非线性编辑(2010年)、影视精品赏析(2011年4月)

  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休闲体育、摄影、表演、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学、舞蹈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

  教学成绩

  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学校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数为146项,获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数为92项;本科生获省级创新活动、技能竞赛奖励数为7项,获省部级以上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数为493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篇,发表作品6篇(册)。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河北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

  河北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广播电视编导

  辽宁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10个二级学院,开设37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管理学、工学4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辽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辽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17个,其中专业实训室16间,实习实训场所10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

  辽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动画

  辽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环境艺术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辽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传播学概论、经济学、动画后期合成、广播电视栏目制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数据结构与算法、服装设计与实践、动画衍生品创意与制作、网页设计、商业人像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成果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2项,省级立项46项,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比赛58项,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65项,专业竞赛获得特等奖19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49项,专业比赛奖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60项。2021年,学校获批2项辽宁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辽宁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三教合一’的辽宁传媒学院定制式校企协同育人改革的实践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武汉传媒学院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下设8个教学学院,开设30个本科和6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湖北省“十四五”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湖北省“十四五”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3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11门,3个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粤嵌众创空间

  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表演

  湖北省精品课程:《电视节目主持艺术》《电视采访》

  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动画、广播电视学、表演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动画

  教学成果

  2020-2021学年,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中累计逾800人次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91项,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392项。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专、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2个、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江苏高校首批一流本科课程11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网络与新媒体、表演

  江苏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摄影、数字媒体艺术、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产业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江苏省级精品示范课:美育的作用

  教学成果

  2019-2020学年,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研与教改课题立项2个。

  2020年,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赛区决赛中,学校学生获D类(艺术类本科生)国家特等奖1项,B类(英语专业本科生)国家一等奖1项,获C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国家一等奖1项;国际声乐公开赛一等奖1项,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

  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影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新时代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该校团委荣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返回目录>>>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13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12个其他高级别科研平台和32个校级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纸本图书177万册,其中古籍或善本图书近3万余册,购置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0多个。

  学术期刊

  学校拥有《现代传播》《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两本CSSCI来源刊物、ESCI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媒体融合与传播》《艺术传播研究》《媒介》等学术刊物;联合主办《当代电影》《现代出版》《中国电视》三本CSSCI来源刊物,以及记录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学校与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该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浙江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现有全国性科创平台8个、省级科创平台8个。

  全国性研究机构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

  省级研究机构

  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浙江广播电视研究院

  校级研究机构

  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研究所

  新闻传播研究所

  影视创作研究所

  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所

  光电研究所

  王国臣创作室

  现代网络媒体智能研究所

  节目主持人研究发展中心

  长三角社会发展中心

  图书情报研究所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量179.5万册,电子图书170.8万册,电子期刊124万册,学位论文894万册,音视频97101小时。

  《未来传播》面向未来新媒体与新闻传播技术、方法、理论等方向开展研究,版块设置如下:媒介社会、影视艺术、网络文化、媒介融合、出版研究等。2021年,《未来传播》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扩展版目录(2021-2022)。

  山西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戏剧影视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中心等4个科研机构。

  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山西动漫创作基地

  创研中心: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创意设计与品牌传播创研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全媒体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

  其他:山西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播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9月,学校2013年以来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593余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563余万元,到账总经费1161.765万元,学校投入1500余万元,科研经费总量为2600余万元。科研,近三年(18、19、20)到账经费占学校本科建制以来总经费的62.6%;横向课题经费占本科建制以来总经费的48.9%;占承担横向课题年度以来总经费的55.2%;近三年(18、19、20)横向课题经费占到账总经费的62.9%;2018、2019、2020年横向课题经费分别占年度总经费的49.6%、59.2%、73.1%。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03.65万册,电子图书75.8万册,现刊864种,电子期刊24.41万册,音视频资料13.1万小时,建有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术期刊

  《视听理论与实践》

  学校创办有学术期刊《视听理论与实践》。

  《视听理论与实践》作为山西传媒学院学报,创刊于2021年5月,立足于学校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等优势特色学科,致力于视听技术与艺术的`学科交叉研究、传播学与影视学的融合研究。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入库期刊。

  四川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四川省财政重点专项实验室1个,校企联建实验室6个。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电视剧制作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联合共建单位)

  研创成果

  艺术创作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参与出品、发行和制作的3D动画电影《喵星少年漂流记》、包括联合摄制的数字电影《巴山女红军》、《青春逐梦者》在内的多部院线影片,取得公映许可证或在全国公映;两名学生担任导演的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获中国电影华表奖;师生联合打造的原创话剧《一代斯文》获中国国内大奖,并赴海峡两岸清华大学进行专场演出;师生参与创作的广播剧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教师担任主要编剧的《壮士出川》获得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项目承担

  2020年,在2020年度四川省、重庆市社科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中,学院课题《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重庆卷)》获得立项。

  科学研究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参与研制了国家广电总局《5G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技术白皮书》《5G高新视频-VR视频技术白皮书》《互联网自由视点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标准、《网络视听节目音频响度技术要求》标准、《网络视听节目视频参数及命名规范》标准、《4K超高清电视节目拍摄制作技术白皮书》和《5G+4K/8K超高清技术白皮书》等行业标准,完成了《2018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白皮书》的编撰,承担了“新媒体影像创作师”职业技术认证体系的研发,联合中标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面向超高清视频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检测验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四川传媒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为203.08万册,学校另建有“四川省图书馆四川传媒学院分馆”,馆藏纸质图书18万册,数据库78个。四川传媒学院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

  河北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研创成果

  艺术创作

  根据2020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创作的专题片《秦俑复生》《中国城轨》等在中央电视台综合、科教频道播出;在河北省举办的《充满希望的河北》活动中担当主要任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扬。此外,学校还承接了电影《建党大业》《建国大业》《突击再突击》《吕建江》及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区小队》音乐制作及后期剪辑工作,与新华网合作拍摄了大型系列纪录片《美食中国》,与国家军事网合作完成了《热血军人榜》等。舞蹈、音乐、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师生多次参加央视、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网络春晚、五一晚会等大型活动的演出。学校原创舞台剧《小兵张嘎》《幸福国际庄》等作品连续在石家庄人民会堂“精英剧场”演出。其中《小兵张嘎》在全国巡演150多场,并赴英国、俄罗斯等国家演出。

  项目承担

  根据2020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近5年来,学校承担省厅级以上纵向课题200余项、横向课题近百项。2017年-2019年,学校申报并立项省级项目11项,国家级项目2项。2015年,学校国际传播学院教师程宇静博士所申报《欧阳修遗迹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2010年6月,学校申报的4项课题分别获得河北省课题管理部门的立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图书馆中外文纸质图书203万册,电子图书24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3.7万种。购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超星汇雅电子图书、畅想之星电子图书、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e博在线等数据库24小时供读者使用。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引进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手机端使用电子资源、浏览图书馆各类服务信息、馆藏图书查询和网上续借等服务。安装了超星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e博在线触摸屏综合展示系统等固定电子资源阅读平台。

  学术刊物

  《传媒与艺术研究》为双月刊,从2018年第1期起,由《河北传媒研究》更名而来,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常设栏目有新闻与传播、影视艺术、美术与设计、舞台艺术、文学与传播、信息与管理、高教园地。轮换栏目包括特稿、科研论苑、转型发展、文化论坛、走近名家、史海钩沉、艺体广场等。

  辽宁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研创平台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组建了科学研究所12个,成立科研创新团队29个。

  研创成果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三年,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辽瓷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主持国家教科规划课题《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获得文化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2项;出版专著74部,教师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58篇,获批国家级专利技术168项,软件著作78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辽宁传媒学院图书馆有2个,总建筑面积达2.7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数有1706个。图书馆目前藏有纸质图书97.17万册,生均图书达到93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7万册,可利用电子图书约135万余册,纸质期刊共有677种,电子期刊7.79万册,学位论文255.17万册。

  武汉传媒学院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2020年以来获批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56项,横向科研项目15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湖北省科研计划项目3项,结题获评良好。发表SCIE、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25篇,获批4项国家软件著作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馆藏实体文献总量约110.5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95.7册,有电子期刊76266册,学位论文2476741册,音视频10548小时;还购买了中国知网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漫画创新研究中心、爱奇艺内容研创中心、戏剧影视研究所、传媒技术研究所、航空摄影研究所等研创平台。

  科研创作

  2017年,学校思政与基础教学部语言文学教研室单艳红副教授团队申报的《近百年“西游记”影视传播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般项目立项资助。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摄影学院杨宇航老师获“2019中国院校商业摄影大赛优秀导师金烛奖”,短片《画笔》获第十届希腊桥梁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短片奖,电影《武林风云》获2019好莱坞亚洲电影节“金钻奖”最佳外语片奖,1幅油画作品参展欧洲议会举办的“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获金画笔金奖,2幅油画作品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并获哈萨克斯坦艺术家“荣誉勋章”。话剧《激辩38天》获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广播剧《穷山沟富民路》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魂归林海》获河北广播电视大奖二等奖。

  艺术资源

  学术期刊

  《传媒与教育》2012年创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知网收录期刊,主要栏目设有: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等。

  馆藏资源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南京传媒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15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多万种、数据量近2万GB,电子期刊26117种、数据库10个。开通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超星读秀、中文在线移动阅读数据库等数字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视听资料库,建有学生学术论文提交查阅系统特色数据库。

  返回目录>>>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中国传媒大学校徽由三个分别为红绿蓝颜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最早时图案外围是三个老式钢笔的笔尖侧面图,代表用笔书写的新闻记者;内部围成一个照相机快门的形状,代表用图像表达的摄影专业;整体类似一个发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术支持的通信专业。文科、艺术、工科,在这个小小的图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校徽虽然一直有着细微的调整,但笔尖、快门和发射塔这三个最基础的创意却一直被延续着。

  沿革:1985年6月,由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张歌东、钟诚(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设计的北京广播学院校庆30周年纪念印章诞生。

  201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新校徽公布并启用,较之原版,新方案虽然略有变动,但原初的创意却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校旗

  中国传媒大学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间区域印有白色中、英文校名,左上角配以标志徽。

  精神文化

  校训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是中国传媒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其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校歌

  《校园里一排年轻的年轻的白杨》

  浙江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文化标识

  校训

  敬业、博学、求真、创新

  敬业:勤勉笃实,爱岗奉献;潜心学术,诲人不倦;勤奋刻苦,学而不厌。

  博学:博于问学,追求新知;虚怀若谷,求知若渴;刻苦钻研,锲而不舍。

  求真:上下求索,献身真理;感悟理性,严谨务实;知行并重,求做真人。

  创新:审时度势,引领潮流;除弊兴利,革旧布新;志存高远,与时倶进。

  校标

  标志释义

  一面旗:举旗铸魂,红色基因

  一本书: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一组波:光声电波,传媒境象

  一条河:溪流入海,奔竞不息

  一只鸽:白鸽飞翔,放飞梦想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基本尺寸为2400mm×1600mm。旗面中间为完整的校标,旗面底色为红色,校标和文字为白色。学校的标准色为“传媒红”(C:0 M:93 Y:61K:0 ;R:251 G:30 B:71;PANTONE1925C)。

  校歌

  《浙广是一条河》

  社团

  浙传媒体(艺术团队)

  浙江传媒学院先锋通讯社

  实验电视台

  未来之星广播电台

  浙江传媒学院主持人协会

  浙江传媒朗诵艺术团

  山西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山西传媒学院校徽为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及红、绿、蓝三色组成的异形字母C三部分构成的圆形证章。校徽以英文简称“CUSX”中首字母“C”为载体,以传媒行业特有的胶片剪影为元素,形似一艘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的船,象征着山西传媒学院一往无前、生机勃勃的美好发展愿景。标准色红、绿、蓝三基色代表着“传媒”科技、时尚、开放的特性,表明学校性质。校徽中间的三角形有稳定性的含义,其间黄色的太阳寓意孕育人才,象征着山西传媒学院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精神文化

  校训:厚德博识,励学躬行

  办学宗旨: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科学发展

  四川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校训

  博学笃行,德艺双馨

  释义: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只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德艺双馨,语出《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大意为:培养学生,应该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校徽

  释义:校徽由红绿蓝三色组成,主要图案分别体现学院的地域属性(四川:“川”)、学校类别属性(传媒:"Media"),又似飞翔的和平鸽以及飘扬的旗帜。图案周围分别有四川传媒学院中英文名称以及英文缩写。校徽图案有放飞自我,实现梦想的寓意。校徽设计者为学院艺术设计与动画系教师韩硕。

  河北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

  释义:以“人”字为造型基础,紧扣校训——“成人成才”;两侧图形对称,代表一真一实,寓意永远“求真求实”;整体造型似一只展翅欲飞雄鹰,自尊、自信、傲视天下;中国古代“回形纹”,寓意教育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插上“翅膀”的人,代表展翅的精英人,腾飞的精英事业;阶梯上升感的造型,预示教育循序渐进、不断攀升;线性结构纵横通畅,寓意河传四通八达,多元化发展;远观整体图形又似“古钟”造型,暗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外观又似金榜题名的“状元帽”。

  校园文化

  校训

  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

  七律·河传诵

  校歌

  《满天星》

  辽宁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1张)

  此标识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辽宁传媒学院校训:"志存高远,德能日进"。标识设计的主体元素是辽宁传媒学院标志性建筑-志存楼。

  整体形象采用圆形,代表太阳,中心图案为志存楼,代表辽宁传媒学院。志存楼的图案与圆形形成前后对比,寓意为:辽宁传媒学院将不断的超越明天,创造未来。标识的色彩采用蓝色,是永恒象征。

  精神文化

  校训

  志存高远,德能日进

  “志存高远”出自诸葛亮《勉侄书》中“志当存高远”,意在追求事业上远大的.理想、雄心壮志,培育一种追求卓越的良好校风。

  “德能日进”出自《弟子规·亲仁》“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意在使师生的德行和能力一天比一天进步,言行也一天比一天完善。

  校歌

  《把梦想放飞》

  武汉传媒学院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分盾形徽和圆形徽两种,采用“武传绿”作为主色调,象征希望、生机和传承,整体呈现楚文化传统纹饰,是武汉地域特征与文化性的体现,象征文化传承。盾形徽成盾牌形状,中间部分是一个类似于书本的图案,象征教育事业、知识传播。翻开的书本像一扇门、又像一对翅膀,体现学校包容并蓄,文化交流,寓意学校与莘莘学子一同翱翔。书本内侧的字母“i”是一个小人,象征人与人的合作与平等、教育的公平与分享,同时“i”也是一个话筒,寓意传播与发声,代表传媒特色。图案下侧校名简写字母“WHUC”加了两条长短不一的下划线,寓意学校将不断攀登,稳步发展。圆形徽内部图案与盾形徽相同,中英文校名分别位于校徽外圈的正上方和正下方。

  精神文化

  校训

  博雅、崇实、弘志、拓新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南京传媒学院的校徽是由中国传媒大学校徽发展而来。

  释义:南京传媒学院校徽由三个分别为红绿蓝颜色的钢笔尖和两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下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NANJING”,上方是中文校名“南京传媒学院”。

  南京传媒学院校徽共经历了四个版本,最早时图案外围是三个老式钢笔的笔尖侧面图,代表用笔书写的新闻记者;内部围成一个照相机快门的形状,代表用图像表达的摄影专业;整体类似一个发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术支持的通信专业。文科、艺术、工科,在这个小小的图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校徽虽然一直有着细微的调整,但笔尖、快门和发射塔这三个最基础的创意却一直被延续着。

  精神文化

  校训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同时也是南广学院的校训。它的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返回目录>>>

【中国八大传媒学院排名】相关文章: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排名04-14

中国八大美术院校排名及分数线10-08

浙江传媒学院是几本10-06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怎么样12-26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好不好排名是多少10-10

河北传媒学院属于几本10-08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学费10-08

河北传媒学院怎么样07-26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