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4 16:47:2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5篇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

  《西游记》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从小到大,我在电视上看过无数次《西游记》,小时候看《西游记》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搞笑的情节。光阴飞逝我慢慢长大,但是西游记并不会因为我的年龄增长而被我厌倦,我还是那么的爱看。当然,长大后,我就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我对其中的各个主角的性格和曲折搞笑情节能够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因为我以前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去钻那些自我不懂得文字。此刻看来,我当时是大错特错了,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西游记》是经久不衰的大作,能让众多读者百读不厌,它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神话小说的巅峰,不愧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2

  牛魔王在《西游记》中出现二次。牛魔王初登场于《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孙悟空得到金箍棒以后,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来参贺。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牛魔王是老大,自称平天大圣。牛魔王再次登场已经是五百年以后,此时的牛魔王已经娶了铁扇公主为妻,二人有一子红孩儿,又纳了玉面公主为妾。另外,他被提到二次,一次是红孩儿镇守火云洞,为了吃唐僧肉与孙悟空大战,孙悟空因唐僧与八戒被擒入洞中,于是变作牛魔王的样子入洞哄骗红孩儿。第二次在女儿国,为了取落胎泉水,孙悟空又与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发生冲突。

  可见牛魔王在《西游记》中是个比较重要人物。在全书妖魔中,老牛是一位为数不多可以以自身武力不靠法宝与孙悟空匹敌的角色,他有坐骑辟水金睛兽,也会七十二变,与孙悟空交手,不分上下。牛魔王交友广泛,名气颇大,在妖怪中可算一位名副其实的绝世枭雄。

  他的日子本来过得逍遥自在,大老婆罗刹女即铁扇公主凭一把芭蕉扇,掌管八百里火焰山,受当地百姓供养;儿子红孩儿学成了三昧真火,在火云洞做买卖;小老婆玉面公主是倒贴的富二代,靠着万岁狐王的百万家产,吃穿不愁;弟弟如意真仙在女儿国落胎泉搞垄断经营,收入颇丰。

  牛魔王的神仙日子被孙悟空等人的到来打破了,先是儿子因要吃唐僧肉,被观音收去做了善财童子,接着弟弟如意真仙在落胎泉被打败,失了经济来源,再是小老婆玉面公主被猪八戒一耙打死。这真是倒了霉运了。夫妻俩从来没有想过要吃唐僧肉,只是因为不愿意借芭蕉扇,生活被搅得一塌糊涂!

  为了降服牛魔王,天廷动用了托塔李天王并哪吒三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如来动用了金刚罗汉,道教方面又派来了六丁六甲护法神将,就连当地的土地爷,带领着一队阴兵,亲自带兵打仗,还有那孙悟空与猪八戒时不时上门骂阵、挑战。这架势就如五百年前擒拿孙悟空!铁扇公主慌了阵脚,劝夫君献出芭蕉扇,让他们西行去吧。偏偏牛魔王咽不下这口气。

  咽不下这口气,你也得咽下,佛祖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啊!谁叫你不以取经大局为重,谁叫你挡道?谁叫你不信我佛教?打!直打到你求饶为止!这些人一上来就是暴力,无理可讲。

  最后老牛实在是扛不住了,只能跪地求饶道:“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为救夫君,铁扇公主乖乖献上了芭蕉扇。9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牛魔王夫妻最后的结局给我印象很深。(上图)他俩被除了法术,身着布衣,成了凡人,可怜巴巴地向唐僧等人谢罪,隐姓修行。书上说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留名。

  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收归我佛门下。老牛经此遭遇,终于懂了:佛祖才是三界真正的老大,笃信佛教才是正道!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3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古典四大名著可谓家喻户晓。而这四大名著中,最令我动心的还是那本《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写,他笔下的一个个人物仿佛跃然于纸上,栩栩如生:一心向佛却善恶不分的唐僧;武力高强,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好吃懒做,但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还有那一个个心怀鬼胎的妖怪……还有那动人的情节,精炼的文字,这些都在吸引着我不断往下看。

  《西游记》中的人物个个都有自己的特色,可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那武力高强的齐天大圣,而是缺点百出的猪八戒。他似乎不那么招人待见,又是好吃懒做,又是贪财,又是自私自利,又是好色…可是,他身上也有令人肃然起敬的闪光点。他非常任劳任怨,别人都不想干的脏活累活,他总是挑起这个重担;师傅被抓走,尽管他的武功不像大师兄孙悟空那么高强,可他一到战场上,从来没有退缩。他也是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导致他经常被孙悟空逗得团团转。这一个个鲜明的特征,构成了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猪八戒。他经常使我捧腹大笑,给我带来不少欢乐。我总觉得,孙悟空除了有些调皮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这是不真实的;而唐僧婆婆妈妈的,还经常善恶不分,黑白颠倒,十分不讨人喜欢;而沙和尚没有什么性格特征,似乎只是个挑着担子的过路人,也让人喜欢不起来。但是猪八戒,他是个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角色,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似乎随处可见,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我觉得,猪八戒身上有一个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品质——知错就改。他本来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可他还是在人间作恶。但是,在唐僧一行的教育下,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最后有了净坛使者这个圆满的结果。这样的事情,说说简单,可是要真的这么做,可不知道要有多难。就拿我来说吧:我明明下定决心每天要坚持锻炼,可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么一件小事都如此之难,何况改变自己的性格呢?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要克服这个本性,需要天大的努力。

  西游记是中国漫漫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有文学价值,更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把这件无价的宝物,继承并发扬下去!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4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一样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梦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能够说已经到达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此刻,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能够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5

  我第一次接触中国四大名著的就是西游记,起初不是因为看书才知道了这部惊天地泣鬼神的著作,而是我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这是一部讲述一位天神下界历劫转世投胎为一位僧人,他就是东土大唐的唐三藏。途中收取三位徒弟加一匹白马的取经故事。

  唐三藏从小在寺庙里长大,方丈很是看中他,后来皇帝派他去西天取经。唐三藏路经五指山的时候收取了大徒弟孙悟空(齐天大圣),路过一条河的时候白马因被小白龙吃了,收了小白龙做白马,路过高老庄收取二徒弟猪八戒(天蓬元帅),路经流沙河收取三徒弟沙悟净(卷帘大将)。他们师徒四人加一匹白马跋山涉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跋山涉水来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

  我从这部著作里面看到了师徒恩情大于天,三个徒弟为了保护自己的师傅拼尽所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孙悟空为了保护自己的师傅,宁愿被自己的师傅责罚,咒骂,念紧箍咒也要保护自己师傅的安全,这种师生恩情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作为当代的的大学生我们的师傅也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对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应该给予回报,我们应该回应他们,他们每天的辛苦付出在讲台上挥洒的汗水我们都应该给予回报,师生恩情大于天,老师们把我们引向了成功之路我们要回报他们。有句话“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我们的父母是生养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就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二个父母,“师生恩情大于天”。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6

  放暑假了,我闲着没事做,就把《西游记》拿出来看。那本书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它是一本神话小说,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打败了许多妖魔鬼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慈悲仁爱的唐僧,有好吃懒做、憨态可掬的猪八戒,有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还有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神通广大、本领高强的孙悟空。有一次,孙悟空到龙宫借兵器,他来到藏宝库,拿起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像玩玩具一样轻松自如。他还会驾筋斗云、七十二变、念避水诀……他不仅神通广大,还特别顽皮可爱。有一次,唐僧要八戒去化斋,他看到一个大西瓜,于是就把西瓜切成四块,然后自言自语地说:“我一块、师父一块、猴哥一块、沙师弟一块!”但猪八戒经不住诱惑,竟把西瓜全都吃了,孙悟空看到了,就用法术把西瓜皮放在八戒脚边,结果八戒一连摔了四个跟头,摔得鼻青脸肿……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孙悟空不畏艰险,把妖魔鬼怪打得直叫他“孙爷爷”。他遇到了神通广大的红孩儿都没有退缩,而是奋力地和他作战,但是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确实很厉害,虽然孙悟空被烧得几乎丧命,但还是拼命地和红孩儿作战,最终战胜了他。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有《龙宫借宝》、《三打白骨精》,还有《真假美猴王》……我读得津津有味,时常陷入其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叹息,一会儿着急。作者的语言也特别生动有趣,读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而且从故事中,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难,我们一定要像唐僧师徒取经一样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7

  名著《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资料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这本书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冥府、闹天宫,直至其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为中心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八至十二回写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兼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在结构上与前七回并列,同为展开中心故事做准备;十三至一百回是西天取经正文,中心故事之所在,其间包括41个具有相对独立的中短篇故事,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斗争,以及取经人内部的矛盾斗争,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又互相照应,离奇曲折,悬念不断,至经历八十一难,矛盾最后解决,斗争最后胜利,取经理想实现。

  这本书中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用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并且他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终,成为了斗战胜佛。而猪八戒原先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为他在蟠桃会上酗酒戏了嫦娥,被贬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亏他在路上保护圣僧,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为他挑担有功,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他下界,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为金身罗汉。

  觉得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我学习。孙悟空本领高强、正直勇敢,对师傅也十分忠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害怕危险;唐僧坚持不懈,意志坚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放下;猪八戒虽有些懒,可为人十分忠厚老实,我要向他学习,诚实守信;沙僧话虽不多,但却吃苦耐劳,不喊一声“累”,我要向他学习,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奋。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坚持不懈,值得我学习。一路上,他们翻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片树林,打败了多少妖精,这是多么艰难的一路啊!可他们却没有放下的念头,从来都没有过,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想到这儿,我不禁低下了头,他们那么困难,都挺过去了,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不是显得太渺小了吗?

  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名著《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吧!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8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就是《西游记》了,现在,老师要求读书,我有点诧异,还用看书吗?故事的情节早已背的烂熟了。

  思虑了半天,最终把那落满灰尘的《西游记》给翻了出来,本以为会很无聊,结果我却越看越有劲了,我不得不承认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就连老妈叫我吃饭我都没听见,害的我又挨了一顿吵,可是老妈说的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脑子里全是故事的情节哩!

  这虽然是科幻小说,但让我明白了干什么都不容易。要想取得真经,就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走一万八千多里路,花费十四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像唐僧一样的勇气,信心,智慧和持之以恒;没有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样的高强武功的话,他们必然取不到真经。这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的万苦,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最终他们取得真经,都修成了佛,那是多么的开心啊。我们现在那么辛苦的学,为的是将来更轻松,更快乐,那些不劳而获的东西不会让自己发自内心的笑的,成功是不会那么容易得到的!

  最终以一句名言结束文章吧:不是有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得到的东西是不会得到自己的珍惜的!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9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西游记》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西游记》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西游记》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西游记》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西游记》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西游记》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悟空。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西游记》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西游记》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西游记》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0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无论是道理的深厚还是语言文字的精湛,都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大文学著作。

  故事虽然以西天取经为主轴,但其中的主人公却并非唐三藏,而是孙悟空。对于这一艺术形象,作者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上作为其原形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

  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和徒弟三人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修成了正果,充分地表现出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让人们感受孙悟空的热爱自由、不爱拘束、勇于反抗的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而猪八戒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等特点,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猪八戒也有长处,如能吃苦、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总记得自己是“天蓬元帅”下凡等,但他的毛病特别多,他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对大师兄孙悟空心怀嫉妒,遇到困难常常动摇,老想着回高老庄当女婿,在取经的路上还瞒着师傅攒着一笔小小的私房钱等。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猾。猪八戒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通存在的欲望和弱点。

  《西游记》的写作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了幻想色彩,这是以具有充分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幻想情节来表现生活的。

  《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三家之言,时而讲“禅心”“六贼”“圆觉”,时而讲“真性”“元神”“凝玄”,故弄玄虚。《西游记》文字幽默诙谐、灵动流利,描写了各种奇幻场面,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缺陷,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一旦摆脱思想拘束以后所产生的活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能够回想自我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明白,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不细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住。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最终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期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2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他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但是,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我想,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看看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只要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尽力去做了,这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学习就像西天取经一样,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要想取得很好的成绩是不容易的。我要像唐僧那样遇到困难不低头,像孙悟空那样聪明机智、本领高强、勇敢无畏,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

  《西游记》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要在生活中敢于克服困难。

  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猪八戒是他们四司徒之中最让读者讨厌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好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最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如下:

  (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凡事都提倡'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小孩,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小孩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外表除外),因为这种老师比较和蔼,并且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以前是天蓬元帅,当然了解世事啦),交给大家很多课外知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

  (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是再合适不过了。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轻人,老人和中年人。他们同样需要猪八戒这种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取得别人的青睐与喜欢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人吗?答案没有人会清楚。我想会比较少见吧,现代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猪八戒也许是个幽默,有责任心且值得信赖的人吧。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3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西游记》,它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有着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还有一心向佛的唐僧。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因为他知错就改,一心一意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虽然在取经过程中他犯过错误,但他知错就改,我很欣赏他这种精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孙悟空很聪明,凡事都动脑想过,不像某些人那么鲁莽,做事不经大脑,就决定了。孙悟空还很正直,在坏人面前宁死不屈,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道理,比如:只有我们团结友爱才能完成任务;做事要动脑筋,否则就会一事无成;面对敌人要宁死不屈等等。在这本书中我真是收获不小呀!

  对了,《西游记》这本书不看会后悔的,看了会增加我们的知识,不看这份知识你就收获不到了。

  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没有垃圾,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都抓起来,让这个世界没有小偷和强盗,没有战争,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周静琪)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4

  四大名著《西游记》,讲的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和尚,唐玄奘和他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一路遇到重重困难的故事。

  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我最喜欢的是大徒弟孙悟空,他的能耐超强,神通广大,有着能辨别妖怪的火眼金,孙悟空本人是非常乐于助人的。每次遇到危险都是孙悟空把他们从妖怪手中救出。就算唐僧念紧箍咒,他依然心坚持正义,孙悟空虽然是神话里的人物,但他代表了正义、真理、能战胜一切困难必胜信念。

  唐僧虽然是师傅,领导者,但他是一个执迷不误的人,如《三打白骨精》片段中,白骨精诡计多端,一心想把唐僧吃掉,用各种手段来骗唐僧,唐僧还不分青红皂白就念紧箍咒,疼的悟空在地上直打滚,但最后白骨精还是被孙悟空给打死了。

  猪八戒就是一个好吃懒做,而且没有任何心机之人,背着九齿钢耙,挺着个肚子,算是个好人吧!沙僧任劳任怨,老实厚道,跟猪八戒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徒四人各有所长,也算是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最后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困难。只要不放弃勇敢面对就能克服一切的困难。

西游记名著读书笔记15

  第一次读《西游记》时,是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看的是漫画版的。

  这次再读,这是简版的,文字多了,读起来挺好看的。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

  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

  最后说说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